书籍详情

中国教育哲学史(第三卷)

中国教育哲学史(第三卷)

作者:张瑞璠主编;于述胜,张良才,施扣柱著

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0-01-01

ISBN:9787532828388

定价:¥20.2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近十多年来,中国教育史学科无论在通史、断代史,还是在专题研究、人物评传方面,均取得了有目共睹的突破性进展。在此基础上,有的学者更进而尝试从哲学高度对中国教育思想的发展演变进行理论总结。但是,迄今为止仍没有一部较为系统的《中国教育哲学史(第3卷)》著作。有感于此,华东师大中国教育史学科点部分成员会同兄弟院校的同行专家,决心对这一前沿课题进行开拓性探索研究,并经国家教委批准为文科博士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中国教育哲学史(第3卷)》应该写成什么样式,随着研究的展开和认识的深入,一致认为:《中国教育哲学史(第3卷)》理应写出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切忌用西方教育哲学的概念范畴进行生搬硬套。这是因为中国文化和教育发展有其自身的独特性。英国哲学家罗素说:“中国文明是世界上几大古国文明中唯一得以幸存和延续下来的文明。
作者简介
  张瑞瑶,1919年2月生于湖北巴东,194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历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教育学心理学评议组成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教育史学科规划组成员、全国教育史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孔子基金会理事、华东师大中国教育史专业博士生导师及该学科主要学术带头人。主编及合著有《中国教育史研究·先秦卷》、《教育大辞典·中国教育史分卷》、《中外教育比较史纲》、《中国学术名著提要·教育卷》等。于述胜,1964年8月生于山东烟台,教育学博士,山东师大教育系教授。为山东省高校中青年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省级重点学科教育学原理教育哲学研究方向的负责人。著有《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朱熹与南宋教育思潮》、《现代教育理论》、《中国教育制度通史》(第七卷),参编有《中国教育通史》、《中国教育思想通史》等著作,发表专业学术论文20余篇。张良才,1962年生于山东胶州。现任曲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副院长。专著有《人性的自我完善与教育》,合著有《中国教育管理史略》、《中国传统思想》等,并发表论文40余篇。施扣柱女,1956年生于上海市,教育学博士。现任职于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参编的著作有《近代上海城市研究》、《东南沿海城市与中国近代化》、《传统与反思》、《上海名人名事名物》等,发表论文10余篇。
目录
前言
本卷引言
第一章 过渡时期的理学教育哲学
第一节 元代理学的教育哲学思想
一、许衡
二、吴澄
第二节 明初“述朱”派的教育哲学思想
一、薛碹
二、吴与弼
第二章 明代心学教育哲学的创立
第一节 陈献章的教育哲学
一、“道”论
二、“心”论
三、人性论
四、人格论
五、涵养论
第二节 湛若水的教育哲学
一、“万事万物莫非心”的本体论
二、“心性非二”的人性论
三、“随处体认天理”的修养论
第三章 王守仁的教育哲学
第一节 曲折的心路历程
一、“读书学圣贤”之志的萌发
二、实践朱学的失败
三、出入佛老
四、龙场悟道
五、传播“知行合一”说
六、 “致良知”之教的提出
七、专意讲学,重振圣学
第二节 “心即理”的本体论
一“心即理
一、“心外无物
三、“心即性、性即理
第三节 “致良知”的本体功夫论
一、“良知”是本体
一、“致良知”是功夫
三、“致良知”学说的积极意义
第四节 “知行合一”的认识论
一、“知行合一”的提出
一、“知行合一”的内容
三、“知行合一”学说的理论价值
第五节 “天泉证道”与阳明学派的分化
一、“天泉证道”与“王门四句教
一、阳明学派的分化
第四章 心学派教育哲学在明中后期的发展
第一节 王畿
第二节 王艮与泰州学派
……
第五章 明代气学派的教育哲学
第六章 明末与清前期的教育哲学(上)
第七章 明末与清前期的教育哲学(下)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