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CDMA系统设计与优化
作者:(美)Kyoung Il Kim编著;刘晓宇,杜志敏译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0-01-01
ISBN:9787115088611
定价:¥33.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编辑推荐:本书讨论了码分多址(CDMA)称动通信系统设计和优化的各方面问题。内容包括:频谱规划;导频信道模型和导频分配;接入信道和寻呼信道的容量计算;硬切换、软切换和硬软切换;链路预算;前后链路和反向链路的容量分析;小区覆盖;天线设计。全书内容丰富,层次分明,叙述清晰,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综合性专著。与其他相关的学术著作相比,本书的最大优点是偏重于系统的工程设计与优化问题。作者尽量避免进行艰深的理论分析,简明地阐述了系统设计的基本思想,有助于一般读者建立关于CDMA的系统级概念。对于书中所讨论的专题,作者给出了大量的仿真数值结果,工程技术人员可以直接引用,作为CDMA系统设计的指南。另外,本书几乎覆盖CDMA系统设计的所有问题,对于研究者而言,本书也不失为一本有用的参考书。本书可以作为工程技术人员和高等院校从事相关课题研究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参考材料。
作者简介
暂缺《CDMA系统设计与优化》作者简介
目录
第1章 简介 1
第2章 CDMA概述 4
2.1 概念 4
2.2 特点 4
2.2.1 容量 5
2.2.2 功率控制 6
2.2.3 软切换 6
2.2.4 话音激活 6
第3章 频谱指配 8
3.1 频谱指配与信道编号 8
3.2 信道可用性 9
3.3 优选信道 10
3.4 系统内频率规划 11
3.5 系统间频率规划 11
第4章 导频分配 14
4.1 导频信道模型 14
4.2 移动台呼叫处理 16
4.3 PILOT-INC与相位偏置的重用 16
4.3.1 导频分割及PILOT-INC的下界 17
4.3.2 导频复用 20
4.3.3 PILOT-INC的上界 23
4.4 相位分配过程 24
第5章 移动台接入和寻呼 26
5.1 移动台接入协议 26
5.2 接入请求尝试的平均持续时延(average persistence delay) 31
5.3 接入信道容量 34
5.3.1 接入信道仿真模型 35
5.3.2 接入信道仿真结果 36
5.3.3 接入信道容量分析 37
5.4 寻呼信道容量 40
5.4.1 寻呼信道特性 41
5.4.2 假设 43
5.4.3 寻呼信道容量 44
5.4.1 综述 50
第6章 切换 52
6.1 硬切换 52
6.2 软切换和更软切换 53
6.2.1 定义 53
6.2.2 过程 53
6.2.3 比较 54
6.2.4 性能 55
6.2.5 参数 61
6.3 载波间的切换 64
6.3.1 孤立小块区域系统(pocketed system) 64
6.2 非连贯性区域的系统(disjoint system) 66
第7章 链路预算 69
7.1 反向链路预算的推导 69
7.1.1 基站天线输入端所需的功率 69
7.1.2 衰落余量(fading margin) 71
7.1.3 软切换增益(handoff gain) 75
7.1.4 容许的最大空中路径损耗 76
7.2 前向链路 77
第8章 容量 81
8.1 反向链路容量 81
8.2 前向链路容量 86
第9章 覆盖 88
9.1 反向链路覆盖区域 88
9.2 前向链路覆盖区域 90
9.3 导频信道覆盖概率的推导 102
第10章 业务分析 105
10.1 分析 105
10.1.1 两扇区情况 106
10.1.2 三扇区情况 107
10.1.3 K扇区情况 108
10.2 数值结果 108
第11章 天线 111
11.1 天线参数 111
11.2 天线系统和干扰. 小区覆盖 112
11.2.1 方向天线和扇化增益 112
11.2.2 天线高度. 增益和覆盖区 113
11.2.3 天线下倾以减少干扰 114
11.3 分集天线系统 115
11.3.1 空间分集天线 116
11.3.2 极化分集天线 116
11.3.3 极化分集和空间分集的比较 118
11.4 多个射频站点同置时的天线隔离原则 118
11.4.1 介绍 118
11.4.2 互干扰计算的数学模型 119
11.4.3 天线隔离标准和安全的天线隔离 121
11.4.4 两个同置射频站的天线间隔 123
11.4.5 多个同置射频站间的互干扰 123
11.4.6 站测量 125
附录A RF设计流程 128
A.1 目的 128
A.2 流程概述 128
A.3 预设计(preliminary design)阶段 128
A.3.1 步骤1:项目计划和需求评估 130
A.3.2 步骤2:数据准备 130
A.3.3 步骤3:区域勘察 130
A.3.4 步骤4:地理形态定义, 移动测试和修正 131
A.3.5 步骤5:验证覆盖范围预测所用输入参数 131
A.3.6 步骤6:容量规划 132
A.3.7 步骤7:(循环)工程设计 132
A.3.8 步骤8:确定搜索圈(search rings) 133
A.3.9 步骤9:预设计(preliminary design)验证 133
A.4 最终设计(Final Design)阶段 133
A.4.1 步骤1:选择候选基站 133
A.4.2 步骤2:候选基站覆盖范围的初步评估 135
A.4.3 步骤3:候选站址的移动测试 135
A.4.4 步骤4:移动测试数据分析 135
A.4.5 步骤5:更新覆盖范围预测所需参数 136
A.4.6 步骤6:容量规划和业务量分析 136
A.4.7 步骤7:RF候选站址选择以及草案准备 136
A.4.8 步骤8:创建小区设备列表数据 138
A.4.9 步骤9:PN规划 138
A.4.10 步骤10:生成覆盖范围预测曲线 138
附录B 射频优化过程概述 139
B.1 小区分组测试 139
B.1.1 频谱监测 139
B.1.2 基本的呼叫处理测试 140
B.1.3 空载导频测量 140
B.1.4 加载覆盖范围测试 140
B.2 系统范围的优化 141
附录C 使用CE4进行RF覆盖预测 142
C.1 蜂窝工程软件工具CE4概述 142
C.1.1 工具输入参数和脚本配置 142
C.1.2 基站放置和参数设定 142
C.2 CE4演示版本的功能特点 143
C.2.1 信号强度分析 143
C.2.2 CDMA分析 143
C.3 系统要求及安装 144
C.4 CE4演示版的局限性 144
C.5 使用CE4软件包工作 145
第2章 CDMA概述 4
2.1 概念 4
2.2 特点 4
2.2.1 容量 5
2.2.2 功率控制 6
2.2.3 软切换 6
2.2.4 话音激活 6
第3章 频谱指配 8
3.1 频谱指配与信道编号 8
3.2 信道可用性 9
3.3 优选信道 10
3.4 系统内频率规划 11
3.5 系统间频率规划 11
第4章 导频分配 14
4.1 导频信道模型 14
4.2 移动台呼叫处理 16
4.3 PILOT-INC与相位偏置的重用 16
4.3.1 导频分割及PILOT-INC的下界 17
4.3.2 导频复用 20
4.3.3 PILOT-INC的上界 23
4.4 相位分配过程 24
第5章 移动台接入和寻呼 26
5.1 移动台接入协议 26
5.2 接入请求尝试的平均持续时延(average persistence delay) 31
5.3 接入信道容量 34
5.3.1 接入信道仿真模型 35
5.3.2 接入信道仿真结果 36
5.3.3 接入信道容量分析 37
5.4 寻呼信道容量 40
5.4.1 寻呼信道特性 41
5.4.2 假设 43
5.4.3 寻呼信道容量 44
5.4.1 综述 50
第6章 切换 52
6.1 硬切换 52
6.2 软切换和更软切换 53
6.2.1 定义 53
6.2.2 过程 53
6.2.3 比较 54
6.2.4 性能 55
6.2.5 参数 61
6.3 载波间的切换 64
6.3.1 孤立小块区域系统(pocketed system) 64
6.2 非连贯性区域的系统(disjoint system) 66
第7章 链路预算 69
7.1 反向链路预算的推导 69
7.1.1 基站天线输入端所需的功率 69
7.1.2 衰落余量(fading margin) 71
7.1.3 软切换增益(handoff gain) 75
7.1.4 容许的最大空中路径损耗 76
7.2 前向链路 77
第8章 容量 81
8.1 反向链路容量 81
8.2 前向链路容量 86
第9章 覆盖 88
9.1 反向链路覆盖区域 88
9.2 前向链路覆盖区域 90
9.3 导频信道覆盖概率的推导 102
第10章 业务分析 105
10.1 分析 105
10.1.1 两扇区情况 106
10.1.2 三扇区情况 107
10.1.3 K扇区情况 108
10.2 数值结果 108
第11章 天线 111
11.1 天线参数 111
11.2 天线系统和干扰. 小区覆盖 112
11.2.1 方向天线和扇化增益 112
11.2.2 天线高度. 增益和覆盖区 113
11.2.3 天线下倾以减少干扰 114
11.3 分集天线系统 115
11.3.1 空间分集天线 116
11.3.2 极化分集天线 116
11.3.3 极化分集和空间分集的比较 118
11.4 多个射频站点同置时的天线隔离原则 118
11.4.1 介绍 118
11.4.2 互干扰计算的数学模型 119
11.4.3 天线隔离标准和安全的天线隔离 121
11.4.4 两个同置射频站的天线间隔 123
11.4.5 多个同置射频站间的互干扰 123
11.4.6 站测量 125
附录A RF设计流程 128
A.1 目的 128
A.2 流程概述 128
A.3 预设计(preliminary design)阶段 128
A.3.1 步骤1:项目计划和需求评估 130
A.3.2 步骤2:数据准备 130
A.3.3 步骤3:区域勘察 130
A.3.4 步骤4:地理形态定义, 移动测试和修正 131
A.3.5 步骤5:验证覆盖范围预测所用输入参数 131
A.3.6 步骤6:容量规划 132
A.3.7 步骤7:(循环)工程设计 132
A.3.8 步骤8:确定搜索圈(search rings) 133
A.3.9 步骤9:预设计(preliminary design)验证 133
A.4 最终设计(Final Design)阶段 133
A.4.1 步骤1:选择候选基站 133
A.4.2 步骤2:候选基站覆盖范围的初步评估 135
A.4.3 步骤3:候选站址的移动测试 135
A.4.4 步骤4:移动测试数据分析 135
A.4.5 步骤5:更新覆盖范围预测所需参数 136
A.4.6 步骤6:容量规划和业务量分析 136
A.4.7 步骤7:RF候选站址选择以及草案准备 136
A.4.8 步骤8:创建小区设备列表数据 138
A.4.9 步骤9:PN规划 138
A.4.10 步骤10:生成覆盖范围预测曲线 138
附录B 射频优化过程概述 139
B.1 小区分组测试 139
B.1.1 频谱监测 139
B.1.2 基本的呼叫处理测试 140
B.1.3 空载导频测量 140
B.1.4 加载覆盖范围测试 140
B.2 系统范围的优化 141
附录C 使用CE4进行RF覆盖预测 142
C.1 蜂窝工程软件工具CE4概述 142
C.1.1 工具输入参数和脚本配置 142
C.1.2 基站放置和参数设定 142
C.2 CE4演示版本的功能特点 143
C.2.1 信号强度分析 143
C.2.2 CDMA分析 143
C.3 系统要求及安装 144
C.4 CE4演示版的局限性 144
C.5 使用CE4软件包工作 145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