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关于一个公正世界的“乌托邦”构想:解读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
作者:章国锋著
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1-08-01
ISBN:9787209027175
定价:¥1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编辑推荐:在世纪之交,在这个形而上学批判盛行,经验主义、实证主义和科学万能主义甚嚣尘上,理性、直理、主体性等概念遭到颠覆和解构的时代,哈贝马斯仍然执着地捍卫启蒙的理性,坚持启蒙运动提出的人类社会“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希望用他设计的,以“交往行为理论”为核心的一套方案来改善当今世界的现状,实现启蒙思想家的理想。这本《解读》从《交往行为理论》出发,对哈贝马斯的整个理论体系进行了梳理,并探讨了:“现代性”、后期资本主义的“合法性危机”、人权理论、文化理论等颇有争议的社会科学热点问题。
作者简介
章国锋,1940年生于湖南。196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任国际广播电视台德语播音员14年后,于1978年就读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1981年毕业并获硕士学位。1981年起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有《20世纪西方文论》等专著4部,论文60余篇,译作10余种。
目录
出版说明
序言哈员马斯:寻找理论与实践的契合点
第一章哲学批判与反思
一、理性的“定位”:从先验理性到实践理性
1.理性的元理论探讨:先验理性批判
2.工具理性批判
3.霍克海默和阿多尔诺:理性的否定与否定的理性
4.理性的统一性及其表现
5.后形而上的理性观
二、主体性与主体间性
1.主体性的哲学界定
2.用“实践主体”取代“先验主体”
3.从主体-客体到主体-主体
4.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
5.自我同一性:道德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章现代性:一项“未竟的工程”
一、关于“现代性”的三次论战
二、20世纪80年代:“现代性”争论的时代和学术背景
三、现代性——一项“未竟的工程”
四、资本主义现代化:“意义丧失”与“自由丧失”
五、对形形色色“反现代性”思潮的批判
1.“存在救世主义”:从尼采到海德格尔
2.德里达:存在史的语言化和文本化
3.福柯:“权力斗争”的恶循环
4.卢曼:“社会系统”的元生物学解释
第三章交往行为理论
一、对当代西方社会的诊断
1.后期资本主义的“合法性危机”
2.“生活世界”的内在殖民化
二、“三个世界”的理论
1.生活世界及其规范性基础
2.由“劳动范式”到“交往范式”:对马克思的“修正”
3.“交往范式”的语用学引入
三、交往行为的普遍语用学分析
1.交往行为的类型
2.语言交往的有效性要求
3“真理”共识论
第四章“交往理性”的重建与话语伦理学
一、“理想的话语环境”
二、“话语伦理学”及其在道德和法律中的体现
三、话语伦理在当今社会整合中的意义及其可行性条件
四、话语伦理学的普适性要求
第五章文化理论
一、不同文化类型之间的平等共处
二、对“文明冲突论”的批判
三、“全球化”与民族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的冲突
第六章从民族国家到“世界公民社会”
一、关于“民主国家”的法理论
二、“全球化”与民族国家的“消亡”
三、关于“世界公民社会”的设想
四、“人权’与“主权”
五、对“人权普适主义”的辩护
六、“世界公民社会”:一个“乌托邦”构想?
附录:哈贝马斯生平年表
后记
序言哈员马斯:寻找理论与实践的契合点
第一章哲学批判与反思
一、理性的“定位”:从先验理性到实践理性
1.理性的元理论探讨:先验理性批判
2.工具理性批判
3.霍克海默和阿多尔诺:理性的否定与否定的理性
4.理性的统一性及其表现
5.后形而上的理性观
二、主体性与主体间性
1.主体性的哲学界定
2.用“实践主体”取代“先验主体”
3.从主体-客体到主体-主体
4.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
5.自我同一性:道德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章现代性:一项“未竟的工程”
一、关于“现代性”的三次论战
二、20世纪80年代:“现代性”争论的时代和学术背景
三、现代性——一项“未竟的工程”
四、资本主义现代化:“意义丧失”与“自由丧失”
五、对形形色色“反现代性”思潮的批判
1.“存在救世主义”:从尼采到海德格尔
2.德里达:存在史的语言化和文本化
3.福柯:“权力斗争”的恶循环
4.卢曼:“社会系统”的元生物学解释
第三章交往行为理论
一、对当代西方社会的诊断
1.后期资本主义的“合法性危机”
2.“生活世界”的内在殖民化
二、“三个世界”的理论
1.生活世界及其规范性基础
2.由“劳动范式”到“交往范式”:对马克思的“修正”
3.“交往范式”的语用学引入
三、交往行为的普遍语用学分析
1.交往行为的类型
2.语言交往的有效性要求
3“真理”共识论
第四章“交往理性”的重建与话语伦理学
一、“理想的话语环境”
二、“话语伦理学”及其在道德和法律中的体现
三、话语伦理在当今社会整合中的意义及其可行性条件
四、话语伦理学的普适性要求
第五章文化理论
一、不同文化类型之间的平等共处
二、对“文明冲突论”的批判
三、“全球化”与民族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的冲突
第六章从民族国家到“世界公民社会”
一、关于“民主国家”的法理论
二、“全球化”与民族国家的“消亡”
三、关于“世界公民社会”的设想
四、“人权’与“主权”
五、对“人权普适主义”的辩护
六、“世界公民社会”:一个“乌托邦”构想?
附录:哈贝马斯生平年表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