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古代中国社会与文化十讲
作者:葛兆光著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2-01-01
ISBN:9787302050308
定价:¥25.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葛兆光在这本书里面讲到古代中国的天下观念,还从家庭和仪式讲起,说到儒家和古代中国政治学说的形成;也简单地从老子到庄子,讨论道家的思想和影响,还讨论了古代中国和外部世界交往的途径,当然主要是从佛教进入中国的途径说起的……最后,特别介绍了古代中国的两个信仰世界,因为和其他文化圈比较起来,可能这种宗教界限相当模糊而文化层次相当清晰的信仰情况,在中国特别突出。::::::::::::::::::::请读片断:“亲迎”(男方到女方家去迎娶)到这个时候,算是记??礼仪完成,然后就是新媳妇拜见舅姑,行合卺礼――结成夫妇。有了夫妇,延续了血脉,和合了二姓。可是,原本同一的亲族扩大了,一姓成了二姓,那么如何处理这里边的相互关系,建立一个共同相处的秩序?正是在这种夫妇关系上,展开的一种异常复杂但又非常严格的家庭、家族、亲族共同体的关系,才显示了古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一个特点:就是“内”与“外”的区分,即父母两族之间的差异。如:站在男性中心立场,妻子的父母即岳父母与自己的父母,是不可以相提并论的,表兄弟与兄弟是不同的,姨与姑是不同的,舅舅与伯伯叔叔是不同的,外甥与侄儿也是不同的,外公外婆与爷爷奶奶是不同的……。在古代中国,凡是属于“同姓”,也就是父系一族的亲族,其亲疏地位都要高于母系一族亲族,这是没有疑问的一个原则。虽然说传统中国是“男主外、女主内”,但是在分别亲族的时候,男性一系的亲人,也就是父党这边的是“内”,而女性一系的亲人是“外”,俗话说,“胳膊肘子不能向外拐”,就是说,古代中国的感情和价值,是要尊重和偏向自己一姓的。有一句老话叫“女生外向”,就是说女子以后终究要嫁人,要到其他“姓”那里,站在外姓的立场上去,因为她们出嫁生子以后,最重要的亲人已经不再是她们自己的父亲母亲兄弟姐妹,而是他们的丈夫和儿子了。这种男女、内外之分,在古代中国是很清楚的,也是很严厉的。要想消泯这种由“内/外”、不同姓之间的界限,怎么办?只有一个办法――“婚姻”,以前婚姻也叫“合两姓之好”。可是一家中间有了两姓,两家构成了一个族群,那么就有一个和谁亲,和谁疏,什么是主,什么是次的问题,否则就会大乱了。于是,围绕着婚姻关系,展开了家族内与外/亲与疏的秩序。第二个重要的原则,是长幼的分别。什么是长幼之别?很简单,比如说,在同一个brother下面,要区分的是兄和弟,在兄弟中间,要有排行,兄弟的配偶,要区分是嫂,还是弟妹,在同一个sister下面,要区分是姐、妹,姐姐的配偶要分出姐夫、妹夫,在同一个uncle下面,要分出伯、仲、叔、季,伯、叔的配偶,也要分清伯母、婶等等。更不要说同一系统下面,各种隔了一层的叔伯兄弟姐妹,更要用排行分清大小,以建立一个长幼次序来安排尊卑的秩序。此外,在过去一夫多妻制时代,还必须区别嫡和庶,也就是正房、偏房,“嫡”之外,“庶”还分姨太太、通房“/头的次第,她们所生的于女,还要按照母亲的身份,区别是嫡出,还是庶出,这里的区别就很大了。无论是国还是家,在过去的中国,直接继承权规定是给长子(嫡长子)的,从殷商以后,“兄终弟及”的传统结束,大概渐渐就形成了这样的规定。这种规定是为了保证传续的秩序不乱,血缘继承的统系不断。古代说“孝、。涕”,“孝”是指下一代对上一代的忠诚与服从,这是天经地义的,孔子再三强调“孝”,是为了保证家族秩序中的辈分等级不要紊乱;“梯”是指同一代人中间,小的对大的的尊重与服从,按中国古代人的观念,这也是天经地义的。“兄弟问于墙”,就会被人笑话,而老话说“长兄为父”,则是说“梯”在某种时候,就转为了“孝”――都是长幼有序的意思依靠这种男女有别和长幼有序建立起来的秩序,古代中国的家庭、家族、宗族,一层一层地放大和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个大的宗族组织,他们常常是居住在一个共同的区域,拥有一个共同的祖先,有一个共同的词堂,有一份共同的宗谱。在古代中国,官府的实际管辖常常只到县这一级,而再下面则往往由家族、家族的共同体维持社会的生活秩序。在一个家族里,一些曾经中过举、人过学的人,或年龄与辈分较长的人,通常比较有威信,因而成为领袖式的人物。他们掌握一定的公产,对同姓的亲族关系进行协调,也通过他们与官方的特殊关系,保护他们的家族利益,维持这一居住空间里的权力,还要用家谱、族谱维持这群人的互相认同的亲密关系,特别是要用“乡约”、“族规”等等来确立这一居住空间的秩序。而使同一家族里的不同阶层、不同性格的人们可以互相协调的,主要就是依靠“内外有别,长幼有序”的观念、制度和仪式,这些观念、制度和仪式维持着大家族内部的团结和延续。::::::::::::::::::::目录:第一讲古代中国的天下观念一天圆与地方:天下、中国与四夷二古代中国对“天下”的怀疑与幻想三一个插曲:佛教传人中国与中国的“世界”观四利玛窦《山海舆地图》之后:中国世界观的转变第二件家族与仪式一从一百多年前的一次葬礼说起二称谓:汉族人的亲族分别三男女有别和长幼有序四葬礼:亲族秩序的制度化与仪式化小结:中国家族与仪式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第三讲国家与儒家学说一古代中国的秩序:从家庭、宗族到国家二儒学的起源三儒学是一种关于秩序的学问小结:影响中国的儒家思想第四讲佛教传来的途径:以及关于古代中国交通渠道的猜想一西域丝绸之路的再发现二佛教自西来:传统的说法三疑问的提出:伯希和、梁启超与胡适的意见四有关西南通道与南海通路的猜测小结:文化传播和交流的多元渠道第五讲佛教的东传及其对中国人的影响一关于印度佛教的传说二佛教对人世的基本判断:十二因缘与苦难人生三解脱之道:四谛、三学及其他四佛教传人中国及其在民众中的普遍影响小结:佛教思想的意义第六讲坛经与禅宗的故事一禅宗史上的一个著名传说及其象征的思想史意义二《坛经》本身的故事三《坛经》中的若干关键词第七讲从观世音菩萨的故事说到佛教中国化一佛教经典里的观音菩萨二观世音菩萨的各种形象及其故事三古代中国关于观音菩萨的另类想象四观音故事中的文化接触问题第八讲古代中国的道家:从老子到庄子一战国时代的道家二道可道,非常道:《老子》的道论二从老子到庄子四庄子论精神的自由与超越第九讲追求永生和幸福:古代中国的道教一外丹及其依据一内丹与养生三道教的神鬼谱系四沟通神鬼人的仪式五解决世俗困厄:道教的法术小结:道教是一种宗教,是一种中国的宗教第十讲古代中国的两个信仰世界一大传统与小传统二儒、道、佛以及其他各种宗教在民众生活中的混融三民众宗教信仰的基本观念四民众宗教观念的传播途径结语理解现代中国的途径一中国:从“古代”走到“现代”二中国(汉族)文化的若干侧面三中国(汉族)文化的若干侧面(续)四中国(汉族)文化的若于侧面(再续)五究竟什么是中国的文化传统?后记
作者简介
菀云,原名薛明明,国家人事部人事与人才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原为大学中文讲师,三百元闯深圳,现任菀云成功学校校长和一家公司董事长。其处女作《感悟》五年居十大畅销书榜,发行几百万册,盗版多达一百余种,被称为“中国人放在床头的一本书”、“97中国十大动心之一”。感悟系列《感悟续集》、《超越感悟》、《爱与成功》本本畅销,成为书坛奇观。她在全国百多所高校和单位的演讲,场场掌声如潮,被誉为“二十一世纪的卡耐基”,“大众亲善者”,“灯塔式作家”。即使讲理想、信念、人生等看似枯燥的话题,也使人如痴如醉,心中沸腾。读者说:“贫困中亦买此书,只为那振奋的言语”,“如果遇到令我动心的女孩,一定送她《感悟》,而不是华丽的衣服。”她的文章妙在从人性切人,深入人的灵魂,没有假大空、高大全,既对现实有非常可行的指导作用,又充满理想主义色彩,写到人的心灵深处。此书重点教给人们成功的训练方法,具有非常强的操作性,是一本很好的成功训练教材,它会教你学会成为自己的导师,唤起你自己心中的巨人。菀云个人网址:www.wanyun1996.com
目录
第一讲古代中国的天下观念
一天圆与地方:天下、中国与四夷
二古代中国对“天下”的怀疑与幻想
三一个插曲:佛教传人中国与中国的“世界”观
四利玛窦《山海舆地图》之后:中国世界观的转变
第二件家族与仪式
一从一百多年前的一次葬礼说起
二称谓:汉族人的亲族分别
三男女有别和长幼有序
四葬礼:亲族秩序的制度化与仪式化
小结:中国家族与仪式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
第三讲国家与儒家学说
一古代中国的秩序:从家庭、宗族到国家
二儒学的起源
三儒学是一种关于秩序的学问
小结:影响中国的儒家思想
第四讲佛教传来的途径:以及关于古代中国交通渠道的猜想
一西域丝绸之路的再发现
二佛教自西来:传统的说法
三疑问的提出:伯希和、梁启超与胡适的意见
四有关西南通道与南海通路的猜测
小结:文化传播和交流的多元渠道
第五讲佛教的东传及其对中国人的影响
一关于印度佛教的传说
二佛教对人世的基本判断:十二因缘与苦难人生
三解脱之道:四谛、三学及其他
四佛教传人中国及其在民众中的普遍影响
小结:佛教思想的意义
第六讲坛经与禅宗的故事
一禅宗史上的一个著名传说及其象征的思想史意义
二《坛经》本身的故事
三《坛经》中的若干关键词
第七讲从观世音菩萨的故事说到佛教中国化
一佛教经典里的观音菩萨
二观世音菩萨的各种形象及其故事
三古代中国关于观音菩萨的另类想象
四观音故事中的文化接触问题
第八讲古代中国的道家:从老子到庄子
一战国时代的道家
二道可道,非常道:《老子》的道论
二从老子到庄子
四庄子论精神的自由与超越
第九讲追求永生和幸福:古代中国的道教
一外丹及其依据
一内丹与养生
三道教的神鬼谱系
四沟通神鬼人的仪式
五解决世俗困厄:道教的法术
小结:道教是一种宗教,是一种中国的宗教
第十讲古代中国的两个信仰世界
一大传统与小传统
二儒、道、佛以及其他各种宗教在民众生活中的混融
三民众宗教信仰的基本观念
四民众宗教观念的传播途径
结语理解现代中国的途径
一中国:从“古代”走到“现代”
二中国(汉族)文化的若干侧面
三中国(汉族)文化的若干侧面(续)
四中国(汉族)文化的若于侧面(再续)
五究竟什么是中国的文化传统?
后记
一天圆与地方:天下、中国与四夷
二古代中国对“天下”的怀疑与幻想
三一个插曲:佛教传人中国与中国的“世界”观
四利玛窦《山海舆地图》之后:中国世界观的转变
第二件家族与仪式
一从一百多年前的一次葬礼说起
二称谓:汉族人的亲族分别
三男女有别和长幼有序
四葬礼:亲族秩序的制度化与仪式化
小结:中国家族与仪式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
第三讲国家与儒家学说
一古代中国的秩序:从家庭、宗族到国家
二儒学的起源
三儒学是一种关于秩序的学问
小结:影响中国的儒家思想
第四讲佛教传来的途径:以及关于古代中国交通渠道的猜想
一西域丝绸之路的再发现
二佛教自西来:传统的说法
三疑问的提出:伯希和、梁启超与胡适的意见
四有关西南通道与南海通路的猜测
小结:文化传播和交流的多元渠道
第五讲佛教的东传及其对中国人的影响
一关于印度佛教的传说
二佛教对人世的基本判断:十二因缘与苦难人生
三解脱之道:四谛、三学及其他
四佛教传人中国及其在民众中的普遍影响
小结:佛教思想的意义
第六讲坛经与禅宗的故事
一禅宗史上的一个著名传说及其象征的思想史意义
二《坛经》本身的故事
三《坛经》中的若干关键词
第七讲从观世音菩萨的故事说到佛教中国化
一佛教经典里的观音菩萨
二观世音菩萨的各种形象及其故事
三古代中国关于观音菩萨的另类想象
四观音故事中的文化接触问题
第八讲古代中国的道家:从老子到庄子
一战国时代的道家
二道可道,非常道:《老子》的道论
二从老子到庄子
四庄子论精神的自由与超越
第九讲追求永生和幸福:古代中国的道教
一外丹及其依据
一内丹与养生
三道教的神鬼谱系
四沟通神鬼人的仪式
五解决世俗困厄:道教的法术
小结:道教是一种宗教,是一种中国的宗教
第十讲古代中国的两个信仰世界
一大传统与小传统
二儒、道、佛以及其他各种宗教在民众生活中的混融
三民众宗教信仰的基本观念
四民众宗教观念的传播途径
结语理解现代中国的途径
一中国:从“古代”走到“现代”
二中国(汉族)文化的若干侧面
三中国(汉族)文化的若干侧面(续)
四中国(汉族)文化的若于侧面(再续)
五究竟什么是中国的文化传统?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