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数字声音广播
作者:李栋编著
出版社: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1-07-01
ISBN:9787810049689
定价:¥60.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四篇,共30章。为使读者容易理解数字声音广播技术,作为本书的第一篇,专门提供了与本书所涉及的数字技术有关的基础知识;同时,将各种数字广播形式都使用的数字音频信号数据率压缩技术(即信源编码),也放在基础篇中,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讨论。第二篇是本书的重点,详细讨论了数字音频广播(DAB的所有问题。第三篇数字卫星广播,介绍了三种形式的数字卫星广播技术(ADR,S-DAB和世广卫星广播系统)。第四篇介绍调幅波段(中、短波)的数字声音广播技术,即数字AM。全书68万余字,配有285幅插图。本书的读者对象是,广播电视通信技术领域(广播机构、工业界、研究机构)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本书特别适合用于声音广播领域数字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
作者简介
暂缺《数字声音广播》作者简介
目录
第一篇 数字通信基础
第一章 模拟信号的数字化
1. 1 数字通信
1. 1. 1 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
1. 1. 2 数字通信的优点
1. 2 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1. 2. 1 取样与取样定理
1. 2. 2 幅度量化与量化噪声
1. 2. 3 均匀量化与非均匀量化
1. 2. 4 编码
1. 3 数字信号的形式
1. 4 广播电视信号数字化的代价和解决办法
第二章 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
2. 1 傅里叶变换的几种形式
2. 2 离散傅里叶级数(DFS)
2. 3 离散傅里叶变换(DFT)
2. 4 DFT导出的图形解释
2. 5 快速傅里叶变换(FFT)
2. 6 DFT参数的选择
第三章 数字音频信号的源编码
3. 1 概论
3. 1. 1 信源编码的任务
3. 1. 2 信源编解码系统
3. 1. 3 数据压缩的可能性
3. 1. 4 数据压缩的分类
3. 1. 5 何谓与CD可比的质量
3. 2 MPEG音频编码国际标准
3. 2. 1 MPEG1音频编码标准
3. 2. 2 MPEG2音频编码标准
3. 2. 3 ISO/IECl3818-7
3. 2. 4 MPEG4音频编码标准
3. 3 数字音频数据率压缩的理论基础
3. 3. 1 频谱掩蔽效应
3. 3. 2 时间掩蔽效应
3. 3. 3 变换编码与子频带编码
3. 4 MPEG1-Layer1音频编码方法
3. 5 MUSICAM(MPEGl-Layer2)音频编码方法
3. 5. 1 概述
3. 5. 2 MUSICAM编码器
3. 5. 3 MUSICAM方法的主要特性
3. 6 联合立体声编码
3. 6. 1 基本原理
3. 6. 2 质量改善
3. 7 MUSICAM(MPEGl-Layer2)解码方法
3. 7. 1 解码系统
3. 7. 2 解码过程分析
3. 8 MPEGI-Layer3编码方法
3. 8. 1 系统概述
3. 8. 2 混合滤波器组
3. 8. 3 心理声学模型2
3. 8. 4 自适应窗口切换
3. 8. 5 量化
3. 8. 6 Huffman编码
3. 8. 7 Layer3中的比特池技术
3. 8. 8 Layer3的比特流结构
3. 9 音频编码数据的差错灵敏度. 差错掩蔽与质量评价
3. 9. 1 比特差错灵敏度
3. 9. 2 差错掩蔽
3. 9. 3 编码声音质量的评价
3. 10 低取样频率低比特率编码
3. 10. 1 原理概述
3. 10. 2 规范的有关细节
3. 11 MPEG2多声道声音编码
3. 11. 1 概述
3. 11. 2 多声道扩展
3. 11. 3 比特流的格式化
3. 12 MPEG2先进音频编码(AAC)
3. 12. 1 系统概述
3. 12. 2 滤波器组
3. 12. 3 预测
3. 12. 4 量化
3. 12. 5 编码
3. 12. 6 时域噪声整形(TNS)
3. 12. 7 解码
3. 13 杜比AC-3音频压缩技术
3. 13. 1 概述
3. 13. 2 AC-3的音频帧结构
3. 13. 3 编码过程
3. 13. 4 AC-3解码过程
第四章 信道编码
4. 1 概述
4. 1. 1 信道编码的任务和误码率
4. 1. 2 差错控制方式
4. 1. 3 差错控制编码分类
4. 1. 4 差错的分类
4. 2 循环冗余校验(CRC)
4. 2. 1 循环冗余校验(CRC)的数学关系
4. 2. 2 CRC计算的实施
4. 3 卷积编码
4. 3. 1 卷积码的基本概念
4. 3. 2 卷积编码器举例
4. 3. 3 卷积编码器的状态图和网格图
4. 3. 4 卷积解码一维特比解码原理
4. 3. 5 卷积码的BER
4. 3. 6 卷积码的删除
第五章 数字调制
5. 1 概论
5. 1. 1 调制信号与调制
5. 1. 2 数字调制
5. 1. 3 数字调制的基本方法
5. 2 二进制数字调制原理
5. 2. 1 二进制幅度键控(2ASK)
5. 2. 2 二进制频移键控(2FSK)
5. 2. 3 二进制相移键控(2PSK)
5. 2. 4 二相差分相移键控(2DPSK)
5. 3 四相相移键控(4PSK, QPSK)
5. 3. 1 /4-4PSK系统
5. 3. 2 /2-4PSK系统
5. 3. 3 串/并变换
5. 3. 4 4PSK的判决范围和抗干扰能力
5. 3. 5 4PSK的解调
5. 3. 6 4PSK与2PSK的比较
5. 4 四相差分相移键控(4DPSK, DQPSK)
5. 4. 1 /4-4DPSK系统
5. 4. 2 4DPSK的差分编码与解码
5. 4. 3 /4-4DPSK真值表
5. 4. 4 /2-4DPSK系统
5. 4. 5 4DPSK与4PSK的符号差错率
5. 5 正交调幅(QAM)
5. 5. 1 4-QAM与16-QAM
5. 5. 2 64-QAM
5. 5. 3 QAM信号的特点
5. 5. 4 QAM方法的误符号率与误比特率
5. 5. 5 QAM信号的解调
5. 6 幅度相移键控(APSK)
5. 6. 1 16APSK信号的形成
5. 6. 2 16APSK与16QAM的比较
第二篇 数字音频广播(DAB)
第六章 数字音频广播(DAB)概论
6. 1 DAB发展概况
6. 2 合适的源编码方法
6. 3 对多径传播不敏感的COFDM传输方法
6. 4 DAB不同的覆盖方式
6. 4. 1 数字的同步网
6. 4. 2 本地电台
6. 4. 3 卫星
6. 4. 4 电(光)缆网
6. 5 DAB的传输模式和工作频段
6. 6 DAB的数据业务
6. 7 DAB未来可向多声道环绕声扩展
6. 8 DAB是透明的数据传输系统
第七章 DAB的信道编码与CRC
7. 1 DAB的卷积编码器特征
7. 2 卷积码的删除
7. 3 CRC在DAB系统中的应用
第八章 COFDM传输方法
8. 1 概述
8. 2 移动接收时的传输特性
8. 3 多径传播引起的频率失真和时间失真
8. 4 单载波串行传输与多载波并行传输的比较
8. 5 COFDM方法简介
8. 6 COFDM方法的数学关系
8. 6. 1 正交关系
8. 6. 2 载波的数学描述
8. 6. 3 COFDM系统的信号描述
8. 6. 4 每个载波的功率谱密度
8. 7 COFDM系统的实现
8. 8 保护间隔
8. 9 COFDM系统参数的确定
8. 9. 1 要求
8. 9. 2 符号期Ts上限的确定
8. 9. 3 COFDM信号带宽的确定
8. 9. 4 载波数量的确定
8. 10 DAB工作模式
8. 11 OFDM信号时域波形与频谱
8. 11. 1 时域波形
8. 11. 2 频谱形状
8. 12 OFDM信号在移动无线电信道中的性能
第九章 DAB的传输帧结构与节目传输机理
9. 1 传输帧的通道
9. 1. 1 同步信道
9. 1. 2 快速信息信道(FIC)
9. 1. 3 主业务信道(MSC)
9. 2 公共交织帧与快速信息块
9. 2. 1 公共交织帧(CIF)
9. 2. 2 快速信息块(FIB)
9. 3 数据块划分及其结合成OFDM符号
9. 3. 1 在FIC中的块划分与结合成OFDM符号
9. 3. 2 在MSC中的块划分与结合成OFDM符号
9. 4 不同模式的数据帧(传输帧)对比
9. 5 由输入数据到传输复合信号的形成
9. 6 DAB信号的表达式
9. 7 DAB节目传输机理
9. 7. 1 复合结构及复合结构信息(MCl)
9. 7. 2 流模式数据传输
9. 7. 3 包模式数据传输
9. 7. 4 快速信息数据信道(FIDC)
9. 7. 5 节目伴随数据(PAD)
9. 8 多路复用器
9. 8. 1 DAB信号群的组织
9. 8. 2 多路复用的结构
9. 8. 3 容量分配与复用容量管理
9. 8. 4 多路复用器
第十章 频率交织与时间交织
10. 1 时间交织
10. 2 DAB的时间交织规则
10. 3 频率交织
10. 4 DAB的频率交织规则
10. 4. 1 DAB工作模式Ⅰ的频率交织规则
10. 4. 2 DAB工作模式Ⅱ的频率交织规则
10. 4. 3 DAB工作模式Ⅲ的频率交织规则
10. 4. 4 DAB工作模式Ⅳ的频率交织规则
第十一章 DAB中使用的/ 4-shilt 4DPSK
11. 1 DAB的帧结构和数据分配关系
11. 2 DAB中应用的 /4-shift 4DPSK系统
11. 2. 1 等效电路
11. 2. 2 信号的处理步骤
11. 2. 3 /4-shift 4DPSK的相位关系图
11. 2. 4 /4-shift 4DPSK的优点
11. 2. 5 /4-shift 4DPSK的解调
第十二章 DAB的比特差错保护
12. 1 音频业务的不无均匀差错保护
12. 1. 1 音频数据帧的差错保护等级
12. 1. 2 声音信号的差错识别和差错掩蔽
12. 1. 3 音频数据的不同差错保护度
12. 1. 4 音频业务的差错保护类型
12. 2 数据业务的保护
12. 2. 1 在快速信息信道(FIC)中的数据业务
12. 2. 2 专用信道中的数据业务
12. 2. 3 音频业务中的与节目有关的数据
12. 3 DAB的覆盖退出性能
12. 3. 1 不均匀差错保护的特性
12. 3. 2 DAB的软退出性能
第十三章 DAB发射机
13. 1 DAB发射机的定义和任务
13. 1. 1 输入信号为COFDM基带信号
13. 1. 2 输入信号为经信源编码的多路复合信号
13. 1. 3 输入信号为PCM数字音频信号
13. 2 COFDM信号的特点和对发射机的要求
13. 3 频率变换方法
13. 3. 1 直接变频和滤波
13. 3. 2 I. Q分量分离和再调制
13. 4 非线性失真与非线性校正
13. 5 非线性校正方法
13. 5. 1 中频预校正
13. 5. 2 笛卡儿环路反馈技术
13. 5. 3 数字校正系统
13. 6 输出带通滤波器
13. 7 DAB发射机构成例
13. 7. 1 利用电视调制器改装成的DAB发射机
13. 7. 2 R/S公司的新型DAB发射机
13. 7. 2. 1 SM225D1型250WDAB发射机
13. 7. 2. 2 NA5型DAB发射机
13. 7. 2. 3 NL5型DAB发射机
13. 7. 3 Hirschmann(赫斯曼)公司生产的DAB发射机
13. 7. 4 把COFDM信号分解为I/Q分量重新调制的DAB发射机
13. 7. 5 Thomcast公司的DAB发射机
13. 8 发射天线
第十四章 DAB同步发射网
14. 1 同步发射网及DAB同步工作能力的基础
14. 2 网络增益与功率节约
14. 3 同步网的频率节约
14. 4 同步网规划的若干参数
14. 5 DAB工作频率
14. 5. 1 波段I(47-68MHz)
14. 5. 2 波段Ⅱ(87. 5-108MHz)
14. 5. 3 波段Ⅲ(174-230MHz)
14. 5. 4 波段Ⅳ/ⅴ(470-790MHz)
14. 5. 5 L波段(1452-1492MHz)
14. 5. 6 S波段(2300-2600MHz)
14. 6 同步网基准模型
14. 6. 1 VHF同步网基准模型
14. 6. 2 L波段同步网基准模型
14. 7 孤立的SFN
14. 8 两个SFN的相互影响
14. 9 单一发射机对SFN的影响
14. 10 SFN的设计
14. 10. 1 中心发射机的作用
14. 10. 2 周边天线方向性的影响
14. 10. 3 全部发射机功率都变动时的影响
14. 10. 4 发射天线高度的影响
14. 10. 5 SFN之间距离的影响
14. 10. 6 同时减小发射台之间的距离和降低发射功率的影响
14. 11 同步网中覆盖空隙的填充
14. 12 DAB与其它无线电业务的相容性
14. 12. 1 DAB干扰TV
14. 12. 2 DAB对FM广播的干扰
14. 12. 3 其它无线电业务的保护率
14. 13 同步网同步运行的保证
14. 13. 1 GPS(全球定位系统)
14. 13. 2 比特同步发射的时间同步
第十五章 DAB同步网节目和数据的馈送
15. 1 概述
15. 2 ETI数据流的馈送
15. 2. 1 信号由演播室到DAB信号群复合器的馈送
15. 2. 2 信号从DAB信号群复合器到发射台的馈送
15. 3 已处理好的DAB信号(COFDM信号)的馈送
15. 4 直接传送MUSICAM数字节目
15. 5 SCPC技术
15. 5. 1 传送ETI信号
15. 5. 2 传送COFDM信号
15. 5. 3 直接传送压缩的数字音频信号
15. 6 在馈送网络和发射台的时延均衡
15. 7 ETI帧结构
第十六章 DAB的数据加密和能量扩散
16. 1 概述
16. 2 数据流的加密和解密原理
16. 3 伪随机比特序列的控制字的管理
16. 4 使用权的管理
16. 5 使用权接口
16. 6 能量扩散与解扩散
16. 6. 1 伪随机二进制序列发生器
16. 6. 2 能量扩散在快速信息信道中的应用
16. 6. 3 能量扩散在主业务信道中的应用
第十七章 DAB的数据广播业务
17. 1 DAB数据业务传输概论
17. 1. 1 在快速信息数据信道(FIDC)中的数据传输
17. 1. 2 节目有关的数据一PAD
17. 1. 3 在主业务信道(MSC)中的数据业务
17. 2 传送数据的特殊性能
17. 2. 1 多路复合建立的规则
17. 2. 2 干扰信道中的数据重复
17. 3 PAD的编码与应用
17. 3. 1 PAD数据区
17. 3. 2 PAD的编码
17. 3. 3 PAD的应用
17. 4 不同类型的数据业务例
17. 4. 1 一次性传送的业务
17. 4. 2 重复传输的业务
17. 5 数据接收机
17. 5. 1 数据终端机
17. 5. 2 接口
第十八章 节目信息与调谐信息(业务信息)
18. 1 节目信息和调谐信息的传输机理
18. 2 节目和信号群(Ensemble)识别
18. 3 信号群名称和节目名称
18. 4 节目语言种类识别
18. 5 日期和时钟时间
18. 6 发射节目编号(PNnm)
18. 7 节目类型识别(PTY)
18. 8 通告识别
18. 9 关于其它信号群的节目信息
18. 10 频率信息
18. 11 地区识别
18. 12 发射机识别和接收机的定位
18. 13 业务启动信息
第十九章 DAB接收机
19. 1 DAB接收机的基本构成和工作原理
19. 1. 1 高频部分(调谐器)
19. 1. 2 COFDM解调器
19. 1. 3 接收机的同步
19. 1. 4 解复合器
19. 1. 5 时间解交织与频率解交织
19. 1. 6 信道解码一维特比解码器
19. 1. 7 解扰(解能量扩散)
19. 1. 8 源解码器
19. 1. 9 接收机数据接口(RDl)
19. 2 DAB接收机例
19. 2. 1 Philips DAB452接收机
19. 2. 2 Grundig DCR 1000 DAB接收机
19. 2. 3 Blaupunkt Hannover DAB 106A和106D
19. 2. 4 将PC机扩展为固定DAB接收机
19. 3 新一代的DAB接收机
19. 3. 1 硬件
19. 3. 1. 1 信道解码器芯片SAA3500H
19. 3. 1. 2 音频解码器芯片SAA2502
19. 3. 2 软件
19. 3. 3 提供新的功能
19. 4 接收机接收功率与差错之间的关系
19. 4. 1 测量机构
19. 4. 2 外部干扰信号影响的评价
19. 4. 2. 1 干扰的定量评价
19. 4. 2. 2 周期性脉冲干扰对接收机灵敏度的影响
第二十章 地面DAB的室内覆盖
20. 1 地面DAB的覆盖条件与场强要求
20. 2 室内覆盖问题的提出
20. 3 接收机的灵敏度
20. 4 在建筑物内的DAB覆盖
20. 4. 1 通过转发器进行信号放大
20. 4. 2 接收设备的最佳化
20. 5 在隧道. 停车房和地下车库的DAB覆盖
20. 5. 1 转发器使用发射天线的覆盖
20. 5. 2 转发器使用辐射器电缆的覆盖
第二十一章 DAB电视系统
21. 1 基本要求
21. 2 DAB传送活动图像的可能性
21. 3 DAB-TV系统配置
21. 4 在DAB复合信号中MPEG数据流的置入
21. 5 通过DAB系统传送TV的试验系统
21. 6 DAB-TV使用的频率
21. 7 DAB-TV的应用
21. 8 DAB与DVB-T的关系
21. 9 DAB系统一将来的地面电视传输系统
第二十二章 电缆DAB
22. 1 DAB进入电缆网
22. 2 电缆网中可供DAB使用的频率
22. 3 对电缆设备的技术要求
22. 4 电缆网DAB信号频率变换器
22. 5 电缆网系统验证及其结果
22. 5. 1 验证系统构成
22. 5. 2 验证结果
第二十三章 DAB测量技术
23. 1 场强测量
23. 1. 1 场强测量的接收天线
23. 1. 2 用于场强测量的接收机
23. 1. 3 测量次数
23. 2 信道脉冲响应
23. 3 干扰
23. 3. 1 干扰分类和测量方法
23. 3. 2 保护率
23. 4 比特差错率的测量
23. 5 噪声掩蔽比(NMR)
23. 6 衰落信道模拟器
23. 6. 1 基本原理
23. 6. 2 PC产生系数序列
23. 6. 3 基于复数信号表示的衰落信道模型
23. 6. 4 用鼠标控制的下拉式菜单
23. 7 测量车
23. 7. 1 对测量系统的要求
23. 7. 2 系统介绍
23. 7. 3 计值系统
第二十四章 多媒体对象传输协议
24. 1 概述
24. 1. 1 多媒体服务的条件
24. 1. 2 多媒体对象传输协议要解决的问题
24. 1. 3 接收机参考模型
24. 2 对象描述
24. 2. 1 头核心
24. 2. 2 头扩展
24. 2. 3 对象正文
24. 3 对象传输机理
24. 3. 1 对象的分块一传输层
24. 3. 2 打包块一网络层
24. 3. 3 传输MOT对象的不同方法
24. 4 升级
24. 4. 1 对象升级
24. 4. 2 头信息/触发对象升级
24. 5 MOT目录
24. 5. 1 概述
24. 5. 2 MOT对象和MOT目录的结合
24. 5. 3 MOT目录编码
24. 5. 4 MOT目录的使用
第三篇 数字卫星广播
第二十五章 阿斯特拉数字卫星广播(ADR)与卫星DAB(S-DAB)
一. 阿斯特拉数字卫星广播(ADR)
25. 1 概述
25. 2 ADR的特点
25. 3 ADR传输系统
二. 卫星DAB(S-DAB)
25. 4 概述
25. 5 分层模式的应用
25. 6 应用层
25. 6. 1 系统提供的功能
25. 6. 2 音频质量
25. 6. 3 传输模式
25. 7 表示层
25. 7. 1 音频信源编码
25. 7. 2 音频的表示
25. 7. 3 业务信息的表示
25. 8 对话层
25. 8. 1 节目选择
25. 8. 2 条件接收
25. 9 传送层
25. 9. 1 节目业务
25. 9. 2 主业务复用
25. 9. 3 相关数据
25. 9. 4 数据的组织
25. 10 网络层
25. 11 数据链路层
25. 12 物理层
25. 12. 1 能量扩散
25. 12. 2 卷积编码
25. 12. 3 时间交织
25. 12. 4 频率交织
25. 12. 5 4DPSKOFDM调制
25. 13 卫星DAB系统的RF性能特征
第二十六章 世广数字卫星广播(World Space)
26. 1 概述
26. 2 信源编码
26. 3 系统构成
26. 4 透明广播方式与处理广播方式
26. 5 信道编码与数据格式
26. 6 调制
26. 7 接收机
26. 8 系统信号处理流程
26. 9 应用前景
第四篇 数字AM广播
第二十七章 数字AM概论
27. 1 调幅信道的特性
27. 2 调幅广播的过去和现在
27. 3 调幅广播面临的挑战与出路
27. 4 数字AM战略
27. 5 数字AM制式建议
27. 6 全世界需要统一的数字AM标准
第二十八章 德国电信的单载波系统
28. 1 关于数字调制方案的选择问题
28. 1. 1 一般要求
28. 1. 2 信道弥散因素
28. 1. 3 数字符号的持续期与带宽
28. 1. 4 信道参数的关系
28. 1. 5 数字传输的应用
28. 1. 6 调制方式选择的原则
28. 2 数字AM广播原理
28. 2. 1 AM发射机改装为数字调制
28. 2. 2 I/Q信号和A(t)/ (t)信号的形成
28. 2. 3 数据结构
28. 2. 4 接收机技术
28. 3 共用一部发射机的多信道广播
28. 4 两个数字发射信道相结合的调制器
28. 5 广播信道中的干扰
28. 6 德国电信的试验发射简况
28. 7 串行系统与其它制式的比较
28. 7. 1 与IBOC相比
28. 7. 2 与多载波系统相比较
28. 8 对德国电信的单载波系统总的评价
第二十九章 法国Thomcast的Skywave2000多载波系统
29. 1 调制方案及其选择标准
29. 1. 1 传输数据率
29. 1. 2 信道编码
29. 1. 3 调制方案
29. 1. 4 波形带宽
29. 1. 5 在整个AM波段(长. 中. 短波)采用单一方案
29. 1. 6 串行与并行系统接收机复杂性对比
29. 1. 7 单载波系统的均衡与多载波系统的保护间隔
29. 1. 8 关于峰值系数
29. 2 发射机硬件
29. 3 系统结构
29. 4 信号格式
29. 5 QAM调制方式
29. 6 格网编码调制(TCM)
29. 7 频率交织与时间交织
29. 8 帧和复数信号的产生及接收处理方法
29. 9 信源编码
29. 10 Thomcast天波2000的演示系统
29. 11 Thomcast天波2000系统现在. 将来可能的传输模式
29. 12 对Thomcast天波2000系统的评价
第三十章 DRM关于数字AM技术标准的建议
30. 1 概述
30. 2 DRM系统与ITU数字声音广播系统业务要求的一致性
30. 2. 1 系统标准要求
30. 2. 2 从模拟到数字传输的过渡能力
30. 2. 3 数据广播
30. 2. 4 音频性能要求
30. 2. 5 高效率的频谱利用率
30. 2. 6 业务的可靠性
30. 2. 7 用于调谐选择的业务信息
30. 2. 8 发射系统需要考虑的事项
30. 2. 9 接收机需要考虑的事项
30. 2. 10 灵活可变的业务
30. 3 标准涉及到的符号和意义
30. 4 总体特征
30. 4. 1 系统结构
30. 4. 2 源编码
30. 4. 3 传输模式
30. 5 多路复用
30. 5. 1 主业务信道(MSC)
30. 5. 2 快速存取信道(FAC)
30. 5. 3 业务描述信道(SDC)
30. 6 信道编码和调制
30. 6. 1 信道编码
30. 6. 2 交织
30. 6. 3 信号的星座图和映射
30. 7 传输结构
30. 7. 1 传输帧结构和模式
30. 7. 2 与传播相关的OFDM参数选择
30. 7. 3 与频率带宽相关的OFDM参数选择
30. 7. 4 基准信号
30. 7. 5 接收机控制信号
30. 7. 6 业务容量和比特率
30. 8 信源编码模式
30. 8. 1 概述
30. 8. 2 UEP和音频超帧
30. 8. 3 AAC编码
30. 8. 4 CELP+SBR
30. 8. 5 SBR
30. 9 预先考虑的RF保护率
30. 10 主业务信道(MSC)的业务分配示例
30. 11 自动频率切换的实现
30. 12 仿真系统性能
附录:缩略语全称与中英文对照
参考文献
第一章 模拟信号的数字化
1. 1 数字通信
1. 1. 1 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
1. 1. 2 数字通信的优点
1. 2 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1. 2. 1 取样与取样定理
1. 2. 2 幅度量化与量化噪声
1. 2. 3 均匀量化与非均匀量化
1. 2. 4 编码
1. 3 数字信号的形式
1. 4 广播电视信号数字化的代价和解决办法
第二章 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
2. 1 傅里叶变换的几种形式
2. 2 离散傅里叶级数(DFS)
2. 3 离散傅里叶变换(DFT)
2. 4 DFT导出的图形解释
2. 5 快速傅里叶变换(FFT)
2. 6 DFT参数的选择
第三章 数字音频信号的源编码
3. 1 概论
3. 1. 1 信源编码的任务
3. 1. 2 信源编解码系统
3. 1. 3 数据压缩的可能性
3. 1. 4 数据压缩的分类
3. 1. 5 何谓与CD可比的质量
3. 2 MPEG音频编码国际标准
3. 2. 1 MPEG1音频编码标准
3. 2. 2 MPEG2音频编码标准
3. 2. 3 ISO/IECl3818-7
3. 2. 4 MPEG4音频编码标准
3. 3 数字音频数据率压缩的理论基础
3. 3. 1 频谱掩蔽效应
3. 3. 2 时间掩蔽效应
3. 3. 3 变换编码与子频带编码
3. 4 MPEG1-Layer1音频编码方法
3. 5 MUSICAM(MPEGl-Layer2)音频编码方法
3. 5. 1 概述
3. 5. 2 MUSICAM编码器
3. 5. 3 MUSICAM方法的主要特性
3. 6 联合立体声编码
3. 6. 1 基本原理
3. 6. 2 质量改善
3. 7 MUSICAM(MPEGl-Layer2)解码方法
3. 7. 1 解码系统
3. 7. 2 解码过程分析
3. 8 MPEGI-Layer3编码方法
3. 8. 1 系统概述
3. 8. 2 混合滤波器组
3. 8. 3 心理声学模型2
3. 8. 4 自适应窗口切换
3. 8. 5 量化
3. 8. 6 Huffman编码
3. 8. 7 Layer3中的比特池技术
3. 8. 8 Layer3的比特流结构
3. 9 音频编码数据的差错灵敏度. 差错掩蔽与质量评价
3. 9. 1 比特差错灵敏度
3. 9. 2 差错掩蔽
3. 9. 3 编码声音质量的评价
3. 10 低取样频率低比特率编码
3. 10. 1 原理概述
3. 10. 2 规范的有关细节
3. 11 MPEG2多声道声音编码
3. 11. 1 概述
3. 11. 2 多声道扩展
3. 11. 3 比特流的格式化
3. 12 MPEG2先进音频编码(AAC)
3. 12. 1 系统概述
3. 12. 2 滤波器组
3. 12. 3 预测
3. 12. 4 量化
3. 12. 5 编码
3. 12. 6 时域噪声整形(TNS)
3. 12. 7 解码
3. 13 杜比AC-3音频压缩技术
3. 13. 1 概述
3. 13. 2 AC-3的音频帧结构
3. 13. 3 编码过程
3. 13. 4 AC-3解码过程
第四章 信道编码
4. 1 概述
4. 1. 1 信道编码的任务和误码率
4. 1. 2 差错控制方式
4. 1. 3 差错控制编码分类
4. 1. 4 差错的分类
4. 2 循环冗余校验(CRC)
4. 2. 1 循环冗余校验(CRC)的数学关系
4. 2. 2 CRC计算的实施
4. 3 卷积编码
4. 3. 1 卷积码的基本概念
4. 3. 2 卷积编码器举例
4. 3. 3 卷积编码器的状态图和网格图
4. 3. 4 卷积解码一维特比解码原理
4. 3. 5 卷积码的BER
4. 3. 6 卷积码的删除
第五章 数字调制
5. 1 概论
5. 1. 1 调制信号与调制
5. 1. 2 数字调制
5. 1. 3 数字调制的基本方法
5. 2 二进制数字调制原理
5. 2. 1 二进制幅度键控(2ASK)
5. 2. 2 二进制频移键控(2FSK)
5. 2. 3 二进制相移键控(2PSK)
5. 2. 4 二相差分相移键控(2DPSK)
5. 3 四相相移键控(4PSK, QPSK)
5. 3. 1 /4-4PSK系统
5. 3. 2 /2-4PSK系统
5. 3. 3 串/并变换
5. 3. 4 4PSK的判决范围和抗干扰能力
5. 3. 5 4PSK的解调
5. 3. 6 4PSK与2PSK的比较
5. 4 四相差分相移键控(4DPSK, DQPSK)
5. 4. 1 /4-4DPSK系统
5. 4. 2 4DPSK的差分编码与解码
5. 4. 3 /4-4DPSK真值表
5. 4. 4 /2-4DPSK系统
5. 4. 5 4DPSK与4PSK的符号差错率
5. 5 正交调幅(QAM)
5. 5. 1 4-QAM与16-QAM
5. 5. 2 64-QAM
5. 5. 3 QAM信号的特点
5. 5. 4 QAM方法的误符号率与误比特率
5. 5. 5 QAM信号的解调
5. 6 幅度相移键控(APSK)
5. 6. 1 16APSK信号的形成
5. 6. 2 16APSK与16QAM的比较
第二篇 数字音频广播(DAB)
第六章 数字音频广播(DAB)概论
6. 1 DAB发展概况
6. 2 合适的源编码方法
6. 3 对多径传播不敏感的COFDM传输方法
6. 4 DAB不同的覆盖方式
6. 4. 1 数字的同步网
6. 4. 2 本地电台
6. 4. 3 卫星
6. 4. 4 电(光)缆网
6. 5 DAB的传输模式和工作频段
6. 6 DAB的数据业务
6. 7 DAB未来可向多声道环绕声扩展
6. 8 DAB是透明的数据传输系统
第七章 DAB的信道编码与CRC
7. 1 DAB的卷积编码器特征
7. 2 卷积码的删除
7. 3 CRC在DAB系统中的应用
第八章 COFDM传输方法
8. 1 概述
8. 2 移动接收时的传输特性
8. 3 多径传播引起的频率失真和时间失真
8. 4 单载波串行传输与多载波并行传输的比较
8. 5 COFDM方法简介
8. 6 COFDM方法的数学关系
8. 6. 1 正交关系
8. 6. 2 载波的数学描述
8. 6. 3 COFDM系统的信号描述
8. 6. 4 每个载波的功率谱密度
8. 7 COFDM系统的实现
8. 8 保护间隔
8. 9 COFDM系统参数的确定
8. 9. 1 要求
8. 9. 2 符号期Ts上限的确定
8. 9. 3 COFDM信号带宽的确定
8. 9. 4 载波数量的确定
8. 10 DAB工作模式
8. 11 OFDM信号时域波形与频谱
8. 11. 1 时域波形
8. 11. 2 频谱形状
8. 12 OFDM信号在移动无线电信道中的性能
第九章 DAB的传输帧结构与节目传输机理
9. 1 传输帧的通道
9. 1. 1 同步信道
9. 1. 2 快速信息信道(FIC)
9. 1. 3 主业务信道(MSC)
9. 2 公共交织帧与快速信息块
9. 2. 1 公共交织帧(CIF)
9. 2. 2 快速信息块(FIB)
9. 3 数据块划分及其结合成OFDM符号
9. 3. 1 在FIC中的块划分与结合成OFDM符号
9. 3. 2 在MSC中的块划分与结合成OFDM符号
9. 4 不同模式的数据帧(传输帧)对比
9. 5 由输入数据到传输复合信号的形成
9. 6 DAB信号的表达式
9. 7 DAB节目传输机理
9. 7. 1 复合结构及复合结构信息(MCl)
9. 7. 2 流模式数据传输
9. 7. 3 包模式数据传输
9. 7. 4 快速信息数据信道(FIDC)
9. 7. 5 节目伴随数据(PAD)
9. 8 多路复用器
9. 8. 1 DAB信号群的组织
9. 8. 2 多路复用的结构
9. 8. 3 容量分配与复用容量管理
9. 8. 4 多路复用器
第十章 频率交织与时间交织
10. 1 时间交织
10. 2 DAB的时间交织规则
10. 3 频率交织
10. 4 DAB的频率交织规则
10. 4. 1 DAB工作模式Ⅰ的频率交织规则
10. 4. 2 DAB工作模式Ⅱ的频率交织规则
10. 4. 3 DAB工作模式Ⅲ的频率交织规则
10. 4. 4 DAB工作模式Ⅳ的频率交织规则
第十一章 DAB中使用的/ 4-shilt 4DPSK
11. 1 DAB的帧结构和数据分配关系
11. 2 DAB中应用的 /4-shift 4DPSK系统
11. 2. 1 等效电路
11. 2. 2 信号的处理步骤
11. 2. 3 /4-shift 4DPSK的相位关系图
11. 2. 4 /4-shift 4DPSK的优点
11. 2. 5 /4-shift 4DPSK的解调
第十二章 DAB的比特差错保护
12. 1 音频业务的不无均匀差错保护
12. 1. 1 音频数据帧的差错保护等级
12. 1. 2 声音信号的差错识别和差错掩蔽
12. 1. 3 音频数据的不同差错保护度
12. 1. 4 音频业务的差错保护类型
12. 2 数据业务的保护
12. 2. 1 在快速信息信道(FIC)中的数据业务
12. 2. 2 专用信道中的数据业务
12. 2. 3 音频业务中的与节目有关的数据
12. 3 DAB的覆盖退出性能
12. 3. 1 不均匀差错保护的特性
12. 3. 2 DAB的软退出性能
第十三章 DAB发射机
13. 1 DAB发射机的定义和任务
13. 1. 1 输入信号为COFDM基带信号
13. 1. 2 输入信号为经信源编码的多路复合信号
13. 1. 3 输入信号为PCM数字音频信号
13. 2 COFDM信号的特点和对发射机的要求
13. 3 频率变换方法
13. 3. 1 直接变频和滤波
13. 3. 2 I. Q分量分离和再调制
13. 4 非线性失真与非线性校正
13. 5 非线性校正方法
13. 5. 1 中频预校正
13. 5. 2 笛卡儿环路反馈技术
13. 5. 3 数字校正系统
13. 6 输出带通滤波器
13. 7 DAB发射机构成例
13. 7. 1 利用电视调制器改装成的DAB发射机
13. 7. 2 R/S公司的新型DAB发射机
13. 7. 2. 1 SM225D1型250WDAB发射机
13. 7. 2. 2 NA5型DAB发射机
13. 7. 2. 3 NL5型DAB发射机
13. 7. 3 Hirschmann(赫斯曼)公司生产的DAB发射机
13. 7. 4 把COFDM信号分解为I/Q分量重新调制的DAB发射机
13. 7. 5 Thomcast公司的DAB发射机
13. 8 发射天线
第十四章 DAB同步发射网
14. 1 同步发射网及DAB同步工作能力的基础
14. 2 网络增益与功率节约
14. 3 同步网的频率节约
14. 4 同步网规划的若干参数
14. 5 DAB工作频率
14. 5. 1 波段I(47-68MHz)
14. 5. 2 波段Ⅱ(87. 5-108MHz)
14. 5. 3 波段Ⅲ(174-230MHz)
14. 5. 4 波段Ⅳ/ⅴ(470-790MHz)
14. 5. 5 L波段(1452-1492MHz)
14. 5. 6 S波段(2300-2600MHz)
14. 6 同步网基准模型
14. 6. 1 VHF同步网基准模型
14. 6. 2 L波段同步网基准模型
14. 7 孤立的SFN
14. 8 两个SFN的相互影响
14. 9 单一发射机对SFN的影响
14. 10 SFN的设计
14. 10. 1 中心发射机的作用
14. 10. 2 周边天线方向性的影响
14. 10. 3 全部发射机功率都变动时的影响
14. 10. 4 发射天线高度的影响
14. 10. 5 SFN之间距离的影响
14. 10. 6 同时减小发射台之间的距离和降低发射功率的影响
14. 11 同步网中覆盖空隙的填充
14. 12 DAB与其它无线电业务的相容性
14. 12. 1 DAB干扰TV
14. 12. 2 DAB对FM广播的干扰
14. 12. 3 其它无线电业务的保护率
14. 13 同步网同步运行的保证
14. 13. 1 GPS(全球定位系统)
14. 13. 2 比特同步发射的时间同步
第十五章 DAB同步网节目和数据的馈送
15. 1 概述
15. 2 ETI数据流的馈送
15. 2. 1 信号由演播室到DAB信号群复合器的馈送
15. 2. 2 信号从DAB信号群复合器到发射台的馈送
15. 3 已处理好的DAB信号(COFDM信号)的馈送
15. 4 直接传送MUSICAM数字节目
15. 5 SCPC技术
15. 5. 1 传送ETI信号
15. 5. 2 传送COFDM信号
15. 5. 3 直接传送压缩的数字音频信号
15. 6 在馈送网络和发射台的时延均衡
15. 7 ETI帧结构
第十六章 DAB的数据加密和能量扩散
16. 1 概述
16. 2 数据流的加密和解密原理
16. 3 伪随机比特序列的控制字的管理
16. 4 使用权的管理
16. 5 使用权接口
16. 6 能量扩散与解扩散
16. 6. 1 伪随机二进制序列发生器
16. 6. 2 能量扩散在快速信息信道中的应用
16. 6. 3 能量扩散在主业务信道中的应用
第十七章 DAB的数据广播业务
17. 1 DAB数据业务传输概论
17. 1. 1 在快速信息数据信道(FIDC)中的数据传输
17. 1. 2 节目有关的数据一PAD
17. 1. 3 在主业务信道(MSC)中的数据业务
17. 2 传送数据的特殊性能
17. 2. 1 多路复合建立的规则
17. 2. 2 干扰信道中的数据重复
17. 3 PAD的编码与应用
17. 3. 1 PAD数据区
17. 3. 2 PAD的编码
17. 3. 3 PAD的应用
17. 4 不同类型的数据业务例
17. 4. 1 一次性传送的业务
17. 4. 2 重复传输的业务
17. 5 数据接收机
17. 5. 1 数据终端机
17. 5. 2 接口
第十八章 节目信息与调谐信息(业务信息)
18. 1 节目信息和调谐信息的传输机理
18. 2 节目和信号群(Ensemble)识别
18. 3 信号群名称和节目名称
18. 4 节目语言种类识别
18. 5 日期和时钟时间
18. 6 发射节目编号(PNnm)
18. 7 节目类型识别(PTY)
18. 8 通告识别
18. 9 关于其它信号群的节目信息
18. 10 频率信息
18. 11 地区识别
18. 12 发射机识别和接收机的定位
18. 13 业务启动信息
第十九章 DAB接收机
19. 1 DAB接收机的基本构成和工作原理
19. 1. 1 高频部分(调谐器)
19. 1. 2 COFDM解调器
19. 1. 3 接收机的同步
19. 1. 4 解复合器
19. 1. 5 时间解交织与频率解交织
19. 1. 6 信道解码一维特比解码器
19. 1. 7 解扰(解能量扩散)
19. 1. 8 源解码器
19. 1. 9 接收机数据接口(RDl)
19. 2 DAB接收机例
19. 2. 1 Philips DAB452接收机
19. 2. 2 Grundig DCR 1000 DAB接收机
19. 2. 3 Blaupunkt Hannover DAB 106A和106D
19. 2. 4 将PC机扩展为固定DAB接收机
19. 3 新一代的DAB接收机
19. 3. 1 硬件
19. 3. 1. 1 信道解码器芯片SAA3500H
19. 3. 1. 2 音频解码器芯片SAA2502
19. 3. 2 软件
19. 3. 3 提供新的功能
19. 4 接收机接收功率与差错之间的关系
19. 4. 1 测量机构
19. 4. 2 外部干扰信号影响的评价
19. 4. 2. 1 干扰的定量评价
19. 4. 2. 2 周期性脉冲干扰对接收机灵敏度的影响
第二十章 地面DAB的室内覆盖
20. 1 地面DAB的覆盖条件与场强要求
20. 2 室内覆盖问题的提出
20. 3 接收机的灵敏度
20. 4 在建筑物内的DAB覆盖
20. 4. 1 通过转发器进行信号放大
20. 4. 2 接收设备的最佳化
20. 5 在隧道. 停车房和地下车库的DAB覆盖
20. 5. 1 转发器使用发射天线的覆盖
20. 5. 2 转发器使用辐射器电缆的覆盖
第二十一章 DAB电视系统
21. 1 基本要求
21. 2 DAB传送活动图像的可能性
21. 3 DAB-TV系统配置
21. 4 在DAB复合信号中MPEG数据流的置入
21. 5 通过DAB系统传送TV的试验系统
21. 6 DAB-TV使用的频率
21. 7 DAB-TV的应用
21. 8 DAB与DVB-T的关系
21. 9 DAB系统一将来的地面电视传输系统
第二十二章 电缆DAB
22. 1 DAB进入电缆网
22. 2 电缆网中可供DAB使用的频率
22. 3 对电缆设备的技术要求
22. 4 电缆网DAB信号频率变换器
22. 5 电缆网系统验证及其结果
22. 5. 1 验证系统构成
22. 5. 2 验证结果
第二十三章 DAB测量技术
23. 1 场强测量
23. 1. 1 场强测量的接收天线
23. 1. 2 用于场强测量的接收机
23. 1. 3 测量次数
23. 2 信道脉冲响应
23. 3 干扰
23. 3. 1 干扰分类和测量方法
23. 3. 2 保护率
23. 4 比特差错率的测量
23. 5 噪声掩蔽比(NMR)
23. 6 衰落信道模拟器
23. 6. 1 基本原理
23. 6. 2 PC产生系数序列
23. 6. 3 基于复数信号表示的衰落信道模型
23. 6. 4 用鼠标控制的下拉式菜单
23. 7 测量车
23. 7. 1 对测量系统的要求
23. 7. 2 系统介绍
23. 7. 3 计值系统
第二十四章 多媒体对象传输协议
24. 1 概述
24. 1. 1 多媒体服务的条件
24. 1. 2 多媒体对象传输协议要解决的问题
24. 1. 3 接收机参考模型
24. 2 对象描述
24. 2. 1 头核心
24. 2. 2 头扩展
24. 2. 3 对象正文
24. 3 对象传输机理
24. 3. 1 对象的分块一传输层
24. 3. 2 打包块一网络层
24. 3. 3 传输MOT对象的不同方法
24. 4 升级
24. 4. 1 对象升级
24. 4. 2 头信息/触发对象升级
24. 5 MOT目录
24. 5. 1 概述
24. 5. 2 MOT对象和MOT目录的结合
24. 5. 3 MOT目录编码
24. 5. 4 MOT目录的使用
第三篇 数字卫星广播
第二十五章 阿斯特拉数字卫星广播(ADR)与卫星DAB(S-DAB)
一. 阿斯特拉数字卫星广播(ADR)
25. 1 概述
25. 2 ADR的特点
25. 3 ADR传输系统
二. 卫星DAB(S-DAB)
25. 4 概述
25. 5 分层模式的应用
25. 6 应用层
25. 6. 1 系统提供的功能
25. 6. 2 音频质量
25. 6. 3 传输模式
25. 7 表示层
25. 7. 1 音频信源编码
25. 7. 2 音频的表示
25. 7. 3 业务信息的表示
25. 8 对话层
25. 8. 1 节目选择
25. 8. 2 条件接收
25. 9 传送层
25. 9. 1 节目业务
25. 9. 2 主业务复用
25. 9. 3 相关数据
25. 9. 4 数据的组织
25. 10 网络层
25. 11 数据链路层
25. 12 物理层
25. 12. 1 能量扩散
25. 12. 2 卷积编码
25. 12. 3 时间交织
25. 12. 4 频率交织
25. 12. 5 4DPSKOFDM调制
25. 13 卫星DAB系统的RF性能特征
第二十六章 世广数字卫星广播(World Space)
26. 1 概述
26. 2 信源编码
26. 3 系统构成
26. 4 透明广播方式与处理广播方式
26. 5 信道编码与数据格式
26. 6 调制
26. 7 接收机
26. 8 系统信号处理流程
26. 9 应用前景
第四篇 数字AM广播
第二十七章 数字AM概论
27. 1 调幅信道的特性
27. 2 调幅广播的过去和现在
27. 3 调幅广播面临的挑战与出路
27. 4 数字AM战略
27. 5 数字AM制式建议
27. 6 全世界需要统一的数字AM标准
第二十八章 德国电信的单载波系统
28. 1 关于数字调制方案的选择问题
28. 1. 1 一般要求
28. 1. 2 信道弥散因素
28. 1. 3 数字符号的持续期与带宽
28. 1. 4 信道参数的关系
28. 1. 5 数字传输的应用
28. 1. 6 调制方式选择的原则
28. 2 数字AM广播原理
28. 2. 1 AM发射机改装为数字调制
28. 2. 2 I/Q信号和A(t)/ (t)信号的形成
28. 2. 3 数据结构
28. 2. 4 接收机技术
28. 3 共用一部发射机的多信道广播
28. 4 两个数字发射信道相结合的调制器
28. 5 广播信道中的干扰
28. 6 德国电信的试验发射简况
28. 7 串行系统与其它制式的比较
28. 7. 1 与IBOC相比
28. 7. 2 与多载波系统相比较
28. 8 对德国电信的单载波系统总的评价
第二十九章 法国Thomcast的Skywave2000多载波系统
29. 1 调制方案及其选择标准
29. 1. 1 传输数据率
29. 1. 2 信道编码
29. 1. 3 调制方案
29. 1. 4 波形带宽
29. 1. 5 在整个AM波段(长. 中. 短波)采用单一方案
29. 1. 6 串行与并行系统接收机复杂性对比
29. 1. 7 单载波系统的均衡与多载波系统的保护间隔
29. 1. 8 关于峰值系数
29. 2 发射机硬件
29. 3 系统结构
29. 4 信号格式
29. 5 QAM调制方式
29. 6 格网编码调制(TCM)
29. 7 频率交织与时间交织
29. 8 帧和复数信号的产生及接收处理方法
29. 9 信源编码
29. 10 Thomcast天波2000的演示系统
29. 11 Thomcast天波2000系统现在. 将来可能的传输模式
29. 12 对Thomcast天波2000系统的评价
第三十章 DRM关于数字AM技术标准的建议
30. 1 概述
30. 2 DRM系统与ITU数字声音广播系统业务要求的一致性
30. 2. 1 系统标准要求
30. 2. 2 从模拟到数字传输的过渡能力
30. 2. 3 数据广播
30. 2. 4 音频性能要求
30. 2. 5 高效率的频谱利用率
30. 2. 6 业务的可靠性
30. 2. 7 用于调谐选择的业务信息
30. 2. 8 发射系统需要考虑的事项
30. 2. 9 接收机需要考虑的事项
30. 2. 10 灵活可变的业务
30. 3 标准涉及到的符号和意义
30. 4 总体特征
30. 4. 1 系统结构
30. 4. 2 源编码
30. 4. 3 传输模式
30. 5 多路复用
30. 5. 1 主业务信道(MSC)
30. 5. 2 快速存取信道(FAC)
30. 5. 3 业务描述信道(SDC)
30. 6 信道编码和调制
30. 6. 1 信道编码
30. 6. 2 交织
30. 6. 3 信号的星座图和映射
30. 7 传输结构
30. 7. 1 传输帧结构和模式
30. 7. 2 与传播相关的OFDM参数选择
30. 7. 3 与频率带宽相关的OFDM参数选择
30. 7. 4 基准信号
30. 7. 5 接收机控制信号
30. 7. 6 业务容量和比特率
30. 8 信源编码模式
30. 8. 1 概述
30. 8. 2 UEP和音频超帧
30. 8. 3 AAC编码
30. 8. 4 CELP+SBR
30. 8. 5 SBR
30. 9 预先考虑的RF保护率
30. 10 主业务信道(MSC)的业务分配示例
30. 11 自动频率切换的实现
30. 12 仿真系统性能
附录:缩略语全称与中英文对照
参考文献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