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货币银行学
作者:张红伟主编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1-01-01
ISBN:9787561422236
定价:¥32.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在高等学校经济学为专业核心课程系教材中的编著中,我们注意力争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本核心课程系列教材在大学经济学类专业本科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8门核心课程都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经济类专业大学本科生的基础必修课程,要求经济学类专业的大学本科生通过这8门课程的学习,达到基本上掌握经济学类专业的基础理论与研究方法,为进入高年级阶段的专业学习奠定深厚的理论基础。第二,从实际出发,密切联系我国国情。编著中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指导,以培养能从事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高素质的经济管理人才为目标。第三,教材内容要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第四,本核心课程系列教材的编著力争博采众长。要在充分借鉴国内外同类优秀教材经验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展现当代国内外著名高校经济类专业本科生必修的经济学基础理论与研究方法,在编著中既要坚持基础必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保证各门教材中基础理论的完整性,同时也强调理论叙述的通俗性与行文的简洁性,以满足国内高校经济类专业大学本科教学的需要。
作者简介
陈永革,教授、法学硕士、硕士研究生导师。1979年至1983年就读于西南政法学院,毕业后分至中南政法学院任助教、国法教研组长,1984年考入西南政法学院攻读诉讼法专业硕士研究生,1987年毕业后,分至四川大学法律系任教至今。1994年晋升为副教授,1999年晋升为教授。先后教授诉讼法学、证据学以及行政法,主要研究方向为诉讼法、证据法、行政法、廉政法。从1985年至今在《法学研究》、《现代法学》等多种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有《廉政法治论》等8部专著出版。承担并完成北美基督教亚洲高教基金会资助项目《廉政法治论》。 现为四川省人大法制委员会立法咨询专家组成员、四川省诉讼法研究会常务理事、四川省建设法制协会常务理事。
目录
1.货币
1.1货币源于交换
1.2货币的职能
1.2.1交易媒介(mediumofexchange)
1.2.2价值标准(standardofvalue)
1.2.3价值贮藏(storeofvalue)
1.2.4延期支付标准(standardof
deferredpapent)
1.3货币的种类
1.3.1实物货币(commeditymoney)
1.3.2信用货币(creditmoney)
1.4货币本位制
1.4.1金本位制(goldstandardsystem)
1.4.2银本位制(sliverstandardsystem)
1.4.3复本位制(bimetallicstandardsystem)
1.4.4纸币本位制(papercurrencystandardsystem)
1.5货币的定义
1.5.1货币的两种定义方法
1.5.2货币定义的意义
1.5.3货币的未来
1.6货币与财富和经济活动
1.6.1货币与真实资产
1.6.2货币与金融资产
1.6.3财富的选择
1.6.4资产的调整与经济活动
2.信用
2.1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2.1.1信用的含义
2.1.2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2.1.3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健全
2.2信用的形式
2.2.1商业信用
2.2.2银行信用
2.2.3国家信用
2.2.4民间信用
2.2.5消费信用
2.3利息和利息率
2.3.1利息的含义和作用
2.3.2利息的实质
2.3.3利率
2.3.4我国利率管理体制改革与利率市场化改革
3.金融体系与金融机构
3.1金融体系
3.1.1金融体系的模式
3.1.2金融体系的功能
3.1.3中国金融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3.2金融机构
3.2.1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划分
3.2.2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种类
3.2.3中国的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
3.2.4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管理
4.金融市场
4.1资金的融通方式
4.1.1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
4.1.2两种融资效能的比较
4.2金融市场的含义和类型
4.2.1金融市场的概念
4.2.2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
4.2.3金融市场的类型
4.3货币市场
4.3.1银行同业拆借市场
4.3.2贴现市场
4.3.3国库券市场
4.4资本市场
4.4.1股票市场
4.4.2债券市场
4.4.3我国的证券市场
5.商业银行
5.1商业银行的形成.职能和组织形式
5.1.1商业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5.1.2商业银行的职能
5.1.3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和类型
5.2商业银行的业务及其管理
5.2.1商业银行的资本金及其管理
5.2.2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及其管理
5.2.3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及其管理
5.2.4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及其管理
5.3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
5.3.1资产管理理论
5.3.2负债管理理论
5.3.3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
5.4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原理
5.4.1存款货币等概念
5.4.2存款货币的多倍创造
5.4.3存款多倍创造的公式与货币乘数
5.4.4M1和M2的货币乘数
6.中央银行
6.1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6.1.1中央银行的产生
6.1.2中央银行的发展和加强
6.1.3中央银行制度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
6.2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6.2.1中央银行的性质和宗旨
6.2.2中央银行的职能
6.3各国中央银行制度比较
6.3.1中央银行所有制形式的比较
6.3.2中央银行组织结构的比较
6.3.3中央银行与政府关系的比较
6.3.4中央银行管理体制的比较
6.4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
6.4.1资产业务
6.4.2负债业务
7.货币理论
7.1货币理论的发展
7.1.1传统的货币理论
7.1.2马克思的货币理论
7.1.3凯恩斯的货币理论
7.1.4弗里德曼的货币理论
7.2中国的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
7.2.1中国的货币需求
7.2.2中国的货币供给
7.3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平衡
7.3.1货币均衡的概念和标志
7.3.2总需求.总供给与社会总供求平衡与失衡的概念
7.3.3货币均衡与信贷平衡
7,3.4货币均衡与财政信贷平衡
7.3.5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平衡
8.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8.1通货膨胀
8.1.1通货膨胀的定义及度量
8.1.2通货膨胀的类型
8.1.3通货膨胀的成因
8.1.4通货膨胀的效应
8.1.5通货膨胀的治理
8.2通货紧缩
8.2.1通货紧缩的含义及判断标准
8.2.2通货紧缩的成因
8.2.3通货紧缩的社会经济效应
8.2.4通货紧缩的治理
9.金融与经济发展
9.1金融抑制
9.1.1金融抑制的概念
9.1.2金融抑制的根源
9.1.3金融抑制的手段
9.1.4金融抑制的表现
9.1.5金融抑制的效应
9.2金融深化
9.2.1金融深化的概念
9.2.2金融深化的出发点
9.2.3金融深化的内容
9.3金融创新
9.3.1金融创新的概念
9.3.2金融创新的原因
9.3.3金融创新的内容
9.4中国的金融改革与经济发展
10.货币政策
10.1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10.1.1货币政策概述
10.1.2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10.2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中间目标
10.2.1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理论
10.2.2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
10.3货币政策工具
10.3.1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10.3.2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10.4货币政策的效果
10.4.1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主要因素
10.4.2货币政策的数量效果
10.4.3货币政策的质量效果
10.5IS—LM模型: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10.5.1货币市场均衡:LM曲线
10.5.2产品市场均衡:IS曲线
10.5.3总产出与利率的变动
参考文献
后记
1.1货币源于交换
1.2货币的职能
1.2.1交易媒介(mediumofexchange)
1.2.2价值标准(standardofvalue)
1.2.3价值贮藏(storeofvalue)
1.2.4延期支付标准(standardof
deferredpapent)
1.3货币的种类
1.3.1实物货币(commeditymoney)
1.3.2信用货币(creditmoney)
1.4货币本位制
1.4.1金本位制(goldstandardsystem)
1.4.2银本位制(sliverstandardsystem)
1.4.3复本位制(bimetallicstandardsystem)
1.4.4纸币本位制(papercurrencystandardsystem)
1.5货币的定义
1.5.1货币的两种定义方法
1.5.2货币定义的意义
1.5.3货币的未来
1.6货币与财富和经济活动
1.6.1货币与真实资产
1.6.2货币与金融资产
1.6.3财富的选择
1.6.4资产的调整与经济活动
2.信用
2.1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2.1.1信用的含义
2.1.2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2.1.3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健全
2.2信用的形式
2.2.1商业信用
2.2.2银行信用
2.2.3国家信用
2.2.4民间信用
2.2.5消费信用
2.3利息和利息率
2.3.1利息的含义和作用
2.3.2利息的实质
2.3.3利率
2.3.4我国利率管理体制改革与利率市场化改革
3.金融体系与金融机构
3.1金融体系
3.1.1金融体系的模式
3.1.2金融体系的功能
3.1.3中国金融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3.2金融机构
3.2.1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划分
3.2.2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种类
3.2.3中国的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
3.2.4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管理
4.金融市场
4.1资金的融通方式
4.1.1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
4.1.2两种融资效能的比较
4.2金融市场的含义和类型
4.2.1金融市场的概念
4.2.2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
4.2.3金融市场的类型
4.3货币市场
4.3.1银行同业拆借市场
4.3.2贴现市场
4.3.3国库券市场
4.4资本市场
4.4.1股票市场
4.4.2债券市场
4.4.3我国的证券市场
5.商业银行
5.1商业银行的形成.职能和组织形式
5.1.1商业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5.1.2商业银行的职能
5.1.3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和类型
5.2商业银行的业务及其管理
5.2.1商业银行的资本金及其管理
5.2.2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及其管理
5.2.3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及其管理
5.2.4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及其管理
5.3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
5.3.1资产管理理论
5.3.2负债管理理论
5.3.3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
5.4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原理
5.4.1存款货币等概念
5.4.2存款货币的多倍创造
5.4.3存款多倍创造的公式与货币乘数
5.4.4M1和M2的货币乘数
6.中央银行
6.1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6.1.1中央银行的产生
6.1.2中央银行的发展和加强
6.1.3中央银行制度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
6.2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6.2.1中央银行的性质和宗旨
6.2.2中央银行的职能
6.3各国中央银行制度比较
6.3.1中央银行所有制形式的比较
6.3.2中央银行组织结构的比较
6.3.3中央银行与政府关系的比较
6.3.4中央银行管理体制的比较
6.4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
6.4.1资产业务
6.4.2负债业务
7.货币理论
7.1货币理论的发展
7.1.1传统的货币理论
7.1.2马克思的货币理论
7.1.3凯恩斯的货币理论
7.1.4弗里德曼的货币理论
7.2中国的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
7.2.1中国的货币需求
7.2.2中国的货币供给
7.3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平衡
7.3.1货币均衡的概念和标志
7.3.2总需求.总供给与社会总供求平衡与失衡的概念
7.3.3货币均衡与信贷平衡
7,3.4货币均衡与财政信贷平衡
7.3.5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平衡
8.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8.1通货膨胀
8.1.1通货膨胀的定义及度量
8.1.2通货膨胀的类型
8.1.3通货膨胀的成因
8.1.4通货膨胀的效应
8.1.5通货膨胀的治理
8.2通货紧缩
8.2.1通货紧缩的含义及判断标准
8.2.2通货紧缩的成因
8.2.3通货紧缩的社会经济效应
8.2.4通货紧缩的治理
9.金融与经济发展
9.1金融抑制
9.1.1金融抑制的概念
9.1.2金融抑制的根源
9.1.3金融抑制的手段
9.1.4金融抑制的表现
9.1.5金融抑制的效应
9.2金融深化
9.2.1金融深化的概念
9.2.2金融深化的出发点
9.2.3金融深化的内容
9.3金融创新
9.3.1金融创新的概念
9.3.2金融创新的原因
9.3.3金融创新的内容
9.4中国的金融改革与经济发展
10.货币政策
10.1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10.1.1货币政策概述
10.1.2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10.2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中间目标
10.2.1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理论
10.2.2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
10.3货币政策工具
10.3.1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10.3.2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10.4货币政策的效果
10.4.1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主要因素
10.4.2货币政策的数量效果
10.4.3货币政策的质量效果
10.5IS—LM模型: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10.5.1货币市场均衡:LM曲线
10.5.2产品市场均衡:IS曲线
10.5.3总产出与利率的变动
参考文献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