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时尚
-
西方服饰与时尚文化丹尼斯·艾米·巴克斯特(Denise Amy Baxter)《西方服饰与时尚文化》是一套关于服饰与时尚文化研究的学术专著,这套书均由服饰与时尚研究领域的专家编写,主要介绍了各个时期的西方服饰与社会文化,从服饰材料和生产技术,到销售方式,再到人们对身体、性别的态度,以及社会各阶层的服饰规则,等等。《西方服饰与时尚文化:帝国时代》主要讨论了19世纪和20世纪初的欧洲服饰文化发展,这一时期礼服的生产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从主要的手工小批量生产转变为大批量的机械化制造。外观的日益民主化使新时尚的受众更广。这一时期的服饰文化也逐渐开始冲破阶级、种族之间的限制,女性逐渐从繁复的服装中解放出来。这一阶段,作者不再局限于对服装产业的论述,对从业者的论述,也不仅关注法国巴黎时装工会的组建,高级定制与成衣之间的分离等大事件,而是将更多笔墨放在了时尚视觉文化的发展,如广告、时装插画在媒体和文学作品中的呈现。本书通过视觉和物质文化研究的方法来思考19世纪服装的表现形式和人们的着装模式,此外,对于服装认识和呈现被认为是理解这一时期西方文化、历史的首要手段之一,学者们逐渐认识到,时尚对于理解19世纪新兴的现代性也是尤为重要的。 西方服饰与时尚文化6卷Ⅰ 西方服饰与时尚文化:古代玛丽·哈洛(Mary Harlow) 编 Ⅱ 西方服饰与时尚文化:中世纪莎拉-格蕾丝·海勒(Sarah-Grace Heller) 编 Ⅲ 西方服饰与时尚文化:文艺复兴伊丽莎白·柯里(Elizabeth Currie) 编 Ⅳ 西方服饰与时尚文化:启蒙时代彼得·麦克尼尔(Peter McNeil) 编Ⅴ 西方服饰与时尚文化:帝国时代丹尼斯·艾米·巴克斯特(Denise Amy Baxter) 编Ⅵ 西方服饰与时尚文化:现代亚历山德拉·帕尔默(Alexandra Palmer) 编 身体、服饰与文化系列《巴黎时尚界的日本浪潮》(The Japanese Revolution in Paris Fashion)《时尚的艺术与批评:关于川久保玲、缪西娅•普拉达、瑞克•欧文斯……》( Critical Fashion Practice:From Westwood to van Beirendonck)《梦想的装扮:时尚与现代性》(Adorned in Dreams: Fashion and Modernity)《男装革命:当代男性时尚的转变》(Menswear Revolution:The Transformation of Contemporary Men’s Fashion)《时尚的启迪:关键理论家导读》(Thinking Through Fashion: A Guide to Key Theorists)《前沿时尚》(Fashion at the Edge: Spectacle, Modernity, and Deathliness)《时尚与服饰研究: 质性研究方法导论》(Doing Research in Fashion and Dress:An Introduction to Qualitative Methods)《波烈、迪奥与夏帕瑞丽:时尚、女性主义与现代性》(Poiret, Dior and Schiaparelli:Fashion, Femininity and Modernity)《时尚的格局与变革:走向全新的模式?》(Géopolitique de la mode : vers de nouveaux modèles? )《运动鞋:时尚、性别与亚文化》(Sneakers: Fashion, Gender, and Subculture)《日本时装设计师:三宅一生、山本耀司和川久保玲的作品及影响》(Japanese Fashion Designers:The Work and Influence of Issey Miyake, Yohji Yamamoto and Rei Kawakubo)《面料的隐喻性:关于纺织品的心理学研究》(The Erotic Cloth: Seduction and Fetishism in Textiles) 即将出版:《虎跃:现代性中的时尚》(Tigersprung:Fashion in Modernity)《视觉的织物:绘画中的服饰与褶皱》(Fabric of Vision: Dress and Drapery in Painting)
-
瑜伽哲学立川武藏《瑜伽哲学》是一部详细介绍瑜伽思想的名著,由日本著名印度哲学家立川武藏所著。本书首先从三个方面(瑜伽的目的、世界观、手段)来考察瑜伽这一修习实践,并概述了瑜伽的结构。然后深入探讨作为古典瑜伽的根本经典《瑜伽经》的思想和后来极为盛行的、被称为“哈达瑜伽”的精神生理学式的瑜伽行法的真实样态。另外,关于佛教中的瑜伽(曼陀罗观想法和禅等)也在书中有所论及。
-
防癌抗癌这样吃(日)济阳高穗,张军 译日本肿瘤外科名医,从医40多年,有着数千例癌症治疗经验,在治疗过程中他发现,癌症三大疗法(手术、放射治疗、抗癌药物)有局限性,他提出用饮食疗法弥补三大疗法的弱点。通过饮食从根本上阻止癌细胞增殖、发病的代谢异常和免疫低下等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那些会促进癌细胞增殖的成分,即对肿瘤进行“断粮”。本书中介绍济阳教授对505名癌症患者采用适当的三大疗法,同时配合饮食疗法进行治疗,据统计有效率(缓解、改善)达到60%以上。分享了11位患者通过饮食疗法康复的真实案例。书中重点推介了最新的济阳式食疗食谱。了解饮食疗法的关键要点,在与病魔抗争的过程中,会给读者带来很大的启发和力量。
-
一双筷子吃四川九吃 著《一双筷子吃四川》 以作者九吃20多年吃遍四川的经历为主线,记录其用脚步丈量美食距离,用嘴巴品味餐桌风景,为读者介绍了四川各地的特色饮食、风土人情,展现四川美食的多样性。书中将寻味地点分为川西(成都、眉山、雅安),川东(达州、巴中)、川南(乐山、自贡、宜宾、内江、泸州)、川中(资阳、遂宁)、川北(德阳、绵阳、广元、南充)和攀西(凉山、攀枝花)五大板块,内容不以写店为主,而是突出四川美食的风味特色,探寻美食背后的故事,可以说这是一本涵盖了四川民间美食、物产与人文的图书,富有一定的研究和收藏价值。
-
中国饮食文化罗华志以往出版的中国饮食文化方面书籍,大多局限在两个层面,要么是纯粹的学术研讨、高校专业教材类属,要么是零散的具体介绍菜系菜品制作方法及饮食文化典故的休闲类属。本书定位于科普读物,力图在中观层面上,展示呈现一个历经几千年历史创造和积淀所形成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基本框架,目的是为读者提供一个了解对中国饮食文化整体结构和独特文化内涵的工具。对中国饮食文化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做了一个思想性逻辑化梳理,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特征进行了系统化阐述。在此基础上,专门介绍了中国饮食文化的独有元素——炒菜和筷子。
-
寻味丹阳丹阳市旅游协会, 丹阳市餐饮行业协会 主编丹阳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菜肴独具特色,值得寻味。勤劳的丹阳人民以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流传下来的传统厨艺,创造了具有地方特点的饮食文化和餐饮美食,如大麦粥、丹阳硝肉、延陵鸭饺、橄榄油河豚鱼等,不断改善和丰富自己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本书充分挖掘丹阳饮食文化宝库,从“历史、民俗、消费、特产”等各个领域,多角度、多侧面展示“丹阳味道”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风貌。书稿旨在彰显历史,弘扬文化,宣传丹阳,发扬优秀的饮食文化传统,打造经典美食,推动经济发展,优化营商环境,吸引资本投资。
-
勤行旧事王希富近几年,“守正创新”成为中国餐饮业的关键词之一,这体现在对经典烹饪技艺的传承与发扬、对传统饮食文化的挖掘和整理。作者出身御厨世家,对勤行(即厨行)了解颇深,自2013年起至2018年,在《中国烹饪》杂志上开设专栏,本书即为其专栏文字的结集。全书分为四个章节,旨在以饮食风俗的流变、演化及传统食物的制作技艺为切入点,介绍旧时勤行的职业规矩,揭示勤行幕后的运行规则,展示勤行的人才与技艺,使读者了解厨行从业者的艰辛,更使勤行这个为人们不甚了解的“明珠”在今朝放出其固有的异彩。一代又一代厨行大家相继告别世间,本书是对往事的记述、对旧时风华的留存,有珍贵的史料价值,是献给当今广大读者的一份来自烹饪界的厚礼。
-
逛吃逛吃(美) 耶丽·昆齐奥 著, 陶小路 译在西方铁路发展史上,形形色色的铁路餐饮堪称惊艳——毫不夸张地说,假若没有铁路餐饮,19世纪以来欧美的铁路旅行史至少逊色一半。美食从车站候车厅起步,在火车行进过程间传递温暖、幸福,带给旅客别致的唇舌体验:前餐车时代,旅客要如何才能在漫长的旅途中吃饱肚子?餐车出道后,不同铁路公司的菜单有何不同,又有哪些引人垂涎的美食?猜猜你在东方快车上能吃到什么? 本书作者带领读者们探寻19世纪至20世纪中叶欧美餐车上的诸种美味,继而又见证了工业化铁路“配餐”的崛起与之影响,完整且生动地演绎了她眼中那个“黄金,但也不那么黄金”的铁路餐饮年代。
-
村风食里 无肉不欢快手编辑部21位快手美食创作者,起锅热饭,烧一桌热气腾腾的团圆菜。小时候吃过的东西是最 好吃的。它们珍藏着我们无忧的愉悦时光,储存着亲友质朴的爱与关怀,镌刻着时光发酵后闪光的瞬间和一路走来人生授予的成长勋章。和家人一起吃的东西是最 好吃的。那是奶奶或外婆藏在碗底的肉块,是妈妈在厨房里施魔法般变出的美食,是赶了很久的路回家后一桌让人垂涎的家常菜。城市里有便捷的快餐,有林立的餐厅,有值得打卡推荐的美食,而乡野中,有新生的嫩笋,有松柏枝熏出的腊肉,有满山跑的肉质鲜美的家禽……从南到北,到食材最近的地方去,寻找钟情的美味。这美味,充满爱,充满期待,让人觉得踏实,四处漂泊的人仿佛回到了港湾,悬着的心似乎找到了归处。本书集结了21位美食创作者的美食故事,好好吃饭,认真生活,怀抱平常心,勤恳努力,用记录、分享来获得更好的生活,这是他们朴素而珍贵的生活哲学。从他们的故事里,我们获得味蕾的享受,也获得情感的慰藉。正如汪曾祺所言,人生忽如寄,莫辜负茶,汤和好天气。
-
天才的餐桌四方田犬彥本书收录的58道美食来自多位艺术家、文学家、历史名人对食物的珍贵记忆,作者以富有想象力的料理实践,清晰晓畅的文字,从比较文化研究的角度,揭示了这些饮食背后的文化观点与历史意涵,构筑起一条贯穿东西的文化长廊,为读者欣赏艺术、文学作品提供了新的视角。回顾历史,许多艺术家都热爱美食,有些人留下自己搜集的精彩食谱,有些人通过传记留下食欲旺盛的形象。小津安二郎的咖哩寿喜烧、狄更斯的圣诞布丁、安迪·沃霍尔的金宝汤罐头、《金瓶梅》里的蟹肉料理……本书基于扎实的资料搜集,烹调品尝后的翔实记录,图文并茂地层层挖掘出这些食物中潜藏的信息,既不乏学术深度,又兼具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