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宽带无线接入和无线局域网
作者:刘元安[等]编
出版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0-11-01
ISBN:9787563504695
定价:¥2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首先简要给出并分析了移动通信的环境和传播知识。以此为基础,介绍了无线接入的结构和基本模式。之后,基于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及发展,描述了相关的基本技术,包括部分调制和编码技术,较为详细地给出了OFDM的理论和实现原理。除常见的系统外,我们又专门用一章的篇幅总结了宽带无线接入的各种新技术和新传输控制模式。本书的后半部分给出了无线局域网的组成原理的实现技术,包括协议文本、技术方案和管理模式,并具体介绍了基于DSSS的硬件实现技术。
作者简介
刘元安,教授、博士生导师。1992年获博士学位,1995-1997年工作于加拿大Carleton大学计算机工程系移动通信室。1995年以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原邮电部重点项目等10余项,在“LEEETransactions"、“科学通科”、“电子学报”等发表数十篇研究论文。目前是多个专业学会委员和高级会员。
目录
1 无线接入信道与电波传播
1. 1 无线电波在自由空间中的传播
1. 1. 1 Friis自由空间传播公式
1. 1. 2 路径损耗
1. 1. 3 功率与电场强度. 电压的转换
1. 2 反射. 衍射和散射
1. 2. 1 反射
1. 2. 2 衍射
1. 2. 3 散射
1. 3 无线接入信道中的衰落与多径传播
1. 3. 1 多径传播
1. 3. 2 影响衰落的因素
1. 3. 3 Doppler频移
1. 3. 4 衰落模型
1. 3. 5 多径信道的描述参数
1. 4 路径损失模型
1. 4. 1 地面反射(双射线)模型
1. 4. 2 室外传播模型
1. 4. 3 室内环境
2 无线接入网的基本结构和组成
2. 1 接入网
2. 1. 1 接入网的概念
2. 1. 2 接入网的分层
2. 1. 3 接入网的拓扑结构
2. 2 无线接入网
2. 2. 1 无线接入网的概念
2. 2. 2 无线接入网的拓扑结构
2. 2. 3 无线接入网的接口
3 无线接入的基本技术
3. 1 多址技术
3. 1. 1 频分多址(FDMA)
3. 1. 2 时分多址(TDMA)
3. 1. 3 码分多址(CDMA)
3. 1. 4 空分多址(SDMA)
3. 2 话音编码技术
3. 2. 1 规则脉冲激励长时预测(RPE-LTP)编码
3. 2. 2 Qualcomm码激励线性预测(QCELP)编码
3. 3 信道编码
3. 3. 1 分组码
3. 3. 2 交织编码
3. 3. 3 卷积码
3. 4 数字调制技术
3. 4. 1 线性调制技术
3. 4. 2 恒包络调制技术
3. 5 扩频技术
3. 5. 1 扩频技术的基本理论
3. 5. 2 扩频通信系统的种类
3. 5. 3 直接序列扩颗通信系统
3. 5. 4 直接序列扩频实现CDMA通信的原理
3. 6 抗衰落技术
3. 6. 1 分集技术
3. 6. 2 自适应均衡技术
3. 7 网络安全技术
3. 7. 1 用户鉴权
3. 7. 2 信息加密
3. 8 无线空中接口
4 无线接入系统
4. 1 无线接入系统概述
4. 1. 1 移动无线接入
4. 1. 2 固定无线接入
4. 2 SCDMA无线接入系统
4. 2. 1 SCDMA的系统结构
4. 2. 2 SCDMA的技术特性
4. 2. 3 SCDMA的关键技术
4. 3 窄带CDMA无线接入系统
4. 3. 1 CDMA系统的组成
4. 3. 2 窄带CDMA IS-95标准的主要参数
4. 3. 3 Qualcomm公司的数字蜂窝系统Q-CDMA
4. 3. 4 Motorola公司的无线本地环路WiLL系统
4. 4 DECT无线接入系统
4. 4. 1 DECT系统的结构
4. 4. 2 DECT的技术性能
4. 5 VSAT系统
4. 5. 1 VSAT系统的组成
4. 5. 2 VSAT系统的网络结构
4. 6 集群通信系统
4. 6. 1 系统结构和功能
4. 6. 2 信令方式
4. 6. 3 多址协议
4. 7 无线寻呼系统
4. 7. 1 无线寻呼系统的组成
4. 7. 2 信号与编码方式
5 OFDM系统
5. 1 OFDM系统及其应用环境简介
5. 2 系统模型与描述
5. 2. 1 连续时间域模型
5. 2. 2 基于DFT的OFDM离散系统模型
5. 3 OFDM系统实现中的关键问题
5. 3. 1 同步. 三种信号模型及相应的时偏ML估计器
5. 3. 2 信道估计
5. 3. 3 信道编码和交织
5. 3. 4 改善系统对非线性的敏感性
5. 3. 5 均衡
6 无线接入新技术
6. 1 无线 ATM
6. 1. 1 无线ATM技术的导出前景
6. 1. 2 ATM原理
6. 1. 3 无线ATM简介
6. 1. 4 广播接入层
6. 1. 5 移动管理
6. 1. 6 无线ATM规范标准
6. 1. 2 无线ATM接入网络的信令设计
6. 2 光无线系统
6. 2. 1 概述
6. 2. 2 长距离系统
6. 2. 3 短距离系统
6. 2. 4 IrDA标准:超短距点对点系统
6. 3 本地多点分布业务系统
6. 4 软件无线电
7 无线局域通信网
7. 1 绪论
7. 1. 1 引言
7. 1. 2 无线局域网的概念
7. 1. 3 传输方式
7. 1. 4 网络拓扑
7. 1. 5 网络接口
7. 1. 6 无线局域网的技术要求
7. 1. 7 系统概述--无线局域网接入有线局域网
7. 2 无线局域网协议--IEEE 802. 11
7. 2. 1 基本体系结构和网络组成
7. 2. 2 独立业务集(IBSS)
7. 2. 3 分布系统(DS)
7. 2. 4 与有线局域网集成
7. 2. 5 逻辑业务接口
7. 2. 6 多重逻辑地址空间
7. 2. 7 业务总论
7. 2. 8 支持发送的业务
7. 2. 9 接入和机密性控制业务
7. 2. 10 ESS和IBSS局域网的区别
7. 3 实现MAC层控制的单片机MC68360
7. 3. 1 介绍
7. 3. 2 QUICC体系结构概述
7. 3. 3 信号描述
7. 3. 4 MC68360与外围芯片的管脚连线图
7. 4 10BASE-T系统的描述
7. 4. 1 802. 3标准概述
7. 4. 2 MAU概述
7. 4. 3 MAU功能描述
7. 4. 4 10 Mbit/s双绞线系统及介质部件
7. 4. 5 全双工操作
7. 5 LXT905通用的10BASE-T收发器
7. 5. 1 总述
7. 5. 2 LXT905功能模块表
7. 5. 3 功能描述
7. 5. 4 应用信息
7. 6 LXT905外围电路设计
7. 6. 1 电路设计
7. 6. 2 电路时序图
英文缩写对照
参考文献
1. 1 无线电波在自由空间中的传播
1. 1. 1 Friis自由空间传播公式
1. 1. 2 路径损耗
1. 1. 3 功率与电场强度. 电压的转换
1. 2 反射. 衍射和散射
1. 2. 1 反射
1. 2. 2 衍射
1. 2. 3 散射
1. 3 无线接入信道中的衰落与多径传播
1. 3. 1 多径传播
1. 3. 2 影响衰落的因素
1. 3. 3 Doppler频移
1. 3. 4 衰落模型
1. 3. 5 多径信道的描述参数
1. 4 路径损失模型
1. 4. 1 地面反射(双射线)模型
1. 4. 2 室外传播模型
1. 4. 3 室内环境
2 无线接入网的基本结构和组成
2. 1 接入网
2. 1. 1 接入网的概念
2. 1. 2 接入网的分层
2. 1. 3 接入网的拓扑结构
2. 2 无线接入网
2. 2. 1 无线接入网的概念
2. 2. 2 无线接入网的拓扑结构
2. 2. 3 无线接入网的接口
3 无线接入的基本技术
3. 1 多址技术
3. 1. 1 频分多址(FDMA)
3. 1. 2 时分多址(TDMA)
3. 1. 3 码分多址(CDMA)
3. 1. 4 空分多址(SDMA)
3. 2 话音编码技术
3. 2. 1 规则脉冲激励长时预测(RPE-LTP)编码
3. 2. 2 Qualcomm码激励线性预测(QCELP)编码
3. 3 信道编码
3. 3. 1 分组码
3. 3. 2 交织编码
3. 3. 3 卷积码
3. 4 数字调制技术
3. 4. 1 线性调制技术
3. 4. 2 恒包络调制技术
3. 5 扩频技术
3. 5. 1 扩频技术的基本理论
3. 5. 2 扩频通信系统的种类
3. 5. 3 直接序列扩颗通信系统
3. 5. 4 直接序列扩频实现CDMA通信的原理
3. 6 抗衰落技术
3. 6. 1 分集技术
3. 6. 2 自适应均衡技术
3. 7 网络安全技术
3. 7. 1 用户鉴权
3. 7. 2 信息加密
3. 8 无线空中接口
4 无线接入系统
4. 1 无线接入系统概述
4. 1. 1 移动无线接入
4. 1. 2 固定无线接入
4. 2 SCDMA无线接入系统
4. 2. 1 SCDMA的系统结构
4. 2. 2 SCDMA的技术特性
4. 2. 3 SCDMA的关键技术
4. 3 窄带CDMA无线接入系统
4. 3. 1 CDMA系统的组成
4. 3. 2 窄带CDMA IS-95标准的主要参数
4. 3. 3 Qualcomm公司的数字蜂窝系统Q-CDMA
4. 3. 4 Motorola公司的无线本地环路WiLL系统
4. 4 DECT无线接入系统
4. 4. 1 DECT系统的结构
4. 4. 2 DECT的技术性能
4. 5 VSAT系统
4. 5. 1 VSAT系统的组成
4. 5. 2 VSAT系统的网络结构
4. 6 集群通信系统
4. 6. 1 系统结构和功能
4. 6. 2 信令方式
4. 6. 3 多址协议
4. 7 无线寻呼系统
4. 7. 1 无线寻呼系统的组成
4. 7. 2 信号与编码方式
5 OFDM系统
5. 1 OFDM系统及其应用环境简介
5. 2 系统模型与描述
5. 2. 1 连续时间域模型
5. 2. 2 基于DFT的OFDM离散系统模型
5. 3 OFDM系统实现中的关键问题
5. 3. 1 同步. 三种信号模型及相应的时偏ML估计器
5. 3. 2 信道估计
5. 3. 3 信道编码和交织
5. 3. 4 改善系统对非线性的敏感性
5. 3. 5 均衡
6 无线接入新技术
6. 1 无线 ATM
6. 1. 1 无线ATM技术的导出前景
6. 1. 2 ATM原理
6. 1. 3 无线ATM简介
6. 1. 4 广播接入层
6. 1. 5 移动管理
6. 1. 6 无线ATM规范标准
6. 1. 2 无线ATM接入网络的信令设计
6. 2 光无线系统
6. 2. 1 概述
6. 2. 2 长距离系统
6. 2. 3 短距离系统
6. 2. 4 IrDA标准:超短距点对点系统
6. 3 本地多点分布业务系统
6. 4 软件无线电
7 无线局域通信网
7. 1 绪论
7. 1. 1 引言
7. 1. 2 无线局域网的概念
7. 1. 3 传输方式
7. 1. 4 网络拓扑
7. 1. 5 网络接口
7. 1. 6 无线局域网的技术要求
7. 1. 7 系统概述--无线局域网接入有线局域网
7. 2 无线局域网协议--IEEE 802. 11
7. 2. 1 基本体系结构和网络组成
7. 2. 2 独立业务集(IBSS)
7. 2. 3 分布系统(DS)
7. 2. 4 与有线局域网集成
7. 2. 5 逻辑业务接口
7. 2. 6 多重逻辑地址空间
7. 2. 7 业务总论
7. 2. 8 支持发送的业务
7. 2. 9 接入和机密性控制业务
7. 2. 10 ESS和IBSS局域网的区别
7. 3 实现MAC层控制的单片机MC68360
7. 3. 1 介绍
7. 3. 2 QUICC体系结构概述
7. 3. 3 信号描述
7. 3. 4 MC68360与外围芯片的管脚连线图
7. 4 10BASE-T系统的描述
7. 4. 1 802. 3标准概述
7. 4. 2 MAU概述
7. 4. 3 MAU功能描述
7. 4. 4 10 Mbit/s双绞线系统及介质部件
7. 4. 5 全双工操作
7. 5 LXT905通用的10BASE-T收发器
7. 5. 1 总述
7. 5. 2 LXT905功能模块表
7. 5. 3 功能描述
7. 5. 4 应用信息
7. 6 LXT905外围电路设计
7. 6. 1 电路设计
7. 6. 2 电路时序图
英文缩写对照
参考文献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