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反经:白话珍藏本
作者:(唐)赵蕤著;李古寅主编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8-02-01
ISBN:9787503409073
定价:¥22.8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中国历史上有成就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甚至懂生意经的商人,有两本书是必读的:一本是从正面讲谋略的《资治通鉴》;一本是从反面讲谋略的《反经》。对于前一本书,统治者不但学习、应用,而且不断的宣传出版;对于后一本书,统治者往往只用不说,避而不谈。但实际上《反经》在某种意义比《资治通鉴》更具实用价值。但《反经》原文枯涩难懂,本书以白话形式编译,对广大读者更具可读性、实用性。
作者简介
暂缺《反经:白话珍藏本》作者简介
目录
目录
卷一
大体
为君之道,必须识大体,弃细务,其根本大计就是善于用人
君主之长,长于用人之长,以取长补短,这是治国理政的根本。
一、知人善任 治国之本
二、君守其道 官知其事
任长
知人不易,用人更难。自古以来成大事的英雄豪杰都是求贤
若渴,可真的求到人才又该怎样使用呢?记住:“尺有所短寸有
所长。”避其所短,用其所长,是因人成事的第一要务
三、料才核能 治世之要
四、用人之长 避其所短
品目
品目就是识别选择人才。人有贤愚,德有高下,才有大小。只
有能洞察其中的差异,才能用人之长,避其所短,达到知人善任
的最佳境界。
一、明于品材 安于任使
二、英雄豪杰 尊以显位
量材
量好材,才能选好材、用好材 人各有能,才有参差 选什么
样的人,用什么样的人,决定着事业的兴亡成败,刘邦用韩信而
成帝业,赵王用赵括而亡其国 史镜在前,不可不察
一、才有参差 量才使用
二、有道之君 用贤良臣
知人
用人不易,知人也难。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怎样能既
知其人,又知其心,这只有通过一定的实践过程来考察,也要从
古人为我们提供的丰富经验中去借鉴
一、知人不易 谨防轻信
二、知人之术 多方观察
三、底气十足 方成大器
四、心气内蓄 以色取之
五、方与之言 以察其志
六、考核人才 谨防假冒
七、圣贤之美 贵在知人
察相
观相算命,自古有之;至今相貌测命,相信者仍不乏其人。但
是算命之书、算卦先生所言,虽似有道理,实乃没有多少科学根
据。对这个事,不能不信,也不可全信 人生的最高信条,从来没
有救世主,还得自己靠自己。
一、察相经验 值得一观
二、富贵在骨 成败在断
三、相人之术 先视其面
四、相人外表 笑谈贵贱
五、命相之说 不必全信
论士
自古以来有为之君,无不以收揽天下英雄人物为已任,刘备
三顾茅庐请诸葛,萧何月下追韩信,传为千古美谈。要记住,人才
难得,要成就一等事业,必得一流人才 没有人才,就没有事业
人才可得,则事业可成。
一、得人则兴 失士则崩
二、礼贤下士 得师则王
三、选贤任能 要在识别
四、荐才求用 不宜求全
五、服道致士 情如师友
六、优礼所归 重赏献身
七、物以类聚 人以群分
八、知人未易 人未易知
九、贤良不举 有司之罪
十、修身假道 报效国家
十一、知人则哲 唯帝难之
政体
国家机构的正常运转,必须有完善的管理机制保证,才能国
泰民安,政治清明,社会稳定。古代和现今虽然社会制度不同,但
前人提出的治国经验,仍可供现在领导者参考
一、国立帝王 非养其欲
卷 二
君德
在古代,帝王的品德直接影响着他的行为,而帝王的行为又
直接同朝代的兴衰相连。所以,君德的至关重要就不言而喻 本
章要旨:说君德,论兴亡。
一、治国之本 君德为先
二、汉代帝王 各有短长
三、汉代末世 君德败坏
四、魏晋南朝 纵论得失
臣行
君有君德,臣有臣行一切按步就班,不可妄自逾越。犯上作
乱,将遭诛灭九族之罪,且遗臭万年 只有各尽所能,各负其责
国家才能安定,社会才会太平
一、臣子六正 方为良辅
二、居官六邪 亡国之臣
三、壮士行义 士所遵循
四、权衡利弊 把握得失
五、暴戾统治 祸患无穷
六、功亏一馈 仁义之过
七、成也商鞅 败也商鞅
八、诛杀马谡 孔明不明
九、审时度势 方为英雄
十、君贤臣能 相得益彰
德表
君王德行的好坏直接关系国家的兴衰成败,他必须为臣民
作出表率,修身养性,关键是要正心,正心则德行。其次是知人善
任,在任用下属时,尽量发挥他们的长处,避免他们的短处,审其
之有余,强其所不足。
一、用其特长 弥补不足
二、立身准则 修身养性
三、明于待人 完善自身
四、立德之本 正心为首
理乱
为了防止国家出现混乱,首先在于明察,防患于未然,把动
乱消灭在萌芽之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一、明察六主 可知君德
二、细审国风 可知兴衰
三、清除四乱 杜断四危
卷三
反经
每种思想观点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受时空的
影响,存在局限性。人们在讨论治国之道时,历来认为仁义、赏罚
是治国的基本国策,但是如果这种方法使用不当,于国于民为害
甚烈《反经》一章以逆向思维方法对此进行深刻论辩
一、御法非人,道不虚行
二、实事求是 不可过头
三、忠不过职,职不过官
四、小智栽树 大盗乘凉
五、圣有圣道 盗有盗规
六、得道则治 失道则乱
是非
在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不同的思想观点,发生过无数成败的
历史事件,对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这里列举一连串正反命题
进行论辩,启发人的心智
一、前志垂教 皆可理违
二、既明且哲 杀身成仁
三、察古知今 扬长避短
四、不揭隐私 不求一致
五、炫士不信 大行不谨
六、富国强兵 各有妙法
七、身正无恤 积毁销金
八、圣人胜天 圣职教化
九、借物知己 内视自知
十、美不在言 美要装扮
十一、先发制人 不为人先
十二、位尊屈人 民能胜天
十三、民心思贤 顺从君王
十四、赏罚严明 须有标准
十五、上行下效 君臣不一
十六、君宠贤臣 父爱其子
十七、人心不同 犹如人面
十八、民众知礼 要在富足
十九、忠无不报 谗胜忠直
二十、同声相应 同美相妒
二十一、统一制度 求同存异
二十二、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二十三、敌不可纵 纵敌患生
三十四、掌管资财 得有原则
二十五、贱交不忘 贫妻不弃
二十六、臣贤国兴 能不避亲
二十七、谨慎择人 大胆使用
二十八、用好一人 众贤来归
二十九、古人礼乐 取舍由情
三十、知人善任 治国要略
三十一、治理国家 重在得法
三十二、既有实学 又有口才
三十三、形式各异 殊途同归
三十四、用人之道 因人而宜
三十五、仁义不立 贤能无用
三十六、谋天下利 除万人害
三十七、推举贤才 发展经济
三十八、国君治国 取其所需
三十九、窃钩者诛 窃国者侯
四十、穷则思变 变则能通
四十一、物势之反 君子之道
四十二、持家治国 人尽其才
四十三、龙到浅水 不如虾鱼
四十四、抚民易做 直谏实难
四十五、事虽相反 而皆相成
正论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各家各派相互驳难,相反相成,所说各
有道理,也各有弊端,但总归起来是革除时弊,巩固根本。今人应
历史地、客观地看待各家学说,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古为今用。
一、六艺之理 教化民众
二、百家争鸣 各有所长
三、因时而变 不泥于古
卷四
霸图
历史经验证明:各个朝代都有其兴衰之本未,追其究竟主要
在于:每每在打下江山和创业之时,各朝君主都是励精图治,广
招天下英才,选贤任能,清政廉明,逐而使江山社稷 兴旺发达。而
子承父业,到了儿孙后辈的君主们便不知创业的艰辛,无不任人
唯亲,裙带揽政,荒淫无度,最终沦为天人共怨的没落之主。
一、春秋纷争 得人则兴
二、因势利导 可见奇效
三、私欲称王 气数不长
四、沛公厚德 定夺天下
五、知人善任 事业有成
六、治理内政 固本强国
七、将相同心 共诛诸吕
八、顺民则昌,逆民则亡
九、王莽命短 刘秀起兵
十、争夺汉室 宗亲相残
十一、图谋复国 分道更始
十二、平定叛乱 兴复汉室
十三、内忧外患 东汉灭亡
十四、诸侯混战 三国鼎立
十五、司马篡权 三国寿终
十六、晋初腐败 五胡乱华
十七、晋祚苦短 南北纷争
十八、平定王敦 淝水御敌
十九、南征北伐 终成帝业
二十、兄弟相残 刘宋败乱
二十一、危难之际 英雄才见
二十二、运筹帷幄 梁代齐祚
二十三、沉缅酒色 失去江山
二十四、迷恋歌舞 后主灭亡
二十五、无道昏君 招致起义
二十六、众叛亲离 自缢而死
二十七、义气用事 李密惨败
二十八、以史为褴 可避祸患
卷五
雄略
战国时代,秦、楚、齐、燕、赵、韩、魏争霸称雄,狼烟四起。随
着军事争斗的白热化,外交活动异彩纷呈。一时间纵横家的杰出
代表苏秦、张仪各逞唇枪舌剑之才,周旋于诸侯之间,游说天下
出奇谋,献异策。苏、张外交舌辩大师的风彩,遂成千古美谈。
一、诸侯争霸 天下称雄
二、苏秦出山 游说合纵
三、诸侯合纵 协手抗秦
四、宁为鸡口 不为牛后
五、权衡得失 趋利弃弊
六、知己知彼 扬长避短
七、六国结盟 合纵告成
八、张仪连横 魏先事秦
九、说客巧言 君王昏从
昔日庞涓狂妄骄横,不可一世,孙膑巧借其狂傲,施以“减
灶”妙计,诱敌轻进一举歼灭了庞涓,在中国军事史上留下了一
个辉煌的战例。
一、孙膑减灶 诱敌轻进
利害
“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正确认识、理
解和处理利与害之间的关系,对于为将帅者,尤为重要
一、陷之死地 绝路能生
奇兵
以正合,以奇胜。奇正之间相生相变,且变化无穷无尽,只有
识其变,谐其理,方能出奇制胜
一、奇正之变 不可胜穷
掩发
围而不攻,引而不发,掩之又掩,发而又发。掩发之变,奥妙
无穷 待到掩如处女,发如脱兔,正是歼敌取胜时
一、静如处女 动如脱兔
还师
战争结束了,班师回朝的将官应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藏
其威势,功成身退,才是上策。不然,就要走韩信的老路,虽然高
叫:“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也已经
晚了
一、凯旋将领 如履薄冰
卷一
大体
为君之道,必须识大体,弃细务,其根本大计就是善于用人
君主之长,长于用人之长,以取长补短,这是治国理政的根本。
一、知人善任 治国之本
二、君守其道 官知其事
任长
知人不易,用人更难。自古以来成大事的英雄豪杰都是求贤
若渴,可真的求到人才又该怎样使用呢?记住:“尺有所短寸有
所长。”避其所短,用其所长,是因人成事的第一要务
三、料才核能 治世之要
四、用人之长 避其所短
品目
品目就是识别选择人才。人有贤愚,德有高下,才有大小。只
有能洞察其中的差异,才能用人之长,避其所短,达到知人善任
的最佳境界。
一、明于品材 安于任使
二、英雄豪杰 尊以显位
量材
量好材,才能选好材、用好材 人各有能,才有参差 选什么
样的人,用什么样的人,决定着事业的兴亡成败,刘邦用韩信而
成帝业,赵王用赵括而亡其国 史镜在前,不可不察
一、才有参差 量才使用
二、有道之君 用贤良臣
知人
用人不易,知人也难。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怎样能既
知其人,又知其心,这只有通过一定的实践过程来考察,也要从
古人为我们提供的丰富经验中去借鉴
一、知人不易 谨防轻信
二、知人之术 多方观察
三、底气十足 方成大器
四、心气内蓄 以色取之
五、方与之言 以察其志
六、考核人才 谨防假冒
七、圣贤之美 贵在知人
察相
观相算命,自古有之;至今相貌测命,相信者仍不乏其人。但
是算命之书、算卦先生所言,虽似有道理,实乃没有多少科学根
据。对这个事,不能不信,也不可全信 人生的最高信条,从来没
有救世主,还得自己靠自己。
一、察相经验 值得一观
二、富贵在骨 成败在断
三、相人之术 先视其面
四、相人外表 笑谈贵贱
五、命相之说 不必全信
论士
自古以来有为之君,无不以收揽天下英雄人物为已任,刘备
三顾茅庐请诸葛,萧何月下追韩信,传为千古美谈。要记住,人才
难得,要成就一等事业,必得一流人才 没有人才,就没有事业
人才可得,则事业可成。
一、得人则兴 失士则崩
二、礼贤下士 得师则王
三、选贤任能 要在识别
四、荐才求用 不宜求全
五、服道致士 情如师友
六、优礼所归 重赏献身
七、物以类聚 人以群分
八、知人未易 人未易知
九、贤良不举 有司之罪
十、修身假道 报效国家
十一、知人则哲 唯帝难之
政体
国家机构的正常运转,必须有完善的管理机制保证,才能国
泰民安,政治清明,社会稳定。古代和现今虽然社会制度不同,但
前人提出的治国经验,仍可供现在领导者参考
一、国立帝王 非养其欲
卷 二
君德
在古代,帝王的品德直接影响着他的行为,而帝王的行为又
直接同朝代的兴衰相连。所以,君德的至关重要就不言而喻 本
章要旨:说君德,论兴亡。
一、治国之本 君德为先
二、汉代帝王 各有短长
三、汉代末世 君德败坏
四、魏晋南朝 纵论得失
臣行
君有君德,臣有臣行一切按步就班,不可妄自逾越。犯上作
乱,将遭诛灭九族之罪,且遗臭万年 只有各尽所能,各负其责
国家才能安定,社会才会太平
一、臣子六正 方为良辅
二、居官六邪 亡国之臣
三、壮士行义 士所遵循
四、权衡利弊 把握得失
五、暴戾统治 祸患无穷
六、功亏一馈 仁义之过
七、成也商鞅 败也商鞅
八、诛杀马谡 孔明不明
九、审时度势 方为英雄
十、君贤臣能 相得益彰
德表
君王德行的好坏直接关系国家的兴衰成败,他必须为臣民
作出表率,修身养性,关键是要正心,正心则德行。其次是知人善
任,在任用下属时,尽量发挥他们的长处,避免他们的短处,审其
之有余,强其所不足。
一、用其特长 弥补不足
二、立身准则 修身养性
三、明于待人 完善自身
四、立德之本 正心为首
理乱
为了防止国家出现混乱,首先在于明察,防患于未然,把动
乱消灭在萌芽之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一、明察六主 可知君德
二、细审国风 可知兴衰
三、清除四乱 杜断四危
卷三
反经
每种思想观点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受时空的
影响,存在局限性。人们在讨论治国之道时,历来认为仁义、赏罚
是治国的基本国策,但是如果这种方法使用不当,于国于民为害
甚烈《反经》一章以逆向思维方法对此进行深刻论辩
一、御法非人,道不虚行
二、实事求是 不可过头
三、忠不过职,职不过官
四、小智栽树 大盗乘凉
五、圣有圣道 盗有盗规
六、得道则治 失道则乱
是非
在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不同的思想观点,发生过无数成败的
历史事件,对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这里列举一连串正反命题
进行论辩,启发人的心智
一、前志垂教 皆可理违
二、既明且哲 杀身成仁
三、察古知今 扬长避短
四、不揭隐私 不求一致
五、炫士不信 大行不谨
六、富国强兵 各有妙法
七、身正无恤 积毁销金
八、圣人胜天 圣职教化
九、借物知己 内视自知
十、美不在言 美要装扮
十一、先发制人 不为人先
十二、位尊屈人 民能胜天
十三、民心思贤 顺从君王
十四、赏罚严明 须有标准
十五、上行下效 君臣不一
十六、君宠贤臣 父爱其子
十七、人心不同 犹如人面
十八、民众知礼 要在富足
十九、忠无不报 谗胜忠直
二十、同声相应 同美相妒
二十一、统一制度 求同存异
二十二、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二十三、敌不可纵 纵敌患生
三十四、掌管资财 得有原则
二十五、贱交不忘 贫妻不弃
二十六、臣贤国兴 能不避亲
二十七、谨慎择人 大胆使用
二十八、用好一人 众贤来归
二十九、古人礼乐 取舍由情
三十、知人善任 治国要略
三十一、治理国家 重在得法
三十二、既有实学 又有口才
三十三、形式各异 殊途同归
三十四、用人之道 因人而宜
三十五、仁义不立 贤能无用
三十六、谋天下利 除万人害
三十七、推举贤才 发展经济
三十八、国君治国 取其所需
三十九、窃钩者诛 窃国者侯
四十、穷则思变 变则能通
四十一、物势之反 君子之道
四十二、持家治国 人尽其才
四十三、龙到浅水 不如虾鱼
四十四、抚民易做 直谏实难
四十五、事虽相反 而皆相成
正论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各家各派相互驳难,相反相成,所说各
有道理,也各有弊端,但总归起来是革除时弊,巩固根本。今人应
历史地、客观地看待各家学说,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古为今用。
一、六艺之理 教化民众
二、百家争鸣 各有所长
三、因时而变 不泥于古
卷四
霸图
历史经验证明:各个朝代都有其兴衰之本未,追其究竟主要
在于:每每在打下江山和创业之时,各朝君主都是励精图治,广
招天下英才,选贤任能,清政廉明,逐而使江山社稷 兴旺发达。而
子承父业,到了儿孙后辈的君主们便不知创业的艰辛,无不任人
唯亲,裙带揽政,荒淫无度,最终沦为天人共怨的没落之主。
一、春秋纷争 得人则兴
二、因势利导 可见奇效
三、私欲称王 气数不长
四、沛公厚德 定夺天下
五、知人善任 事业有成
六、治理内政 固本强国
七、将相同心 共诛诸吕
八、顺民则昌,逆民则亡
九、王莽命短 刘秀起兵
十、争夺汉室 宗亲相残
十一、图谋复国 分道更始
十二、平定叛乱 兴复汉室
十三、内忧外患 东汉灭亡
十四、诸侯混战 三国鼎立
十五、司马篡权 三国寿终
十六、晋初腐败 五胡乱华
十七、晋祚苦短 南北纷争
十八、平定王敦 淝水御敌
十九、南征北伐 终成帝业
二十、兄弟相残 刘宋败乱
二十一、危难之际 英雄才见
二十二、运筹帷幄 梁代齐祚
二十三、沉缅酒色 失去江山
二十四、迷恋歌舞 后主灭亡
二十五、无道昏君 招致起义
二十六、众叛亲离 自缢而死
二十七、义气用事 李密惨败
二十八、以史为褴 可避祸患
卷五
雄略
战国时代,秦、楚、齐、燕、赵、韩、魏争霸称雄,狼烟四起。随
着军事争斗的白热化,外交活动异彩纷呈。一时间纵横家的杰出
代表苏秦、张仪各逞唇枪舌剑之才,周旋于诸侯之间,游说天下
出奇谋,献异策。苏、张外交舌辩大师的风彩,遂成千古美谈。
一、诸侯争霸 天下称雄
二、苏秦出山 游说合纵
三、诸侯合纵 协手抗秦
四、宁为鸡口 不为牛后
五、权衡得失 趋利弃弊
六、知己知彼 扬长避短
七、六国结盟 合纵告成
八、张仪连横 魏先事秦
九、说客巧言 君王昏从
昔日庞涓狂妄骄横,不可一世,孙膑巧借其狂傲,施以“减
灶”妙计,诱敌轻进一举歼灭了庞涓,在中国军事史上留下了一
个辉煌的战例。
一、孙膑减灶 诱敌轻进
利害
“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正确认识、理
解和处理利与害之间的关系,对于为将帅者,尤为重要
一、陷之死地 绝路能生
奇兵
以正合,以奇胜。奇正之间相生相变,且变化无穷无尽,只有
识其变,谐其理,方能出奇制胜
一、奇正之变 不可胜穷
掩发
围而不攻,引而不发,掩之又掩,发而又发。掩发之变,奥妙
无穷 待到掩如处女,发如脱兔,正是歼敌取胜时
一、静如处女 动如脱兔
还师
战争结束了,班师回朝的将官应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藏
其威势,功成身退,才是上策。不然,就要走韩信的老路,虽然高
叫:“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也已经
晚了
一、凯旋将领 如履薄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