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马克思主义的新发现:兼评兴福现象
作者:李锦著
出版社:山东友谊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1-01-01
ISBN:9787806425411
定价:¥36.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依托山东省博兴县兴福镇这一典型,以大胆创新的精神,提出第三代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后的主要教训是用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辟了第三代马克思主义即邓小平理论的新阶段等。
作者简介
暂缺《马克思主义的新发现:兼评兴福现象》作者简介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共产党人的新觉醒
1. 围绕有产者的思想解放
2. 当前议论的焦点是富人入党
3. 早就脱离无产阶级革命时代
4. 马克思对社会主义的设想
5. 从三个标准到一个标准的转换
6. “七一”讲话是执政党的宣言
7. 马克思主义者面对的新课题
第二章 从兴福现象的调查说起
1. 社会主义的再“倒退”
2. 经济学的路子为什么越走越窄
3. 找到经济学的核心问题
4. 触及最为敏感的课题
5. 所有制理论的突破
6. 由经济现象到政治现象
第三章 重大教训都与生产力有关
1. 苏联剧变原因探析
2. 说起革命就高兴的毛泽东
3. 寻找一个资产阶级的悲剧
4. 长期被批判的“唯生产力论”
5. 邓小平理论的最大贡献
第四章 生产力标准是决定性的
1. 从实践标准到生产力标准
2. 从“三个有利于”到“三个代表”
3. 必须清理的四种观念
4. 党在发展生产力中的历史定位
第五章 他们也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
1. 人是决定性要素
2. 人的需要是生产力发展的动力
3. 由因特网上的兴福镇想到的
4. 兴福镇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
第六章 对新阶层的剖析
1. 农村新阶层的形成
2. 私营企业主的历史变迁
3. 新阶层的劳资关系与政治影响力
4. 聚焦财产问题
5. 私营企业主的是是非非
6. 他们不是新的资产阶级
第七章 重新审视劳动价值论
1. 马克思所强调的“活劳动量”
2. 脑力劳动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3. 劳动价值论的发现与形成
4. 知识价值的产生
5. 知识资本带来的变化
6. 劳动价值论新发展
第八章 按资分配,不是剥削
1. 农村改革是从按劳分配开始的
2. 20年来分配改革走过的道路
3. 按资分配是分配改革的重大进展
4. 按资分配,也是社会主义原则
第九章 共同富裕是最终目标
1. “先富”和“共富”思想的提出
2. 共同富裕是最终目标
3. 实现共同富裕的条件
4. 由敢定、会富到共富的兴福之路
5. 贫富分化的决定因素不是初始分配
6. 依靠再分配调节贫富差距
第十章 私营经济是敏感的政治晴雨表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时期也有私有制
第十二章 围绕所有制的改革
第十三章 马克思主义的基石只有一个
第十四章 党建史上新的思想解放
第十五章 寻找人民参政的途径
第十六章 与时俱进是双向互补的认识运动
兴福镇调查与报告附录
第一部分 1994年对兴福镇的报道
第二部分 2001年对兴福镇的报道
参考书目
后记
第一章 共产党人的新觉醒
1. 围绕有产者的思想解放
2. 当前议论的焦点是富人入党
3. 早就脱离无产阶级革命时代
4. 马克思对社会主义的设想
5. 从三个标准到一个标准的转换
6. “七一”讲话是执政党的宣言
7. 马克思主义者面对的新课题
第二章 从兴福现象的调查说起
1. 社会主义的再“倒退”
2. 经济学的路子为什么越走越窄
3. 找到经济学的核心问题
4. 触及最为敏感的课题
5. 所有制理论的突破
6. 由经济现象到政治现象
第三章 重大教训都与生产力有关
1. 苏联剧变原因探析
2. 说起革命就高兴的毛泽东
3. 寻找一个资产阶级的悲剧
4. 长期被批判的“唯生产力论”
5. 邓小平理论的最大贡献
第四章 生产力标准是决定性的
1. 从实践标准到生产力标准
2. 从“三个有利于”到“三个代表”
3. 必须清理的四种观念
4. 党在发展生产力中的历史定位
第五章 他们也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
1. 人是决定性要素
2. 人的需要是生产力发展的动力
3. 由因特网上的兴福镇想到的
4. 兴福镇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
第六章 对新阶层的剖析
1. 农村新阶层的形成
2. 私营企业主的历史变迁
3. 新阶层的劳资关系与政治影响力
4. 聚焦财产问题
5. 私营企业主的是是非非
6. 他们不是新的资产阶级
第七章 重新审视劳动价值论
1. 马克思所强调的“活劳动量”
2. 脑力劳动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3. 劳动价值论的发现与形成
4. 知识价值的产生
5. 知识资本带来的变化
6. 劳动价值论新发展
第八章 按资分配,不是剥削
1. 农村改革是从按劳分配开始的
2. 20年来分配改革走过的道路
3. 按资分配是分配改革的重大进展
4. 按资分配,也是社会主义原则
第九章 共同富裕是最终目标
1. “先富”和“共富”思想的提出
2. 共同富裕是最终目标
3. 实现共同富裕的条件
4. 由敢定、会富到共富的兴福之路
5. 贫富分化的决定因素不是初始分配
6. 依靠再分配调节贫富差距
第十章 私营经济是敏感的政治晴雨表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时期也有私有制
第十二章 围绕所有制的改革
第十三章 马克思主义的基石只有一个
第十四章 党建史上新的思想解放
第十五章 寻找人民参政的途径
第十六章 与时俱进是双向互补的认识运动
兴福镇调查与报告附录
第一部分 1994年对兴福镇的报道
第二部分 2001年对兴福镇的报道
参考书目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