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综合业务接入技术(修订版)
作者:纪越峰编著
出版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9-11-01
ISBN:9787563503940
定价:¥19.1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对综合业务接入技术进行了较全面和系统的介绍,内容包括接入网基础、V5接口、铜线接入、光纤接入、无线接入、混合接入等方面的基本结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性能要求、网元管理、运营维护等。本书注重选材、内容丰富,重点介绍了各种传输系统技术,尤其是对其中一些关键部分,采用了联系实际、图文并茂的方式予以说明。本书可供从事通信工作的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作为大专院校通信专业的教学参考书。
作者简介
纪越峰,博士,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863计划主题专家组成员,长期从事光纤通信和宽带信息网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完成了包括国家与省/部级重大科学项目在内的30余项课题,获多项国家专利,成果达到了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的技术水平,在国际、国内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了120余篇学术论文,出版了10余部著作与教材,三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和全国优秀CAI奖,连续三届荣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以及多项国家与市/部级奖励和荣誉称号,享有政府特殊津贴。
目录
1 接入网基础
1. 1 接入网的产生
1. 2 什么是接入网
1. 2. 1 接入网的定义
1. 2. 2 接入网的定界
1. 2. 3 接入网的分层
1. 2. 4 接入网的主要特点
1. 3 接入网主要接口与业务支持
1. 3. 1 接口类型
1. 3. 2 支持的主要业务
1. 3. 3 V5接口的构成
1. 3. 4 V5接口的接入类型
1. 3. 5 V5接口的功能
1. 3. 6 Q接口与V5接口的关系
1. 3. 7 VB5接口
1. 4 IP接入网
1. 4. 1 IP接入网的结构模型
1. 4. 2 IP接入网与常规接入网的区别
1. 4. 3 IP接入网需要解决的问题
1. 5 接入网中的关键技术
1. 6 接入网的标准化进展
1. 7 接入网的建设与发展
1. 7. 1 为什么要发展接入网
1. 7. 2 国际和国内发展动态
1. 7. 3 接入网的技术走向
2 铜线接入技术
2. 1 铜线接人技术的引入
2. 2 铜线传输系统
2. 2. 1 铜线传输系统的基本构成
2. 2. 2 传统的铜线传输存在的问题
2. 3 数字线对增容技术
2. 3. 1 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2. 3. 2 主要技术要求
2. 1 高比特率数字用户线技术
2. 4. 1 HDSL系统工作原理
2. 4. 2 2B1Q与CAP编码技术
2. 4. 3 主要技术要求
2. 4. 4 主要特点与应用方式
2. 5 不对称数字用户线技术
2. 5. 1 ADSL系统工作原理
2. 5. 2 ADSL系统业务能力
2. 5. 3 DMT调制技术
2. 5. 4 CAP与DMT的比较
2. 5. 5 ADSL的技术特点
2. 5. 6 基于ATM信元传输的ADSL宽带接入技术
2. 5. 7 基于IP方式的ADSL宽带接入技术
2. 5. 8 G. lite技术
2. 5. 9 ADSL的组网原则
2. 6 甚高速数字用户线技术
2. 6. 1 VDSL的引入
2. 6. 2 VDSL标准
2. 6. 3 VDSL的关键技术
2. 7 HomePNA接人技术
2. 7. 1 HomePNA简介
2. 7. 2 HomePNA的工作原理
2. 7. 3 HomePNA的特点
2. 8 以太网接人技术
2. 8. 1 以太网接入技术的基本概念
2. 8. 2 以太网接入的基本结构
2. 8. 3 以太网接入的解决方案
2. 9 IP旁路技术
2. 10 铜线接人技术的综合比较
3 光纤接入技术
3. 1 光纤接人技术的引入
3. 2 光纤接入网的基本结构
3. 2. 1 参考配置
3. 2. 2 基本功能块
3. 3 光纤接人网拓扑结构
3. 4 光纤接入网基本性能
3. 4. 1 0AN系统规范
3. 4. 2 0AN的业务支持能力
3. 4. 3 主要性能要求
3. 5 无源光网络
3. 5. 1 PON的引入
3. 5. 2 传输技术
3. 5. 3 ATM-PON的结构. 原理与关键技术
3. 5. 4 基于以太网的无源光网络
3. 5. 5 无源光网络的实现
3. 6 光同步数字体系传送技术
3. 6. 1 SDH产生背景
3. 6. 2 SDH概念和特点
3. 6. 3 SDH帧结构
3. 6. 4 段开销
3. 6. 5 通道开销
3. 6. 6 同步复用和映射原理
3. 6. 7 ADM设备
3. 6. 8 SDH自愈环
3. 6. 9 在接入网中应用SDH
3. 6. 10 IP over SDH技术
4 混合光纤/同轴电缆接入技术
4. 1 HFC接人技术的引入
4. 2 HFC系统结构
4. 2. 1 工作原理
4. 2. 2 系统配置
4. 2. 3 频谱安排
4. 3 HFC网络的特点与业务支持
4. 3. 1 主要特点
4. 3. 2 业务支持能力
4. 3. 3 HFC网络的局限性
4. 4 CableModem接人系统
4. 4. 1 CableModem概述
4. 4. 2 CableModem基本原理
4. 4. 3 CableModem的主要特点
4. 5 HFC典型系统
5 无线接入技术
5. 1 无线接人技术的引入
5. 2 无线接人的种类
5. 3 固定无线接人
5. 3. 1 固定无线接入技术的引入
5. 3. 2 固定无线接入的定义. 定位与应用
5. 3. 3 固定无线接入系统分类
5. 3. 4 系统基本配置
5. 3. 5 设备基本要求
5. 3. 6 业务及功能
5. 3. 7 窄带无线接入技术
5. 3. 8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
5. 3. 9 LMDS宽带无线接入技术
5. 3. 10 主要技术指标
5. 4 甚小型天线地球站系统
5. 4. 1 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5. 4. 2 传输与接入技术
5. 5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
5. 5. 1 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5. 5. 2 接口与业务支持
5. 6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5. 6. 1 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5. 6. 2 DirecPC宽带接入系统
6 接入网管理与运行
6. 1 为什么要进行管理
6. 1. 1 接入网网络管理的特殊性
6. 1. 2 接入网网络管理标准的发展方向
6. 2 管理结构
6. 2. 1 一般功能结构
6. 2. 2 功能管理结构
6. 3 管理功能
6. 3. 1 接入网的主要功能
6. 3. 2 用户口功能的管理
6. 3. 3 核心功能的管理
6. 3. 4 业务口功能的管理
6. 3. 5 传送功能的管理
6. 3. 6 AN系统管理功能的管理
6. 4 管理信息的传递
6. 5 供电
6. 5. 1 供电问题的提出
6. 5. 2 目前的供电解决方案
6. 5. 3 PON的供电
6. 5. 4 接入网设备的馈电接口
6. 6 网络性能要求
6. 6. 1 误码性能
6. 6. 2 抖动性能
6. 6. 3 其他性能
1. 1 接入网的产生
1. 2 什么是接入网
1. 2. 1 接入网的定义
1. 2. 2 接入网的定界
1. 2. 3 接入网的分层
1. 2. 4 接入网的主要特点
1. 3 接入网主要接口与业务支持
1. 3. 1 接口类型
1. 3. 2 支持的主要业务
1. 3. 3 V5接口的构成
1. 3. 4 V5接口的接入类型
1. 3. 5 V5接口的功能
1. 3. 6 Q接口与V5接口的关系
1. 3. 7 VB5接口
1. 4 IP接入网
1. 4. 1 IP接入网的结构模型
1. 4. 2 IP接入网与常规接入网的区别
1. 4. 3 IP接入网需要解决的问题
1. 5 接入网中的关键技术
1. 6 接入网的标准化进展
1. 7 接入网的建设与发展
1. 7. 1 为什么要发展接入网
1. 7. 2 国际和国内发展动态
1. 7. 3 接入网的技术走向
2 铜线接入技术
2. 1 铜线接人技术的引入
2. 2 铜线传输系统
2. 2. 1 铜线传输系统的基本构成
2. 2. 2 传统的铜线传输存在的问题
2. 3 数字线对增容技术
2. 3. 1 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2. 3. 2 主要技术要求
2. 1 高比特率数字用户线技术
2. 4. 1 HDSL系统工作原理
2. 4. 2 2B1Q与CAP编码技术
2. 4. 3 主要技术要求
2. 4. 4 主要特点与应用方式
2. 5 不对称数字用户线技术
2. 5. 1 ADSL系统工作原理
2. 5. 2 ADSL系统业务能力
2. 5. 3 DMT调制技术
2. 5. 4 CAP与DMT的比较
2. 5. 5 ADSL的技术特点
2. 5. 6 基于ATM信元传输的ADSL宽带接入技术
2. 5. 7 基于IP方式的ADSL宽带接入技术
2. 5. 8 G. lite技术
2. 5. 9 ADSL的组网原则
2. 6 甚高速数字用户线技术
2. 6. 1 VDSL的引入
2. 6. 2 VDSL标准
2. 6. 3 VDSL的关键技术
2. 7 HomePNA接人技术
2. 7. 1 HomePNA简介
2. 7. 2 HomePNA的工作原理
2. 7. 3 HomePNA的特点
2. 8 以太网接人技术
2. 8. 1 以太网接入技术的基本概念
2. 8. 2 以太网接入的基本结构
2. 8. 3 以太网接入的解决方案
2. 9 IP旁路技术
2. 10 铜线接人技术的综合比较
3 光纤接入技术
3. 1 光纤接人技术的引入
3. 2 光纤接入网的基本结构
3. 2. 1 参考配置
3. 2. 2 基本功能块
3. 3 光纤接人网拓扑结构
3. 4 光纤接入网基本性能
3. 4. 1 0AN系统规范
3. 4. 2 0AN的业务支持能力
3. 4. 3 主要性能要求
3. 5 无源光网络
3. 5. 1 PON的引入
3. 5. 2 传输技术
3. 5. 3 ATM-PON的结构. 原理与关键技术
3. 5. 4 基于以太网的无源光网络
3. 5. 5 无源光网络的实现
3. 6 光同步数字体系传送技术
3. 6. 1 SDH产生背景
3. 6. 2 SDH概念和特点
3. 6. 3 SDH帧结构
3. 6. 4 段开销
3. 6. 5 通道开销
3. 6. 6 同步复用和映射原理
3. 6. 7 ADM设备
3. 6. 8 SDH自愈环
3. 6. 9 在接入网中应用SDH
3. 6. 10 IP over SDH技术
4 混合光纤/同轴电缆接入技术
4. 1 HFC接人技术的引入
4. 2 HFC系统结构
4. 2. 1 工作原理
4. 2. 2 系统配置
4. 2. 3 频谱安排
4. 3 HFC网络的特点与业务支持
4. 3. 1 主要特点
4. 3. 2 业务支持能力
4. 3. 3 HFC网络的局限性
4. 4 CableModem接人系统
4. 4. 1 CableModem概述
4. 4. 2 CableModem基本原理
4. 4. 3 CableModem的主要特点
4. 5 HFC典型系统
5 无线接入技术
5. 1 无线接人技术的引入
5. 2 无线接人的种类
5. 3 固定无线接人
5. 3. 1 固定无线接入技术的引入
5. 3. 2 固定无线接入的定义. 定位与应用
5. 3. 3 固定无线接入系统分类
5. 3. 4 系统基本配置
5. 3. 5 设备基本要求
5. 3. 6 业务及功能
5. 3. 7 窄带无线接入技术
5. 3. 8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
5. 3. 9 LMDS宽带无线接入技术
5. 3. 10 主要技术指标
5. 4 甚小型天线地球站系统
5. 4. 1 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5. 4. 2 传输与接入技术
5. 5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
5. 5. 1 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5. 5. 2 接口与业务支持
5. 6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5. 6. 1 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5. 6. 2 DirecPC宽带接入系统
6 接入网管理与运行
6. 1 为什么要进行管理
6. 1. 1 接入网网络管理的特殊性
6. 1. 2 接入网网络管理标准的发展方向
6. 2 管理结构
6. 2. 1 一般功能结构
6. 2. 2 功能管理结构
6. 3 管理功能
6. 3. 1 接入网的主要功能
6. 3. 2 用户口功能的管理
6. 3. 3 核心功能的管理
6. 3. 4 业务口功能的管理
6. 3. 5 传送功能的管理
6. 3. 6 AN系统管理功能的管理
6. 4 管理信息的传递
6. 5 供电
6. 5. 1 供电问题的提出
6. 5. 2 目前的供电解决方案
6. 5. 3 PON的供电
6. 5. 4 接入网设备的馈电接口
6. 6 网络性能要求
6. 6. 1 误码性能
6. 6. 2 抖动性能
6. 6. 3 其他性能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