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记忆心理学

记忆心理学

作者:杨治良[等]编著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9-01-01

ISBN:9787561719930

定价:¥23.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记忆(memory),这个曾经被披上神秘色彩的心理现象,吸引了多少古今中外的专家和学者,也引起了几乎全人类的关注。记忆是十分重要的,所有的学习,同时又都是一种记忆。假如我们对以往的经验无法保持任何记忆的话,我们就学不到什么东西了。同时,我们的思维也完全要靠记忆才能顺利进行。万物中只有人类具有过去、现在、将来的时间观念,这主要因为人有记忆的缘故。人们都向往自己成为一个“过目不忘”的强记忆力者,能够把所有有意义的信息都贮藏在大脑里,然而,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往往很难随心所欲。那么究竟什么是记忆呢?大多数心理学教科书和词典都这样说: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汉语中的“记忆”一词简洁地表明了人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总是先有“记”再有“忆”,用信息加工的观点解释记忆,把记忆看作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储存,以后在一定条件下提取的过程。例如,我们熟读了一首李白的诗,过几天还能把它背出来,这就是通过记忆来实现的。自从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rmannEbbinghaus,1850—1909)在1885年发表他的实验报告后,记忆就成为心理学中实验研究最多的领域之一。其后,记忆理论和研究方法即不断发展,50年代出现的信息加工理论(或讯息处理论)把记忆看作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按储存的时间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这期间尽管研究者们使用的具体方法、材料、仪器和实验条件不相同,但这些研究有一个重要的共同点,就是把记忆看作人们对先前经验的有意识的外显恢复。近些年来,一些新的观点对这个看法提出了挑战。愈来愈多的研究者提出,不应把记忆看作单一的实体,而应把它看作是由不同的结构(form)、系统(system)或类型(type)所组成,它们之间具有性质不同的功能(Schacter,1985)。他们提出了多重记忆结构multiplememoryform)这一术语。记忆的多重结构意味着记忆的不同类别或组合,它是指功能相互独立的过程所引发的性质不同的记忆效果。近十年来,愈来愈多的证据揭示,在有意识的外显记忆(explicitmemory)之外还存在着一个相对独立的记忆系统,即内隐记忆(implicitmemory)。这种记忆的特点是人们并不有意识地知道自己拥有这种记忆,它只是在对特定任务的操作上表现出来。有关内隐记忆的研究已成为当今认知心理学的中心课题。几乎每隔一二年,就有权威人士对内隐记忆的主要领域进行长篇综述,如Schacter(1987),Tulving等(1990),Moscovitch等(1993),Roediger等(1994),Engelkamp等(1995),Jac0by等(1997),而且这方面的研究一直是有增无减。例如1997年1至6期的《实验心理学杂志:学习,记忆和认知》(JournalofExperimentalPsycholo-gy:Learning,MemoryandCognition)上涉及内隐记忆研究的论文就达半数,而《心理学研究》(PsychologicalResearch)杂志则更是把1995年第3期和第4期合订本辟为内隐记忆专辑。内隐记忆是指人们不能够回忆其本身却能在行为中证明其事后效应的经验(Roediger,1993)。其操作定义是在不需要对特定的过去的经验进行有意识或外显的回忆的测验中表现出来的对先前获得信息的无意识提取(Graf和Schacter,1985)。艾宾浩斯对记忆研究做出了卓越贡献,“遗忘曲线”广为人知。他曾将记忆分成三大类,其中第三类就是内隐性质的记忆。这类记忆“会在当前的思想和行为上有所反映,但此过程无意识参与的痕迹”。他还指出这类记忆不能用“内省”的方式探测。正因为探测手段的限制,在艾宾浩斯之后的漫长岁月中,内隐记忆研究处于中断状态。直至六七十年代因为健忘症研究使内隐记忆再次浮出海面,成为研究热点之一。科研工作的进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研究方法的创新。迄今为止,内隐记忆的研究方法主要经历了三大阶段,1991年以前主要是采用任务分离范式;1991年开始采用分离程序研究内隐记忆;最近,内隐记忆的研究开始进入建模阶段。内隐记忆研究如此广泛地受到重视,并成为当今认知心理学的前沿和热点,这有着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前景。主要原因有:本书是华东师大心理学系“记忆研究”课题组在完成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教委“八五”和“九五”重点研究项目以及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的基础上,集多年来研究之成果,并参阅了国内外大量的研究文献编写而成的。它是国内一本系统介绍国内外记忆研究成果的著作,也是反映记忆研究最新成果和最新方法、技术的教材。
作者简介
暂缺《记忆心理学》作者简介
目录
     目录
   第一篇 记忆
   一个亘古未解之谜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记忆研究的历史概述
    第二节 记忆研究的方法论
    第三节 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第二章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
    第一节 感觉记忆
    第二节 短时记忆
    第三节 长时记忆
    第四节 联结主义模型
    第三章 工作记忆
    第一节 工作记忆概述
    第二节 中央执行系统
    第三节 长时工作记忆
    第四章 元记忆研究
    第一节 元记忆的一般概念及理论
    第二节 元记忆的测量方法
    第三节 元记忆的研究核心:知晓感
    第四节 元记忆的发展研究
    第五节 元记忆监控与记忆成绩的关系研究
    第六节 元记忆的神经心理学研究
   第二篇 接近心灵的底层
   内隐记忆的研究进展
    第五章 内隐记忆绪论
    第一节 内隐记忆的含义及相关术语
    第二节 作为记忆研究热点的内隐记忆
    第六章 内隐记忆研究的历史回顾
    第一节 内隐记忆的前期研究
    第二节 内隐记忆在当代的启蒙
    第七章 内隐记忆的研究方法(I)
    第一节 记忆的传统研究方法
    第二节 传统研究方法在内隐记忆研究中的应用
    第八章 内隐记忆的研究方法(Ⅱ)
    第一节 实验性分离范式下的内隐记忆研究方法
    第二节 任务分离法的改进
    第九章 内隐记忆的研究方法(Ⅲ)
    第一节 从任务分离到加工分离的动因
    第二节 加工分离程序的提出
    第三节 加工分离的研究进展及有关争议
    第四节 内隐记忆的多学科研究动向
    第十章 内隐记忆的特点
    第一节 内隐记忆的研究范围
    第二节 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关系
    第十一章 内隐记忆的解释和建模
    第一节 多重记忆系统理论
    第二节 迁移恰当加工理论
    第三节 系统说与加工说的差异
    第四节 对系统说与加工说的整合
    第五节 其他有关内隐记忆的解释和建模
    第十二章 内隐记忆的应用研究
    第一节 内隐记忆的临床研究与应用
    第二节 社会认知领域的内隐记忆研究
    第三节 广告中的内隐记忆研究
    第四节 其他一些内隐记忆现象的研究
   第三篇 走进生活空间
   生活记忆现象透视
    第十三章 自传体记忆
    第一节 自传体记忆概述
    第二节 自传体记忆的研究内容及其特征分析
    第三节 自传体记忆的组织与恢复
    第四节 自传体记忆与情绪紊乱
    第五节 婴幼儿自传体记忆研究略述
    第十四章 记忆的场合依存性
    第一节 场合变化中的遗忘源及其心理机制
    第二节 环境与记忆
    第三节 语义记忆中的场合效应及其模型检验
    第十五章 情绪记忆
    第一节 记忆中的情绪表征
    第二节 情绪事件细节记忆
    第三节 闪光灯记忆与其它情绪记忆
    第四节 情绪记忆生理机制的研究进展
    第五节 情绪聚焦与信源监测
    第六节 情绪记忆的理论整合:记忆、唤醒与心境
    第十六章 记忆错觉
    第一节 早期的记忆错觉研究
    第二节 记忆错觉研究的发展契机
    第三节 记忆错觉研究的现状
   中文参考文献
   外文参考文献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