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作者:浦兴祖主编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9-01-01
ISBN:9787309021646
定价:¥19.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以简洁的语言,概述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诸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选举制茺、国家行政制度、国家公务员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政治协商制度,分析了其由来、组成与运行、发展等,既保持内容基本稳定,又融入了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是我国高校政治学、行政学等学科的专业基础课,本书适宜于作为这方面的基础课教材。<
作者简介
浦兴祖,籍贯浙江嘉善,1945年12月出生于上海青浦。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政治学系、公共行政系教授,兼任上海市政治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行政不定期理学会理事等职。主编国内第一部《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主笔(香港三联书店1995年版),主编庆祝建国50周年全国面部重点献礼书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西方政治学说史》(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另有主编、参撰的其他著作10余部,发表论文50余篇。
目录
第一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上)
第一节概述
一、中国的社会主义代议民主共和制政体
二、人大制度的主要原则
三、人大制度的孕育
四、人大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第二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一、地位、组成与任期
二、职权
三、会议
第三节全国人大常委会
一、地位、组成与任期
二、职权
三、会议
四、组织机构
第四节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和特定问题
调查委员会
一、专门委员会
二、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
第二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
第五节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一、中国的行政区划
二、地方各级人大的地位、组成与职权
三、地方各级人大的会议
四、地方各级人大的工作机构
第六节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
一、建立及其意义
二、地位、组成与职权
三、会议
四、所属机构
第七节乡级人大主席团和主席
一、主席团
二、主席、副主席
第八节人大代表
一、角色定位
二、权利
三、义务
第九节继续完善人大制度
一、坚持与完善党对人大的领导
二、强化人大的立法与监督职能
三、密切人大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四、加强人大的自身建设
第三章选举制度
第一节概述
一、选举与选举制度
二、当代中国选举制度的形成
三、当代中国选举制度的发展
第二节选举制度的主要原则
一、普遍原则
二、平等原则
三、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原则
四、秘密投票(无记名投票)原则
五、差额选举原则
第三节主持选举的机构与选举程序
一、主持选举的机构
二、划分选区与选民登记
三、提出、确定与介绍候选人
四、投票与宣布选举结果
五、间接选举的程序
第四节港澳台地区及解放军选举人大代表的办法
一、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全国人大代表的办法
二、台湾省出席全国人大的代表的协商选举办法
三、解放军选举人大代表的办法
第五节继续完善选举制度
一、改进提出与确定候选人的方式
二、完善候选人的介绍办法
三、采用多种方式划分选区与选举单位
四、关于直接选举的范围
五、深化对选举的认识
第四章国家行政制度(上)
第一节概述
一、行政及国家行政制度
二、当代中国国家行政制度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行政组织体制
一、设置原则
二、结构模式
第三节行政领导体制
一、首长负责制
二、国务院总理负责制
三、地方人民政府首长负责制
第四节行政监督体制
一、地位
二、外部监督
三、内部监督
第五节国务院
一、性质与地位
二、组成与任期
三、职权
第六节国务院的行政机构
一、沿革
二、类别
第七节国务院及其部、委的行政立法
一、制定行政法规
二、制定行政规章
第五章国家行政制度(下)
第八节省级人民政府
一、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体制的沿革
二、地位、组成与任期
三、职权
四、行政机构
五、派出机关
第九节地级市人民政府
一、中国的城市政府体系
二、地位、组成与职权
三、行政机构
四、地级市领导县的体制
第十节县级人民政府
一、地位、组成与职权
二、行政机构
三、撤县建市与县级市领导乡、镇的体制
四、派出机关
第十一节乡级人民政府
一、历史沿革
二、地位、组成与职权
三、行政机构
第十二节继续推进国家行政体制改革
一、转变政府职能,合理界定行政权限
二、深化政府机构改革,提高行政效能
三、理顺中央与地方关系,建立合理集一分模式
四、健全行政监督制度,抑制行政腐败
五、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规范行政人员管理
第六章国家公务员制度
第一节概述
一、干部管理制度及其改革
二、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建立
三、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初步推行
第二节国家公务员制度的运行机制
一、职位分类
二、竞争激励
三、义务与权利
四、管理机构
第三节国家公务员的管理
一、录用、任免与培训
二、考核、奖励与纪律
三、升降、交流与回避
四、工资、保险与福利
五、辞职、辞退与退休
第四节继续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
一、解放思想是完善公务员制定的前提
二、健全法制是完善公务员制度的基础
三、深化运行机制的改革是完善公务员制度的关键
四、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公务员队伍是完善公务员制度的根本
第七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一节概述
一、涵义与依据
二、历史发展
三、特点和优点
第二节民族自治地方
一、设置原则
二、类型与名称
三、内部各民族关系
第三节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一、性质和组成
二、自治权
三、上级国家机关的领导和帮助
第四节继续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坚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结合
二、实施国家提出的若干措施
三、突出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八章特别行政区制度
第一节概述
一、理论依据
二、基本涵义
第二节特别行政区制度的逐步推行
一、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建立
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筹建
三、台湾与特别行政区制度
第三节特别行政区的政治体制
一、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政治体制
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政治体制
第四节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初步运作
一、首届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临时立法会的运作
二、首届立法会的选举
第九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第一节概述
一、历史发展
二、政治基础和基本方针
三、特点和优点
第二节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二、领导的内容和方式
三、党的组织体系
第三节各民主党派的参政
一、基本情况
二、组织结构
三、参政方式
第四节继续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一、加强与改善党的领导,是坚持和完善我国多党
合作制度的关键
二、加强各民主党派自身建设,是坚持和完善我国
多党合作制度的重要内容
三、健全和疏通民主党派的参政渠道,进一步发挥
其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作用
四、制定和健全有关多党合作的具体法律与制度
第十章政治协商制度
第一节概述
一、涵义与特点
二、创立
三、发展
第二节人民政协的性质、任务和主要职能
一、性质和任务
二、主要职能
第三节人民政协的组成和组织体系
一、组成
二、政协全国委员会
三、政协地方委员会
第四节继续完善政治协商制度
一、突出团结与民主两个主题
二、加强政治协商与民主监督两种职能
主要参考书目
第一节概述
一、中国的社会主义代议民主共和制政体
二、人大制度的主要原则
三、人大制度的孕育
四、人大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第二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一、地位、组成与任期
二、职权
三、会议
第三节全国人大常委会
一、地位、组成与任期
二、职权
三、会议
四、组织机构
第四节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和特定问题
调查委员会
一、专门委员会
二、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
第二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
第五节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一、中国的行政区划
二、地方各级人大的地位、组成与职权
三、地方各级人大的会议
四、地方各级人大的工作机构
第六节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
一、建立及其意义
二、地位、组成与职权
三、会议
四、所属机构
第七节乡级人大主席团和主席
一、主席团
二、主席、副主席
第八节人大代表
一、角色定位
二、权利
三、义务
第九节继续完善人大制度
一、坚持与完善党对人大的领导
二、强化人大的立法与监督职能
三、密切人大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四、加强人大的自身建设
第三章选举制度
第一节概述
一、选举与选举制度
二、当代中国选举制度的形成
三、当代中国选举制度的发展
第二节选举制度的主要原则
一、普遍原则
二、平等原则
三、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原则
四、秘密投票(无记名投票)原则
五、差额选举原则
第三节主持选举的机构与选举程序
一、主持选举的机构
二、划分选区与选民登记
三、提出、确定与介绍候选人
四、投票与宣布选举结果
五、间接选举的程序
第四节港澳台地区及解放军选举人大代表的办法
一、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全国人大代表的办法
二、台湾省出席全国人大的代表的协商选举办法
三、解放军选举人大代表的办法
第五节继续完善选举制度
一、改进提出与确定候选人的方式
二、完善候选人的介绍办法
三、采用多种方式划分选区与选举单位
四、关于直接选举的范围
五、深化对选举的认识
第四章国家行政制度(上)
第一节概述
一、行政及国家行政制度
二、当代中国国家行政制度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行政组织体制
一、设置原则
二、结构模式
第三节行政领导体制
一、首长负责制
二、国务院总理负责制
三、地方人民政府首长负责制
第四节行政监督体制
一、地位
二、外部监督
三、内部监督
第五节国务院
一、性质与地位
二、组成与任期
三、职权
第六节国务院的行政机构
一、沿革
二、类别
第七节国务院及其部、委的行政立法
一、制定行政法规
二、制定行政规章
第五章国家行政制度(下)
第八节省级人民政府
一、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体制的沿革
二、地位、组成与任期
三、职权
四、行政机构
五、派出机关
第九节地级市人民政府
一、中国的城市政府体系
二、地位、组成与职权
三、行政机构
四、地级市领导县的体制
第十节县级人民政府
一、地位、组成与职权
二、行政机构
三、撤县建市与县级市领导乡、镇的体制
四、派出机关
第十一节乡级人民政府
一、历史沿革
二、地位、组成与职权
三、行政机构
第十二节继续推进国家行政体制改革
一、转变政府职能,合理界定行政权限
二、深化政府机构改革,提高行政效能
三、理顺中央与地方关系,建立合理集一分模式
四、健全行政监督制度,抑制行政腐败
五、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规范行政人员管理
第六章国家公务员制度
第一节概述
一、干部管理制度及其改革
二、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建立
三、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初步推行
第二节国家公务员制度的运行机制
一、职位分类
二、竞争激励
三、义务与权利
四、管理机构
第三节国家公务员的管理
一、录用、任免与培训
二、考核、奖励与纪律
三、升降、交流与回避
四、工资、保险与福利
五、辞职、辞退与退休
第四节继续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
一、解放思想是完善公务员制定的前提
二、健全法制是完善公务员制度的基础
三、深化运行机制的改革是完善公务员制度的关键
四、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公务员队伍是完善公务员制度的根本
第七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一节概述
一、涵义与依据
二、历史发展
三、特点和优点
第二节民族自治地方
一、设置原则
二、类型与名称
三、内部各民族关系
第三节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一、性质和组成
二、自治权
三、上级国家机关的领导和帮助
第四节继续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坚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结合
二、实施国家提出的若干措施
三、突出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八章特别行政区制度
第一节概述
一、理论依据
二、基本涵义
第二节特别行政区制度的逐步推行
一、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建立
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筹建
三、台湾与特别行政区制度
第三节特别行政区的政治体制
一、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政治体制
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政治体制
第四节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初步运作
一、首届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临时立法会的运作
二、首届立法会的选举
第九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第一节概述
一、历史发展
二、政治基础和基本方针
三、特点和优点
第二节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二、领导的内容和方式
三、党的组织体系
第三节各民主党派的参政
一、基本情况
二、组织结构
三、参政方式
第四节继续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一、加强与改善党的领导,是坚持和完善我国多党
合作制度的关键
二、加强各民主党派自身建设,是坚持和完善我国
多党合作制度的重要内容
三、健全和疏通民主党派的参政渠道,进一步发挥
其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作用
四、制定和健全有关多党合作的具体法律与制度
第十章政治协商制度
第一节概述
一、涵义与特点
二、创立
三、发展
第二节人民政协的性质、任务和主要职能
一、性质和任务
二、主要职能
第三节人民政协的组成和组织体系
一、组成
二、政协全国委员会
三、政协地方委员会
第四节继续完善政治协商制度
一、突出团结与民主两个主题
二、加强政治协商与民主监督两种职能
主要参考书目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