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再造中国银企关系:论银行债权约束与国有企业治理
作者:王继康著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0-05-01
ISBN:9787218033556
定价:¥1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非债权约束一准债权约束,是中国银企关系变迁契合经济体制转型的历史轨迹,亦是本书构筑的银企关系分析框架的逻辑主线。在市场经济法则下,债权约束是维系银企关系的基本要素。然而,在不同的体制背景下,债权约束的态势及其强度不尽相同。因而,如何再造中国银企关系,实现债权约束和良性互动,就成为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改革,实现市场经济持续、稳健、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前提。本书较为系统地研究了解企关系的一般特征、发展趋势,全面探讨了经济转型时期银企关系的一般特征、发展趋势,全面探讨了经济转型时期银企关系变异的体制基础、形成机理与基本特征,并给出了极具操作性的再造中国银企关系的改革方略,对于推进国有企业与国有银行改革、实现银企关系良性发展无不具有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王继康,1961年10月生于河南省固始县。1983年毕业于郑州大学经济系,1989年毕业于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班;1995年考取中山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国际企业经营与管理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1998年获管理学博士学位,现在职进行工商企业管理博士后研究。期间,曾先后在河南财经学院、湘潭大学消费经济研究所、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现在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工作。主要研究领域有消费经济学、市场经济与经济体制改革、公司经济与企业理论、银行监理论等。先后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参与著述多本,多次获得省部级优秀论文奖。
目录
前言
上篇 银企关系的理论框架
第一章 银企关系的一般理论分析
第一节 银行的资源配置与经济控制职能
一、商业银行对资源的配置职能
二、商业银行的经济控制职能
第二节 银企关系的理论分析
一、平等市场主体的利益关系:银企关系的市场理论分析
二、契约式债权关系:银企关系的信息理论
三、相对稳定的交易关系:银企关系的信息理论与交易费用理论分析
第二章 银企关系与融资模式的对应关系
第一节 现代公司融资模式的类型划分及其运行基础
一、融资模式的一般类型划分
二、融资模式的主导类型划分
三、现代公司融资模式运行的制度环境与市场基础
第二节 融资模式发展与银企关系变迁
一、融资模式发展与银企关系变迁的历史与逻辑
二、融资模式与银企关系模式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
中篇 银企关系的历史嬗变:从非债权约束到准债权约束
第三章 非债权约束:传统体制下中国银企关系的历史考察
第一节 财政主导型融资模式:传统银企关系的制度基础
第二节 非债权约束:传统银企关系的行政化构造及其后果
一、非债权约束:传统银企关系的特征分析
二、传统银企关系的运行效应
第四章 转轨时期银企关系市场化演变的基础及其悖反
第一节 转轨时期银企关系演变的前提与基础
一、金融体制改革:多元金融主体形成与银行中介功能增强
二、国民储蓄主体位移:财政主导投资的格局难以为继
三、银行负债结构剧变:由对政府负债转化为对居民负债
四、储蓄—投资功能分离与权力、利益主体形成
五、银行中介功能强化:信贷资金成为企业日常运营的主要支点
第二节 转轨时期银企关系的双重归向
一、双重身份:市场主体与政府附庸——银行与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尚示完全确立
二、双重约束:债务硬约束与债权软约束——银企间存在着非对称性的债权债务关系
……
第五章 转轨时期银企关系准债权约束假说
第六章 准债权约束与政府、企业(银行)行为变异
第七章 内部人控制:准债权约束下国有企业行为失范的特殊表现
下篇 债权约束与银企关系再造
第八章 债权约束:银企关系再造的制度基础及运行机制
第九章 推进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与银企债务重组
结语
附录: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后记
上篇 银企关系的理论框架
第一章 银企关系的一般理论分析
第一节 银行的资源配置与经济控制职能
一、商业银行对资源的配置职能
二、商业银行的经济控制职能
第二节 银企关系的理论分析
一、平等市场主体的利益关系:银企关系的市场理论分析
二、契约式债权关系:银企关系的信息理论
三、相对稳定的交易关系:银企关系的信息理论与交易费用理论分析
第二章 银企关系与融资模式的对应关系
第一节 现代公司融资模式的类型划分及其运行基础
一、融资模式的一般类型划分
二、融资模式的主导类型划分
三、现代公司融资模式运行的制度环境与市场基础
第二节 融资模式发展与银企关系变迁
一、融资模式发展与银企关系变迁的历史与逻辑
二、融资模式与银企关系模式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
中篇 银企关系的历史嬗变:从非债权约束到准债权约束
第三章 非债权约束:传统体制下中国银企关系的历史考察
第一节 财政主导型融资模式:传统银企关系的制度基础
第二节 非债权约束:传统银企关系的行政化构造及其后果
一、非债权约束:传统银企关系的特征分析
二、传统银企关系的运行效应
第四章 转轨时期银企关系市场化演变的基础及其悖反
第一节 转轨时期银企关系演变的前提与基础
一、金融体制改革:多元金融主体形成与银行中介功能增强
二、国民储蓄主体位移:财政主导投资的格局难以为继
三、银行负债结构剧变:由对政府负债转化为对居民负债
四、储蓄—投资功能分离与权力、利益主体形成
五、银行中介功能强化:信贷资金成为企业日常运营的主要支点
第二节 转轨时期银企关系的双重归向
一、双重身份:市场主体与政府附庸——银行与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尚示完全确立
二、双重约束:债务硬约束与债权软约束——银企间存在着非对称性的债权债务关系
……
第五章 转轨时期银企关系准债权约束假说
第六章 准债权约束与政府、企业(银行)行为变异
第七章 内部人控制:准债权约束下国有企业行为失范的特殊表现
下篇 债权约束与银企关系再造
第八章 债权约束:银企关系再造的制度基础及运行机制
第九章 推进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与银企债务重组
结语
附录: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