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世界传播与文化霸权:思想与战略的历史

世界传播与文化霸权:思想与战略的历史

作者:(法)阿芒·马特拉(Armand Mattelart)著;陈卫星译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02-01

ISBN:9787801094490

定价:¥26.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当今世界,从信息工业的跃进到媒介产业的发展,都足以证明传播对现代社会的渗透是一种工业化的生产方式:不断地产生信息,不断地进行信息循环,再不断地生成新的信息。从有线电波到通信卫星,从通讯社到数据库,传播网络和传播流量的国际化和增量速度不停地改变着世界。 信息传播的“国际化”或“全球化”是如何形成的?信息传播在世界现当代历史的演进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这就是西方著名学者阿芒·马特拉在《世界传播与文化霸权》中试图解释的问题。 作为法国著名左翼学者,阿芒·马特拉从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走出欧洲,观察国际风云变幻后面的传播脉络。30多年来著作累累,论题涉及到文化、政治、大众媒介和传播历史及理论。马特拉在《世界传播与文化霸权》一书中提出了三个观点。 首先是战争对传播具有推动作用。战争对信息传播的功能性需求,先是缩短时空距离的需要(比如,手机的前身是摩托罗拉公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明的步话机;五角大楼作战指挥系统的计算机网络诞生了后来的因特网),同时战争期间对鼓舞士气的要求也促进了宣传鼓动的发展,甚至衍生出心理战这个专门学科。 其次是发展主义的神话使金融资本走向经济全球化,从而模糊了民族-国家的边界,最终是跨国的信息传播新网络按照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的生产和分配重新分割世界。 第三,信息文化尤其是视听文化的全球流动引发了文化身份和文化认同的危机。在商品的标签下,跨国传媒集团用工业化方式推广的文化,成了普遍的文化消费资料,而“消费者权利”成了文化传播的动力。 马特拉着力观察和批判了传播强国的跨国媒体集团为了主宰其他民族的、地方的或群体的文化,而在强制性传播中掀起的一场全球化运动。他认为,文化同化的恐惧和文化认同的希望自从传播工业化以后就成为了国际关系的要素,但文化同时要受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文化问题实际上也是一个经济问题、政治问题。跨国媒体集团所标榜的所谓“现代化的取舍”,虽然看似重视了信息接受者的权利,但却忽视了一个更加重要的问题:真正的信息传播应该是接受者和传播者之间的互动的对话过程。而在信息交流的不平等背后,马特拉预言了人类将面临着重重危机。
作者简介
  阿芒·马特拉(ArmandMATTELART)1936年出生在比利时,巴黎第八大学信息传播学教授,长期以来从事媒介、文化和传播的研究。从1962到1973年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天主教大学任传播社会学教授和联合国社会发展专家。在智利人民阵线执政时期(1971-1973年)作为阿连德总统的国际事务顾问和智利政府一起工作,后被皮诺切特军政府驱逐出境。在1974-1975年和法国著名记录电影导演克里斯蒂昂•马克一起编导了一部反映智利社会政治、经济变化的影片《螺旋》。1975年至1982年期间在巴黎第七大学任教,1983年至1997年在法国雷恩大学任教。马特拉担任了一系列各种国际机构委托的非洲、亚洲、欧洲和拉丁美洲的研究项目,写作(包括与人合作)30余本学术专著,论题涉及到文化、政治、大众媒介和传播历史及理论,其中在欧美传播学的学术界和教育界产生影响的著作有《大众媒介、意识形态和革命运动:智利1970-1973年》,1974年;《跨国公司和传播体系》1976年;《危机时刻的媒介运用》1979年;《电视,无边界的游戏》1980年;《技术,文化和传播》1982年;《计算机和第三世界》1983年;《文化反对民主?跨国时代的视听》1984年;《思考媒介》1986年;《影像狂欢节——巴西的虚构叙事》1987年;《国际广告》1989年;《广告》1990年;《世界传播与文化霸权》1992年;《传播理论史》1995年;《传播的发明》1996年;《传播的世界化》1996年;《全球化乌托邦的历史》1999年,《信息社会的历史》,2000年。马特拉虽然是主要用法语写作的学者,而其视野宽广、立论新颖的独特学术风格具有世界性声誉。他的主要著作在世界各地被译为英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土耳其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日语等15种文字出版,其中英文版著作有16本。西方的传播学者常用“flux”一词来表达信息传播的现状,即指信息传播的影响方式和生产方式完全是一种流动状态,说明了传播对现代社会的渗透是一种工业化的生产方式。不断地产生信息,又不断地进行信息循环,再不断地生成新的信息。有人曾经在九十年代说二十世纪最大的发明是电视,而今天的互联网的虚拟景观无疑会使人同意二十世纪最大的嬗变是传播对人类社会的全面渗透。从有线电波到通信卫星,从通讯社到数据库,传播网络和传播流量的国际化和增量速度不停地移动地球的边界,这种人类历史上没有先例的加速现象在众口一声的全球化大潮中凸现出传播问题成为时代的焦点。不管对传播学有没有专业兴趣,马特拉的观点在今天都是一种超出学术观念和知识勇气的挑战,因为他是一位始终不讳言自己立场的学者,在论著中保持一种论战的风格和全方位的思考。
目录
    马特拉的词与物(代译序)
   前言传播的三个支撑点
   第一部战争
   第一章技术网络的崛起
   1.“黑箱”的幽灵
   2.电报先驱
   3.便士邮局
   4.电话时代
   5.大众文化的最初类型
   6.制造事件或传说的开始
   7.铁马
   8.秒表
   第二章民众的时代
   1.新的道德世界的允诺
   2.社会有机体
   3.大众反对群体
   4.人群的恐惧
   5.货币好比媒介
   6.公共服务:雅各宾主义的替代
   7.民众的表现
   第三章大社会的无形管理
   1.第一次世界大战:火的洗礼
   2.军队和媒介
   3.信息戒严
   4.复员
   5.新强国的基石
   6.经验主义社会学的源泉
   7.强奸民意
   8.福特主义的需要
   9.传播是危机的出路
   10.反对火星人综合症
   第四章意识形态的震荡
   1.电波的国际化
   2.意识形态前线的地缘政治观
   3.心理战
   4.国家安全
   5.不同学科之间的权力冲突
   6.“国际传播”:一种战斗话语
   7.太空竞争
   8.民间转向
   9.从“老实人到外国人”
   第五章计谋学派
   1.间接行动
   2.“人群中的战争”
   3.内部的敌人
   4.反暴动的科学
   5.操纵信息的被告席
   6.操纵信息
   7.海湾:一场后现代战争
   第二部进步
   第六章从进步到传播:概念的变形
   1.“地球村”
   2.无政府主义者的坩埚
   3.美好的未来
   4.科学主义的神话
   5.“地球城”
   6.底牌
   7.支付平衡的筛子
   8.“全球的神经”
   9.脆弱的社会
   10.共产主义普遍性的流产
   第七章“期望增长的革命”
   1.反对命定论:现代化
   2.“非共产主义宣言”
   3.新的国家建设者
   4.抑制人口爆炸
   5.农民实验室
   6.远程教育:特效药
   7.高技术的推销员
   8.一个模式的安魂曲
   第八章流量的国际调节:反复相互渗透的剖析
   1.不干涉原则
   2.娱乐危害的教育学
   3.新的批评发源地
   4.法国式历史
   5.文化帝国主义:一个还原概念
   6.“新秩序”:聋子的对话
   7.道义可靠性的不足
   8.走向自由交换
   第三部文化
   第九章国家的常规
   1.“知识分子的戒备心”
   2.利维坦
   3.守护文化
   4.相互依赖:外交上的转变
   5.难觅的一致性
   6.政治的两个概念
   7.评价的歧义
   8.联邦国家的危机
   第十章经济地理的强制:全球文化的寻觅
   1.“经济战争”
   2.全球:一个管理模式
   3.变形虫
   4.只是合作生产者
   5.提供自由选择/提供标准
   6.不相容
   7.日本的强劲上升
   第十一章调解与混杂:文化的扳复
   1.恢复独特性
   2.从美国化到民族传统
   3.简单的技术
   4.管理的地平线
   5.一种现代性的抉择
   6.重新思考大众类型
   7.孤独的快乐
   8.战术
   第十二章结论:谜
   附录1大事年表
   附录2国际化和传播
   索引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