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传统与中国人
作者:刘再复,林岗著
出版社:安徽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9-01-01
ISBN:9787539617732
定价:¥21.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五四”是中国自我认识的时代,而新思潮运动又留下了这个自我认识时代重要的思想遗产:对国民性的探究与批判。这种现代思想意识的兴起,本来具有充分展开和深入开掘的可能性,可惜却被当时急切的救亡运动所打断,从而留下一个未完成的工程。本书直接承继了“五四”当年思想文化界提出的解剖国民性的基本主题,以国民性问题为经,以传统文化对人的塑造为纬,探讨、分析文化与人的复杂关系。在作者笔下,国民性被分解为四个方面进行讨论:“主奴根”、“阿Q心态”、“道德的阴影”、“天朝情结”。这些受到“五四”先驱者强烈批评和痛斥的国民性,均存在着传统文化的基因。本书站在人文主义立场,运用知识考古学的方式,对传统如何影响、塑造、“设计”国民性格,及其如何留下弊端,作出了深入的分析。
作者简介
刘再复,一九四一年生于福建南安,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文学研究所所长。八九年后旅居美国,先后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加拿大卑斯大学、美国科罗拉多大学任教,现为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客座教授。林岗,一九五七年生,祖籍广东潮州。曾先后任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芝加哥大学东亚研究中心和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访问学者,现为中山大学文学教授。
目录
第一章 导论:“五四”文化革命与人的设计
第一节 时代的逼迫:中华自我认识的开始
第二节 论争的归结:父辈文化应受审判
第三节 独特的思路:非文艺复兴运动
第四节 反省的弱点:启蒙性思索的短促
第五节 当代新儒学的迷失:传统理想主义
第二章 批判理性的成长
第一节 明末清初时期
第二节 鸦片战争和洋务运动时期
第三节 戊戌维新和辛亥革命时期
第四节 结语
第三章 礼治秩序与主奴根性
第一节 西方文艺复兴运动和“五四”运动对人的不同认识
第二节 “吃人”筵席的发现
第三节 “文化的突破”(一)
第四节 “文化的突破”(二)
第五节 礼治秩序与个人
第六节 失去个性的扭曲
第四章 寻求解脱的代价
第一节 生的悲哀
第二节 有限与无限
第三节 通往无限的歧途
第四节 痛苦的意义
第五章 道德的阴影
第一节“生存技巧”:冷漠、自私、虚伪
第二节 道德的困境
第三节 道德 法律 血缘 人道
第六章 天朝心态
第一节 对西方文化的反应:五次论争
第二节 天下模型与世界帝国
第七章 附论:鲁迅与中外文化
第一节 对传统文化的逆向思维
第二节 未完成的课题:寻找传统转化的机制
第三节 天辟文学研究的文化视角
附录 漫议转化传统的关键
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的设计
后记
初版后记
再版后记
《传统与中国人》再版后记
第一节 时代的逼迫:中华自我认识的开始
第二节 论争的归结:父辈文化应受审判
第三节 独特的思路:非文艺复兴运动
第四节 反省的弱点:启蒙性思索的短促
第五节 当代新儒学的迷失:传统理想主义
第二章 批判理性的成长
第一节 明末清初时期
第二节 鸦片战争和洋务运动时期
第三节 戊戌维新和辛亥革命时期
第四节 结语
第三章 礼治秩序与主奴根性
第一节 西方文艺复兴运动和“五四”运动对人的不同认识
第二节 “吃人”筵席的发现
第三节 “文化的突破”(一)
第四节 “文化的突破”(二)
第五节 礼治秩序与个人
第六节 失去个性的扭曲
第四章 寻求解脱的代价
第一节 生的悲哀
第二节 有限与无限
第三节 通往无限的歧途
第四节 痛苦的意义
第五章 道德的阴影
第一节“生存技巧”:冷漠、自私、虚伪
第二节 道德的困境
第三节 道德 法律 血缘 人道
第六章 天朝心态
第一节 对西方文化的反应:五次论争
第二节 天下模型与世界帝国
第七章 附论:鲁迅与中外文化
第一节 对传统文化的逆向思维
第二节 未完成的课题:寻找传统转化的机制
第三节 天辟文学研究的文化视角
附录 漫议转化传统的关键
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的设计
后记
初版后记
再版后记
《传统与中国人》再版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