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试读
美文
国学
书库
导航
人文社科
东线无线报务员回忆录
[德] 埃哈德·施泰尼格尔 著,小小冰人 译
本书是一名德国无线电报务员的回忆录。埃哈德·施泰尼格尔的家乡位于苏台德地区,在他应征加入德国国防军之前,战势已经迫在眉睫。1940年10月12日,他揣着征召通知书前往贝劳恩,加入第21步兵信号预备连,在那里完成了为期六周的基础训练,并接受了无线电报务员培训。1941年2月,他被调往东普鲁士参与了“巴巴罗萨”行动。作为战斗激烈地区的一名无线电报务员,他经历了波罗的海及其岛屿的争夺战,以及通往列宁格勒的沃尔霍夫河和拉多加湖的激烈战斗。之后,他以生动而富有戏剧性的文字描述了德军在爱沙尼亚、库尔兰和东普鲁士的撤退,在布拉格东南部的投降,以及他在西伯利亚的囚禁生活。1949年10月,精神崩溃的施泰尼格终于返回德国。施泰尼格尔对战斗无甚热情,所以在这本回忆录中,他更细腻地描述了二战中德国士兵的日常生活,以及自己作为无线报务员的各种幕后插曲。他在书中诚实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毫不遮掩地评论冲突的各方。他的文字很有感染力,以一个小人物的视角,真实地描绘了战争的恐怖,扣人心弦,让读者的心绪随着整整一代人的命运纠结起伏。
伟大建党精神
吴德刚主编;伟大建党精神研究课题组编
《伟大建党精神:孕育与形成》由前言、三编正文、附录以及参考文献和后记组成,约30万字,是基于地方早期组织建党活动与伟大建党精神形成过程的研究成果。介绍和讲述了上海、北京、湖北、湖南、广东、山东以及旅法、旅日各处饱含着精神力量的、生动具体的建党实践活动,着重阐述了各地建党先驱们所做的工作和参与的活动,以及实践活动所蕴含的精神价值、对伟大建党精神形成的重要意义。此书不仅有助于读者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更有助于读者学习弘扬建党精神,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伟大建党精神:弘扬与发展》由前言、导论、三编正文、附录和后记组成,约26万字,是基于弘扬建建党精神与精神谱系构建的研究成果。介绍和讲述了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中锻造形成的精神谱系,本书首重介绍了基于习近平讲话中阐释的12种精神之研究,包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抗疫精神。此书不仅有助于读者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更有助于读者学习弘扬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的精神谱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为什么是中国共产党
陈登才,张明林
本书作者以大历史观视角,阐述了三次“历史对谈”提出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观点,新中国成立后,党一直坚持对“三次对谈”的探索与实践;同时,党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成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民主新路和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两个答案。本书具体内容有:“甲申对”;“窑洞对”;“赶考对”;从延安到西柏坡;新中国成立后,党对跳出历史周期率的解答;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三次“历史对谈”的探索与发展;从“历史对谈”到自我革命;自我革命是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回答;中国共产党进行自我革命的体系建设;中国共产党进行自我革命的实践创造;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两个答案的历史互动与新时代的赶考之路;等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 监察法 监察法实施条例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法律出版社
本书收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实施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全部法条内容。《公务员法》是为了规范公务员的管理,保障公务员的合法权益,加强对公务员的监督,促进公务员正确履职尽责,建设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而制定的法律。《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是为了规范政务处分,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促进公职人员依法履职、秉公用权、廉洁从政从业、坚持道德操守而制定的法律。《监察法》是为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实现国家监察全面覆盖,深入开展反腐败工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制定的法律。《监察法实施条例》是为推动监察工作法治化、规范化而制定的行政法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是维护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决议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而制定的相关条例。
海外中国研究·天地不仁
[美]方岚生(Franklin Perkins) 著,林捷、汪日宣 译
坏事发生在好人身上,这个问题在早期中国与在今天一样真实。方岚生以恶的问题为线索,追踪了战国时期的中国思想家在那个充满冲突和分裂的时代,为寻求人类与世界的和解所做的努力。方岚生对《墨子》《道德经》《孟子》《庄子》《荀子》等战国时期主要哲学著作进行了丰富而独具匠心的解读,揭示了复杂文本中的关键问题,并展开了颇具启示性的比较分析,有力促进了早期中国思想家与西方学者之间的跨文化对话。
美国海军指挥官法律手册
李强
《美国海上军事行动指挥官法律手册》是由美国海军、海军陆战队和海岸警卫队联合编发的适用于上述三个军种各级军事主官和指挥机关的参谋人员的法律手册,希望为具有决策权的指挥人员及其参谋提供一般的法律规则,用以指导美国海军的海上行动,使之更好地理解上级传达的命令,更清楚地认识到指挥官在国内法和国际法中的职责,并在法律范围内履行其使命。《美国海上军事行动指挥官法律手册》旨在介绍指导美国海军海上军事行动的国际法和国内法基本原则。第一部分,平时海上军事行动法,对海洋法进行了全面介绍和一般讨论,包括:国家在世界海洋各部分行使管辖权及主权的定义和描述;军舰和军用飞机的国际法地位和航行权;保护海上人员和财产的安全以及国家海洋环境利益。第二部分,海战法,主要介绍了在武装冲突各阶段,美国海军指挥官应特别关注的法律原则。虽然本部分主要强调了关于海战实施的国际法,但也应关注与武装冲突法相关的原则和概念。《美国海上军事行动指挥官法律手册》供作战指挥官和协助其工作的各级参谋人员使用。其目的是帮助指挥官及其参谋人员全面了解规范平时和武装冲突中海上军事行动的法律。《美国海上军事行动指挥官法律手册》中解释和描述的目的是使海军指挥官及其参谋人员能够在更全面的法律基础之上理解上级指挥官所下达的命令,并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们执行使命中的国际法、国内法责任。本书提供一般性的法律指导。它既不是对法律全面的描述,也不能替代法官和其他对指挥官负有法律咨询责任的人员所做出的明确的法律指导。《美国海上军事行动指挥官法律手册》最新版本为2007年版,用以更新1995年的版本,但仅有对规则的描述,缺少编写这些规则之理由的详细阐释。1997年,美国海洋法律与政策部、海战法研究中心、海战学院等机构联合编发了一份对《美国海上军事行动指挥官法律手册》的注释文本,详细解释了《美国海上军事行动指挥官法律手册》中每项规则的权威来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适用这一手册。
美国陆军指挥官法律手册
李卫海
自从“911”事件以来,美国陆军已经转变成为一种模块化的部队,并且持续地作为一种可被信赖的力量在国内外保护美国国民和国家利益。作为联合部队主干的美国陆军,他们需要用以应对多变的运作环境的适应能力,应对强劲对手的敏捷度,以及一种抵抗不稳定战略环境打击的强韧力量。美国陆军部队的管理,作为一个包含了规则、编成、训练、物资、领导力以及教育、人事、设备设施还有政策的统一系统,是使得美国陆军能够在满足法定需求的同时,控制自身改变、创造机遇以及削弱国家风险的“拱顶石”级步骤。《陆军是如何运行的:高级指挥官参考手册》是美国陆军战争学院的参考书籍,每两年修订一次,此次的2015-2016版是这本书的第30版。它在整体上描述了当下美国陆军为了支持那些至关重要的决议而设计的相关系统和过程,并在战略层面为准备承担指挥、领导以及管理职务的美国军官提供了一个初级的现成参考。通过对于本书全部20章内容的认真学习和思考,美军指挥官将会理解这本书的四重目的:第一,本书从战略、结构以及资源的角度展现了美国陆军是如何运作的;第二,本书强调了美国陆军借以进行运作的各个层面的系统和过程;第三,本书为高级战略层面的准备承担指挥、领导以及管理职务的军官提供了一个手册;最后,本书诠释了满足当下作战指挥需求以及未来各项需求的部队管理系统和过程的相互关系。除此之外,指挥官们还会学习到国家、国防、联合作战以及陆军层面的战略问题,美国陆军部队管理模型中的各种程序,陆军的组织编成,陆军动员和战备部署的规划,陆军人力资源管理,陆军资源和装备系统的研发与采购,以及陆军在科技、信息、民事、医疗和公共事务的管理与运作等内容。
日本防卫力量改革文汇
孙绍红、刘世刚
本书为历年来日本军方关于“防卫力量改革发展”的文件翻译汇编,为掌握世界军事发展大势,把握国际战略思想动态,了解外国军事理论,更好地为我国国防建设和发展服务,国防大学组织力量,精选题材,陆续翻译出版外国军事理论系列丛书,供广大军事爱好者和教学、科研人员翻阅使用。本书属于该系列之一。
美国空军、太空和网络部队指挥官法律手册
李卫海
《空军行动与法律》(简称《空》)是美国空军最为重要的法律规范参考指南,由美国空军部颁布,权威性极高,对行动指导性极强。它主要由三部分内容构成。第一部分主要从主体法的角度介绍飞机及空军人员在不同地(空)域的国际法地位;第二部分主要从行动法的角度详细介绍空军行动的类型与交战规则、使用武力规则;第三部分主要从远征与责任法的角度详细介绍空军海外行为,主要是违法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及追究方式。
武器装备体系智能评估方法
林白 等
本书以武器装备体系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武器装备体系效能评估问题,论述了武器装备体系效能评估方法的全周期,包括概念阐述、指标体系构建、评估方法、灵敏度分析等。同时,分析了传统武器装备体系效能评估方法的局限性,提出了以知识图谱、深度学习为基础的武器装备体系效能评估方法,并且构建了典型背景下的仿真案例,基于此案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先进性。本书可作为武器装备体系等相关专业科研人员的学习资料,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
上一页
下一页
读书导航
出版图书
古籍/国学
文学艺术
人文社科
经济管理
生活时尚
科学技术
教育/教材/教辅
少儿
工具书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