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科
-
近20年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理论及综合范伟,崔维真,曾丽娟近20年来,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框架下的汉语二语习得在理论及综合性研究方面深入发展,成果丰硕。本书对汉语二语习得中的语言迁移、偏误分析、中介语理论、习得顺序等理论研究,普遍语法等不同视角的汉语二语习得研究,汉语二语习得方法研究,汉语二语习得外部影响因素及内部影响因素研究等成果进行了述评。另外,本书还对近20年汉语语法项目习得研究的概况及相关教材著作进行了简介和评价,并展望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
中国通史陈文龙,林凡钱穆先生曾三度讲授“中国通史”:一于北京大学,二于西南联大,三于香港新亚书院。在北大讲授四年,前来旁听的学生众多,每一堂近三百人,坐立皆满,盛况 。在西南联大讲授时,听课场面颇为壮观,乃至钱先生要上讲坛都无路可走,需踏着学生的课桌才能通过。尔后,钱穆先生辗转于香港,复讲“中国通史”课程。本书便是以钱穆先生在香港新亚书院第三度讲授课堂记录稿为底本,可视为“《国史大纲》课堂版”。尘封多年的讲义, 精粹的讲述。这本书以传奇的方式整理面世,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当时,一部《国史大纲》从传统文化的演进中汲取民族复兴和 变革的精神力量,使无数国人深受激励和鼓舞,进而寻求抗战救亡之道;而今,这部《中国通史》以其历史格局和文化情怀的双重担当,将给当下读者以新的启迪,为我们再次提供回望历史、面对未来、重塑个人知识格局的可能。
-
大数据视角下大规模英汉平行语料库的加工、检索与应用刘鼎甲本书在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大规模英汉平行语料库的建立与加工”的框架下,汇报大数据背景下大规模平行语料库的加工、检索和应用若干问题的研究进展。第一,深度探讨大数据背景下大规模平行语料库的加工问题。本书以大数据作为背景,对面向大规模英汉平行语料库加工的元信息标记、词法标注、句法标注与双语对齐的语言学原理、标注规范和自动加工方法进行阐释。第二,从大数据视角探讨“大规模英汉平行语料库检索平台”的设计开发及其应用问题。第三,基于大规模英汉平行语料库开展了某些句法结构及其汉译的研究,主要以科技文体英文被动结构为例,考察其语言特征及其在汉语中的对译形式,试图从结构形式、句法、语义和文体四个维度揭示被动结构由英语向汉语的翻译转换过程所呈现的趋势和特征。
-
二语写作王俊菊《二语写作第六辑(2023)》重点探讨二语写作理论、写作修辞、写作教学、写作测试、ESP/EAP写作、机辅写作等相关领域的研究问题。本书倡导理论创新,关注研究方法,强调学术的高度、深度和厚度,尤其注重跨学科视角下的研究与探讨,旨在为我国二语写作研究学者、教师和研究生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推动我国二语写作教学与研究的发展。二语写作第六辑(2023)重点关注二语写作能力发展与评价、二语写作与思辨能力发展、二语写作教学模式与方法创新、二语写作教学技术研发与应用等话题,体现当下二语写作研究的时代特色与研究前沿。?
-
新形态外语教材研究杨莉芳在信息化与智能化的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正在进行数字化转型,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革新需要有效的新形态教材支撑。本书主要探索新形态外语教材的建设路径、核心特点、使用效果与影响因素,可为大学英语新形态教材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 本书共八个章节,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教材建设实践,既探讨了基于不同学习群体特征与教学目标的新形态教材编写过程,又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了数字技术赋能新形态教材的主要途径。第二部分为教材分析研究,分别从融合式教学的内涵和目的以及跨文化能力和思辨能力育人目标落实的角度对新形态教材进行内容分析。第三部分为教材使用研究,分别从学习者体验、教师培训、教师使用行为、教材评估等视角探究新形态教材的使用特点与影响因素。 本书结合理论与应用,兼具学术性和实操性,有助于增进读者对教材建设、分析和使用的理解,帮助读者在实践与研究的循环中,探索新形态外语教材及相关教学的发展,适合外语教师、教材研究者、教材编写者、教师教育者及语言学与教育学领域硕博士研究生参考。
-
语言.翻译与认知文旭 主编《语言、翻译与认知(第五辑)》包含了语言哲学研究、认知语言学研究、认知翻译学研究和翻译与文化传播四部分。“语言哲学研究”部分包括对语义变化的概念实质和最小词项意义的讨论。“认知语言学研究”部分包含对空间运动事件与语言相对论假说的介绍和讨论;对性选择驱力在语言进化方面的综述;以“dare?(to)?V”为例,从变异语言学视角对英语边缘情态动词构式进行定量分析。“认知翻译学研究”部分包括从交际关联与转喻翻译策略两方面探讨《徐志摩传》的英译问题;从框架操作视角讨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中的中国特色政治术语日译问题。“翻译与文化传播”部分包含对夏目漱石《坊っちゃん》汉译中的人物形象显化相关问题的讨论。
-
清代沈阳城市记忆研究赵彦昌暂缺简介...
-
十三经简史姜海军暂缺简介...
-
扬州通史扬州通史编纂委员会地方断代史。有关民国时期扬州历史的学术研究专著。在中国近代化转型的惊涛骇浪中,扬州从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商业、文化中心城市之一,向一座普通城市加速滑落,从一座中国传统的商业城市,向近代化城市缓慢转型。本书通过对民国扬州政治军事、城建交通、农工商业、教育文化、社会生活以及扬州人的思想观念的全景展示,以简明、生动、具象的史学著述,关注民国时期普通扬州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状态,并且关注自然环境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人文环境对于扬州历史发展及其特点的影响,再现民国时期扬州历史发展变迁。作为中国普通而不平凡的一个城市,民国扬州历史的书写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这也是当时一部分中国城市民国历史的缩影,为我们理解民国时期中国城市的转型提供了样本与帮助。
-
扬州通史《扬州通史》编纂委员会 编地方断代史。《扬州通史(清代卷》系统完整地厘清扬州清代历史发展的脉络,全方位地展现清代扬州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的历史风貌。清代卷共有10章,分别为:清代扬州的行政区划与管理机构、清初扬州社会、盛世时期的扬州、晚清时期的扬州、清代扬州经济、清代扬州的教育与科举、清代扬州学术与扬州学派、清代扬州的文学与艺术、清代扬州宗教、清代扬州的社会生活。《扬州通史(清代卷》的编纂出版在扬州地方史研究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对于增强历史自豪感,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