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琵琶记(英汉对照)

琵琶记(英汉对照)

作者:(明)高明原著;王建平改编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9-09-01

ISBN:9787800055515

定价:¥24.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琵琶记》是我国古典戏曲园地中一朵奇葩,它熔铸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质朴善良、坚贞不屈等优秀品格,又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民族风味。相貌美艳、情感坚贞的女主人公赵五娘,嫁给了仪表超群、名冠一时的才子蔡伯喈,夫妻恩爱,其乐融融。后因父亲严命逼蔡伯喈赴京考试,新婚不久的夫妻二人只好挥泪分手。伯喈人京后,高中状元,相貌才情名动京城。授官议郎,又被牛丞相看中,强逼人赘相府,羁旅京城六年不归,但心中一直处在痛苦矛盾之中。蔡伯喈走后,赵五娘勇敢地挑起了生活重担,不幸家乡遭遇特大旱灾,连年饥荒,赵五娘将钗环首饰典当一空,背地里吃糠咽菜,历尽艰辛,蔡公蔡婆相继惨死。赵五娘“剪发买棺”、“麻裙包土”安葬了公公婆婆,带着公婆的画像上路,千里行乞,到京城寻找丈夫,沿途历尽艰险。她代夫侍亲的事迹和坚贞不渝的品格感动了牛小姐,一夫二妇,合家团圆,返乡守孝,和谐度日,被世人传为美谈。全剧情节曲折,语言质朴,人物栩栩如生,尤其是赵五娘的形象更是光彩照人,成为文学画廊里著名的悲剧艺术形象典型,至今活在广大人民群众心里。《琵琶记》以它高超的艺术魅力被推为南戏之祖,对戏曲的创作发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特别是从明初的《荆钗记》到明末清初的剧作家李玉、朱素臣等人的大部分作品,在艺术风格上都接近《琵琶记》。该剧在国外一八四一年就有了法译本,是我国戏曲中较早译为外文的剧本之一。片断:睦,其乐融融,越发将那功名之事尽都付与命数,只想安心守着自家屋舍田园,耕读侍亲,与父母妻子共享天伦。蔡公见儿子心坚志诚,一时也不好怎样。不想眼下又逢大比之年,春闱逼近,郡中又将伯喈推荐上去,公差送来了文书。伯喈只得以亲老妻弱为由竭力推辞,背着父亲打发走公差。幸喜蔡公年迈迟钝,耳聋眼花,不曾明白真相。五娘虽然略知一二,因与伯喈燕尔新婚,如胶似膝,哪里肯让他远走高飞?自然也守口如瓶。这日,又逢仲春时节,春阳和煦,暖风吹拂。伯喈无事,拿着书卷在院内漫步,但见清渠环绕,曲径纵横,桃李遮天,杨柳拂地,树下渠畔,又用竹篱分畦列块,内中长着奇葩异草,萝卜青菜。正是草木葱茏,花团锦簇,更兼蜂围蝶绕,燕啼莺啭,虽无富贵气象,却也生机盎然,不乏农家野趣。伯喈心旷神怡,不禁想起《诗经》中“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句子,暗想,自己父母虽然年迈,倒也安康,对此良辰美景,何不设几杯米酒,与父母祝寿呢?想着便回过身来,却见五娘独自坐于花树下刺绣。五娘本来生得秀美,此刻碧丝拂颈,落红满身,越发映衬得鲜润若出水英蓉,闲静似空谷幽兰,伯喈越看越喜;又见她手中的活儿鲜亮无比,绣得正是鸳鸯戏水,心中更觉甜如蜜汁,笑盈盈地看了一会儿,方将自己的心事告诉了五娘。这里伯喈喜滋滋地转身回到堂上,一边给父母捶背揉腿,一边又说些野史俗语,直逗得老两口儿笑口大开。三人欢笑之际,却听得五娘脆生生地说道:“夫君,酒菜预备好了。”伯喈一面答应着,一面扶持着父母来到花树下,只见中间摆着一张红漆圆桌,上面杯盘壶碟俱全,米酒菜肴摆了一桌。虽然不算丰盛,却也清香诱人。老两口儿见了,越发乐不可支,蔡公眯起眼问道:“我儿让媳妇备了这许多酒菜是何意思?”伯喈忙答道:“孩儿一向蒙双亲教养,恩重如山,常常心怀忧惧,惟恐不能报春辉于万一,但愿能像老莱子那样,戏彩斑衣,承欢双亲膝下。今日春光明媚,叫媳妇略备薄酒,与父母祝寿。”说着,便扶父母入座,自己接过五娘手中的酒杯,为二老敬上,口中说道:“祝爹娘二老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蔡公闻言,喜之不尽,乐颠颠地说:“好,好,好,难得我儿一片孝心。”蔡婆越发喜得眉飞色舞,老脸绽成一朵菊花,笑道:“我儿和媳妇也坐下,我们一家同饮米酒,共享春光。”五娘忙为公公婆婆斟满酒杯,含羞带笑道:“奴家无德无容,幸而承蒙公婆错爱,主配鸾俦。虽然仅仅两个月,已是恩爱无比。今日聊备薄酒,以表心意,还望公公婆婆欢饮。”本书前言前言《琵琶记》是明代高明根据民间传说、宋元南戏改编而成的悲剧。宋代诗人陆游的绝句《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中有“斜阳古道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身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唱蔡中郎”的诗句,这说明关于蔡伯喈的故事在南宋已经流传,民间艺人也在演唱。据明代祝允明的《猥谈》、徐渭的《南词叙录》等记载,《赵贞女蔡二郎》在南宋时已是一个流行的剧目。此外,元杂剧《吕洞宾度铁拐李》中有这样的曲文:“你学那守三真赵贞女,罗裙包土将坟茔建。”可见这个故事在当时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应该指出的是:南戏里的蔡伯喈,有如今天戏台上的陈世美,是一个因富贵而抛弃妻子的负心人;而在高明的笔下,蔡伯喈却成了一个令人同情的人物。作者反复强调了“父亲强逼赴考”、“皇上强逼做官”、“丞相强逼成婚”给蔡伯喈造成的两难处境,使他有苦难言。结局也由“马踩赵五娘”、“雷轰蔡伯喈”,改为“一门旌表”的大团圆,表明了作者宣扬“风化”的立场,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原来的批判意义;但也保存了原来“蔡伯喈背亲娶妻”、“赵五娘艰苦事亲”等基本情节,反映了封建社会天灾人祸下广大劳动人民的不幸遭遇,揭示了寒门士子与皇朝贵族之间的矛盾,歌颂了赵五娘勤劳质朴、坚贞不屈的高尚品格。全剧情节曲折,波澜起伏,细节描写逼真,有许多主要关目,如“糟糠自咽”、“代尝汤药”等,都采取了层层渲染的手法,具有悲悯动人的艺术效果。原作的唱词以本色白描、朴实无华为特色,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我们在改编时尽可能忠实于原著,保存了它的优点。但原剧关目繁多,共四十二出,人物场景转换频繁,改编时做了必要的合并调整,分为十章,并删除了一些冗长描写,去掉了极少数与主要情节关系不密切甚至无关的枝节,又适当增添了生动的细节描写,使故事发展更为可信,人物形象更加鲜明,语言更加通俗易懂。我们希望能为我国古典戏剧的流传做一些有益的工作,但由于改编者的水平有限,在情节的把握、语言的运用等方面难免有一些不足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作者简介
暂缺《琵琶记(英汉对照)》作者简介
目录
     目次
   第一章 高堂逼试
   第二章 高中状元
   第三章 强就鸾俦
   第四章 请粮被抢
   第五章 琴诉荷池
   第六章 糟糠自咽
   第七章 中秋望月
   第八章 乞食寻夫
   第九章 书馆相逢
   第十章 一门旌表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