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艺术
-
必背古诗一百首许孔璋 著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定篇目。我国古诗以通俗形象和富于音乐性的语言,对后世影响深远。曹操、曹植、陶渊明等人妇孺皆知。诵读古诗中的千古佳句,可以培养少年儿童文学修养,给他们带来美的享受。我们邀请专家精选的这些华美诗文,其内容健康,意境深远,脍炙人口,注解翔实,译文通俗易懂、琅琅上口,是少年儿童学习优秀古诗文的最佳读本。
-
画说唐诗江屺怀 编文,谢海洋,谢育智 绘图本书根据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本,精选其中唐诗,配以生动有趣的卡通彩图,简要通俗的文字,并加注汉语拼音,适于小学阶段的少年儿童阅读。
-
诗经·楚辞宠大岳 主编《诗经》是由“风”、“雅”、“颂”三个部分组成,这个命名都与音乐有关。“风”是民间歌谣,包括“十五国风”是十五个地方的民歌,有160篇;“雅”是朝廷歌曲,分“大雅”和“小雅”相当于古典乐歌和现代乐歌,有105篇;“颂”是祭祀乐歌,有供唱有伴舞,分周颂,鲁颂和商颂,有40篇。《楚辞》是我国战国时期楚国伟大诗人屈原和他的后学者的作品集,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个人专集,《楚辞》是一种新体,因为“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所以称作“楚辞”。《楚辞》以屈原作品为主,包括《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共25篇,还有宋玉,唐勒等人的作品。
-
“三言”精选羊列荣,陈霞 编三言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三部白话短篇小说集的合称,各有四十卷,共辑编一百二十篇作品。明末冯梦龙编著。冯梦龙(1574~1646)明代通俗文学家、戏曲家。字犹龙。又字子犹、别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顾曲散人、词奴等。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出身士大夫家庭。兄梦桂,善画。弟梦熊,太学生,曾从冯梦龙治《春秋》,有诗传世。他们兄弟三人并称"吴下三冯"。才华横溢而仕途堰蹇,不免让冯梦龙愤世嫉俗,放浪形骸。于是便有了他逍遥艳冶场,游戏烟花里的人生。这种沉沦,使冯梦龙疏离了正统的孔孟之道,而接近下层市民的生活,并倾心于泰州学派。因此也就有了三言。
-
学写楹联格言顾志新 书近年来,群众学习书画的热情高涨,尤其是中老年读者,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和宽裕的时间,学习书画的要求更为迫切。因此,提供正确规范的书画技法指导书,是出版社要认真做的事情。本套丛书力求用较少的篇幅和较低的定价,以及简明扼要的学习方法,向读者介绍中国书画的基本技法和步骤图。作者也都是有教学经验的知名书画家,配有优秀范图欣赏,以满足读者学习书画的要求。
-
走过伦敦郁眉 著美丽的Chineselady郁眉到了伦敦不几天,就有了艳遇!她遇到一个意大利男士,第一次见面就有邀请她同居一室的激情表达!……一个美丽的中国女性,如何在伦敦孤军奋斗,如何在英国交友生活,如何在异国他乡追求梦想,以及她到底追求一个什么样美丽的梦想……文学是一个梦,很多人都做过。有的人早早地醒了,有的人一直生活在梦里。《走过伦敦》的作者最初是学中文的,那时她还是个娇小、文静的女孩子。学中文的女孩儿都会有梦的,只是不知她的梦会是怎样的一个。但从她在伦敦的生活和在英国自费读MBA的经历中,不难看到:那时她是清醒的,她不可能做文学的梦,因为生活太实在了。所有的浪漫和想象似乎都与真切显得格格不入。她要一次次地找房子,她要一番番地问工打工,她要为挣足学费而没日没夜地苦做,她还要在孤独无助的煎熬中完成对异域文化、他乡生活的体认和思索。当她用四年的生命光阴走过伦敦,回到祖国,回到家人亲人好友同事身边,回到一个她生存生长生活的古老的大房子里时,她异乎寻常地感到了现实和温暖。她又可以是那个娇小、文静的小女孩儿了,她也再次回到了她的梦里。伦敦为她的梦装点了色彩,增加了实实在在的生活内容,她完成了《走过伦敦》。伦敦我是到过的,泰晤士河上有许多桥。紧靠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边上的那一座是最古老的,而新政府修建的便民桥,据说为执政者赢得了许多选票;还有因为电影《魂断蓝桥》而闻名世界的。WaterlooBridge(滑铁卢桥),上演过无数惊心动魄故事的伦敦塔桥,都给我留下过深刻的印象。理所当然,大笨钟、唐宁街10号、格林威治天文台和牛津、剑桥的大学城都是要看的,看到了历史的凝重,看到了都市的喧哗,看到了工业文明给这个世界大都市带来的繁荣,也看到了莎士比亚故乡的文化品位、文化传统和至今没有舍弃的翩翩的绅士风度。但是,我必须承认,没有看到真正的伦敦的生活。伦敦的真实也许不在这些世界闻名的景点里,也不在庄重沉实高大的石头建筑中和穿西装、拄手杖的绅士的脸上,而是在地铁站里,在咖啡厅中,在唐人街上,在午夜后静静的街区和昏暗的灯光之下。《走过伦敦》的作者看到了,感受到了,体验了,经历了,她写出了只有在伦敦的底层生活过的人才能写出的异乡漂泊的感受:艰辛、压抑,对祖国、家乡铭心刻骨的依恋和对伦敦人的深切的理解和感悟。她曾问我“走过伦敦”这个书名可好,在读完作品之后,我发自内心地感到这是个很不错的名字,因为这个书名再贴切不过表述和概括了一个生命意义上的经历和对这种经历的体味。走过是脚踏实地的,是历雨经风的,可以触摸伦敦的雾,也需要在与每一个英国人和其他的外国人还有自己的同胞擦肩而过时,礼貌地打一声招呼。而我作为一个到过伦敦的人,绝不会有这样的深切、细腻和丰富感受。《走过伦敦》是一个女自费留学生用她的生命经验写成的,这是一个独特的、有意义的视角。作品里着墨最少的是读书,着墨最多的是生活。这里有太多的人生,太多的感人经历和生动故事,但作者不是在刻意地写人生、讲故事,而是用一个女研究生细腻、温婉的眼光,去扫描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个场景,每一次经历,质朴而直接地娓娓道来,没有丝毫的做作和卖弄。作为读者,我不止一次地被感动过。由于对作者的了解,我的感动可能胜于对她的关切。但伦敦生活的艰辛,那一群中国人生存的艰难,不论是偷渡者、求学者、国内著名的中医还是名牌大学的年过半百的高材生,无一例外地令人玩味、令人关切。作者用很轻松的笔触描述了这些生活细节,真实地表现了这种异域谋生的艰苦。《走过伦敦》的艰苦不是概念的,而是具体的、实在的。她也写到了欢乐,写到了伦敦的文明,写到了伦敦生活许多方便和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写到中国人骨子里会时时流露出来的做人的气节,甚至有丝丝缕缕对伦敦的向往和流连,但《走过伦敦》的通篇,充满的是一个异国求学者的艰辛经验,咀嚼这种经验的滋味,回味这种经验的印象,升华这种经验的品质。更加让人感动的是,字里行间流动的是一个女留学生的真诚和善良,有对祖国和同胞命运的关心和关注,有对外国朋友的理解和宽容,有对自己的安慰和解脱,也有对生活的忍耐和退让,读《走过伦敦》的所有文字时,会时时感受到一个文弱女子的豁达与温柔。《走过伦敦》在表现作者人生经验和心路历程的同时,也会把一些有一般意义的内容展示给人看,因此,作品不仅是自我的,更是社会的。我在想,《走过伦敦》的内容,对曾经在伦敦驻足、走马观花的人是有意义的,它会让人们的认识更全面、更深刻;对所有想去伦敦求学、谋生、找出路的人是有意义的,它让人们在有了各种美好的向往之后,有更实在的生活和心理准备;对有亲人在伦敦生活的所有人都是有意义的,它让所有的亲人们清醒和明白:收到的信件和物品、听到的话语和描述、看到的容光焕发和笑脸的背后,埋藏了太多太多不为亲人知道的磨难和艰辛;对想真正了解伦敦的生活状态、文化差异、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生存方式和理念的人们是有意义的,它让你看到一个个具体的过程和细节。伦敦对于许许多多的关切者也许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但你可以去读《走过伦敦》,它会再真实不过地让你对伦敦有一个揭开面纱的感受。在我结束这篇被视为序言的文章之前,我想做一个真诚的表白,因为《走过伦敦》是真诚的。从大学到机关已经十个年头了,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每每深切感到的,是自己正在蜕变成一个不学无术的人。因为书读得太少了。我已经从文学的梦中醒来,而且难能再次入睡。但当我一口气读完《走过伦敦》时,我真的竟有了一点找回感觉的欣慰。我想这绝不仅仅是出于对作者及其在伦敦思念生活的关切。作者在描述浏览剑桥时写道:走在幽幽的小径,我想象着徐志摩当年告别剑桥的情景。他一定是在这条小路上走来走去,依依不舍,吟咏出了“再别康桥”的诗句。……我是到过康桥的,但我感到的却不是幽幽小径上走来走去的诗意,而是带了点凄怆的失落和哀婉。诗人就是诗人,他把失落和哀婉化成了一抹静静的流连。记得我在走过康桥之后曾写下一首诗,我愿意把它翻出来献给读者,也献给本书的作者,并作为我仍然有梦的装点:静静的康桥拥着早春清嫩的风期盼着一个中国诗人的到来我必须轻轻地告诉你——康桥他不来了只留下一首诗作为后来者永恒的凭吊我来到康桥走进你悠远体贴的怀抱在绿色的抚慰里轻轻地道一声康桥,你好2004年8月2日张振忠于沈阳
-
巴黎圣母院英汉对照全译暂缺作者暂缺简介...
-
格林童话集佚名优秀的文学作品使人们不可缺少的精神食量,它对培养人的品德、开阔视野、丰富想象力、陶冶情操等方面,都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英文版文学名著的出版,更能使读者深切体会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英文版文学名著的出版,更能使读者深切体会源汁源味的西方文化,感受西方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丰富自己的思想,给本应属于自己脑海中的那部分知识增添一些色彩。愿您能从本套从书中获取您想要的东西。开本 32开页数 308页
-
大卫·科波菲尔梁羽龙,张海军 主编暂缺简介...
-
在人间梁羽龙,张海军 主编暂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