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艺术
-
咱家有女初长成郁子、立民《咱家有女初长成:青春风暴》讲述了四连冠梦破主场后,津海女排换上新一批队员并不断壮大队伍,最终成为全国联赛十二冠王的历程。从籍籍无名到所向披靡,津海女排日渐强大,承载了更多的关注,压力也随之而来。冠军只是开始,如何在获得冠军后捍卫荣誉更是一大挑战。为津海女排开疆破土的老队员们年纪增长,伤病缠身,队伍急需新鲜血液。在青训基地下的配合下,一代新女排人成长起来,故事便聚焦在她们身上。
-
名家课徒稿临本程十发暂缺简介...
-
中国当代诗歌转型观察与个案解读吴昊 著本书聚焦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诗歌的公共性建设、诗歌与大众文化之间的关联、诗歌与日常生活的接轨、高校新诗教育等理论问题,阐释张曙光、西渡、周伦佑、晴朗李寒等诗人与20世纪80年代以来诗歌发展的关系。为深化诗歌理论的理解与运用,选择戈麦这一在20世纪80年代诗歌转型中最具有典型意义的诗人个案进行深度研究与文本细读,呈现中国诗歌在精神特质、语言、抒情方式等方面的转换。全书力求以“史论结合”的方式来展现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诗歌的综合性发展,以及新世纪诗歌的崭新面貌。
-
无条件投降博物馆(荷)杜布拉夫卡·乌格雷西奇柏林是一座博物馆之城。 1994年夏,无条件投降博物馆关闭,数万苏俄士兵离开柏林。不久后,有了一个“俄国人在柏林”的展览,里面有张长长的纸条,写着被俄国人毁掉的每一条柏林街道的名字。 柏林动物园,住着活海象的水池畔,有一场不同寻常的展览,陈列着从海象罗兰的胃里找到的所有物品:打火机、婴儿鞋、儿童水枪、啤酒起子、塑料小汽车…… 柏林的跳蚤市场是开放的博物馆,展览着过去与现在每一天的生活,不同时期、不同意识形态得到和解,每样不超过几马克;各种幸存下来的军装与肩章和谐地堆叠在一起,主人已经死了很久,飞蛾是它们唯一的敌人。不拘来自何方的人都可以做生意,有巴基斯坦人、土耳其人、波兰人、吉卜赛人、前南斯拉夫人、德国人、俄国人、越南人、库尔德人、乌克兰人……已逝的日常,时间的垃圾,都被他们当作纪念品在这里贩售:别人家的相册、不走的表、破口的花瓶…… 生活破灭的故事只能一点一点地被讲述。事物比人们更持久。相册比主人寿命长。漫长的生命隐藏在旧外套里,在毫无意义的物体里。当一个国家消失,集体记忆也会消失。身边的物体消失了,对日常生活的记忆也会消失。但我记得一切。第一罐南斯拉夫洗衣粉。第一部南斯拉夫电视剧。加夫里洛维奇肉酱。 ——“我们这里所有的人,都只是会走路的博物馆展品而已。”
-
这一切纯属偶然![日] 伊坂幸太郎一个主动结束与已婚上司恋情的女职员,深夜在办公室,用上司珍藏的马克杯扣住了一只蟑螂。没想到,这个怪异举动让她偶遇了对的人。一个饱受暴力胁迫的少年,在一次遭遇霸凌时,抡起拳头大闹了一番后逃亡,却碰巧被特工救下,从此过上了截然不同的生活。一个总在道歉的职场前辈,梦想能中大奖。他真的中奖一亿日元后,却做出了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的选择,而这个选择意外促成了一场生命奇遇。…………人常常在不经意间与他人产生联结。失意时,不顺时,走投无路时,永远记得你看到的不是世界的全貌,一个偶然的选择,就会在不经意间为你带来奇迹和转机。
-
天空的出口辛星本书是一本个人诗集,收录了作者在2019至2020年间创作的部分作品。诗集中作者延续了《向死而生》(第一本个人诗集,2019年于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对自我与非我、生命与死亡、幸福与痛苦、存在与虚无、此在与永在等富二元性的哲学问题的思考,与此同时转向现实生活,以沉挚、富有幻想性的语言深入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关系,揭露了人性最本质的一面。此外,为探索诗歌写作的可能性,作者将音乐的旋律音高译作带有象征意义的“文字符号”谱入诗中。
-
2023年中国诗歌精选中国作协创研部选编本书是长江文艺出版社“2023中国年选系列”中的一本,精选2023年度发表在各大报刊、诗集、网络平台等多种媒体上的优秀诗歌。本书的选编注目于现实,体现了当代诗人们对于现实生活的积极参与和热爱,书中的诗歌或写人传情,或表达行走在大自然之间的经历与感悟,或是对生命的沉思与体悟。本书具有开阔的选诗视野和纯粹的文学品味,内容丰富,包容性强,期望以管窥豹,以此展现诗人们在内容和技艺上的不懈探索,呈现中国当代诗歌在2023年度的动态和成就。
-
21世纪数字文娱审美透视何志钧 等 著21世纪以来,数字文娱(文艺)审美蓬勃发展,显示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也暴露出了多方面的问题,值得深入研究。本书将现象透视、文本细读、案例剖辨、理论分析冶于一炉,对近年涌现的网络剧、微动漫、短视频、电子游戏、文字冒险游戏、“蒸汽波”艺术、网络文娱节目、网络创意文本和新世纪以来的重要网络写手今何在、唐家三少、血红、飞天、月关、风御九秋等的代表性作品进行了全方位、多维度的透视和解读,力求大处落墨、细处着眼,在勾勒21世纪数字文娱审美发展的整体概貌的同时,对新世纪数字文娱审美进行细部特写和文本具体解析,并对数字美学发展前景进行了探究和论析。
-
马利纳英格博格·巴赫曼 著,王韵沁 译您好,我是一个不知名的女人,我住在维也纳。我和马利纳同居,和伊万恋爱。马利纳在一墙之隔的地方,伊万在电话线的另一端。我,死于马利纳,活于伊万。 我时常会做关于我父亲的噩梦。我偶尔想象这片土地传奇般的往昔。我吓跑了来采访我、来亲吻我的手的记者。我是如皮埃罗一般的悲伤小丑女。 今天,我还在这里,在我的匈牙利巷,宽阔的弧线形领地。但总有一天,我会消失,走进一面最古老、最坚实的墙里。 “这是谋杀。”
-
基坑[苏]安德烈·普拉东诺夫《基坑》是俄语文学大师安德烈·普拉东诺夫的中短篇小说集,收录《格拉多夫城》《美好而狂暴的世界》《弗罗》《七月的雷雨》《回归》《第三个儿子》《基坑》《疑虑重重的马卡尔》等8部作品。本书同名小说《基坑》是普拉东诺夫富于思想深度和艺术创新的里程碑式中篇小说。该小说与《格拉多夫城》《美好而狂暴的世界》《疑虑重重的马卡尔》均为普拉东诺夫的早期代表作,糅合了象征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笔法。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深入观察和思考,作家以平实的语言和幽默戏谑的笔调描绘出一幅幅寓言性的图景,探究理想与现实、物质与精神、个人与集体等哲理问题,反映出对人类命运和前途的思索。《弗罗》《七月的雷雨》《回归》《第三个儿子》均为普拉东诺夫的后期代表作。这些小说围绕爱情、亲情等主题切入,流露出自然、朴素而克制的艺术风格,深入勘探人性细微之处,并对社会变迁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海明威曾盛赞小说《第三个儿子》,并自言要向作者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