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艺术
-
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主要记述了汉末、魏、晋士大夫的言谈风尚和逸闻轶事。书中内容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学、思想、品德等诸多方面,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也是今人研究这一历史时期的重要资料。在政治、文学等多方面具备研究价值,更是诸多成语出处,值得我们每一个人阅读。它写人之风姿:“萧萧肃肃,爽朗清举。”写自然之壮美:“千岩竞秀,万壑争流。”其文笔精炼,隽永深刻,令人回味无穷。
-
聊斋志异[清]蒲松龄 著《聊斋志异》是小说家蒲松龄创作文言短篇小说集,亦是中国古代志怪小说经典。其思想内含或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或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作品通过讲述花妖狐魅精怪和人的恋爱,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爱情的向往。 全书描写爱情主题的作品占据篇幅最多,它们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礼教的精神,更有单篇作品被改编成影视剧被大众所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藏。
-
星星是如何相连的昼温内容简介 《星星是如何相连的》收录科幻作家昼温8篇具有代表性的短篇小说,其创作作品多与语言学相关,把语言学理论作为故事的核心,融入亲情、友情、爱情等元素,赋予语言力量,打造渴望交流的世界。同名小说《星星是如何相连的》讲述了在宇宙开发时代,人们研究出“星门”将大批经严格筛选的开拓者送往星空深处。思维模式高度一致的队伍,在其他星球上快速磨合出全新的语言,因与地球交流不畅,渐渐放弃了与地球的沟通。作为“异类”的丁小兮选择逃回地球,但回来的只是她的“符号”……
-
四十七天刘晓1944年中国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上,第十军临危受命,坚守当时的中南重镇衡阳,在敌我实力悬殊的情况下,孤军守城四十七天。作者通过日记体的形式,带领读者重返历史现场,全景式重现这四十七天中所发生的事,同时运用守军、敌军、援军三线叙事,将战争的惨烈与人性的矛盾挣扎体现得淋漓尽致,又通过抽丝剥茧,将此战与同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揭示出来,在命运与历史的洪流裹挟之下,个体与群体能否力挽狂澜?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苏]尼·奥斯特洛夫斯基 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尼·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长篇小说。这部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以俄国十月革命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出身于社会底层的工人家庭,自幼便过着艰难困苦的生活,后来在革命党人朱赫来的带领下,为理想而奋斗,成功走上了革命道路,逐渐成长为坚韧不拔的革命战士。作者塑造的保尔·柯察金这一英雄形象,成为了亿万人的精神楷模,鼓舞一代又一代青年坚定理想信仰、矢志奋斗拼搏。
-
文字游戏 - 开卷羊行屮《文字游戏》是知名悬疑作家羊行屮所著的幻想冒险小说,是畅销书 “异域密码”系列作品的进阶之作。月无华失联后,南晓楼寄身一所学校的老师,每天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直到某天,他收到一张神秘照片和一首唐诗。循着这些信息,南晓楼找到了失散许久的兄弟月无华。桃花源里,黄鹤楼上,人面桃花中,庐山瀑布下……他们沿着李白、苏轼等人的足迹,亲历故事里的名山大川,寻找诗词背后的秘密。在越来越多的线索里,他们发现有人编织了一场连贯古今的文字游戏。这些耳熟能详的诗词里藏着惊世骇俗的密码。他和月无华多年来求而不得的身世之谜,就在其中。这一次,我绝不再失去你,哪怕生死轮回,哪怕时空倒转。用我九死不悔,换你一线生机。
-
消失的边界陈慰平 著屏幕技术是界面设计发展的基础,在设计领域的研究中是不应该被忽视和缺席的,它的发展与界面设计的发展密切相关。而界面设计将会是未来设计实践的重要方向,是解决人类视觉体验革命引发各种问题的关键。屏幕的出现建立了边界,这个边界却具有无限的融合性和兼并能力,这不仅体现在外化的物质上,更体现在人的心里。物与物的边界在消失,物质实体之间的界限被打破,社会产业间的边界也在消失,新的商业模式不断涌现。这些壁垒的打破、界限的消失,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高效、便捷,这是屏幕和界面设计带给世界的机会,我们的工作,无论是工程师,还是设计师,要做的就是更好地利用这个机会,不断拓展,使更广泛的用户受益,真正实现科技面前人人平等。
-
岭上一号强雯本书为中短篇小说集。包括七篇小说,分别是《岭上一号》《一触即发》《恋人药丸》《亲戚》《如约而至的下午》《你为什么不害怕》《芭蕾教师》。这些小说均以中国现代化城市为背景,展示了在现代都市浪潮的冲击下,普通人的生活现状及困境和突破。他们的悲欢离合、清醒与沉醉、犹疑和勇气,都是都市人面对变动不居的生活产生的自然情感和心理状态。可是生活仍要继续,人的价值仍要体现。而普通人的光辉之处,正是这些小说讲述的基本点。
-
薛舒生命两部曲薛舒《当父亲把我忘记:隐秘的告别》:《当父亲把我忘记:隐秘的告别》是薛舒“生命两部曲”之一,她在2014年创作的长篇非虚构作品,记录了父亲身患阿尔茨海默病之后的生活,从出现早期症状,到发病,再到智能的全面衰退,在五年的时间里,以“父亲把我忘记”为节点,父亲实际上已经完成了与家庭、亲人在精神层面的彻底告别。在记录、描述父亲从身体、性情到智力的全面变化的同时,作者穿插了对童年的回忆、对父辈时代的想象、对生老病死的沉思,以及一个中国家庭内部复杂难言的爱。一个人个人命运的转折,同时也是一个家庭的巨大变故,作者带领我们从一个女儿和家庭的微观视角,进入整个社会老龄化的现状。《生活在临终医院:最后的光阴》:《生活在临终医院:最后的光阴》是薛舒“生命两部曲”之二,她在2020年创作的长篇非虚构作品,作为她第一部关于父亲身患阿尔茨海默病的作品的续作,讲述了父亲完全失去自理能力、住进临终病房后的五年时光,这五年里,父亲从精神上的告别走到了生命的终结。在这部作品里,作者将目光从父亲个体、家庭内部转移到更广大的社会图景,生动地讲述了鲜少被留意的医院护工的生活,描述了病房中其他病人和家庭相似但也不同的困境……生的活力与死的阴霾穿插,爱的治愈力与疾病的破坏力交织,在一个个看似沉重的议题背后,揭开有关生命的那抹醇厚、质朴的底色。
-
未经删节[英] 戴安娜·阿西尔在本书中,我们跟随阿西尔进入这些二战后一代文学巨匠的世界。本书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述了阿西尔从牛津大学毕业后到BBC新闻部工作,随后认识了出版人安德烈·多伊奇,从而一同创立传奇的独立出版社——安德烈·多伊奇出版社的经历。她以独特的机智和罕见坦率的散文风格,讲述了她五十年漫长出版生涯中的点点滴滴;第二部分重点回忆了自己同包括奈保尔、简·里斯在内的六位作者的交往历程,详述了这些作者的经历以及性格特点,是真实有趣的名家轶事,也是对文学的宝贵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