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艺术
-
晚明散曲研究王静 著长期以来,学界对于明代散曲的研究,多重视“未有昆曲以前,北曲为盛”的明中叶散曲,而认为昆腔兴起之后的明后期散曲价值不高。进入21世纪之后,这种现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改观,但仍有学者认为在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至天启五年(1625)的这七十年时间内,散曲创作基本都囿于梁辰鱼、沈璨两派,直到施绍莘的出现,才彻底打破“香奁文学”的一统局面。本书以如何确定“晚明”散曲的时间下限为切入点,在尽可能还原这七十年内散曲曲坛真实情况的前提下,从散曲这一文体本身的发展、演变出发,并结合“晚明”词曲互化现象的具体表现及形成原因,从理论层面辨析“词曲同源”与“正变异流”观的实际内涵,借助“词曲一体”观重新定义了散曲史角度的“晚明”概念。
-
剑桥德国戏剧史[美]西蒙·威廉斯 [德]迈克·汉布格尔 主编本书是“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之一,本书时间跨度大、内容广泛,梳理了10世纪至今德国戏剧发展的历史脉络,涵盖表演、导演、剧本写作、布景设计和剧院建筑等重要方面。 本书详细论述了中世纪、巴洛克、古典主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狂飙突进运动、自然主义、表现主义等德国戏剧流派,浓墨重彩地介绍了18世纪的莱辛、歌德和席勒、19世纪的瓦格纳和豪普特曼、20世纪的莱因哈特和布莱希特等德国剧作家。
-
戏剧是解决方案吴思寰作为解决方案的“戏剧”与一般的戏剧不同,它指的是应用戏剧的底层逻辑,通过时间与空间的重构,搭建一个全新的场域。在这个场域中,不仅植入角色与情节,更重要的是,在其背后植入隐藏的学习逻辑和学习目标,应用语言、身体、情境、氛围等戏剧要素,利用戏剧练习的手段和方法,帮助参与者和观看者认识自己、学习知识、解决问题。本书以“用戏剧学经典”为例,介绍了以“戏剧”作为解决方案的六种学习方法:拆解式学习、搭建式学习、行动式学习、游戏式学习、输出式学习、转化式学习。一言以蔽之,用戏剧学经典,就是把抽象的经典思想拆解成一个个具象化的姿势、情绪、行动,然后用身体、情景演绎、互动等形式来练习,并通过精心设计的实践,用身体和头脑双向转化的方式,最终把经典思想吸收为生活中的选择,生命的智慧。
-
剑桥美国戏剧史Don B. Wilmeth《剑桥美国戏剧史》(三卷本)是一部内容专业、视角广泛的美国戏剧史作品,从剧本、剧院建筑,到编剧、导演、演员和舞美设计,涵盖了美国戏剧的方方方面。书中将戏剧视为一门表演艺术、一种文化传统,以及美国社会和政治生活的一部分,审视了演出及表演风格的历史变迁,并揭示了影响戏剧上演的经济因素。在编写上不仅充分关注学界最新的研究动态,还力求通俗易懂。全书共三卷,分别以美国建国到南北战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90年代戏剧发展为节点,围绕民族认同感、大众娱乐、欧洲影响、联邦戏剧计划,以及戏剧设计、导演和表演的新发展方向展开论述,以期展现独特的美国戏剧传统。本书遵循“剑桥专门通史”的体例,由各卷主编邀请对相关论题有专门研究的一流学者分头执笔,构成了一部内容全面、线索清晰、通俗易懂的戏剧通史。第一卷涉及从殖民者创立美国戏剧到南北内战后的时期,内容上包括早期的舞台布景、舞台技术和剧院建筑,美国戏剧的欧洲源流,法国和西班牙殖民者对新大陆的影响,以及随着民族认同感的出现而诞生的独特美国传统。此外,还有基于黑人群体的准戏剧性表演和大众舞台娱乐的阐述。第二卷追索美国戏剧的发展历程,探讨范围自美国内战结束起,终于 1945 年。话题涵盖歌舞杂耍、大众娱乐、欧洲影响、 纽约内外的剧院、小剧场运动的兴起、观众群体的变化、现代主义、联邦戏剧计划、布景、舞台美术和戏剧建筑。第三卷通过探讨百老汇和全美地方剧院以及其他演出团体推出的戏剧,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戏剧发展进行了分析。另外,书中还分析了戏剧设计、导演和表演的新发展方向,以及 20 世纪 90 年代的关键戏剧和剧作家。 “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汇总了近年来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以翔实和全面的材料,呈现了英国、美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俄国、爱尔兰、日本、非洲、斯堪的纳维亚等10个有着丰厚戏剧传统的国家和地区戏剧的发展历程。从戏剧的起源、各个重要发展阶段、知名的剧作家、演员和机构,到结合时代背景对戏剧文化的解读,以及不同国别地域戏剧间的交流和影响,无不囊括其中。
-
1944黄伟林《1944:西南剧展叙事》全面记述了抗战时期桂林城中一场影响深远的戏剧盛典。全书开篇即勾勒桂林文化背景及当时戏剧生态,随后追溯西南剧展的起源与发起人,介绍主办与协办单位的努力。书中详尽描述了剧展的内容与形式,包括剧目安排、表演风格,以及媒体的报道等,展现了戏剧艺术的多元化发展。西南剧展不仅是中国戏剧史上的一座丰碑,更是抗战时期的重要文化阵地,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鼓舞人心,传递抗战信念,为抗战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幽灵出没的舞台[美]马文·卡尔森 著,朱夏君 译《幽灵出没的舞台》是戏剧理论的经典作品,是对戏剧理论家赫伯特•布劳和约瑟夫•罗奇提出的将戏剧作为记忆机制的“幽灵”的理论的发展。作者马文•卡尔森认为,戏剧作为一种文化活动,与记忆、重述密切相关。纵观整个戏剧史,舞台创作中的几乎每一个元素都存在被循环使用的情况,任何一个经常在剧院观看演出的观众也都曾有“这是一场熟悉的演出”的体验,这种体验会让人联想到之前他们接触到的艺术作品。这种戏剧作为记忆机制的现象,在卡尔森看来就是“幽灵出没的”(haunted,ghosted)。卡尔森认为,戏剧从从古至今在本质上都是“幽灵出没的”,其作为一种文化活动与记忆、重述密切相关,它总是在相同的情景、相同的空间中,与相同的身体(舞台和观众席位)、相同的物质材料一起形成“幽灵出没”的效果。本书曾获由纽约大学颁发的奖励美国最佳戏剧书籍的卡洛韦奖。目前,西方戏剧学界已经普遍接受了马文•卡尔森提出的戏剧是“幽灵出没的”这种说法,近年来在一些戏剧理论新著中,“幽灵出没的”一词也已经作为一种固定概念被使用。
-
演出市场营销基础马臻邾演出市场营销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课程。学生除了掌握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外,还需要尽可能地接触和操练演出市场营销的过程,才能掌握和灵活运用这些理论和方法。为此,除了在教材和课堂教学中加入演出市场营销案例,学生还需要通过课堂练习、参与教学实习演出、参加社会实践等方式,获得演出市场营销的直接经验。本书以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框架为线索,结合笔者在中央戏剧学院的教学实践、课堂教学的演出市场营销案例,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了解演出市场营销的基本理念、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
-
周信芳画传周庆富 主编《周信芳画传》是由周庆富主编、中国艺术研究院与上海京剧院合编的纪念周信芳先生诞辰130周年重点图书。本书系为赓续先生艺脉、继承先生精神而编,汇集北京、上海多位资深专家共同打造,收入了中国艺术研究院、上海京剧院及众多藏家的珍藏照片,分“评传”“画传”“年谱”“附录”四部分,图文并茂,制作精良,全面、系统、清晰地展示了周信芳先生的人生经历与艺术成就。
-
程砚秋画传周庆富 主编《程砚秋画传》,周庆富主编,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程砚秋画传》课题组统筹编撰,由文化艺术出版社于2024年10月出版发行。2024年是程砚秋先生诞辰120周年。程砚秋是杰出的京剧旦行表演艺术家,京剧程派艺术的开创者。他自幼接受传统梨园幼功训练,是京剧表演传统最忠实的继承者,又以艺术天赋和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创造性的艺术实践超越了传统,立足于传统戏曲完备而严整的美学体系与艺术积累之上,创建了京剧程派艺术,将京剧的表演艺术推上了新的高度。本书分“评传”“画传”“年谱”“附录”四部分,图文并茂,制作精良,并配置部分珍藏的音频文件,全面、系统、清晰地展示了程砚秋先生的人生经历与艺术成就。
-
编剧叙事学导论刘艳卉 著这是一本关于戏剧编剧叙事理论的专业书籍。全书共分八章:戏剧文本中的叙事、戏剧文本中的叙述者、戏剧结构与叙事时间、戏剧情境与叙事空间、戏剧人物与叙事视角、戏剧冲突与叙事视点、戏剧情节与叙事聚焦、戏剧语言与叙事话语,另有序、导言、绪论和结语。作者尝试运用叙事学理论观照、阐释现代编剧理论的相关概念,打通叙事学与编剧学之间的关联,提供戏剧创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促进编剧理论的系统化与科学化,建立符合实践需求、具有前瞻性和前沿性的编剧叙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