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艺术
-
中国传统戏剧图像志刘文峰 主编《中国传统戏剧图像志》(全十卷)是浙江音乐学院戏剧学研究所申报、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编号21BB028)的最终成果,入选“十四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2024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由前言、综述、戏曲的渊源、北曲杂剧、南戏传奇、近现代地方戏概述、戏曲舞台美术、戏曲演出场所、戏曲与民俗、戏曲与传统美术、中国戏曲中外文化交流等22章及中国传统戏剧大事年表、参考文献组成。全书十卷,图片7595张,文字70余万。全书用图像反映中国传统戏剧的历史风貌,辅以文献资料揭示中国传统戏剧形成、发展的客观规律。
-
牡丹亭汤显祖《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杰作,讲述了杜丽娘与柳梦梅之间跨越生死界限的传奇爱情故事。杜丽娘因梦中与柳梦梅相遇而相思成疾,病逝后化为鬼魂,与柳梦梅人鬼相恋。在柳梦梅的帮助下,杜丽娘最终还魂复生,二人终成眷属。该剧以浪漫主义手法展现了追求爱情与自由的主题,情真意切,曲辞优美。它不仅在中国戏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也是一部影响深远的文学作品,被誉为“百花齐放”中的一朵奇葩。本书稿精心摘选了《牡丹亭》中的经典段落,并配以精美的图画,同时辅以许渊冲先生优雅流畅的译文,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场视觉与文字的双重盛宴,以供其深入鉴赏与品味。
-
中国话剧演员文化研究高鸽该书研究的不是表演艺术,而是演员文化,将演员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看待。演员作为一种文化存在,构成了台上/台下、场内/场外共同构筑的效果,它涉及了家庭出身、教育背景、表演实践、舆论传播、经济生存、流行文化等诸多方面。
-
君兰幽香徐桴樑著昆剧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4年5月18日宣布为中国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以来,举世瞩目。徐凌云,昆剧名家、昆剧传习所创始人。本书包括徐凌云文集与徐凌云研究两部份。其中徐著《昆剧表演一得》着力提高昆剧演艺人员自我修养,也从侧面印证徐氏本人从艺六十年的杰出造诣。是对“徐家做功俞家唱",做功即表演的生动形象演绎。《昆剧曲调》也能让普通读者了解昆剧起源,发展与流变历史。徐凌云研究深入探讨昆剧历史与发展机遇。对徐氏坚持数十年的昆剧传习所与培养昆剧火种传字辈的历史功绩有较为清晰的叙述。书中还展示有四百年历史的昆剧,水磨唱腔幽宛,表演身段优美,集中华艺术精华方案、戏曲与舞蹈之大成,能满足对昆剧的基本认知,也能为了解与研究昆剧打开探索之门。
-
昆曲口述史 九 研究者、曲家卷王安奎 刘祯《昆曲口述史》是一部昆曲人物访谈录。全书通过对近150位有代表性的昆曲相关人士的系统、深入采访,反映了当代昆曲发展的整体面貌和历程。采访围绕被访人的艺术成长、事业发展、艺术感悟、对昆曲现状及未来的思考等方面展开,生动地展现了百年来昆曲艺术的发展历程,凸显了昆曲人热爱艺术,坚守、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丛书是迄今规模最大的昆曲口述作品,填补了昆曲史的空白,对于昆曲研究乃至戏曲研究都独具价值。全书图文并茂,在被访人娓娓的讲述中,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让鲜活生动的人物跃然纸上,从中可看到艺术家生活中不为人知的另一面,既是个人生活史,又是艺术史和社会生活史,读来饶有趣味。本册是该丛书的研究者、曲家卷(上),收录了程振旅、丁修询、范正明、甘纹轩、郭汉城、胡度、刘保绵、丛秀华、刘厚生、楼宇烈、洛地、欧阳启名、钱璎、桑毓喜等人的访谈。
-
枝叶集江巨荣 著本书收录江巨荣教授研治古代戏曲和明清文学的相关文章五十余篇。全稿分五辑:第一辑“剧论杂缀”,收文15篇,小议明清戏曲演进、戏曲本事探微、稀见剧作考述等内容。第二辑“走近弇州”收文9篇,为参与《王世贞全集》点校的学习笔记。所涉除历史类文献的整理外,还涉及他的诗文、戏曲、书画著作的整理与学习。第三辑“师范长存”,收文13篇。是怀念和追思师长的文字。第四辑“学风友谊”收文15篇,是与学友交流的文字。第五辑“徽州人文剪影”是作者对徽州故乡人文的札记。
-
梅派京剧失传剧目选集李健本书系作者继《太真外传》《红鬃烈马》之后,记录整理的“梅派京剧失传剧目选集”之三。书名《龙凤阁·红楼》,包括梅葆玖先生演出的《龙凤阁》(《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又称“大探二”),以及梅兰芳先生演出的《黛玉葬花》《千金一笑》《俊袭人》等三出“红楼”戏,附加收录了梅葆玖演出的头二本《虹霓关》、言慧珠演出的《木兰从军》的部分场次。为了保证剧本、唱腔的统一性,作者参照其恩师梅葆玖先生以及童芷苓、张南云、李胜素等梅派传人的演出本,尽可能准确地加以整理。仍由张纪华先生记谱。这套丛书的出版,旨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望能对全国乃至全球梅派京剧演员、爱好者研习、排练、演出梅派经典剧目,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
新中国戏剧中农民形象嬗变研究李世涛 著本书梳理了中国当代农村题材戏剧(含话剧与戏曲)的发展历程,对新中国以来戏剧舞台上的农民形象进行系统分析,从中选取了四个历史时期的15个经典农民形象,分析其编剧技法,概括其艺术特征,指出不同时期的农民形象所蕴含的美学追求与价值指向,通过研究当代戏剧舞台上农民形象的演变轨迹,归纳戏剧创作方法(尤其是人物塑造方法)的变化,进而总结中国当代戏剧创作观念的流变。农村题材是中国当代戏剧最重要的题材类型,农村题材戏剧、农民人物形象的艺术质量最直接地反映了中国当代戏剧的创作水平。“农民”在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常常被等同于“国民”,当代戏剧延续了这一传统,剧作家通过对农民形象的想象与重塑,生动地再现了农民在历史行进过程中的命运遭遇和心灵裂变。因此,戏剧作品中的经典农民形象应该具有两个特征:一是真实鲜活,具有独特的个性和戏剧行动;二是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能够凝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气质。
-
《云石会传奇》校注(清)包燮 撰,张萍 校注云石,乃宁波月湖之畔一方顽石,传闻每当阴雨,石上云气舒卷萦聚,堪为奇观,成为宁波千年城市文化最突出的印象记忆之一。清初官员乔钵亲自访寻,洗石筑亭,云石隐而复现,宁波府名士争相酬和,成为一时盛事。应乔钵之请,剧作家用“文人幻笔,妙有千钧”的艺术构思,将宋代佛化哑女传说和明代公案题材,写落魄才子杜言与才女影云因续诗而成冤案,在维卫佛的点拨下,最后情归空幻,升华为彰显明州文化底蕴的精彩传奇故事。
-
中华戏曲中华戏曲编辑部 编本书为是中国戏曲学会、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共同编撰的学术文集,文集以戏曲文物研究为特色,以戏曲史、戏曲理论研究为核心内容。本期共收录《唐宋教坊四部乐再探》《宝卷文本“起脚色”初探》《陕西凤翔木版戏画场景、叙事及来源略考》《清代民国洛阳民间“献戏”碑刻考述》《梁山灯戏胖筒筒调源流考》《青木正儿所藏卢前曲学书札考释》《“照例文章”与“广告式之剧评”:清末民国戏曲批评的商业化》《民国上海赓春曲社考论》《清中叶曲家舒位及其探论》等最新戏曲研究论文十余篇,包括戏曲文物、文献资料的发掘、整理和研究;戏曲与民俗、宗教等关系及仪式剧研究;高层次的戏曲理论、戏曲美学研究;少数民族戏剧研究;戏曲作家、作品研究;当代戏曲现状与走向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