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艺术
-
东方快车谋杀案(英)阿加莎·克里斯蒂(Agatha Christie)著;陈尧光译暂缺简介...
-
知青生活回忆孔慧云主编暂缺简介...
-
死亡约会(英)阿加莎·克里斯蒂(Agatha Christie)著;郭茜,郭维译暂缺简介...
-
尼罗河上的惨案(英)阿加莎·克里斯蒂(Agatha Christie)著;宫英海译暂缺简介...
-
阳光下的罪恶(英)阿加莎·克里斯蒂(Agatha Christie)著;刘月荣,李玉杰译“这里很平静,阳光照耀,海水湛蓝。可是别忘了,在太阳底下,到处都有邪恶的事。”在皮梳湾外的小岛上,乐园旅馆——是度假休闲者再熟悉不过的地方了。从六月到九月,乐园旅馆一直都住客常满。波洛难得享受午后的阳光……有一种女人,走到哪儿都是焦点,阿伦娜·马歇尔就是这样的人。她年轻,充满了活力,漂亮的古铜色皮肤,周身散发着成熟女人的魅力——或者说——甚至有点邪气……几乎所有人的视线,都毫无例外地投注在她身上了……看看阿伦娜带来的影响吧:(人物关系,可略去不看)☆ 年轻英俊的帕特里克似乎被她迷住了,两个人眉来眼去,暧昧至极。☆ 而他楚楚可怜的妻子——克里斯蒂,只能在一旁忍气吞声。☆ 阿伦娜的丈夫肯尼思·马歇尔,一个成熟稳重的男人——嫉妒吗?忍让吗?怀着什么样的心情?☆ 罗斯蒙德·达恩利是马歇尔的老朋友,如今事业有成。和马歇尔的久别重逢,愉快的往事又涌上心头……对于阿伦娜——“只要是个男人到了她周围方圆百码之内,阿伦娜马上就想动手了,她就是这种人。”☆ 琳达·马歇尔——马歇尔先生的拖油瓶,从心底恨透了她的后母阿伦娜。“她是个禽兽——畜牲……!我真想杀了她。啊!我真希望她死掉……”☆ 布鲁斯特小姐,也对阿伦娜嗤之以鼻:“有一种女人,就喜欢去破坏别人的家庭。”☆ 巴里少校,看到阿伦娜,两眼兴奋地瞪得更大——“你觉得这个女妖精怎么样?很热情吧?”☆ 斯蒂芬·莱恩牧师:“那个女人简直就是邪恶的化身,你还有什么怀疑吗?”☆ 霍勒斯·布拉特先生——辛勤的生意人——“好多男人为她疯狂,你看着好了,总有一天会出事的。”☆ 加德纳太太:“为什么他(派屈克)有了那么好、那么漂亮的太太,还一定要去追那个可怕的女人呢?”☆ 奥德尔·加德纳,不轻易发表意见,对于阿伦娜的看法,附和他的太太……瞧瞧,阿伦娜如此受人关注,她还大摇大摆地施展自己的魅力呢可怜的女人,似乎还没有意识到,死神已经盯上她了……这一天早些时候……阿伦娜坐着木头筏子,独自一个人出海了,至于去了什么地方,无人知晓。帕特里克找不到阿伦娜,只好邀请布鲁斯特小姐一起去划船。他们绕过小妖湾的海湾南侧伸出的岩岬。很少有人到这里来,不过现在却有一个人躺在海滩上,晒成古铜色的身子伸展着。“阿伦娜,”帕特里克叫着跳上岸,走近……他的脸变色了……他伸手摸了一下她的手臂……“我的天,她死掉了……!”艳阳之下,罪恶发生了……本书是阿加莎·克里斯蒂最为著名的小说之一,也是在波洛众多精彩案例中,备受好评的一部作品。其构思巧妙,布局严谨,案情扑朔迷离,结果绝对出人意料!没有看到最后,不要妄图猜到结果……话说至此,点到为止,以妨泄露天机^^按部就班看到最后,会有**等待,切记切记……
-
海明威詹志和编著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 l899~1961) 美国小说家。1954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生于乡村医生家庭,从小喜欢钓鱼、打猎、音乐和绘画,曾作为红十字会车队司机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长期担任驻欧记者,并曾以记者身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内战。晚年患多种疾病,精神十分抑郁,经多次医疗无效,终用猎枪自杀。他的早期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1927)、《永别了,武器》(1927)成为表现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30、40年代他转而塑造摆脱迷惘、悲观,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战斗和无畏牺牲的反法西斯战士形象(剧本《第五纵队》1938),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1940)。50年代后,他继续发展20年代短篇小说《打不败的人》和《五万大洋》的宁折不弯主题,塑造了以桑提亚哥为代表的“可以把他消灭,但就是打不败他”的“硬汉性格”(代表作中篇小说《老人与海》1950)。在艺术上,他那简约有力的文体和多种现代派手法的出色运用,在美国文学中曾引起过一场“文学革命”,许多欧美作家都明显受到了他的影响。
-
康有为传纪能文,罗恩东著暂缺简介...
-
瓦格纳王次炤著瓦格纳RichardWagner(1813-1883),作家生平的作品:《漂泊的荷兰人》、《纽伦堡的名歌手》、《尼伯龙根的指环》、《汤豪舍》瓦格纳的3幕歌剧《漂泊的荷兰人》,作于1841年,1843年首演于德累斯顿。由瓦格纳自己根据德国诗人海涅的《施纳贝莱沃普斯基的回忆》第7章自撰脚本。剧情描述荷兰人乘红帆船在海上航行,魔鬼罚他终生漂泊,7年方可登陆一次。只有找到一个忠贞地爱他的女子,方可得救。船长达兰德的女儿森塔从画中认识了荷兰人,对他产生思慕之情,渴望救他上岸。一天,荷兰人在海上漂泊又满7年,上岸寻找救星,被船长约到家里,见到森塔。两人一见倾心,荷兰人为自己即将得救而暗自庆幸。此时恰逢森塔以前的恋人,猎人埃里克前来求婚,并提醒森塔不要忘记过去的誓言。荷兰人闻言大失所望,离开森塔,沮丧地奔回船去。森塔追到海边,见红帆船远去,悲不自胜,投海而死。红帆船此时亦沉人海中。剧终时,海中庄严地出现荷兰人与森塔的身影,他们在朝阳中拥抱着,向天空升去。《纽伦堡的名歌手》序曲又名《纽伦堡的名歌手前奏曲》。三幕歌剧《纽伦堡的名歌手》完成于1867年,但其序曲早在1862年便已创作。歌剧的脚本为瓦格纳本人所作,取材于十六世纪德国纽伦堡的一个民间故事。这部作品不仅在瓦格纳的歌剧创作中具有非常特殊的地位,也是歌剧史上最著名的杰作之一。这部歌剧构思的时间很长,所要体现的中心思想几经更迭,在这一过程中它的形象和情节不断深化。因此在瓦格纳后期创作中,这部歌剧显得十分突出。《尼伯龙根的指环》瓦格纳的不朽歌剧。是瓦格纳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也是世界歌剧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其中一部。《尼伯龙根的指环》是瓦格纳根据冰岛历史学家施图鲁孙的北欧神话《埃达》与12至13世纪德国民间史诗《尼伯龙根之歌》,自撰脚本,提赠给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整套歌剧于1876年在拜鲁伊特首演。全剧由四部分组成:莱茵河的黄金、女武神、齐格费里德、众神的黄昏。瓦格纳的3幕歌剧《汤豪舍》,作于1842-1845年,完整标题为《汤豪舍以及瓦尔特堡的歌咏比赛》,由瓦格纳自己根据古代传说撰脚本。剧情描述游吟歌手汤豪舍与图林根的庄园主赫尔曼的侄女伊丽莎白相爱,但经不住爱与美之神维纳斯的诱惑,离开图林根瓦尔特堡在爱神的山庄住了一年,后因感到厌倦,又回到人间,伊丽莎白喜出望外。汤豪舍参加歌手比赛,赫尔曼规定必须唱爱的赞歌。汤豪舍竟在歌中称颂他自己与维纳斯的私情,因此触犯了神。赫尔曼令汤豪舍随朝觐者去罗马求教皇赦免。教皇却声称,如要他赦免汤豪舍,除非拐杖发芽。汤豪舍走后,伊丽莎白因相思而成病,竟死去。汤豪舍回庄园途中,遇伊丽莎白的棺木,痛苦至极,在维纳斯召唤下,他叫喊着“神圣的伊丽莎白啊,为我而乞求吧,”倒在伊丽莎白身旁死去。这时朝觐者拿着教皇送给汤豪舍的拐杖出现了,拐杖上长出了枝叶,说明汤豪舍的罪过得到了赦免。音乐以小号的号角式的合奏揭开了典礼的序幕。随后,音乐进入舒展优雅的“高雅主题”,使人们仿佛看到了潇洒的绅士和端庄的贵妇人的行进队列。
-
我是农民贾平凹著暂缺简介...
-
船讯(美)安妮·普罗克斯(E.Annie Proulx)著;马爱农译暂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