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精神的田园

精神的田园

作者:时间,张光途主编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0-01-01

ISBN:9787508017990

定价:¥19.8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伴随着“东方之子——浓缩人生精华”这句口头禅生活了六个年头。作为《东方之子》栏目的制片人,我有幸结识了两千多名“东方之子”,虽然多数未曾谋面,但在我心中,却永远保存了他们真实而生动的面容和言语。这是一份难得的感受性材料,也同样是这个变动着的中国社会的浓缩,它以人的命运和感受展示了一段历史。什么样的人才能进入《东方之子》,或者说在《东方之子》节目中树立什么样人的形象,一开始我们做了如下定义:其业绩或经历在当今能引起公众对其人生历程、内心世界、发展技巧的广泛兴趣;其业绩或经历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社会,”的多样性、变动性,为当代观众提供多方面的启示、多色彩的感受和多层次的兴趣。这里我们强调的是对观众的启示和收获。当然是以人物的命运和感受能引起观众的共鸣为前提。然而久而久之,《东方之子》以真名头的响亮,确立起舆论地位并被重新理解。在很多人眼里,它是一种称号,它所推出的只能是对国家、对民族有贡献的人于是就有了“东方之子”沦为阶下囚、“某某拒当‘东方之子’”的渲染。现实社会就是这样,人们妥协于日常的琐碎生活,活着本身就能证明自己的能力;而在意识深处,人文主义的思想信念依然固守,英雄的人格力量照样打动他们。自从盘古开天地,中国就是传颂英雄和神话的地方。现在有人却说这是个“普遍平庸”的时代,传统的英雄已经死亡,面对价值体系的错动,信念的动摇带给我们无奈的情绪。但我又无法说明,《东方之子》的存在及其影响证实了什么。当我们用文化人的眼光冷静地看待他们,可以归结为一种纯粹个人存在的本能抗争,但一经还原生活,原来是那样丰富多彩。当电视的发展,使它有能力关注和尊重人的时候,我们不会放弃任何机会。“不以成就论英雄”是我的一贯主张。成功、金钱和地位只体现人生追求的表层价值,人生在世,是否幸福与满足,最终要看他的精神世界是否富有。然而,意义与价值体系的演变,现实对理想的反差与背离,使大到社会群体、小到我们节目的制作者、审片人,都无法统一于单一的评价标准。因此,这些“东方之子”不可以当作一把尺子,但可以是一面面镜子,反映出这个时代。体验他人之体验,是否能让我们的内心亮堂些呢?我惊异于与世纪同龄的“东方之子”所经历的层出不穷的社会动荡,身处世纪之末,更应以严肃的态度整理和保存他们的口述,给后人留下一笔珍贵的财富。我尊重固执己见的人,在他的精神世界里,没有动摇,没有困惑,生活的磨砺使他们应对有方而充满自信。我喜欢爱憎分明的人,或许他的动力就来自于对家人、对事业、对国家的热爱,愤世嫉俗才使他建功立业,敢于声言自己的爱、恨,必是性情完整的人。我羡慕有志之士,一生都在不断追求,说明他目标明确,信念坚定,快乐因奋斗而得来,成功的喜悦可以洗刷他的一切痛苦。我推崇淡泊名利者,这样的人必定修养扎实,从来不会有失落感,曾经沧海难为水,叫做“脱离了低级趣味”的“纯粹的”人。我敬佩以天下为己任者,虽说没见过“毫不利己、专门为人”的,但牺牲自己,一心为国的,大有人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忧后乐,是高尚的人。这部访谈录,记下他们的真情实感,这些“东方之子”都是我喜爱的人。同样,我也敬重那些拒绝进入《东方之子》的人。不过我想,一个本来就有名有姓的人,不该只会“悟道”,更应懂得如何去“传道”。80年代末,电视的导向作用被空前地挖掘出来,尔后的沉寂似乎已靠政策的宽松打破,但电视的功能除了提供信息和欣赏外,它的引导作用并非已被我们认同。我极其反对丢弃中国电视传播教化这一法宝,同时我也坚决拥护把接受与判断的权力还给观众。能够传递不同的声音,展示多元化的视角,才是大众传媒的合理状态。电视是商品社会的产物,电视节目或许融入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但与其他艺术品不同的是电视节目同时具有商品属性,它的消费者即是受众。我曾经极力反对把电视当作艺术来追求,用心是在提醒同仁不要过于执著,以免孤芳自赏而忽略受众的存在,因为电视与音乐、舞蹈、美术、戏剧、故事电影、纪录电影等艺术嫁接的时候,它起到的只是转播的作用。令人遗憾的是电视的市场尚未打开,既受宣传任务和大台垄断的客观制约,又有从业人员的素质局限,前者有目共睹,后者隐藏于我们的潜意识。当我们想方设法披露事实真相的时候,可能摆出一副宣教嘴脸,使用过于夸大和教条式语言,在我们的灵魂深处,文革的遗毒并没有肃清。一位作家说过:即便是下决心做一个彻底透明的人,也还有骨血里的文化在暗中制约。因此,对于电视工作者来说,研究和掌握一种面对受众的表达方法至关重要。《东方之子》节目的主要标志是人物访谈,访谈是一种节目形式,也是我们的表达方法,从世界电视节目的发展看,“访谈”是一种趋势,而在国内却非常稀薄,可以说《东方之子》是开创性的。这里我看到:中国人以前说话的机会实在太少,以至一时不知如何开口;中国人真想发表言论,一有机会竟是那样精彩;中国人心地善良,通过努力获得的成绩,总忘不了领导与群众曾给予的支持……《东方之子》的人物访谈,是通过主持人与被访者的双向交流完成的。在访谈过程中,要求主持人做到以下几点:1.主持人应着意把握“焦点”,即被访人独特的业绩、经历与个性,以此作为整个交流过程的核心;2.不以介绍其业绩与经历为主,不铺陈其成功或经历的具体过程,而着重展示其独特的内心世界、感受,以写意方法,从“焦点”切入抓住若干主要方面,深入开掘,以点带面,勾勒出独特的人物形象;3.注意人物具有的新闻性,但点到即止,不刻意渲染,以区别于常见的新闻报道。特别注意挖掘与展示人物未曾被发现的、有价值的独特面,再造新闻;4.根据当今最广大观众的基本需求,侧重揭示人物的“变”,即对时代快速变化的应变能力、反应能力和相应的行为选择取向。总之,这种人与人之间面对面交流的访谈节目的出现,给中国电视带来了巨大变化,它不是简单概念的灌输和赤裸裸的渲染,不再是作者的主观操纵和一厢情愿。《东方之子》的访谈风格,已经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主持人谈话带有较强的个性色彩,与以前电视记者的采访有很大不同,摆脱了空话和套话。在《东方之子》节目中出现的主持人先后有十五六位,出身几乎都是学者和记者,他们以自己的学识和阅历,思想深度和独特角度,在为观众传递客观信息的同时,也提供思考和判断。当然,目前尚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比如,语言的禁忌使他们缺乏幽默,思想的障碍使他们活跃不起来,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未来的中国电视屏幕上,各领风骚的将是这样一些人。记录历史是一个电视工作者的责任,传播思想,倡导风尚更是我辈的使命。说到底,我们的工作无非是记录与传播。电视的播放毕竟有它的局限,再传播的意识驱使我们以笔录下节目内容,以书出版,分飨读者。细心咀嚼,慢慢读来,自然会有更深的理解。
作者简介
暂缺《精神的田园》作者简介
目录
徐根宝
张燮林
钱程
靳羽西
王嘉廉
马晓春
徐益明
马俊仁
张士柏
金志扬
田文昌
徐虎
马承源
王军霞
孪敏宽
乔红
熊倪
张颖
蒋丞稷
胡荣华
李名仪
胡克惠
孟庆丰
董竹君
沈策
陈李婉若
李昌钰
顾大为
莫虎
郭鹤年
何柱国
杨铁梁
茅于燕
刘玠
耿昭杰
谭崇仁
许峰雄
汪嘉伟
张雄
叶江川
余东风
邹振先
黄玉斌
李永波
何厚铧
梁披云
柯正平
迟尚斌
郝海东
申纪兰
曹春生
董万瑞
龚谷成
张肇达
谢军
张朝阳
吕紫剑
罗有名
桂桑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