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清初士人与西学
作者:徐海松著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0-12-01
ISBN:9787506013529
定价:¥23.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遥居欧亚大陆东西两极的人们,经历了从个别到群体、由间接到直接,上下数千年的交往,而在大航海时代以来的16至18世纪,中欧之间以传教士入华为契机,首次在文化上实现了面对面的接触,揭开了东西两大文化系统双向交流的历史序幕。期间,伴随着沟通中西的早期开拓者在异国他乡的足迹,他们体验到的远非只是旅途的漫长和艰险,更有经历中西异质文化的接触与冲突时所遭遇的艰难与痛苦。直接参与中西文化首轮对话的少数智者,在由表及里地认知东西方文化的本质时,几乎都有一种共同的心路历程:从惊异、疑惧甚至排斥,到相识、理解乃至借鉴。而最为可贵的是,他们已经开始觉察到中西方文化存在着互补性,因而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思想主张——“会通中西”论。 回眸中西文化陌路相逢的第一幕,尽管走过的历程是那么艰辛曲折,交流的活动又如此复杂多姿,然而它向人们昭示了一个真理:“沟通与交融”中西两大异质文化乃是中西交往跨时代的主题。
作者简介
徐海松,男,1962年出生于浙江富阳。1980年考取杭州师范学院历史系,1984年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1991年考取杭州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1994年获硕士学位,并于同年考取杭州大学历史系中外关系史研究方向的博士研究生,1997年获博士学位。1998年9月普赴比利时鲁汶大学参加“南怀仁文化协会第六届国际学术研讨会”。目前主要从事中外关系史、中国古代史方面的研究,发表过《黄宗羲与西学》、《从会通中西到“西学中源”——清初科学家的思想轨迹》等论文多篇。
目录
总序
前言
一 耶稣会士的“学术传教”与西学东渐
二 传教士的双重角色:宗教与科学
三 明末士人对西学的反应
四 本专题的国内研究概况
五 本书的研究宗旨
第一章 清初西学东渐与实学思潮
一 汤若望的“通天”角色与“学术传教”
二 康熙时代的西学东渐及其特点
三 实学思潮高涨与西学东渐
第二章 清初士人与西学的接触和传播
一 士人交际网络与西学流播
二 西学书籍在知识界的流传
三 清初士人的西学风尚
第三章 “康熙历狱”与天儒冲突
一 夏夷之辨与清初历法之争
二 杨光先对天主教学说的辨驳
三 清初士人对“历狱”的瓜
第四章 清初奉教士人对天儒会通的反响
一 利玛窦开创的天儒会通与明末士人的反应
二 清初西教士的天儒会通与中国奉教徒的附和
三 王宏翰与陆希言的会通实践与理想
第五章 从遗民士人至博学鸿儒对西学的聚舍
一 遗民学者魏禧、吕留良、张尔岐对西学的理解与选择
二 博学鸿儒和《明史》馆员对西学的取舍
三 康熙中晚期士人回应西学的趋势:舍“理”求“器”
第六章 清初理学名士与西学
一 魏裔介与张伯行对天主教的两极反应
二 “江东二陆”对西学的关注与吸取
三 李光地的西学好尚及其意义
第七章 清初启蒙学者对西学的反应
一 方以智的质测之学与西学观
二 黄宗羲对西学的研究、吸收与拒斥
三 王夫之、顾炎武对西学的态度
第八章 从会通中西到西学中源
一 “南王北薛”的中西会通
二 “历算第一名家”梅文鼎的会通中西论
三 会通的歧途——“西学中源”说
结语
附录一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二 外国人名中外文对照表
附录三 图片
后记 【媒体评论】
前言
一 耶稣会士的“学术传教”与西学东渐
二 传教士的双重角色:宗教与科学
三 明末士人对西学的反应
四 本专题的国内研究概况
五 本书的研究宗旨
第一章 清初西学东渐与实学思潮
一 汤若望的“通天”角色与“学术传教”
二 康熙时代的西学东渐及其特点
三 实学思潮高涨与西学东渐
第二章 清初士人与西学的接触和传播
一 士人交际网络与西学流播
二 西学书籍在知识界的流传
三 清初士人的西学风尚
第三章 “康熙历狱”与天儒冲突
一 夏夷之辨与清初历法之争
二 杨光先对天主教学说的辨驳
三 清初士人对“历狱”的瓜
第四章 清初奉教士人对天儒会通的反响
一 利玛窦开创的天儒会通与明末士人的反应
二 清初西教士的天儒会通与中国奉教徒的附和
三 王宏翰与陆希言的会通实践与理想
第五章 从遗民士人至博学鸿儒对西学的聚舍
一 遗民学者魏禧、吕留良、张尔岐对西学的理解与选择
二 博学鸿儒和《明史》馆员对西学的取舍
三 康熙中晚期士人回应西学的趋势:舍“理”求“器”
第六章 清初理学名士与西学
一 魏裔介与张伯行对天主教的两极反应
二 “江东二陆”对西学的关注与吸取
三 李光地的西学好尚及其意义
第七章 清初启蒙学者对西学的反应
一 方以智的质测之学与西学观
二 黄宗羲对西学的研究、吸收与拒斥
三 王夫之、顾炎武对西学的态度
第八章 从会通中西到西学中源
一 “南王北薛”的中西会通
二 “历算第一名家”梅文鼎的会通中西论
三 会通的歧途——“西学中源”说
结语
附录一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二 外国人名中外文对照表
附录三 图片
后记 【媒体评论】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