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中国文论与西方诗学
作者:余虹著
出版社: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1999-08-01
ISBN:9787108013071
定价:¥16.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中国文论与西方诗学中国文论与西方诗学的比较研究,长期以来多在同一性预设中进行。此书另辟一路,试以现象学还原方法探究两者在入思前提与意识空间上的突出差异和不可通约性,并对“中西比较诗学”的命题研究提出质疑,进而考察了文论与诗学在一些基本问题上的相关性,以及它们提出和处理问题的差异性。希望此书有助于中西文化思想的深入比较研究。——赵一凡
作者简介
余虹1957年2月生于四川开江。1996年毕业于暨南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现为海南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后。已出版学术专著《思与诗的对话—海德格尔诗学引论》,与人合译《海德格尔论尼采》、《海德格尔诗学文集》,另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外国文学评论》等杂志发表论文50余篇。
目录
目录
引 言
上篇 总体性比较研究
第一章 道行殊途:中国文论与西方诗学
第一节 专论诗艺与西方诗学构架
第二节 弥纶群言与中国文论空间
第三节 文论与诗学的不可通约性
第二章 二维眼界及其语言论基础
第一节 技艺学与美学:西方诗学的历史转折
第二节 实用主义与审美主义的中国文论样式
第三节 语言的转向:现代诗思新维度及传统的界限
第二节 庄子非文与荷尔德林忧诗
第三节 文论诗学结构及其生存论基础
下篇 专题性比较研究
第四章 叙事论:文史哲
第一节 诗史之分:志与事、一般与个别
第二节 文史哲:历史旨趣与哲学意味
第三节文性叙事:文与事
第四节 作为文学叙事的历史与哲学
第五章 抒情论:兴与表现
第一节 心性体认的自然感性之维
第二节 兴起与入情
第三节 兴会与想像
第四节 兴喻与隐喻
第五节 兴咏与天才
第六节 兴象与象征
第七节 兴趣与趣味
第八节 中西抒情论的知识眼界:心学和心理学
第六章 形上论:道与理念
第一节 中西文论诗学的形而上基础
第二节 原道—宗经文论与原道—自然文论
第三节 理念—显现诗学与理念—象征诗学
第四节 在形上与形下之间:诗性隐喻与逻辑指称
第五节 在史与非史之间:万变不离其道(理念)
第六节 超越之路:无心与入心
第七章 审美论:美与真
第一节 阿多诺的问题
第二节 悲剧与意境
第三节 审丑主义与游戏主义
主要参考文献
索 引
后 记
出版后记
引 言
上篇 总体性比较研究
第一章 道行殊途:中国文论与西方诗学
第一节 专论诗艺与西方诗学构架
第二节 弥纶群言与中国文论空间
第三节 文论与诗学的不可通约性
第二章 二维眼界及其语言论基础
第一节 技艺学与美学:西方诗学的历史转折
第二节 实用主义与审美主义的中国文论样式
第三节 语言的转向:现代诗思新维度及传统的界限
第二节 庄子非文与荷尔德林忧诗
第三节 文论诗学结构及其生存论基础
下篇 专题性比较研究
第四章 叙事论:文史哲
第一节 诗史之分:志与事、一般与个别
第二节 文史哲:历史旨趣与哲学意味
第三节文性叙事:文与事
第四节 作为文学叙事的历史与哲学
第五章 抒情论:兴与表现
第一节 心性体认的自然感性之维
第二节 兴起与入情
第三节 兴会与想像
第四节 兴喻与隐喻
第五节 兴咏与天才
第六节 兴象与象征
第七节 兴趣与趣味
第八节 中西抒情论的知识眼界:心学和心理学
第六章 形上论:道与理念
第一节 中西文论诗学的形而上基础
第二节 原道—宗经文论与原道—自然文论
第三节 理念—显现诗学与理念—象征诗学
第四节 在形上与形下之间:诗性隐喻与逻辑指称
第五节 在史与非史之间:万变不离其道(理念)
第六节 超越之路:无心与入心
第七章 审美论:美与真
第一节 阿多诺的问题
第二节 悲剧与意境
第三节 审丑主义与游戏主义
主要参考文献
索 引
后 记
出版后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