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Informix 2000动态服务器应用管理手册

Informix 2000动态服务器应用管理手册

作者:Informix丛书编委会编写

出版社: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0-07-01

ISBN:9787900044600

定价:¥58.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是“Informix管理与维护丛书”之一,是Informix数据库管理软件系列中的动态数据库服务器的管理员指南。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Informix的数据库服务器产品Dynamic Server 2000,全书共分31章,内容包括: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管理概览、安装和配置数据库服务器、配置参数、客户/服务器通信、多驻留、多驻留的使用、管理数据库服务器操作模式、数据库服务器的初始化、虚拟处理器和线程、管理虚拟处理器、共享内存、管理文件共享内存、数据存储、管理磁盘空间、表分段存储和PDQ、日志记录、管理数据库日志记录状态、逻辑日志、管理逻辑日志文件、物理日志记录、管理物理日志记录、检验点和快速恢复、镜像、使用镜像、Windows NT上的高效性、高效数据复制、使用高效数据复制、一致性检测、多阶段提交协议、手动恢复错误的两阶段提交等技术。本书涉及的技术内容新、全面,结构清晰,叙述详细,图文并茂,实用性很强。书中不仅讲述Informix Dynamic Server 2000软件的方方面面,还详细讲述了数据库服务器的管理和维护的相关技术。本书可供Informix Dynamic Server 2000用户使用,也适合Informix服务器管理员日常工作参考,同时可作为数据库应用、开发、管理人员必备的技术指导书和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教学和自学用书,以及科技图书馆、科研机构馆藏图书。本书光盘内容包括与本书配套电子书。
作者简介
暂缺《Informix 2000动态服务器应用管理手册》作者简介
目录
第一部分 数据库服务器
第一章 数据库服务器介绍
1.1 本章内容
1.2 数据库服务器用户
1.3 动态服务器
1.4 可扩展性
第二章 数据库服务器管理概览
2.1 本章内容
2.2 数据库服务器管理员
2.3 初始化任务
2.4 配置任务
2.5 日常任务
2.6 管理员任务总结
2.7 监视数据库服务器活动
2.8 可监视的信息资源
第二部分 配置
第三章 安装和配置数据库服务器
3.1 本章内
3.2 规划数据库服务器
3.3 配置操作系统
3.4 分配磁盘宇间
3.5 安装数据库服务器
3.6 设置环境变量
3.7 配置连通性
3.8 制定ONCONFIG配置文件
3.9 启动并管理数据库服务器
3.10 监控配置信息
第四章 配置参数
4.1 内容简介
4.2 磁盘中间参数
4.3 数据库服务器标识参数
4.4 日志参数
4.5 信息日志参数
4.6 共享存储器参数
4.7 决策支持参数
4.8 数据库服务器过程参数
4.9 恢复参数
4.10 数据复制参数
4.11 事件警报参数
4.12 转储参数
4.13 特殊参数
第五章 客户/服务器通信
5.1 本章内容
5.2 客户机/服务器结构
5.3 数据库服务器支持的连接
5.4 连接支持服务
5.5 连接性文件
5.6 Sqlhosts信息
5.7 用于连接件的ONCONFIG参数
5.8 用于网络连接的环境变量
5.9 客户机/服务器配置实例
第六章 多驻留
6.1 本章内容
6.2 多驻留的优点
6.3 多驻留如何运行
6.4 ONCONFIG环境变量的作用
6.5 SERVERNUM配置参数的作用
第七章 多驻留的使用
7.1 本章内容
7.2 为多驻留进行设计
7.3 在Windows NT上创建一个新的数据库服务器
7.4 在UNIX上创建一个新的数据库服务器页容量设置
第三部分 模式和初始化
第八章 管理数据库服务器操作模式
8.1 本章内容
8.2 数据库服务器操作模式
8.3 磁盘空间初始化
8.4 改变数据库服务器操作模式
第九章 数据库服务器的初始化
9.1 本章内容
9.2 初始化的种类
9.3 数据库服务器的初始化
9.4 初始化步骤
第四部分 磁盘内存和进程管理
第十章 虚拟处理器和线程
10.1 本章内容
10.2 虚拟处理器
10.3 虚拟处理器如何对线程服务
10.4 虚拟处理器分类
第十一章 管理虚拟处理器
11.1 本章内容
11.2 设置虚拟处理器配置参数
11.3 启动和终止虚拟处理器
11.4 监控虚拟处理器
第十二章 共享内存
12.1 本章内容
12.2 共享内存
12.3 共享内存的使用
12.4 共享内存的进程
12.5 驻留共享内存段
12.6 共享内存驻留部分
12.7 共享内存虚拟部分
12.8 共享内存通讯部分
12.9 共享内存的虚拟扩展部分
12.10 并行控制
12.11 数据降服务程序线程对其共享缓冲区的存取
12.12 将数据刷新到磁盘
12.13 缓冲大型对象数据
12.14 在64位平台上的内存使用
第十三章 管理文件共享内存
13.1 本章内容
13.2 设置操作系统共享内存的配置参数
13.3 设置数据库服务程序共享内存的配置参数
13.4 重新初始化共享内存
13.5 打开或关闭常驻共享内存
13.6 在虚拟共享内存中增加一个段
13.7 监控共享内存
第十四章 数据存储
14.1 本章内容
14.2 数据存储概述
14.3 存储的物理单元
14.4 存储的逻辑单元
14.5 表段和数据存储
14.6 存储数据需要的磁盘空间的数目
14.7 磁盘规划原则
14.8 简单磁盘规划
14.9 逻辑卷管理器
第十五章 管理磁盘空间
15.1 本章内容
15.2 初始化磁盘空间
153 分配磁盘空间
15.4 在用户改变物理模式之后进行备份
15.5 创建Dbspace中间
15.6 在Dbspace空间中添加块
15.7 创建Blobspace空间
15.8 向Blobspace空间添加块
15.9 创建Sbspace中间
15.10 向Sbspace空间添加块
15.11 将数据载入表中
15.12 改变智能大对象的存储特性
15.13 删除块
15.14 删除存储中间
15.15 优化Blobspace空间的Blobpage
15.16 管理Extspace空间
15.17 跳过不可访问的段
15.18 显示数据库
15.19 对无效的I/O错误进行数据库服务器监控
15.20 监控磁盘使用情况
15.21 在数据库服务器范围之外的特性
第十六章 表分段存储和PDO
16.1 本章内容
16.2 分段存储
16.3 并行数据库查询
16.4 使用PDQ
16.5 数据库服务器使用PDQ
16.6 使用PDQ分配资源
第十七章 日志记录
17.1 本章内容
17.2 需要日志记录的数据库服务器进程
17.3 事务日志记录
17.4 日志记录的数据库服务器活动
17.5 数据库日志记录状态
17.6 日志记录状态或模式的设置或更改
第十八章 管理数据库日志记录状态
18.1 本章内容
18.2 更改数据库日志记录状态
18.3 用ondblog修改数据库日志记录状态
18.4 ON-Archive修改数据库日志记录状态(适用于UNIX平台)
18.5 用ontape修改数据库口志记录状态
18.6 用ON-Monitor修改数据库日志记录状态(适用于UNIX平台)
18.7 监控事务日志记录
第五部分 日志记录和日志管理
第十九章 逻辑日志
19.1 本章内各
19.2 逻辑日志
19.3 逻辑日志的大小
19.4 逻辑日志文件的位置
19.5 逻辑日志文件的识别
19.6 逻辑日志文件的状态标志
19.7 逻辑日志文件的备份
19.8 逻辑日志文件的释放
19.9 日志充满高水位标记
19.10 用于ON-Archive任务的逻辑空间(适用于UNIX平台)
19.11 Bobspace的逻辑日志管理任务
19.12 日志记录过程
第二十章 管理逻辑日志文件
20.1 本章内容
20.2 备份逻辑日志文件
20.3 添加逻辑日忐文件
20.4 删除逻辑日志文件
20.5将逻辑日志文件移动到另一个dbspace
20.6 更改逻辑日志文件的大小
20.7 更改逻辑口志配置参数
20.8 释放逻辑日忐文件
20.9 切换到下一个逻辑日志文件
20.10 监控日志记录活动
20.11 监控目志备份状态
20.12 显示逻辑日志记录
第二十一章 物理日志记录
21.1 本章内容
21.2 物理日志记录
21.3 物理日志的大小和位置
21.4 物理日志记录详述
第二十章 管理物理日志记录
22.1 本章内容
22.2 改变物理日志的位置和大小
22.3 监控物理和逻辑日志记录活动
第二十三章 检验点和快速恢复
23.1 本章内容
23.2 数据库服务器如何实现数据的一致性
23.3 临界段
23.4 检验点
23.5 时间标记
23.6 快速恢复
23.7 监控检验点信息
第六部分 容错
第二十四章 镜像
24.1 本章内容
24.2 镜像
24.3 镜像的过程
第十五章 使用镜像
25.1 本章内容
25.2 镜像数据所需要的步骤
25.3 实现镜像
25.4 为镜像数据分配磁盘才间
25.5 使用镜像
25.6 管理镜像
第二十六章 windows NT上的高效性
26.1 本章内容
26.2 MSCS特征的概述
26.3 数据库服务器怎样使用MSCS
第二十七章 高效数据复制
27.1 本章内容
27.2 数据复制
27.3 高效数据复制怎样工作
27.4 高效数据复制的故障
27.5 数据复制客户的重定向与连接
27.6 设计高效数据复制客户
第十八章 使用高效数据复制
28.1 本章内容
28.2 高效数据复制的准备
28.3 高效数据复制的系统配置
28.4 首次启动高效数据复制
28.5 执行基本管理任务
28.6 改变数据库服务器状态
28.7 改变数据库服务器类型
28.8 监控高效数据复制状态
28.9 媒质故障后的数据恢复
28.1 0故障后重启高效数据复制
第二十九章 一致性检测
29.1 本章内容
29.2 实现周期一致性检测
29.3 处理讹误
29.4 收集诊断信息
第三十章 多阶段提交协议
30.1 本章内容
30.2 两阶段提交协议
30.3 独立动作
30.4 两阶段提交协议错误
30.5 两阶段提交和逻辑日志记录
30.6 在两阶段提交中使用的配置
30.7 多机种提交协议
第三十一章 手动恢复错误的两阶段
31.1 本章内容
31.2 决定是否需要手动恢复
31.3 手动恢复的实例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