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国学
-
三国演义罗贯中内容提要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改写本。这个本子保持了原著的精华,删去了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内容。它以刘备、曹操、孙权之间的矛盾为主线,波澜起伏地展现了三国之间的斗争故事。其中,如桃园结义、三英战吕布、古城会、借东风、空城计等故事情节,改写后比原著更加完整、集中;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周瑜、鲁肃等人物的性格也更加突出、生动了。这本书是用现代汉语改写的,它可以帮助少年读者更好地欣赏、阅读这部古典名著。
-
三刻拍案惊奇(明)梦觉道人,(明)西湖浪子辑;卫绍生,张建航校点暂缺简介...
-
清风闸(清)浦琳著;刘重一校点案情完整,情节生动,是《清风闸》这部小说的突出特点。《清风闸》主寨是孙大理被杀案,小说对孙大理流落定远、丧妻续娶到收养孙小继、强氏与小继通奸、孙大理算命直至被杀害都作了详细的叔述和描写,展示了主要人物的活动。包公到定远后,在审理孙大理案的同时,又审清了孙大理之弟孙文理及其妻被杀案、余升之妻谋杀前夫案,小说作者对这两个案子案情的叙述十分简洁,但过程又十分清楚。人物形象鲜明是本书的特点之二,应当承认,我国古代长篇公案小说较之三言二拍中的短篇,在艺术上要差些,但仅就《三现身》和《清风闸》的人物形象来看,后者人物形象却更为丰满动人。在《清风闸》中,强氏的荒淫无耻、心恨手辣的性格,通过她利用借钱勾引小继,杀害大理、虐待孝姑,不顾众人反对耻笑设宴招亲等情节表现得淋漓尽致。皮奉山的泼皮无赖而又良知尚存的性格,在作品中也通过一系列情节得以表现。本书为《历代公案小说大系》中之一部。全书共四卷三十二回。
-
智谋大全(明)冯梦龙原著;丛任仪译本书原名:智囊。
-
儒林外史(清)吴敬梓著顾名思义,《儒林外史》描写的是“儒林”之“外史”。就是说,《儒林外史》不同于体现官方意志、掩盖弊端、粉饰太平的正史,而是记正史之不书,写名不见经传的从生相;也不同民间流行的荒诞不经的稗官野史,其主旨是“写世间真事”穷极文人情态,针砭时弊,讽喻世人。《儒林外史》的故事背景发生在明代,人物的神情心态却是清朝的。吴敬梓托明写清,以功名仕禄为中心,描摹形形色色儒林文士的性格与命运,展现了一幅封建科举时代的社会风俗画卷。
-
孟子旁通南怀瑾著《孟子》是儒家的经典名著,也是研究孟子的生平事迹及其学说的最重要的资料。许多激励人心、流传千古的至理名言源出于它。本书是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关于《孟子》的讲记。作者采用“经史合参”的方法,以《孟子》的原文为“经”,春秋战国的社会背景、人物活动为“史”,并配合其他种种历史故事和社会现象,对孟子立身处世的人格及其思想影响,作了透彻的讲述。目录:春秋无义战司马迁编撰手法中的孟子驺衍和孟子的强烈对比处世的哲学问题苏秦与孟子的时代秦皇霸业的蓝图苏秦的还乡千古人情的嘴脸苏秦成功的秘诀王霸互用的失败《阴符经》启示图取个人权利佩六国相印的显赫时期苏秦的书生本色苏秦的义利之辨生死之谜经史合参梁惠王的先世商鞅和梁惠王梁惠王章句上梁惠王与孟叟司马迁对梁惠王和孟子的观点义利之辩何能不讲利玩弄仁义的权智孟子思想被夹缠不清玩物丧志阿房宫与秦始皇《三辅黄图》迷楼与隋炀帝……梁惠王章句下讲究礼乐的治道音乐的今昔观林园与治道外交策略:大小之间大勇定天下为强国而改服制:赵武灵王秦武王的任力好勇项羽和刘邦雪宫论政墨子谈勇什么明堂……附录:历代《孟子》研究书目南怀瑾先生著述目录
-
帛书老子校注高明撰老子是中国最古的哲学与籍之一,在历史上曾发生非常深远的影响,并广泛流传到国外,直至今日仍受到西方一些学者的称赞。魏晋以来,老子传本衆多,比较流行的是王弼注本、河上公注本。唐初傅奕得到汉初古本,但他们校定的古本篇是根据几个旧本参校的,未能保留汉初古本的原貌。清代毕沅以来,校订老子者多家(如罗振玉、马叙伦、劳健、朱谦之等),但所据旧本,以唐碑、唐卷为最古,尚未见到唐代以前的写本。近年在马王堆汉墓发现了帛书老子甲、乙本,其中“常道”作“恒道”,表明系汉文帝以前的旧本,应是今存最早的古本了。帛书老子的发现是值得庆幸的。帛书老子的出土,解决了许多章节中历来争論的问题。如通行本三十八章“上德无为而无以为”句下有“下德为之而有以为”句,或作“下德为之而无以为”,与下文“上仁为之而无以为”或“上义为之而有以为”,语意重叠。帛书甲、乙本俱无“下德”句,证明“下德”句乃系文。又如六十一章“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取小国”句与“取大国”句的句型无别。帛书甲本作“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于大邦”。乙本作“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于大国”。“取小邦”与“取于大邦”,显然有别,证明通行本夺一“于”字。类此之例尚多,表明帛书老子確胜于通行本。老子一书,传说系与孔子同时的老聃所著。先秦诸子著作都是历经传钞而流传下来的。门人后学在传写的过程中,往往有所增益。老子六十三章有“报怨以德”之语,论语中记载孔子对于“报怨以德”的批评。足证孔、老同时的传说并非虚构。但论语中无“仁义”并举之例,老子书中“大道废,有仁义”、“绝仁弃义”等句不可能出现于春秋末年,显系后人所附益。从老子书的内容看,上、下篇当系写\定于战国初期,下距汉初约二百多年。战国时期、秦汉之际,老子一书可能已有不同传本。庄子天下篇引老聃曰:“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王弼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近代易顺鼎、马叙伦等据庄子天下篇论证“守其黑”至“复归于无极,知其荣”等句为后人所加。但帛书甲、乙本俱有“守其黑”、“复归于无极”等语,僅个别的字有所不同。淮南子道应亦引“知其荣,守其辱”。足证庄子天下篇作者所见老子乃另一传本。淮南子道应引老子“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亦见淮南子人间)。王弼本六十二章作“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俞樾以为应据淮南改正王本。而帛书老子甲、乙本亦作“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这就表明,汉代初年,老子确已有不同的传本。帛书出于汉初,而淮南所据本与帛书有所不同。但是,就今天所见到的老子书而言,帛书甲、乙本应是最古的写本了。帛书老子刊佈以来,受到学术界的重视,近年已有几种关于帛书老子的校释著作。但有些问题尚待进一步的考察。高明同志系考古学专家,对于古文字学有很深的研究。一九七八年曾发表帛书老子甲乙本与今本老子勘校札记,提出许多精闢的见解。近又撰著帛书老子校注一书,对于帛书老子作了更进一步的考释。此书考校之细,勘察之精,俱超过近年同类的著作,对于许多疑难问题提出自己独到之见,可谓帛书老子研究的最新成就,这是值得赞扬的。这是对于先秦古典研究的新贡献,值得向读者推薦。高明同志的书稿徵求我的意见,于是略陈所见,以为之序。
-
聊斋志异(清)蒲松龄著;刘欢,刘劲注释暂缺简介...
-
镜花缘(清)李汝珍著;贾三强注释暂缺简介...
-
醒世恒言(明)冯梦龙编著;严肃,周丽校注暂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