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国学
-
宋《江阴军志》辑佚宫昌俊 主编,曹磊 副主编《江阴军志》系江阴早以“志”为名的志书,成书于南宋绍熙五年(1194),凡32门,11卷,明正德以后逐渐亡佚。宋《江阴军志》内容涵盖了城镇、山川、名胜、教育、税赋、官宦、人物、题咏等诸多方面,且多征引他书,而所征引之书今多散佚,因此具有很强的资料性。本书整合了《绍定志》《续修江阴志》《江阴续志》,基本还原了宋《江阴军志》的原貌。辑佚后全书共13卷,分门别类,既清楚标注辑佚来源,又通过注释详细说明相关异文情况,确保了资料的准确性与完整性。本书较全面地记述了南宋以前江阴的历史地理情况,集中展现了当时的江阴风土人情面貌,是研究江阴地区历史尤其是南宋以前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
河北省三十一家公共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河北省三十一家公共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编委会 编本目录是在河北省古籍保护中心推进全省公共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工作全部完成基础上的一项成果,也是在各单位的支持、参与、配合下,共同完成的一项工作。汇集河北省31家公共图书馆1912年以前古籍数据6078条。31家公共图书馆包括石家庄市4家,唐山市4家,秦皇岛市3家,邯郸市3家,邢台市5家,保定市2家,张家口市3家,承德市2家,沧州市3家,衡水市1家,辛集市1家。按照普查编号、索书号、题名卷数、作者、版本、册数、存(缺)卷排序。 书后附书名笔画索引和书名笔画字头索引,方便读者检索。
-
道德经陈徽 译,老子著 注本书脱胎于作者的另一部著作《老子新校释译》。《老子新校释译》以通行本即王弼本《老子》为底本,结合新近出土诸简、帛本,考订其文、辨察其字、疏通其义、演绎其理,力求准确、深入地呈现《老子》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运思特点。以此为根据,作者删繁就简,略去了大量的引证和考辨,撰成本书。虽然是简本,但原书的特点——对《老子》经文的校订,仍被继承了下来。而且精简篇幅之后,《老子》蕴含的义理更显豁地呈现在读者面前。2019年7月在我社出版了平装本,现改为精装,更换开本尺寸、版式及封面。
-
春秋左传今注今译李宗侗 著本丛书由出版大家王云五先生主编,严选国学经史子集各部中的名家名典,力邀一批学风严谨、学术缜密的文化名家(如南怀瑾、毛子水、杨亮功等)进行注、译、释,博采历代注本,旁搜学界新知,是国学研究领域不可多得的珍品,出版至今再版二十余次,深得学界赞誉。 本书以汉服虔注《春秋左氏解谊》三十一卷为底本,参考了前人今人对晋杜预的《春秋左传集解》三十卷、唐孔颖达疏《春秋左传正义》六十卷的大量研究成果,力求在信达雅的前提下更加简洁明了、通俗易懂,适于大众读者和青少年学生阅读。
-
诗集传名物钞[元]许谦 撰 ,方媛 李凤立 点校《诗集传名物钞》大体依朱子《集传》而敷衍《诗》意,然并非一概承续朱子《集传》,而是对疑问处不取或参据别家之言,如《六月》三章,言《集传》“未详”;解《唐?杕杜》則前三句以朱子、后三句据东莱。其体例多承袭东莱《读诗记》。如首列《纲领》,其次序列毛、郑、孔、朱诸家,释名物,训音义,后以“愚案”“窃谓”出以己意。其解经不拘门户,于朱门后学中尤为难得。今存《名物钞》早者为明钞本二种:秦氏雁里草堂抄本和张氏怡颜堂抄本。虽其间多有抄手之误,版本价值不容忽视。清代诸本以《通志堂经解》本为早、所行亦广,所校抄比二明本精善。此次整理前次以抄本为底本,取通志堂本为校本进行整理,校记繁杂,错漏多多。经编辑提议退修,重新整理。后以通志堂本为底本,二明本为校本,质量比前次有明显提高,基本达到出版水平。所附《诗集传名物钞音释纂辑》二十卷,以阐扬朱熹《诗集传》为宗旨,全载朱子《集传》,所录音释以许谦《诗集传名物钞》为主,博览众书,兼采他家。书虽名“音释”,实不限于释音,或勘正文字、或注释词义、或阐述篇义,匡补旧说,发明新意,有助于读者领会《诗经》之旨。此次整理以双桂堂本为底本,以蒋本、江南书局本为校本。底本中的批注亦加以整理。整理者古籍整理水平较好,点校较为严谨。
-
尚书译注钱宗武 译注《尚书》是中国最早的关于上古历史文献和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保存了夏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诸多重要史料,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文献之一。《尚书译注》以1980年中华书局影印原世界书局缩印的阮元刻本《尚书正义》为底本,主要从题解、注释、译文、段意四个方面予以综合阐释。其中,题解侧重解说各篇内容、发生背景、现代价值等;注释既有字词训诂、章句疏解,也有对典章制度、历史事件的扼要说明,难字还加注读音;译文忠实于经文,直译为主,文风流畅;段意重在疏通行文思路、概括基本内容,加深理解。本书是钱宗武教授在四十余年《尚书》学研究的基础上,精心打造的一部权威经典普及本。
-
新刊校定集注杜诗平装杜甫 著 ,郭知达 辑注 ,聂巧平 点校杜甫作为盛唐代表诗人之一,诗学成就斐然,后人至以“诗圣”目之,称他为“中国伟大的诗人”亦不为过。他的诗歌是后人学习的范本,因之注者甚夥。宋代至有“千家注杜”之说。南宋郭知达辑注《新刊校定集注杜诗》是杜诗宋注中极为重要的一部,今存宋宝庆元年广东漕司本。该书保存了很多重要的宋人注杜诗的材料,独削伪注,汇参众本,辨析精微,有极高的价值。郭知达任剑南东道富顺监时,主持编纂《杜工部诗集注》三十六卷,其自序题于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这一淳熙初刻本在南宋末已罕见流传。今世传本均为宋理宗宝庆元年(1225)曾噩(1167-1226)官于广东南海漕台时所主持修订并刊行的覆刊本。曾噩重刻时,将《杜工部诗集注》这一书名易作《新刊校定集注杜诗》。清代《天禄琳琅书目》著录时,又题为《九家集注杜诗》,即后人习称之杜诗“九家注”。较之今存宋代他种集注本,郭编本杜集“独削伪注”,尤为难能可贵。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评价道:“世有称东坡《杜诗故事》者,随事造文,一一牵合,而皆不言其所自出。且其辞气首末,若出一口,盖妄人依托,以欺乱流俗者,书坊辄勦入集注者,殊败人意。此本独削去之。”可谓一针见血。无论从版本价值、集注成就还是在杜诗学史上的地位等诸方面而论,郭编本杜集俱可视为宋代杜诗集注之冠冕。本书之整理,以一九八五年台北故宫博物院影宋广东漕司本《新刊校定集注杜诗》为底本,共计使用了七种校本。其中辽宁省图书馆藏之清刻《九家集注杜诗》为主校本,该本原为盛京皇宫恭藏之内府刻本,毛装,刻印精良,保存完整,实为希世之珍本,简称清刻本。本书之通校,以该清刻本为主校本。另外还利用了以下六种重要版本作为主要参校本:日本静嘉堂文库所藏残宋本《新刊校定集注杜诗》、中华书局一九八一年影宋本《新刊校定集注杜诗》,以及文渊阁、文津阁、文澜阁三种《四库全书》本《九家集注杜诗》与一九四○年燕京大学哈佛引得处所编纂之《杜诗引得》排印本。此外,亦酌情参照了多种杜集古注本诸如《十家注》《百家注》《草堂诗笺》,同时也利用了古今学者的杜诗学研究成果与新发现的墓志等等文献资料。本书首次对宋本《新刊杜诗》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整理与校订,其底本、主校本均极为珍贵,且校本齐全,为学界提供了一部信实可靠、富有学术价值的杜诗宋注善本。作为宋代杜诗集注本中独削伪注的“正注”本,《新刊杜诗》的出版,意味着宋代杜诗学体系的三种重要著作(赵次公单注本、蔡梦弼会笺本、郭知达集注本)终于全部得到整理出版。学者可据此更全面更充分地探讨宋人注杜的真相,澄清杜诗学史上一些对宋注的误传与模棱两可的记载和批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宋代杜诗学的研究以及古代文学批评史的研究。
-
英国国家图书馆藏中文古籍目录廖可斌 王惠明 高虹飞 林旭文 编著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灵魂和根基。而我们的祖先留下的众多典籍文献,则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要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做好中国古代典籍文献的保护和传承。而做好这一工作的前提,是摸清中国古代典籍文献的家底。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和机构,在相继组织编纂《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中国古籍总目》之后,又启动了全国古籍普查,以及海外所藏中国古籍调查摸底工作,力图全面摸清国内、国外存藏中国古籍的整体情况。这是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项基础工程,无疑具有重大意义。千百年来,因为种种原因,通过种种途径,许多中国古籍流播到其他国家和地区,现存藏于国外众多公立、私立机构和个人收藏者之手,其中不乏国内罕见甚至失传的珍稀古籍。这些流播到国外的中国古籍,是存世中国古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这些古籍进行全面调查,是摸清存世中国古籍整体情况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从事这一工作,不可能像国内古籍普查那样,从上到下全面发动,整体推进,只能从一家一家收藏机构做起。英国国家图书馆(British Library)是国外收藏中文古籍的重镇。据统计,该馆收藏了约484件甲骨卜辞、约5000支简牍、约7000件敦煌文书和约7000个敦煌文书残卷、约900种写本、6500余种1911年前的印本书。其中有868年刻印的《金剛經》(现存世界上早的印刷品)、24册《永乐大典》(约占英国收藏的51册《永乐大典》之一半)、反映太平天国事件的“戈登文书”、200余种中文古地图等。但英国国家图书馆馆迄今没有一个完整的所藏中文古籍目录。该馆所藏中文甲骨、简牍、敦煌文献已分别得到较完整编目,而1911年以前的中文写本和印本书一直未能得到完整编目。该馆及有关学者曾编写若干相关书目,但都不够全面。如该馆所编《早期中文印本目录》只收早期印本320种,《写本目录》只收写本701种,均未出版。道格拉斯所编《英国国家博物馆图书馆藏中文刻本、写本、绘本目录》只收1877年以前入藏的文献,《英国国家博物馆藏中文刻本、写本目录续编》只收1877年至1903年入藏的文献,两个目录共收中文古籍3650余种。该馆所编“中文书韦氏音标卡片目录”收1966年以前入藏的中文书,其中有1911年以前的古籍4600余种。“中文书汉语拼音卡片目录”收1966年以后入藏的中文书,其中有1911年以前的古籍190种。台北汉学研究中心《中文古籍联合目录》的英国国家图书馆部分主要根据“韦氏音标卡片目录”等制作,共收中文古籍5267种。以上目录互相交叉,都不完整。同时,这些目录都不分类,排列方式多种多样,既不能展现该馆所藏各类古籍的具体情况,也不便于使用者查找;著录体例是为西方读者设计的,有很多翻译、介绍、解释性内容,这些对中文读者来说完全不需要;著录信息缺项较多,如一般不著录出版者和出版地;已著录的信息错误较多,如存在较多将作序跋时间、原刻牌记显示时间当成正式刊刻或翻刻时间,将作序者、评点者、汇编者、刊刻者当成作者的情况,书名、人名、地名、职官名误认误录的情况也不少。国内出版社已将道格拉斯所编两个目录影印出版,为人们了解英国国家图书馆所藏中文古籍提供了一定方便。但鉴于上述情况,仅凭这些已有的目录来了解英国国家图书馆所藏中文古籍的情况,是远远不够的。本目录意在提供一部收录书目比较齐全,分类比较清晰,著录体例统一,著录信息比较齐备、准确,能全面反映英国国家图书馆所藏中文古籍面貌、适合中文读者需要的目录。为编纂本目录,2013年3月,项目组杨忠、廖可斌、卢伟三人赴英国国家图书馆对该馆所藏中文古籍进行调查。2020年1月,项目组廖可斌、林旭文、高虹飞三人赴英国国家图书馆,查验必须核对原书的中文古籍800余种。在编纂过程中,项目组具体做了如下几项工作:一是汇总,即将有关书目所录中文古籍书目汇总在一起;二是去重,经过互相比对,去除重复,本书目著录1911年以前的中文古籍7449种,另著录地图集子目67条、丛书子目1127条。除甲骨、简牍和敦煌文献外,英国国家图书馆所藏1911年以前的中文古籍(含写本、印本、拓本、地图、微缩胶片、报纸、期刊)应已经基本齐备;三是分类,即按四部分类法,分为经史子集四部、50类、91属,每属内依一定次序排列;四是补缺,即通过查阅、核对有关书目,尽可能利用线上电子资源,如借助《四库全书》系列丛书、“中华古籍资源库”等影印丛书、数据库提供的书影,通过读秀、中国知网、“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基本数据库”、“学苑汲古:高校古文献资源库”等平台,查询各大藏所的古籍著录,以及到英国国家图书馆核对原书、进入英国国家图书馆网站检索核查等方式,补录各项信息数千条;五是正误,即通过上述方式,纠正错误信息约2000处;六是统例,即统一著录体例。依次著录书名、作者、出版者、出版时间、尺寸卷次、图书馆索书号六项信息。著录格式保持一致,如中国作者一律注明朝代,著录姓名;外国作者、翻译者一律注明国别,同时著录中文名和外文名,外文名一律名在前姓在后等。本目录是安平秋教授主持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唐仲英基金会资助项目“国外所藏汉籍善本丛刊”的子项目成果,获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分上、下册。
-
孝经 忠经张景,张松辉 译注孝与忠,是中国古代儒家学说的重要内涵,对古代中国人影响至深至远。《孝经》十八章,成于秦汉之际,南宋时被列为儒家“十三经”之一,全面阐述了孝道思想及一些行孝的具体事项。《忠经》仿照《孝经》体例写成,对“忠德”进行系统总结。本次出版将其合为一册,题解、原文、注释、译文、解读相结合,为读者提供一个较为易读的本子。
-
礼记批注黄灵庚 整理,黄灵庚,李圣华 编,金履祥批 注本书即《宋本郑注礼记》抚州公使本,其中包含批语千余条,识断精到,有很高价值。根据黄灵庚教授的研究,即为金履祥先生批注。批注引用不少有价值的学者成说,内容涵盖字义训诂、注音训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