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国学
-
论语集解[三国魏]何晏 集解,虞思徵 整理《论语》一书以记载孔子及孔门弟子的言行为主,而《论语集解》是现存最早的关于《论语》的注释之作,由三国魏何晏领衔主编,孙邕、郑冲、曹羲、荀顗四人参与其事,博采汉魏间孔安国、马融、包咸、周氏、郑玄、陈群、王肃、周生烈八家之说,原为十卷,后人又按《论语》篇次厘为二十卷。本次点校整理取台湾故宫博物院藏元代覆刻南宋廖氏世彩堂本为底本,删去音释部分,而以《四部丛刊》初编景长沙叶氏观古堂藏日本正平本为校本,择善而从。
-
读画斋偶辑[清] 顾修 著《读画斋偶辑》主要辑刻国初名士画像及题跋,画像来自乾嘉名人鲍廷博、金鄂岩二氏购得十一幅名士画像,每幅画像均纪录像主一段心曲,像主率皆康熙名流,画家尽皆当时名手,横跨近半世纪的十一幅画像,具体而微地廓描一代画像风潮。大量题咏更将画像带向一个公众的话语空间,播染而成文人集体的记忆。顾修辑刻十一幅画像,涉及休闲行乐与扮装表演的嬉游意蕴,亦饱含“悦目”与“扮装”两重特性,诸家题咏,见证像主交游之幅度,不失为记录当时生活的重要文献资料。
-
智囊(明)冯梦龙《智囊》是一部公认的处世奇书,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书中辑录了从先秦到明朝,历代古人的智慧故事,既涉及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大谋略,也包含士卒、漂妇、仆奴、农夫等小人物日常生活中的聪明才智。这些内容选自明代以前各类史籍文集、稗史笔记,内容博大精深,思想丰富多彩,读来妙趣横生,令人回味无穷。
-
江藩全集(清)江藩 著;高明峰 整理《江藩全集》系清中叶著名学者江藩的著作全集,按经史子集顺序,收录了江藩的存世之作十几种,如《周易述补》《乐县考》《国朝汉学师承记》《炳烛斋杂著》《炳烛室杂文》《伴月楼诗钞》《扁舟载酒词》等,共分为正文和附录两部分,正文收录江藩现存的各种著述及佚文,附录收录江藩年谱、传记及各家序跋等资料,精选底本,加以整理校勘,是江藩著作的最新汇集,其中《炳烛室杂文拾遗》一卷与《新编江藩年谱》系首次出版,颇有助于全面了解江藩其人在经学、史学、子学、文学方面的主要成就。
-
仪礼注阙海 著,[东汉] 郑玄 注,阙海 整理《仪礼》,秦汉时代称《礼》《礼经》,是关于早期中国政治社会生活各方面礼仪的典籍,涉及贵族(主要是士)生活的各个方面,是研究早期中国政治、文化、社会的核心典籍,也是当今文史哲研究的基础经典之一。《仪礼》注家众多,而皆宗郑玄,郑注是今天研究《仪礼》者最重要和最权威的参考。本次整理以《四部丛刊》本为底本,以覆宋严州本、张敦仁本为校本,并参考了阮刻《十三经注疏》。同时,对《仪礼》进行了分段标识,标注章义,使阅读更加方便。
-
孟子章句[东汉] 赵岐,章句 著,陆杰 整理孟子名轲,字子舆(一说子车),受业于子思之门人。宋以后与孔子并称,有“亚圣”之誉。《孟子》一书记载了孟子及其弟子、再传弟子的言行,由其弟子编定而成,其中个别篇目由孟子审定。东汉以前无注《孟子》者,现今可知的东汉注《孟子》者有程曾、郑玄、赵岐、高诱和刘熙五家。除赵岐《孟子章句》外,其余四家均已亡佚。赵岐《孟子章句》是现存最早的《孟子》注本,此书逐字逐章对文本进行诠解,不仅对文字进行训诂释义,也对文意进行串讲分析,每章后的《章指》概括全章旨意,对《孟子》一书的理解有极大的价值。本次点校以《四部丛刊》影印宋刊本赵岐《孟子章句》为底本,并参校元旴郡覆宋本《孟子章句》及阮刻《十三经注疏》本《孟子注疏》,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准确、经典的《孟子》古注本。
-
春秋公羊经传解诂[东汉] 何休,解诂 著,吴迎龙 整理《春秋公羊经传解诂》为汉末何休所作,何氏精研六经,世儒无及,为著《解诂》,覃思十七年不窥门,而终成此《公羊》学最权威之读本。考虑到《公羊》学对中国古代政治的诸多影响,《解诂》也就成了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哲学的必读书目,甚至是伦理修身层面外,理解孔子的重要途径。本次整理以余仁仲本与抚州本为主,参考了诸多校勘及研究成果,力图为读者呈现一个最清晰可靠的读本。
-
聊斋志异选蒲松龄 著,赵伯陶 选注《聊斋志异》是清初蒲松龄创作的一部著名文言短篇小说集,收录狐ghost故事、奇文异事近五百篇,主要包括四类内容,一是批评科举弊病,二是描写男女爱情,三是批判吏治腐败社会黑暗,四是褒扬民间智慧和美德。以精炼又生动曲折的文笔,寄托了对世事民情的认识和期待。《聊斋志异选》从中撷取思想价值和艺术成就突出,并兼顾可读性的作品46篇,辅以精当的注释,以提供给读者阅读《聊斋》的基础性选本。其文字以手稿本为底本,手稿本阙者以康熙抄本为底本,手稿本、康熙抄本皆无者以青柯亭本为底本,三者皆无者以《异史》本为底本,并以二十四卷抄本、铸雪斋抄本等参校,文字准确。其注释特长有三。一是长于精准深入地说解,尤其长于所涉名物制度、科举制背景、有关清人生平仕宦经历的介绍。二是对疑难字注音。三是每篇首注的解题,说明本篇主旨,对蒲松龄的创作意图多所发明,对读者意义尤大。全书平装16开,每页上文下注,版式疏朗,内容丰富,且精心选配彩插27张,手工插入特定故事中,以便展现故事情节。
-
毛诗笺[西汉]毛亨 传,[东汉]郑玄 笺,陈才 整理《毛诗笺》整理本以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宋巾箱本《毛诗诂训传》二十卷为底本,参校足利本、五山版、清仿相台本、清武英殿本和阮刻本,并适当吸收了阮元《校勘记》的成果。宋巾箱本虽为坊刻,且有抄配或抄补,但其独到的版本文献价值不容忽视。整理者精研《诗经》十余年,多有心得。本次整理,删去原书所附《释文》,重新排版,雅俗共赏,既为学界提供了一个识断精审的可信文本,也为广大《诗经》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便于阅读的友好读本。
-
庄子孙雍长 导读、注译《庄子》是继《老子》之后体现道家学说的一部极其重要的作品。现今通行的《庄子》一书,是晋代郭象的注本,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其中“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共三十三篇。从思想内容和文章风格等方面来看,《内篇》主要是庄子本人之作,而《外篇》和《杂篇》则多出自庄周弟子或其后学之手。《庄子》一书以简洁深刻、旷达放任的思想和才华横溢的手笔,对后世哲学、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魏晋“玄学”吸收庄子的思想学说是比较突出的。文学家如嵇康、阮籍、陶潜、李白、苏轼、曹雪芹等人,对庄子精神也多有承继和发扬。当我们读到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李太白的“且放白鹿青崖间,需行即骑访名山”、苏东坡的“我欲乘风归去”等诗文时,不能不追想到庄子的愤世和自任。可以说,《庄子》的思想,增添了中华文明的厚度,拓展了中国人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