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国学
-
华阳国志彭华 译注《华阳国志》是我国现存较早且较完整的方志史书,比较完整地展示了古代西南地区的历史风貌与文化全貌,为研究中国古代西南地方史和西南少数民族史以及巴蜀地区文明提供了重要史料,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在体例上,将地理、历史、人物三者有机结合,创新了方志的编纂体例。文字典雅,可读性强。本次推出的“三全本”《华阳国志》,以廖寅题襟馆本为底本,充分吸收任乃强、刘琳等人的校勘成果,版本权威。在译注时,特别注意吸收新资料、新成果,尤其是出土文献和考古资料,用二重证据解读巴蜀文明,以此拉近读者与传统古籍的距离。
-
王懿荣书札辑释王懿荣撰,邱崇辑释王懿荣是清末金石学大家,被称为“甲骨文之父”。他久居京师,与金石学界同仁书札往来稠密。《王懿荣书札辑释》共收集王懿荣致47位友人的640余通书札,其中很多书札系首次刊布。该书为首次对王懿荣传世书札进行全面、系统整理的研究专著,在对书札文字进行释文、系年考证的同时,对札中人物关系进行梳理,为下一步王懿荣研究、山左金石学的研究等提供文献基础。该书可以了解当时金石研究的盛况和甲骨文发现的因循,也可以促进清史相关研究,弘扬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
-
施注苏诗(宋)苏轼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中国北宋文豪,“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苏东坡的诗现存约两千七百余首,存世量较大,得益于自宋朝以来,许多人出于对苏东坡的敬仰,对苏东坡诗不遗余力地进行搜集、整理、校注、出版。其中,《施注苏诗》就是一部非常有名的苏东坡诗的校注集。南宋嘉定六年(1213),由施元之、顾禧注、施宿补注的第一部苏诗编年体注释本《注东坡先生诗》(共42卷)在淮东(今扬州)仓曹刻版印行。施氏父子与顾禧为著名学者,此书注释精审,采用编年体,且有诗人陆游作序,书法名家傅稚手写上版,实属苏诗集上乘之作。可惜既是补注者又是刻印者的施宿陷于党争,该书问世即遭禁毁,刻本流传较少。
-
唐荆川传稿校注集评暂缺作者本书是对唐顺之制艺文文集全面、系统的整理。唐顺之的制艺文都取题于“四书”,本书即以“四书”分章。底本选取吕葆中《唐荆川传稿》,校以陈名夏本、俞康本、俞乾本等其他5个本子,参以其他相关文献,作了句读标点、精审校勘、详实注释、全面汇集评语、附录相关重要文献材料等工作。作为古籍整理文本,本书的学术价值在于:1.文献学价值。《唐荆川传稿》作为制艺文集,既是科举文献,又是文学文献,对之作全面、系统的文献整理,可为研究明代科举与明代文学提供精良的文本文献。2.文章学价值。制艺文是一种独特的文章类型,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性文体,杂糅了古代诸多文体(如策论、律赋、骈文、诗词、古文等)的特点逐渐创制而成,具有经学性、文学性、工具性、规范性等多种性能。通过本书,使用者可以考察古代文体的发展演变及多种文体的交叉影响。3.经学价值。制艺文的实质是解析“四书五经”的义理,承载儒家经典的思想宗义,是经学的组成部分。秦汉以降,传统士人多濡经学教育而成长为国家栋材,明清两代则直接以解经的八股文作为选拔行政官员的考试文体。本书的整理问世可为考察明代经学和古代教育提供文献支撑。
-
周易赵为亮本书共整理古籍十三种,其中《周易》为源,《焦氏易林》《京氏易传》《易洞林》《易占(一)P2482VD》《易占(二)P2832A》《易占(三)S4863》《易占(四)浙敦131》《易占(五)北大D197》《火珠林》《周易古占法》《易学启蒙》《增注周易神应六亲百章海底眼》十二种为流,基本涵盖元以前历代重要纳甲筮法著作。纳甲筮法是《周易》筮法中影响zuida的一种,研究者历代不乏其人,故本次相关著作的解集整理,对于人们了解认识纳甲筮法,进而批判继承具有重要意义。
-
英汉交替传译信息忠实度评估研究肖锐本书立足于命题分析的视角,借鉴语义学、语言测试、口译研究等学科理论,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系统验证命题分析法在英汉交替传译的信息忠实度方面评估的有效性,并探讨命题分析对口译教育的启示。在梳理口译质量评估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本书采用语义学的命题概念和命题对应分类,并依此提出口译信息忠实度评估中的命题分析框架。此外,本书还从口译评估和译员培训的研究角度,探讨了命题分析在口译教育中的作用和未来研究走向,以此明确本研究在该学科领域的研究价值和发展方向。
-
扬州通史《扬州通史》纂委员会 编地方断代史。本卷主要叙述两宋时期扬州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共十章。全书通过叙述两宋时期扬州的政区与人口、军政态势、农业生产、商业活动、漕运、城市建设、士人仕宦与地方官守、学术与文化、风俗与信仰等方面,关注的对象不局限于扬州城,也关注到两宋时期扬州属县城市及与扬州同级的其他相关地方,一方面对于认识两宋时期扬州城的基本状况有一定的参照作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综合考察当时扬州区域城市与社会。本卷坚持以文献史料为依据,以叙述基本史实为主体,生动客观地展示两宋时期扬州社会历史发展概况,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
作家榜名著[北齐]颜之推“凡为人子弟者,当家置一册,奉为明训,不独颜氏。”南北朝时的文学家、政治家颜之推,出生于书香门第官宦豪门,在世六十余年,耳闻目击北齐代东魏、北周代西魏、北周灭北齐、隋灭北周等历史变故。颜之推虽为高门士族子弟,知书识礼,博览群书,受到各朝当权者的赏识与任用,却遭逢乱世,饱经忧患,多次横遭牢狱之灾,性命几乎不保。为教育自家儿孙晚辈立身处世立于不败,颜之推暮年将一生经验进行总结,呕心沥血撰写家训二十篇,饱含修身、处世、治学、治家、养生秘诀等金玉良言。本书自刊刻后绵延不绝,1400多年来代代相传,堪称中国家庭教育的典范之作,更是历代文人给孩子的常备人生之书。翻开本书,汲取古人大智慧,人生不败更完美! 本书以清代卢文弨《抱经堂丛书》版为底本精校精编
-
易筋经校释周伟良《易筋经》是一部极其有名的武术、养生经典,尤其是因被视作“少林武功秘笈”而更加蜚声海内外。《易筋经》产生于明代中后期,清代时影响很大,传本众多,内容屡有增演,总的说来,既包括呼吸吐纳为特征的导引内功,也包括练习掌、臂、指、腿的硬功。本书是对《易筋经》最有代表性的五个不同本子校勘注释。这五个本子分别是中国国家图书馆藏郑振铎旧藏《易筋经义》、台北“中央图书馆”藏清代钱曾述古堂本《易筋经》、浙江图书馆藏清代王端履本《易筋经》、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藏《少林拳棒枪刀谱》所收《金刚三昧坚固地菩萨禅行》,以及清刻本来章氏本《易筋经》(这是目前最为流行、影响z大的本子)。本书在对五个本子进行互校的基础上,详加注解,或解释字义,或说明典故,或理清讹误,引证丰富,按断有据,是一部具有扎实学术基础的大众普及读物。
-
九章算术李继闵 译《九章算术》成书于1世纪左右,是中国古代东方数学的代表作,历来被视为“算经之首”。它确立了中国古典数学的基本框架,规范了中国古典数学的表达方式,深刻影响了古代中国和东方的数学。《九章算术》是以应用问题解法集成的体例编纂成书的,其基本形式是“问(题目)、答(回答)、术(算法)”全书246问,分属于53种算法。卷一方田,主要讲各种图形面积的计算。 卷二粟米,主要探讨依各种谷物的交换率而相互推求的比例算法。 卷三衰分,即按比例分配。衰分讨论成正比关系的量,而返衰则讨论成反比关系的量。卷四少广,讨论由已知面积反求边长或周长。其中使用了开平方或开立方的算法。卷五商功,讨论各种柱、锥、台体的求积。核心是四棱锥体积的计算,它奠定了中算家多面体体积理论的基础。 卷六均输,探讨由正、反比关系复合而成的分配问题的解法,广泛用于徭役分配与调节运输。 卷七盈不足,探讨双假设法及其实际应用。 卷八方程,其中的“方程”术相当于现今线性方程组的矩阵解法,其中行列相加减自然 地推广到正负数的范围。 卷九勾股,前部分讲解了勾股形的各种算法,它是本卷后部分勾股测量的理论根据。 此外,魏晋间人刘徽在为《九章算术》作注时,进一步将勾股测量发展为重差术,编写了《重差》一卷,附于《九章算术》之后。唐代初年,李淳风等奉诏整理注释《九章算术》时,将其单独刊行。因其中第1问为“望海岛”,故称之为《海岛算经》。“三全本”《九章算术(附海岛算经)》收入了《九章算术》原文、刘徽《九章算术注》、李淳风等的《九章算术注释》,以及《海岛算经》。各卷及附录配有题解,对全部原文及历代注文进行了注释、翻译,并对部分题目配以插图和图草进行说明,全方位展示了这部古代算学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