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国学
-
粤道贡国说梁廷楠 著一、本编注重史料的珍稀性,从《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丛书》中遴选出菁华,拟出版百册单行本。二、本编所选之文献,其编纂的年代下限至一九四九年。三、本编排序无严格定式,所选之文献篇幅以二百余页为宜,以便读者阅读使用。四、本编所选文献,每种前皆注明版本、著者。五、本编文献皆为影印,原始文本扫描之后经过修复处理,仍存原式,少数文献由于原始底本欠佳,略有模糊之处,不影响阅读使用。六、本编原始底本非一时一地之出版物,原书装帧、开本多有不同,该书汇编之后,统一为十六开右翻本。
-
粤闽巡视纪略·闽略[清] 杜臻 著一、本编注重史料的珍稀性,从《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丛书》中遴选出菁华,拟出版百册单行本。二、本编所选之文献,其编纂的年代下限至一九四九年。三、本编排序无严格定式,所选之文献篇幅以二百余页为宜,以便读者阅读使用。四、本编所选文献,每种前皆注明版本、著者。五、本编文献皆为影印,原始文本扫描之后经过修复处理,仍存原式,少数文献由于原始底本欠佳,略有模糊之处,不影响阅读使用。六、本编原始底本非一时一地之出版物,原书装帧、开本多有不同,该书汇编之后,统一为十六开右翻本。
-
粤闽巡视纪略·粤略[清] 杜臻 著海上丝绸之路,一般意义上是指从秦汉至鸦片战争前中国与世界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海上通道,主要分为经由黄海、东海的海路终抵达日本列岛及朝鲜半岛的东海航线和以徐闻、合浦、广州、泉州为起点通往东南亚及印度洋地区的南海航线。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很早、非常详细记载“海上丝绸之路”航线的是东汉班固的《汉书·地理志》,详细记载了西汉黄门译长率领应募者入海“齎黄金杂缯而往”之事,书中所出现的地理记载与东南亚地区相关,并与实际的地理状况基本相符。东汉后,中国进入魏晋南北朝长达三百多年的分裂割据时期,丝路上的交往也走向低谷。这一时期的丝路交往,以法显的西行非常著名。法显作为从陆路西行到印度,再由海路回国的首人,根据亲身经历所写的《佛国记》(又称《法显传》)一书,详细介绍了古代中亚和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等地的历史及风土人情,是了解和研究海陆丝绸之路的珍贵历史资料。随着隋唐的统一,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中国与西方交通以海路为主,海上丝绸之路进入大发展时期。广州成为唐朝非常大的海外贸易中心,朝廷设立市舶司,专门管理海外贸易。唐代著名的地理学家贾耽(七三〇-八〇五年)的《皇华四达记》记载了从广州通往阿拉伯地区的海上交通“广州通夷道”,详述了从广州港出发,经越南、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半岛至印度、锡兰,直至波斯湾沿岸各国的航线及沿途地区的方位、名称、岛礁、山川、民俗等。译经大师义净西行求法,将沿途见闻写成着作《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详细记载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变化,是我们了解丝绸之路不可多得的一手资料。
-
红梨记—[明]徐复祚 撰《红梨记》是明代戏曲家徐复祚所作戏剧,共四卷,三十出,故事讲述北宋才子赵汝州很仰慕才女谢素秋,便托太守刘辅介绍。刘辅担心赵汝州误了科考,使谢素秋冒名王同知的女儿,与赵汝州夜间会面。第二天却令人告诉赵汝州,说他昨夜所见到的是女鬼。赵汝州大吃一惊,被吓到了,便逃去赴考。后来,赵汝州中了状元,刘辅请客吃饭,使赵汝州、谢素秋见了面,并说明真相。赵谢二人就此成婚。剧中谢素秋、赵汝州两次见面时,都持有红梨花,故以此名。书前有素娘小影一幅,版画插图十四幅,后附《红梨花》杂剧。此为明末吴兴凌氏朱墨套印本。
-
星槎胜览校注·中国之旅行家冯承钧,沙畹 著编者将有关海上丝绸之路的原始史料文献和研究文献,分为风俗物产、杂史笔记、海防海事、典章档案等六个类别,汇编成《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丛书》,于二〇二〇年影印出版。为了让更多的读者古籍文献,编者甄选出前编中的精华,汇编成《海上丝绸之路基本文献丛书》,以单行本影印出版。本册为《星槎胜览校注》。
-
水经注道元《水经注》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伟大的地理学著作。清代的地理学家刘献廷赞誉它为“宇宙未有之奇书”,它在研究中国古代的历史、地理以及文学等诸多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史学家张岱在《跋寓山注》中称道:自古以来记录山水的人,郦道元是最好的。《水经注》所记载的内容非常丰富,书中对一百多条水道的发源、流向、支流的汇入以及归宿等都做了很详细的描述。读者从中可以详细了解到每条河流的宽度、河床的深度、水量和水位的季节变化,以及途经的瀑布、急流、湖泊等。除了河流、湖泊、沼、泉井外,书中还记载了各种地貌,如山、岳、峰、岭、坂、丘、原、川、野……特别记载了70余处有关喀斯特地貌的洞穴。另外,还有很多关于植物、动物、自然灾害的记载。《水经注》没有割裂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之间的密切联系,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的综合性特征。堪称“后世山水文学的典范”。
-
粤道贡国说梁廷楠 著一、本编注重史料的珍稀性,从《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丛书》中遴选出菁华,拟出版百册单行本。二、本编所选之文献,其编纂的年代下限至一九四九年。三、本编排序无严格定式,所选之文献篇幅以二百余页为宜,以便读者阅读使用。四、本编所选文献,每种前皆注明版本、著者。五、本编文献皆为影印,原始文本扫描之后经过修复处理,仍存原式,少数文献由于原始底本欠佳,略有模糊之处,不影响阅读使用。六、本编原始底本非一时一地之出版物,原书装帧、开本多有不同,该书汇编之后,统一为十六开右翻本。
-
清代三大尺牍(清)袁枚 等尺牍是书信的别称,它虽被古人视为“末艺”,但其往往能体现一个人真实的性情,而且所言一般皆是真人真事,文字典雅,富有文采,其中不乏富有教育意义的作品,今人读之亦能有所受益。清代尺牍中为人称道的是袁枚的《小仓山房尺牍》、龚萼的《雪鸿轩尺牍》、许思湄的《秋水轩尺牍》,它们被誉为“清代三大尺牍”,广为流布。
-
人与经典·易经系辞传吴怡 著《系辞传》是对《易经》的通论,相传为孔子所作。这本书通过对《系辞传》的逐句讲解,使我们看到,《易经》卦爻辞背后的天道,并更进一步,把天道转为人道,使六十四卦成为六十四种德性的修养。可以说,《系辞传》建立了一套与天人之道及人性修养相融的《易经》的儒家哲学。读过这本书,才真正理解了孔子思想的高远和深广。
-
人与经典·大学爱新觉罗·毓鋆 著本书由皇家名儒爱新觉罗·毓鋆口授心传,学生整理而成。本书以毓老师1999年于奉元书院讲述《大学》内容为底本,参以相关授课内容为补充。另补加《大学》王阳明讲古本及编者白话翻译,以方便阅读,掌握要点出处。堪称毓老师历年讲述《大学》之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