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国学
-
登楼杂记·国家图书馆藏未刊稿丛书·著作编(清)钱泳 著,刘玉才 陈红彦 主编本书是清代学者钱泳于道光时期所作笔记杂考,记述了清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学术、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原书稿共六册,具体内容为:记边疆及外国之历史与风土人情;记金石碑帖、书画、器物;记异事与异闻;记作者见闻之人;作者的杂记、杂考;作者的诗文。这是本书的次整理影印,书前附有解题。
-
万卷楼国学经典纳兰性德《纳兰词》是纳兰性德所著的词作合集,主题涉及爱情、亲情、友情、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并以其纯真深厚的情感、精致细腻的描写、浅白流畅的语句、哀婉凄艳的风格打动了后世无数读者,数百年来广为流传。本版《纳兰词》精心选编纳兰性德的百余首词作,为了读者阅读方便,本书对原作进行了精心加工,同时,配以注释、词解、评析并辅以精美插图,使全书更具时代感。
-
鳌台劳善堂王麟生文集王麟生 著,欧明炽 编本书为民国时期广东鳌台乡贤王麟生的诗文影印。本书主要以王麟生之子王怀高整理、孙女王静娴珍藏的《劳善堂诗存》《劳善堂联存》《劳善堂杂文钞》《先祖考妣哀思录》四本珍贵手稿为主要蓝本,以王麟生之孙王汝梅、王汝樑的相关文献为重要补充。书中所汇编的王麟生诗、联、杂文是了解清末民初东莞地方风土民俗、社会文化的重要史料,书后辑录的文献则是深入了解王麟生为人、为文及其优秀家风传承的可靠依据,是广大文史爱好者、家风家教传播者研究和学习的手素材。
-
瑶光阁诗钞赵松元 著本书为赵松元教授个人古典诗词作品及其他学术文章的合集。作者身处潮州,热爱中国古典诗词,本书即收录其日常生活、交往、教学活动中有感而发的诗词作品,分为诗词联语选钞、当代诗词丛谈、序跋致辞文录三个部分。既有个人吟咏,亦有与他人的唱和及雅集作品。所作诗词,直抒胸臆,节律规整,反映了作者平淡如水的心境。表现了作者的生活状况,也有对日常事物及祖国大好河山的描写。书中也收录了作者对于诗词创作的一些看法和评论的文章。正当作者退休之际,特编纂此集,以对个人的诗词创作作一总结。
-
瀛寰译音异名记[清] 杜宗预 编海上丝绸之路,一般意义上是指从秦汉至鸦片战争前中国与世界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海上通道,主要分为经由黄海、东海的海路终抵达日本列岛及朝鲜半岛的东海航线和以徐闻、合浦、广州、泉州为起点通往东南亚及印度洋地区的南海航线。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很早、非常详细记载“海上丝绸之路”航线的是东汉班固的《汉书·地理志》,详细记载了西汉黄门译长率领应募者入海“齎黄金杂缯而往”之事,书中所出现的地理记载与东南亚地区相关,并与实际的地理状况基本相符。东汉后,中国进入魏晋南北朝长达三百多年的分裂割据时期,丝路上的交往也走向低谷。这一时期的丝路交往,以法显的西行非常著名。法显作为从陆路西行到印度,再由海路回国的首人,根据亲身经历所写的《佛国记》(又称《法显传》)一书,详细介绍了古代中亚和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等地的历史及风土人情,是了解和研究海陆丝绸之路的珍贵历史资料。随着隋唐的统一,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中国与西方交通以海路为主,海上丝绸之路进入大发展时期。广州成为唐朝非常大的海外贸易中心,朝廷设立市舶司,专门管理海外贸易。唐代著名的地理学家贾耽(七三〇-八〇五年)的《皇华四达记》记载了从广州通往阿拉伯地区的海上交通“广州通夷道”,详述了从广州港出发,经越南、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半岛至印度、锡兰,直至波斯湾沿岸各国的航线及沿途地区的方位、名称、岛礁、山川、民俗等。译经大师义净西行求法,将沿途见闻写成着作《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详细记载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变化,是我们了解丝绸之路不可多得的一手资料。
-
杨荫昌绘扬州十二胜迹图册扬州市博物馆 编现代扬州名人绘画作品选。杨荫昌,名鸿庥,字荫昌,号映沧。祖籍丹徒,后定居于扬州。善诗文,长书法,工丹青,尤以山水、兰竹为长。精鉴别。本书收录其彩绘扬州十二胜迹图,包括绿杨城郭、古红桥、碧纱笼处、竹西亭下月明桥、影园、廿四桥草堂、傍花邨、古茱萸湾、铁佛寺、晋树庵、镇海楼、青龙泉、小金山故址等。另收录其他绘画作品30余幅,附录其印章。
-
广州公行时代对外人之裁判权·南洋热带医药史话谭春霖 著.
-
近代史研究所藏稿钞本日记丛刊提要王建朗 马忠文 主编在近代史所藏档案文献中,晚清民国时期的人物日记格外引人注目。据初步统计,馆藏稿本、钞本日记约110种,其中大部分是稿本。经过衡量比较,编者从中选出31种付印,如《定边日记》《李星沅日记》《吴焘日记》《张朝墉日记》《潞生日记》等,汇集而成《近代史研究所藏稿钞本日记丛刊》。为研究者更为便利地使用此书,现将选编的每种日记提要重新汇集一册,且每种后附有卷端以及精选的重要书影,全彩印刷,兼具图录性质。读者在使用过程中,既能直观了解近代史研究所收藏的日记,亦能藉由图像了解每种日记的保存现状。
-
西域南海史地考证译丛冯承鈎 著海上丝绸之路,一般意义上是指从秦汉至鸦片战争前中国与世界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海上通道,主要分为经由黄海、东海的海路终抵达日本列岛及朝鲜半岛的东海航线和以徐闻、合浦、广州、泉州为起点通往东南亚及印度洋地区的南海航线。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很早、非常详细记载“海上丝绸之路”航线的是东汉班固的《汉书·地理志》,详细记载了西汉黄门译长率领应募者入海“齎黄金杂缯而往”之事,书中所出现的地理记载与东南亚地区相关,并与实际的地理状况基本相符。东汉后,中国进入魏晋南北朝长达三百多年的分裂割据时期,丝路上的交往也走向低谷。这一时期的丝路交往,以法显的西行非常著名。法显作为从陆路西行到印度,再由海路回国的首人,根据亲身经历所写的《佛国记》(又称《法显传》)一书,详细介绍了古代中亚和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等地的历史及风土人情,是了解和研究海陆丝绸之路的珍贵历史资料。随着隋唐的统一,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中国与西方交通以海路为主,海上丝绸之路进入大发展时期。广州成为唐朝非常大的海外贸易中心,朝廷设立市舶司,专门管理海外贸易。唐代著名的地理学家贾耽(七三〇-八〇五年)的《皇华四达记》记载了从广州通往阿拉伯地区的海上交通“广州通夷道”,详述了从广州港出发,经越南、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半岛至印度、锡兰,直至波斯湾沿岸各国的航线及沿途地区的方位、名称、岛礁、山川、民俗等。译经大师义净西行求法,将沿途见闻写成着作《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详细记载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变化,是我们了解丝绸之路不可多得的一手资料。
-
蛾术编·国家图书馆藏未刊稿丛书·著作编(清)王鸣盛 著,刘玉才 陈红彦 主编本书为《国家图书馆藏未刊稿丛书》之《著作编》之一。《蛾术编》是清代著名学者王鸣盛一生论学之作的汇编,对经史、目录、文字、地理、典制、人物、名物、文学等多所考证辨析,迄今仍具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在国学研究之方法论上也颇具启迪意义。该书由成稿到刊行于世,前后历时近三十年。今国图藏杨文荪述郑斋钞全本,乃从原稿钞出,价值重大,不仅保留了许多出处信息,与刻本可对照补缺补漏,亦可见作者真性情,颇有版本价值。本书将之全本影印,分为十册,前附版本解题,对本书的版本、流传、价值等辨析清楚,可供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