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国学
-
今古奇闻(清)王冶梅选;李禾校点暂缺简介...
-
开辟演义(明)周游著;程前校点这是一部上古通俗演义小说,主要演说盘古开天辟地、三皇五帝化民成俗至周武王吊民伐罪的故事。
-
杨家将演义(明)秦淮墨客著暂缺简介...
-
文心雕龙译注(梁)刘勰 著;陆侃如,牟世金 译注 译暂缺简介...
-
中国古代养生四书陈立明等评注养生,古称“摄生”、“保生”、“卫生”、“道生”等,是通过各种方法增强体质、防病祛病以达到延年益寿、尽终其天年的理论和方法。我国人民早在二千多年以前就重视养生之道,经过后世医学家、养生学家的不断总结、补充和发展,形成了不同的养生学派。传统养生学的特点是,与中国古代哲学、传统医药学密切相关,具有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拥有丰富的养生方法,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养生学家。
-
中国哲学大纲张岱年著本书是张岱年先生早期的力作,是关于中国哲学颇具特色的著作。本书以问题为纲,分别叙述其源流发展,展示中国哲学整个的条理系统,阐明中国哲学的发展过程。本书将中国哲人所讨论的主要哲学问题分为三类:宇宙论、人生论和致知论,在每一问题下,按时间顺序,分述从先秦至清中期诸家学说,并析其传承流变,因而也可以看做是一本中国哲学问题史。要之,中国哲学乃以生活实践为基础,为归宿。行是知之始,亦是知之终。研究的目的在行,研究的方法亦在行。过去中国之所谓学,本不专指知识的研究,而实亦兼指身心的修养。所谓学,是兼赅知行的。
-
历史也疯狂苏三著中华文明到底起源于哪里?西方文明向东方传播的过程中,海上丝绸之路与西北通道到底哪个更重要?全球同源,怎么解释“南岛”问题?甲骨文为什么在红海?前代史学界的大师们怎样看待文明的起源……其实,长期以来,对于中华文明是独立起源还是从中东文明传播而来的两派论点,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此时,曾经对中国文字的起源,人类文明起源,特别是中华民族起源,提出大胆推论与猜想的北京学者苏三继《三星堆文化大猜想》、《向东向东,再向东》之后又在新著《历史也疯狂》中出惊世之言:甲骨文在红海!究竟这是什么样的一本书,请往下看。长期以来,对于中华文明是独立起源还是从中东文明传播而来的两派论点,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曾经对中国文字的起源,人类文明起源,特别是中华民族起源,提出大胆推论与猜想的北京学者苏三继《三星堆文化大猜想》、《向东向东,再向东》之后又在新著《历史也疯狂》中出惊世之言:甲骨文在红海! 她的猜想与假设给正在进行“甲骨文起源研究”的专家们以强烈的震动,引起了各方的大讨论。两派学者各执一词,毁誉参半:古文明一些研究者认为她敢于打破史学垄断的视角,挑战了“自我封闭的史学界”,引发了新的疑古风潮,为中国文字研究提供了新思路;而正统的历史学和考古学界却认为,作者把一些相似的现象、无端的假设和猜想凑在一起,是在胡说八道。那么,苏三的猜想到底是不是“胡说八道”呢?完此书,相信每个读者都会有自己的判断。 应该说,这不是一本普通的历史常识读物,而是她近年来古文明研究的心路历程、行路历程、思路历程,她像是用心在诉说着自己对文明起源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和您探讨着自己猜想的不同观点。作品图文并茂,文字细腻,笔触流畅,图片新颖,读来如行云流水,酣畅淋漓,其间对国内很多优秀的考古胜地的见解也与众不同,发人深思。作为幸运的历史叙事者,她敏锐严谨的思维和大胆的想象也会给历史爱好者强烈的震撼。历史有时候很疯狂,许多看似分散的、凌乱的现象,通过特殊思维和特别方法,却发现它们之间有着妙不可言的联系。历史的本来面目是多样性的,对历史的思索需要丰富的想象,想象是没有国界的,没有时空限制的,人类正是在疯狂的想象中改变着社会。所以,猜想有时离真理只差一步。
-
胡适之说儒胡适著胡适(1891-1962),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师从于杜威,深受实验主义哲学的影响。1917年初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同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几乎一夜之间暴得大名,成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领袖级人物。1938年任国民政府驻美国大使,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48年离开北平,后转赴美国,1958年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1962年病逝于台北。胡适一生博学多能,在人文学科的各个领域都颇有建树。著有《五十年来之中国文学》、《胡适文存》、《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中国章回小说考证》等书。
-
山海经的智慧长卿 著神话的尽头,历史的开始,沿着中华湮灭的文明,探究千古奇书的谜底;打开历史尘封的记忆,找寻远古先民的智慧!本书从生物学、地理学、民俗文化及历史考据等方位对《山海经》进行综合审视,其科学、犀利的论断堪称一种新的、但却是符合历史逻辑的解读。最精彩的是,作者基于“读图”或“读连环画”的原理,把《山海经》中支离破碎的图片连缀成完整的故事,并以其严谨研究和私家侦探般的缜密推理,将其中隐藏的智慧首次展现在世人面前,澄清了千百年来人们对它的误解和迷信。《山海经》是一部数千年来无人能破译的天书,历朝历代都当作怪力乱神之说,更被曲解成巫术、神话之大全,更有甚者认为它是后人杜撰的伪作。然而其朴素、真实的一面,却被人们彻底地遗忘。本书作者独辟蹊径,从生物学、地理学、民俗文化及历史考据等多方位进行综合审视,其科学、犀利的论断给读者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最可称道的是,作者基于“读图”或“读连环画”的原理,把《山海经》中支离破第一线的图片连缀成完整的故事,并以其严谨研究和私家侦探般的缜密揄,将其中隐藏的智慧首次展现在世人面前,澄清了千百年来人们对它的误解和迷信。《山海经》中的世界,充满了种种的不可思议,但它是那么的真实,仿佛就在我们触手可及的地方……
-
这个世界会好吗(美)艾恺 采访,梁漱溟 口述,一耽学堂 整理梁漱溟说:人类不是渺小,是悲惨;悲惨在受制于他自己(制与受制是一)。渺小是最错误的见解。几时你超脱了自私,几时你超脱了渺小。不可战胜的是谁?是生命。被战胜的是什么?是特质。生命是心,是心表见在物上的,是心物之争。历史(宇宙史)一直是心对物之争,一次一次无数次,一步一步无数步,征服了物,凭藉物,利用物,表演出来的。深深地进入了解自己,而对自己有办法,才得避免和超出了不智与下等。——这是最深渊的学问,最高明最伟大的能力或本领。然而却不是一味向外逐物的西洋科学家之所知矣。经济生活分散了人心,而组联了人身。政治形成集团对抗,划时分比疆彼界。今日世界总是之形成由于西方文化。要避免人粝之毁灭只有转向中国文化。中国问题之陷于今日局面正为盲目学西洋之结果。欲把僵局化归缓和而达于统一必须矫正划界限与用武力之两点错误,而超脱于世界两大壁垒则为其入手。着急贪求,表见了人类的卑微;歆羡涎流,显露了人类的场丑陋;忍耐不下,烦恼苦愁,见出了人类的无用。学问是解决问题的,而且真的学问是解决自己的问题。本书文字根据梁漱溟先生家属现有艾恺教授所存录音磁带(共计30盒)整理而成,直接由声音转为文字,逐字逐句,未作任何修饰及增删,完全以录音为准。为帮助读者理解梁漱溟先生的思想,本书特意摘录《梁漱溟全集·思索领悟辑录》(卷八,1993)中的相关论述,置于正文相应部分的开头,以作对照,并将正文里谈及有关人事的评价、作者重要的观点提取出来,置于原文对应的书口,以作强调。同时,在编辑过程里,将整理者添注的说明文字,以楷体字标出;对全书前后不统一的译名,如艾恺教授序里的人名、地名,进行了规范统一;对文中的年代、时间、数字作了一致处理,如公元纪年均写为阿拉伯数字,中国纪年(如“民国十七年”)保留中文数字等。本书内容首次全文公开出版,是对《梁漱溟全集》第八卷内容的完整补充。总的来说,梁漱溟是一个幸福的,惬意的老人,世间万事都不足以动其心,有的人也许以为他在历史这场大游戏中是失败的一方,然而他对我说:我“并不失望”,“也没有遗憾”。“我做完了我这一生要做的事情。”——(美)艾恺:《最后的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