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国学
-
谈国学季羡林国学决不是“发思古之幽情”。表面上它是研究过去的文化的,因此过去有一些学者使用“国故”这样一个词儿。但是,实际上,它既与过去有密切联系,又与现在甚至将来有密切联系。把中国文化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认识、理解、欣赏等等,这属于知的范畴;一部分是纳纪伦常、社会道德等等,这属于行的范畴。这两部分合起来,形成了中国文化。为什么西方某一些人士也瞧不起我们呢?我觉得,在这里,我们自己和西方一些人士,都缺少历史的眼光。我们自己应该避免两个极端:一不能躺在光荣的历史上,成为今天的阿Q;二不能只看目前的情况,成为今天的贾桂。传统文化代表文化的民族性,现代化代表文化的时代性。二者都是客观存在,是否定不掉的。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矛盾统一,既相反,又相承。历史上所谓现代化,是指当时的“现代”也可以叫作时代化。
-
国学基本教材·孟子、大学、中庸卷李鍌华语世界最权威国学教材;中国台湾中学生必修教材;编撰40多年,90%以上台湾高校必修教材;国学大师任继愈先生作序,庞朴、汤一介先生鼎力推荐!行孝守悌,可说是十分自然的事,并不须用尽脑力去学习,有子曾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人如蒙蔽本心,不孝不悌,必然无法立身处世。反之,如果人人都能扩充良知良能,那么家庭自然和谐圆满,社会自然和谐安定。严格忠实于原文,朴素、简要、有新意,且深入浅出,是一套很适合青少年读者的好书。——任继愈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台湾版《高中中国文化基本教材》是从1963年开始编写,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精心打磨、不断修订而成的。这套教材很好地继承了上个世纪前半叶中国传统国文教材的精华,同时又能融通古今,与时俱进,富于现代气息,将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典籍的精髓集于六册教科书中,为学生从文化上、精神上“做中国人,做一个现代中国人”打下良好的基础。本书编辑目标,在于陶铸高中学生优雅的气质,高尚的品德,并启迪人生意义,弘扬中华文化。本书选辑的篇章,以能反映中华文化精髓,培养伦理道德观念,且具有时代意义者为标准。
-
冷的冬热的雪葛红国、裴志海刘邓大军1947年千里跃进大别山,创建革命根据地,他们实行无后方作战,遭受了无数的艰难困苦。在跃进大别山时全军共12.4万余人,转出时只剩下5.86万人,损失一半以上人员。这是一部悲壮的史诗,作者不仅在对历史事件进行宏大叙事的的同时,还把目光停留在历史的细节上,用笔深入那些亲历历史事件中的个人内心,尽可能地实地记录、整理历史,有血有肉,情感深挚。
-
跟南怀瑾大师学佛悟道实践篇胡卫红 编著我们想追求有破有立,需要南怀瑾大师这种尊重、欣赏诸家学说的理智态度,以及贴切现实生活,身体力行之的务实精神。不过客观地说,南大师对佛、道、儒三家之门,虽达到了自由出入的境界,但还有所眷恋、有所疑惑、有所执着,离佛家的“非法非非法”、道家的“无为无不为”、儒家的“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之境界尚有差距。但我们也不能强求他成佛作祖。能达到自由出入境界者,当世者稀,已经很值得敬佩了!南怀瑾大师贯通佛、道、儒三学,又有所偏重、有所取舍。从思想基础来看,南大师似乎偏于儒学,倾向于以积极的态度融入世界、融入社会生活,并有所贡献,有所影响。虽以80高龄,仍四处奔波,启导后学。这可能跟他早年熟读儒家经典而形成的价值观有关。从学术基础来看,南大师似乎偏于佛学,他对其他学说的体悟和解说多以佛家思想为载体。这可能跟他多年对佛学的侵淫有关。从为人处世的态度来看,他又偏重于道学,随和,恬淡,顺其自然。这可能跟他的先天秉赋及成长经历有关。对一般人来说,学问仅仅是一种工具而已,有用则贵,无用则弃。对南怀瑾大师来说,学问是一种素养,得之于心、用之于身、随之于意,到了这种境界,称得上真学问了!
-
诸神的起源何新 著中国古代经典著作近年大热,其中尤以通俗解读各种经典为当下学界趋之若鹜,一时间洛阳纸贵。荧屏坊问,触目滔滔,冷眼望去,宛如一个[学术评书]大超市。事实上,无论《论语》、《孟子》、《易经》、《诗经》等儒家经典,还是《老子》、《庄子》等道家经典,抑或《史记》、《三国志》等封建王朝正史;;数千年来,解读注释之书,汗牛充栋,读不胜读。如何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在前人解读的基础上,对上述古代经典加以科学阐释,发掘其内蕴,揭明其主旨,似乎更为紧要。何新先生向以研究领域宽广、观点大胆新颖、见解深刻独到而享誉学术界。本丛书收入何新先生的四部著作,分别是《诸神的起源》、《易经新解》、《论语新解》和《老子新解》,其中有对古代经典的全新诠释和简明而又博赡的考注,有自由思想家的独立思考和可贵创见。摒弃媚俗,拒绝平庸,振聋发聩,石破天惊,是何新先生所有文字的一贯宗旨,本丛书亦莫能外。如果读者可以在本丛书中领略中国古代经典的千古真谛,感悟中华民族的深邃智慧。我们也就为之而感到莫大欣慰了。
-
易经新解何新 著中国古代经典著作近年大热,其中尤以通俗解读各种经典为当下学界趋之若鹜,一时间洛阳纸贵。荧屏坊问,触目滔滔,冷眼望去,宛如一个[学术评书]大超市。事实上,无论《论语》、《孟子》、《易经》、《诗经》等儒家经典,还是《老子》、《庄子》等道家经典,抑或《史记》、《三国志》等封建王朝正史;;数千年来,解读注释之书,汗牛充栋,读不胜读。如何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在前人解读的基础上,对上述古代经典加以科学阐释,发掘其内蕴,揭明其主旨,似乎更为紧要。何新先生向以研究领域宽广、观点大胆新颖、见解深刻独到而享誉学术界。本丛书收入何新先生的四部著作,分别是《诸神的起源》、《易经新解》、《论语新解》和《老子新解》,其中有对古代经典的全新诠释和简明而又博赡的考注,有自由思想家的独立思考和可贵创见。摒弃媚俗,拒绝平庸,振聋发聩,石破天惊,是何新先生所有文字的一贯宗旨,本丛书亦莫能外。如果读者可以在本丛书中领略中国古代经典的千古真谛,感悟中华民族的深邃智慧。我们也就为之而感到莫大欣慰了。
-
一位保安的《论语》心得谭景伟摆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一位保安的<论语>心得》,其作者既非饱读读书的专家,亦非有学家渊源的学者。而是位普通的“劳力者”——保安。对于身为保安的谭景伟和他的《论语》心得,电视上、特别是网络上,有相关介绍、访谈和评论。虽然其角度各异,但对于一个普通劳动者讲《论语》、还要写书说《论语》大都当作新鲜事,视为异类者颇不乏人。对此,我们觉得有点小题大作、少见多怪。中国自古便有耕读持家的传统。田间地头有见识、甚或有著作(肯定绝大多数未能流传下来)之人不知凡几。当代这样的人相信也有很多。读书写书并不是“劳心者”的专利。也许一个小保安读书尚不足怪,人们诧异于其读其写的关乎《论语》。支持派:勇气可嘉,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还是很佩服他,不管把《论语》理解成什么,只要对自身有益就好了,何必非得和别人理解一致!讲得挺好的。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了不起的人才,祝贺他!质疑派:才学了一年就上讲台了,太快了吧?打算把《论语》讲成什么样啊?包容派:每个人看了《论语》大概都有自己的感情,只要不是恶搞,就应该允许人家讲。
-
傅佩荣说孔孟论人生傅佩荣作为国学启蒙读物,本书分为孔孟两卷,主要通过解读《论语》和《孟子》来介绍孔孟的思想。每篇基本按照其经历、师生关系、创立格言、核心思想等分为若干部分,具体阐述孔孟思想的精华所在。每篇援引部分原文,通过浅显的白话讲述其生平和思想,理清思想的来源和背景,并对存有争议的解读表明合理的见地,文末附有通俗的白话译文方便读者对照。 本书属于其中的国学入门书,浅显通俗,自成体系,独立成短篇适合轻松阅读,非常适合初学者;作者傅佩荣对国学有自己独特的见地和解读;彩色装帧,风格大气清雅,让人阅读的同时悠游在美丽的画卷中。
-
季羡林说国学季羡林 著文化交流有两种形式,一个是输出的,一个是进来的。敦煌是进来的代表,很多文明程度很高的国家文化。都到过敦煌。佛教从国外进来,经过很长时间的演变,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佛教。敦煌里边有很多内容是佛教的,也有其他文化的,是古代中国吸收外来文化的最后一站。再往下就没了。吐火罗语的《弥勒会见记》剧本,是不是也算国学?当然算。因为吐火罗文最早是在中国新疆发现的。吐火罗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语言,是别的地方没有的。另外,很多人以为国学就是汉族文化。我说中国文化,中国所有的民族都有一份。中国文化是中国五十六个民族共同创造的,这五十六个民族创造的文化都属于国学的范围。而且后来融入到中国文化的外来文化,也都属于国学的范围。我们现在的国学研究还很粗糙,很多应该包括的内容还没有挖掘出来。历史不断发展,不断地融入,这是没有时间界限的。儒家、道家是传统文化,佛家也是啊,把佛家排除在外,是不对的。
-
于丹《庄子》心得于丹 著百家讲坛,坛坛都是好酒。本书以作者在所作同名讲座为基础整理润色而成。学者使电视深刻,电视让学者有为。《百家讲坛》栏目一贯坚持“让专家、学者为百姓服务”的栏目宗旨,栏目在专家、学者和百姓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一座让专家通向老百姓的桥梁”,从而达到普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百家讲坛》栏目坚持“《百家讲坛》,坛坛都是好酒”的节目制作理念,不断培养专家、学者的公众意识,不断强化媒体为受众着想的服务意识。
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人们把孔子称为“圣人”,称庄子为“神人”。如果说孔子是儒家的代表,那么庄子就是道家的化身。庄子留给我们的,是他那些充满了寓言和小故事的文章。
庄子一生穷困潦倒,却能超越贫困乐在其中,庄子能言善辩,尤其善用寓言和小故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嘲讽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庄子的文章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充满了尖酸刻薄的讽刺和挖苦。他的所做所为,经常令人瞠目结舌,又令人拍案叫绝。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禄,甚至对于死亡,他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庄子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庄子的思想对我们现代人又有着怎样的启迪呢?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娓娓道来,为我们讲授《庄子》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