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国学
-
阮元集[清]毕沅,[清]阮元 撰本书为山东金石碑刻著述。《山左金石志》是毕沅与阮元合作共同完成的一部分地金石目录著作,首次将山东的金石碑刻等汇于一编。全书二十四卷,内容共分为金、刀布、镜、印、石五大类,每类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进行编排,收录了自商周至元代山东境内的礼器、乐器、兵器、度量衡器、刀布、镜鉴、印符、碑碣、墓志、摩崖、画像石、经幢等相关信息,共计一千七百多种。该书搜罗广泛,体例成熟,考证精详,具有极高史料价值,不仅是著录、研究山东古代金石文献的巨著,还是清代金石学发展史上的启后之作。
-
周易本义[宋] 朱熹撰《周易本义》是朱熹的重要著作,也是易学目前继王弼注、孔颖达疏之后的第三座里程碑,明清时代科举考试皆奉为正宗,对后世影响极大。朱熹提出的“《易》本是卜筮之书”的易学观,《本义》卷首的九图,至今仍是学者热议的话题。可以说,不读《周易本义》,就无从了解易学在宋明以后直至当代的发展源流与脉络。本书以世界书局影印武英殿本为底本进行点校。此次推出的是简体横排精装本。
-
梦溪笔谈沈括本版《梦溪笔谈》是全文本,为了读者阅读方便, 本书对原作进行了精心加工,同时,配以题解、注释及译文并辅以精美插图,使全书更具时代感。
-
山海经刘向 刘歆《山海经》是一部包含神话传说的上古地理著作。全书内容除保存有大量的神话资料之外,还涉及诸如宗教学、哲学、历史学等学术领域的各个方面。全书分《山经》和《海经》两部分,书中所描述的山、水、国、民族、动植物、矿物、药物等,大多都带有浓重的传奇色彩,也有一部分是后世常见的。书中记载的古代神话为后世的文学提供了大量可资借鉴的创作素材和写作方法,可称为“中国文学的宝矿”。本书为了便于读者阅读,通过翔实准确的白话译文,百余幅精美插图,用现代语言、今人的视角和标准为读者重新解读国学经典。
-
万卷楼国学经典李白李白,字太白,中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开启唐代诗歌盛世。李白的一生,虽然有隐居、任侠、求仙等许多探求,但从他年轻时的“遍千诸侯”到年老时的“请缨”,主要的想法都是要为国家建功立业,“济苍生”“安社稷”是他一生中占主导地位的思想。李白诗歌中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是通过一种积极向上昂扬热烈的理想来表达的。这种精神使他的作品具有明快生动、震撼人心的力量。李白的诗文早由唐代李阳冰编成《草堂集》10卷,现已散佚了。现在通行的本子为北宋宋敏求增补刻本《李太白文集》30卷;宋人杨齐贤集注的《李翰林集》,清代王琦《李太白诗集注》。本书选自清王琦的版本,并按照李白的生平日期编排诗作,非常有利于读者了解李白,了解李白的作品中所表达意义 。
-
山海经全集李彦龙暂缺简介...
-
马伯乐萧红是凡一件事,他若一觉得悲观,他就先逃。逃到哪里去呢?他自己常常也不知道,但是他是勇敢的,他不顾一切,好像洪水猛兽在后边追着他,使他逃得比什么都快。
-
道德经老子《道德经》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言宇宙之本根,蕴含天地变化、阴阳变幻之机妙,称“道经”;下篇言处世之方略,蕴含进退之术、长生之道,称“德经”。其精练的八十一章,仅以简洁优美的五千文字,构造出了一个朴素、自然、豁达、飘逸的宇宙观、人生观的宏大框架,对我国两千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希望将老子的思想原原本本地呈献给读者,使它可以跨越时空的距离,继续与我们作心灵的对话,给我们以睿智的启示与警醒。本书收录《道德经》全文,并对原作进行了精心加工,全文设置题解、原文、注释、译文、读解心得以及经典故事,并辅以精美的古版画插图和生僻字注音,使全书更便于阅读和具有时代感。
-
太乙金华宗旨吕洞宾华胥子暂缺简介...
-
文心雕龙译注刘勰《文心雕龙》是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创作的文学理论著作,成书于南朝齐和帝中兴元年至二年(501—502)间。 《文心雕龙》共十卷,五十篇,分上下两编,各二十五篇,包括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四个部分。总论含上编的《原道》至《辨骚》五篇,明确提出文学批评的根本原则,是全书的“文之枢纽”。文体论含上编的《明诗》至《书记》二十篇。其中前十篇是论有韵之文,后十篇是叙无韵之笔。讨论的文体约三十五种,就其源流演变及其不同特征等分别进行了论述。创作论含下编的《神思》至《总术》十九篇,剖情析采,论述了文学创作的基本方法。批评鉴赏论含下编的《时序》至《程器》五篇,论述批评鉴赏的方法和态度,品评历代作家的才能与贡献等。最后一篇《序志》叙述作者写作此书的动机、态度和原则。 《文心雕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文章学论著,由于书中所论多涉及文学创作,故现代学者又多视之为现存最早的一部用中文撰写的综合性的文学批评专著。作为一部体大思精之作,它既总结了先秦以来文学创作的经验,又继承和发扬了前人文学理论的丰富遗产,在文学的各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精辟的见解,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它的产生在中国文艺理论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对后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鲁迅先生认为它可以和亚里士多德的《诗学》相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