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国学
-
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撰,鄢先觉、赵振铎注译《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期南朝宋时所创作的文言志人小说,作者为刘义庆。该书收录了东汉魏晋士族阶层的逸闻轶事,风俗习惯,言谈举止,而以两晋为主。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军阀混战,宦官专权,王室衰微,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重重,民不聊生。北方民族纷纷南下,雄踞中原,晋室被迫南迁,政局动荡,有些人议论朝政,受到当局迫害。而有些人为了躲避迫害,隐逸山林,纵酒行乐,不过问时事。《世说新语》正反映了这一时代的社会状况。它将这些逸闻轶事纂集起来,分门别类,加以罗列。全书共三十六门,一千一百三十条。
-
古本戏曲丛刊十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古本戏曲丛刊十集》是《古本戏曲丛刊》的后一集,收入清代嘉庆至光绪时期戏曲作品约百种左右。清后期传奇与杂剧有融合趋势,作品仍然繁多,本集收入这一时期较优秀的戏曲作品,,其中《凤凰台》《莲花会》《福星照》《定风珠》《梅花梦》等皆为难得一见的珍品。本书在开本、装帧上延续《古本戏曲丛刊》系列丛书的形式,是深具研究价值与收藏价值的一套古籍线装书。
-
端方存札马克 主编,林锐 整理《端方存札》收录清光绪至宣统年间51位政要、贵胄、名流致端方的53通信札,以影印加释文的形式出版。端方是清末重臣,官至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满族中开明之士,在内政外交上均奋发有为,对推动中国近代教育、工商业现代化等都作出重要的贡献。由于其身处高位,往来者多一时高官、贵胄或名士。此书51位信札作者包括张之洞、戴鸿慈、孙家鼐、袁世凯、熊希龄、载泽、载洵、沈家本、陈夔龙、张百熙、胡惟德、王闿运、杨守敬、缪荃孙、陈三立、张謇、盛宣怀、吴贞禄等,信札内容丰富,涉及当时的国家大势、外交、教育、工商业乃至学术研究、收藏等各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
-
周易姚氏学姚配中 撰, 周玉山 校点, 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 编《周易姚氏学》为清代学者姚配中的重要著作。姚配中博览群经,以汉经师之学为己志,而尤为关注《易》学。在《易经》诸解中,又以为郑玄《易》注最优。于是他以郑注为主,参以汉魏经师诸说,间下己意,疏通诸家,终成《周易姚氏学》十六卷。其书虽主郑氏《易》注,但不立门户之见,能成一家之言,是阐释《易经》的重要著作,也是分析清代《易》学研究史的重要资料。本次整理校点选用了《周易姚氏学》最早、最完整的《一经庐丛书》本作为底本,以皇清经解续编本、崇文书局本为校本,较为恰当。校点者周玉山。
-
白虎通德论班固 撰, 胡春丽 校点, 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 编此书为《儒藏》精华编选刊之一。《白虎通德论》,省称《白虎通》,两汉时期最有名的学术事件即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之争,汉章帝建初四年,为协调今古文经学之争,统一经义,召集数十位今古文经学两派的知名学者,于洛阳白虎观召开会议,会议记录由班固整理成书,即《白虎议奏》,或称《白虎通德论》。这是一份经学研究指导纲领,也是当时具有官方性质的国家法典。今古文之争是经学史上的大事,由最高统治者官方组织的这次会议的会议记录,其重要性不容置疑。此书之前有中华书局陈立《白虎通疏证》,所据底本为长期流传的通行版本,此本经历代尤其清代学者学者校勘,对读者理解古本有极大帮助,但据他书改易之处较多。此次校点,以《四部丛刊》影印元大德本《白虎通德论》为底本,以《中华再造善本》影印元刻小字本为校本,反映宋元时期白虎通文本面貌,与中华本陈立《白虎通疏证》不同。校点者胡春丽。
-
明堂大道录〔清〕惠栋该书为《苏州全书》丛书甲编中的一种,清惠栋撰,是一部有关典章制度的著作。明堂是古代天子施行政教的地方,凡朝会、庆赏、选士、养老、教学等大典都在其中举行。大道,意为常理、正道。惠栋旨在追述上古明堂旧制,以决历代礼家聚讼。他认为明堂是古代天子宣明政教之处,三代以前,其法大备,详于《周礼》之《冬官》。《冬官》亡,其法遂不可考。东汉以后,又为孔安国、郑玄、王肃、袁准所乱,以致晦蚀不明。于是他纂辑六经之文,辅以诸儒解说,就明堂建置及朝会、祭祀、庆赏、选士、养老、教学诸法,详为考述。对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沿革,颇具参考价值。
-
清嘉录〔清〕顾禄该书为《苏州全书》丛书甲编中的一种,以影印版形式呈现《清嘉录》。《清嘉录》是清代苏州文士顾禄记述苏州及附近地区节令习俗的著作。记苏州一地之习俗礼尚、游览胜境,以风景佳地、古今名人遗迹为纲,集建筑、掌故、诗文为一书。以月分目,共计十二卷。涉及行春、开门爆仗、年节洒、闹元宵等时令民俗,春饼、撑腰糕、冻狗肉等节令小食以及玄墓看梅花等苏州人游赏习俗。全书大量引证古今地志、诗文、经史,并逐条考订,文笔优美,叙事翔实,是反映苏州明清时期民风的重要乡邦文献,是研究明清时代苏州地方史、社会史的重要资料。
-
《献帝春秋》钩沉张立 著《献帝春秋》,晋袁晔撰,是一部记载东汉末年历史的编年体史学著作。《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均著录十卷,宋以后亡佚。现有辑本三种:《说郛》本、《子史钩沉》本、《古今说部丛书》本,辑得佚文九条。本书利用数字人文手段,以编年为序,新辑得佚文六十一条。数字人文作为当前人文社科领域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既是传统研究方法和各类先进技术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也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融合的交叉学科。本书以《献帝春秋》为切入点,探讨了数字化技术给古籍整理研究带来的新变革和新契机,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
-
吴门园墅文献范广宪该书由吴门范广宪辑,全书共四卷,卷一记述园墅情况,不仅包括存留至今的名园如沧浪亭、五亩园、狮子林等,亦记录史籍有载而今无存的名园如辟疆园、任晦园、南园、金谷园、孙园、废园、静庵、东庄等,又有条目记竹轩、桐园、蓬斋等;亦包括名人宅邸,如陆绩宅、方惟深宅等;卷二收各园林记及小景记,如苏舜钦《沧浪亭记》、朱珔《可园记》、彭启丰《网师园记》等;卷三、卷四收各园宅相关诗文。该书保留下大量珍贵史料,对园林史研究大有裨益。本次出版采用苏州图书馆藏抄本为底本,采用影印形式呈现。
-
清代今文经学文献辑刊何俊 編十九世纪末,以康有爲、梁啓超、谭嗣同爲代表的知识分子在光绪皇帝的支持下进行了一场意图借鉴西方君主立宪制度,全面改革晚清政治、经济、教育的维新变法运动。维新变法虽然失败了,却对近代中国産生了深远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康有爲等维新人士在改革的内容上大多采用西方学说,而他们的理论武器则是以「孔子改制」思想爲核心的今文经学。康、梁等人爲何要立足于今文经学来宣传变法思想?要弄清这一问题,就需要对清代今文经学的性质、内涵有一个全面的理解。目前学界关于清代今文经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庄存与、刘逢禄、魏源、康有爲等单个人物的考察;二是对兴起原因及常州学派性质的讨论。无论哪种讨论都涉及对清代今文经学的内涵界定,而内涵的界定又是需要建立在全面、整体的把握之上。有鉴于此,我们编辑了这套《清代今文经学文献辑刊》,收録了庄存与、孔广森、庄述祖、刘逢禄、龚自珍、魏源、廖平、皮锡瑞、康有爲、梁啓超、谭嗣同等具有今文经学倾向的学者的代表性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