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国学
-
美国本土裔文学研究论集陆晓蕾本书是《厦门大学美国少数族裔文学研究文库》系列的一部分,收录了国内自1998年以来的美国本土裔文学有关的部分研究论文,这些论文涵盖了典仪文学、印第安民族的生存发展、语言历史表征、文化创伤等主题,以期让读者能够全面了解国内的本土裔文学研究动态。本书是《厦门大学美国少数族裔文学研究文库》系列的一部分,收录了国内自1998年以来的美国本土裔文学有关的部分研究论文,这些论文涵盖了典仪文学、印第安民族的生存发展、语言历史表征、文化创伤等主题,以期让读者能够全面了解国内的本土裔文学研究动态。
-
启发智慧的英语思维模型梁晓晖,杨景文本书分别选取了描述物质世界的我国古籍《山海经》和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范畴篇》,描述伦理思想的我国儒家经典《论语》《大学》和柏拉图的《理想国》,描述文学规律的刘勰的《文心雕龙》和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诗学》。这些经典呈现出人类与世界接触中的思维方法论,分别体现在以下四个步骤之中:首先是感知未知世界,而后进一步识别世界,进而试图解释世界,最后努力改造世界。这些步骤中的方法论,既体现了古代先贤追踪世界本真方法之“道”,也为融汇了情操培养的英语教学提供了“辨”之方式。笔者以此设计文理融通的英语学习方法,为大学生提升思考力与创造力打下基础。
-
典籍英译新发展研究王宏,沈洁,王翠,刘性峰本书对中国典籍英译学科背景及发展历史,尤其是典籍英译在新时代(2000一2019年)取得的新进展进行了全方位梳理和深入研究,主要内容包括新时代典籍英译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实践。本书信息量大,研究方法独特,全面、客观地总结了新时代典籍英译在各领域所取得的新成绩,深刻剖析了存在的问题,并从理论高度探讨了典籍英译学科的未来发展趋势。本书的读者对象为关心和从事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专家学者、高校师生等。
-
楚学论丛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刘玉堂,陈绍辉,尹弘兵,王准为了推动楚文化研究,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组编出版《楚学诊丛》,一年一辑。《楚学诊丛》拟常设如下专栏:1.楚地出土文献2.楚地历史地理3.楚地历史文化4.楚地文物考古5.楚地思想、文学、艺术6.综述、书评及其他
-
龙城女史吴青霞艺术院 编,蒋和鸣 著为弘扬、传承吴青霞先生的艺术精神和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为持续对吴青霞艺术的研究工作,吴青霞艺术院在现代常州名媛传:吴青霞》的基础行史料的补充和文字的调整加工后另行出版。相较于前作,本稿无论在文字内容上还是在图片文献的运用上,都更为详实和丰富,基本达到了人物传纪应有的要求。
-
宕渠儿女潘光润渠县隶属于四川省达州市,位于达州市西南部,与广安、南充、巴中山水相连, 是一个人口大县。殷商时期賨人在今土溪镇城坝村建立了国都城,周赧王元年(公元前314年)设置宕渠县,明洪武九年(1376年)定名渠县,还曾建置郡、州治地,其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是川东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作为宕渠儿女, 我们要大力传承宕渠风韵, 发扬渠县团结奋斗的精神。本书编者在2014年出版《宕渠儿女》(靠前辑),社会反应良好。为进一步宣传渠县人爱国、爱家的精神,介绍遍布全国各地的渠县人的很好业绩和为实现伟大中国梦所做的贡献,特出版《宕渠儿女》(第二卷)。
-
屈赋通笺;附笺屈余义;屈赋音注详解;屈赋释词刘永济本书采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考据基础上集解析、训诂和评论于一体,全面准确地阐释了屈赋。
-
东盟概况牟娴,张梅,贺丽萍《东盟概况/地方高校英语特色教材》的编写立足贵州东盟教育交流实际,除了满足外语学院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学习英语外,也可作为学校大学英语的阅读教材。《东盟概况/地方高校英语特色教材》内容由课文、注释及扩展阅读组成,对东盟机构、职能与运行机制进行了总体介绍。课文与扩展阅读对东盟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医疗等方面进行了简要介绍,内容丰富,实用性强。扩展阅读是课文内容的延伸,作为课文的拓展内容供教师根据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可以作为课堂讲解的补充内容,帮助学生加强对课文内容的深化理解。
-
入额法官荣华小说以我国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的具体实践为大背景,讲述了主人公刘若水作为一名县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员,在自己的岗位上逐渐转变工作方法、不断积累专业知识、逐步提高专业素养的成长历程。并以此为主线串联起一个个具有坚实现实基础的案例,既表现了主人公及其身边的同志从事司法审判工作中,不断遇到问题又不断解决问题的奋斗精神,又从侧面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逐渐进入新时代的过程中,社会面貌发生的巨大而可喜的转变。全书既有工作纪实,又有文学虚构,生动展现了入额法官们在本职岗位上勤奋工作,为人民大众撑起一片公平公正的蓝天的真实景象。
-
中国历史名人新评赵云良 等本书作者精心选取了“孔子”“诸葛亮”“商鞅”等30个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历史名人,总结出对每一个历史名人的深刻认识和理解,归纳和提炼出具有智慧性的判断,揭示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底蕴,从而给人们以智慧的启发。本书挖掘历史深层的价值、理念、思想、智慧,展现中华民族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硕果,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而提高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自觉,增强对社会主义理论、制度、道路、文化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