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无线局域网
作者:(美)Jim Geier著;王群等译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1-01-01
ISBN:9787115091512
定价:¥37.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无线局域网的有关内容。全书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无线网络概述,内容包括:无线网络介绍、无线网络配置和IEEE802.11;第二部分详细介绍了IEEE802.11,内容包括:介质访问控制层和物理层;第三部分为配置无线局域网,内容包括:无线系统集成、规划无线局域网和实施无线局域网。附录内容包括:自动识别、数据采集以及与无线局域网相关的产品、公司和组织。最后是本书所涉及的词汇列表。本书适合对无线局域网感兴趣的读者,也作为各大中专院校通信专业的相关教材。
作者简介
在无线局域网技术和实施策略方面,Jim Geier是享誉国际的顾问、作家。目前,身为Monarch Marking System公司网络与软件系统负责人,他所开发的条形码系统解决方案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吉姆的研究室专门为全球各大公司和机构开发无线系统工作和应用软件。Jim的代表作有Wireless Networks Handbook(《无线网络手册》)(1996年,New Riders Publishing出版)和Network Reengineering(《网络的重新策划》)(1996年,McGraw-Hill出版),此外,他还在一些重要的出版物上发表了许多文章,如Network Magazine(《网络杂志》)、Byte(《字节》)等。Jim为乔治·华盛顿大学和Technology Training Corporation(技术培训公司)讲授过计算机相关的国际性课程,其中包括无线网络技术、软件开发和项目管理等。他经常在世界性的学术会议及新产品发布会上发表演讲。Jim是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计算机协会代顿地区主席,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无线局域网设备国际会议主席。他是IEEE 802.11工作小组中的活跃分子,负责开发无线局域网的国际标准。过去的20年中,吉姆从事各种咨询和管理工作:在俄亥州的Wright-Patterson空军基地,他成功设计、实施了许多局域网和拥有1万多用户的广域网,并为该基地无线网络技术在移动和便携式办公环境下应用进行了评估;他领导开发一种工具,用来帮助工程师安装无线网络,并评价商业网络技术供美国政府移动传感系统使用。他是一个小型商业创新研究所的主要投资人,该研究所致力于开发辅助工程师规划、升级和保护信息系统的自动化软件检测。他成立了一个测试小组承担世界范围内的计算机网络的检测。他为那些由主机迁移到客户机/服务器的公司开发了联合信息系统标准。Jim获得了萨克拉门托的加利福尼亚州州立大学理学士学位和空军理工学院的理学硕士学位,专业都是电气工程,主攻计算机网络。作为他硕士论文的一部分,他为全球无线电分组通信网开发并实现了一种自适应自动路由算法。Jim业余爱好航海和业余无线电(KC8KQH)。现在,他与妻子和4个儿子居住在俄亥俄州的Yillow Springs。你可以通过邮件地址jimgeier@aol.com与他联系。
目录
第一部分 初识无线网络
第一章 无线网络介绍
1. 1 无线联网技术的优点
1. 1. 1 可移动性
1. 1. 2 降低成本
1. 2 无线网络的市场和应用
1. 2. 1 零售业
1. 2. 2 货仓
1. 2. 3 医疗
1. 2. 4 房地产
1. 2. 5 服务性行业
1. 2. 6 公共事业
1. 2. 7 现场工作
1. 2. 8 现场销售
1. 2. 9 自动销售
1. 3 无线网络面临的问题
1. 3. 1 无线电信号干扰
1. 3. 2 电源管理
1. 3. 3 系统兼容性
1. 3. 4 网络安全
1. 3. 5 连接问题
1. 3. 6 安装要点
1. 3. 7 健康危害
1. 4 无线网络的组成
1. 4. 1 无线网络的物理结构
1. 4. 2 无线网络的逻辑结构
1. 5 无线网络的发展历史
1. 6 无线网络的发展前景
第二章 无线网络配置
2. 1 无线局域网
2. 1. 1 基于无线电的无线局域网
2. 1. 2 基于红外线的无线局域网
2. 1. 3 载波电流无线局域网
2. 2 无线点对点网络
2. 2. 1 无线点对点网络应用
2. 2. 2 基于无线电的无线点对点同
2. 2. 3 基于激光的无线点对点网结
2. 3 无线广域网
2. 3. 1 无线电分组通信WAN
2. 3. 2 无线电分组通信结构
2. 3. 3 模拟蜂窝WAN
2. 3. 4 模拟蜂窝技术
2. 3. 5 蜂窝数字分组数据(CDPD)WAN
2. 3. 6 卫星通信
2. 3. 7 流星猝发通信
2. 3. 8 无线WAN设备的定位组合
2. 3. 9 GPS/无线应用
第三章 IEEE 802. 11标准概述
3. 1 标准的重要性
3. 1. 1 标准的类型
3. 1. 2 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
3. 1. 3 802. 11标准的益处
3. 2 IEEE 802 LAN标准系列
3. 2. 1 IEEE 802. 2 LLC概述
3. 2. 2 IEEE 802. 2 LLC服务
3. 2. 3 LLC/MAC层服务原语
3. 3 IEEE 802. 11标准介绍
3. 4 IEEE 802. 11拓扑结构
3. 4. 1 IBSS网络
3. 4. 2 ESS网络
3. 5 IEEE 802. 11逻辑结构
3. 5. 1 IEEE 802. 11MAC层
3. 5. 2 IEEE 802. 11物理层
3. 6 IEEE 802. 11服务
3. 6. 1 站点服务
3. 6. 2 分布式系统服务
3. 6. 3 站状态和相应帧类型
3. 7 IEEE 802. 11标准的含意
3. 8 IEEE 802. 11标准适应性
3. 8. 1 厂家所遵守的规则
3. 8. 2 终端用户适应
3. 8. 3 国际电磁适应
3. 9 IEEE 802. 11工作组的运作
3. 10 IEEE 802. 11标准的未来
第二部分 IEEE 802. 11详述
第四章 介质访问控制( MAC)层
4. 1 MAC层功能
4. 1. 1 无线介质访问
4. 1. 2 加入网络
4. 1. 3 提供认证和保密服务
4. 2 MAC帧结构
4. 3 MAC帧格式的主体框架
4. 3. 1 MAC帧的主要字段
4. 3. 2 帧控制字段
4. 4 MAC帧类型
4. 4. 1 管理帧
4. 4. 2 控制帧
4. 4. 3 数据帧
第五章 物理( PHY)层
5. 1 物理层结构
5. 2 物理层操作
5. 2. 1 物理层服务原语
5. 2. 2 载波监听功能
5. 2. 3 传送功能
5. 2. 4 接收功能
5. 3 跳频扩频( FHSS)物理层
5. 3. 1 FHSS物理层收敛过程
5. 3. 2 FHSS物理介质依赖子层
5. 4 直接序列扩频( DSSS)物理层
5. 4. 1 DSSS物理层集中收敛过程( PLCP)子层
5. 4. 2 DSSS物理介质依赖(PMD)子层
5. 5 红外线(IR)物理层
5. 5. 1 IR物理层收敛过程(PLCP)子层
5. 5. 2 IR物理介质依赖(PMD)子层
第三部分 配置无线局域网
第六章 无线系统集成
6. 1 无线系统结构
6. 2 网络分布式系统
6. 2. 1 IEEE 802. 3载波监听多路访问(CSMA)
6. 2. 2 IEEE 802. 5令牌环( Token Ring)
6. 2. 3 ANSI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
6. 2. 4 广域联网概念
6. 2. 5 专用广域网和公用广域网的比较
6. 3 漫游协议
6. 3. 1 专用漫游协议
6. 3. 2 访问节点间协议
6. 4 通信协议
6. 4. 1 传输控制协议( TCP)
6. 4. 2 网际协议(IP)
6. 4. 3 TCP/IP在无线LAN中的问题
6. 4. 4 移动IP(Mobile IP)
6. 5 连接软件
6. 5. 1 终端仿真
6. 5. 2 直接数据库连接
6. 5. 3 基于Intranet的连接软件
6. 5. 4 中间件(Middleware)
第六章 规划无线局域网
7. 1 组织无线LAN的实施
7. 1. 1 制定项目管理准则
7. 1. 2 项目规划
7. 1. 3 项目执行
7. 2 确定对无线LAN的需求
7. 2. 1 需求的类型
7. 2. 2 引出信息
7. 2. 3 确定需求
7. 2. 4 修改项目规划
7. 3 分析无线LAN的可行性
7. 3. 1 执行一个初步设计
7. 3. 2 开发一个商业实例
7. 3. 3 决定继续进行项目
第八章 实施无线LAN
8. 1 设计无线LAN
8. 1. 1 确定网络组件
8. 1. 2 产品选择
8. 1. 3 确定AP位置
8. 1. 4 设计鉴定
8. 1. 5 最终设计文件编制
8. 1. 6 购买组件
8. 2 为无线LAN的运行作准备
8. 2. 1 培训
8. 2. 2 系统管理
8. 2. 3 帮助服务热线
8. 2. 4 网络监控
8. 2. 5 维护和系统开发
8. 2. 6 配置控制
8. 2. 7 操作支持规划的文件说明
8. 2. 8 为转向操作模式作准备
8. 3 安装无线LAN
8. 3. 1 制定安装计划
8. 3. 2 安装之前的各项协调工作
8. 3. 3 组件模拟实验
8. 3. 4 安装组件
8. 3. 5 测试安装
8. 3. 6 实施测试
8. 3. 7 项目的最后定案
附录A 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AIDC)
A. 1 使用条形码的好处
A. 1. 1 条形码系统的一般优点
A. 1. 2 无线系统的好处
A. 2 条形码应用
A. 2. 1 接收
A. 2. 2 交叉入坞
A. 2. 3 库存管理
A. 2. 4 挑选
A. 2. 5 运货
A. 2. 6 购买
A. 2. 7 资产管理
A. 2. 8 销售网点(POS)系统
A. 2. 9 标价和验证
A. 2. 10 遵守标签格式
A. 3 条形码技术的概念
A. 3. 1 一维线符
A. 3. 2 二维线符
A. 3. 3 条形码打印
A. 3. 4 条形码阅读机
A. 4 无线电频率标识(RF/ID)
A. 4. 1 RF/ID的优点
A. 4. 2 RF/ID组件
A. 4. 3 RF/ID传输参数
A. 4. 4 RF/ID应用
附录B 产品. 公司和组织
B. 1 无线网络产品供应商和系统集成商
B. 2 组织和工业集团
B. 2. 1 美国国家标准化组织(ANSI)
B. 2. 2 自动标识制造商(AIM)
B. 2. 3 红外线数据协会(IrDA)
B. 2. 4 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
B. 2. 5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B. 2. 6 国际电信联盟(ITU)
B. 2. 7 Internet工程任务组(IETF)
B. 2. 8 移动便携式无线电研究小组(MPRG)
B. 2. 9 移动管理任务组(MMTF)
B. 2. 10 便携式计算机和通信协会(PCCA)
B. 2. 11 无线 LAN小组
B. 2. 12 无线 LAN互用性论坛(WLIF)
B. 2. 13 无线机会联盟(WOC)
B. 2. 14 无线研究小组
词汇表
第一章 无线网络介绍
1. 1 无线联网技术的优点
1. 1. 1 可移动性
1. 1. 2 降低成本
1. 2 无线网络的市场和应用
1. 2. 1 零售业
1. 2. 2 货仓
1. 2. 3 医疗
1. 2. 4 房地产
1. 2. 5 服务性行业
1. 2. 6 公共事业
1. 2. 7 现场工作
1. 2. 8 现场销售
1. 2. 9 自动销售
1. 3 无线网络面临的问题
1. 3. 1 无线电信号干扰
1. 3. 2 电源管理
1. 3. 3 系统兼容性
1. 3. 4 网络安全
1. 3. 5 连接问题
1. 3. 6 安装要点
1. 3. 7 健康危害
1. 4 无线网络的组成
1. 4. 1 无线网络的物理结构
1. 4. 2 无线网络的逻辑结构
1. 5 无线网络的发展历史
1. 6 无线网络的发展前景
第二章 无线网络配置
2. 1 无线局域网
2. 1. 1 基于无线电的无线局域网
2. 1. 2 基于红外线的无线局域网
2. 1. 3 载波电流无线局域网
2. 2 无线点对点网络
2. 2. 1 无线点对点网络应用
2. 2. 2 基于无线电的无线点对点同
2. 2. 3 基于激光的无线点对点网结
2. 3 无线广域网
2. 3. 1 无线电分组通信WAN
2. 3. 2 无线电分组通信结构
2. 3. 3 模拟蜂窝WAN
2. 3. 4 模拟蜂窝技术
2. 3. 5 蜂窝数字分组数据(CDPD)WAN
2. 3. 6 卫星通信
2. 3. 7 流星猝发通信
2. 3. 8 无线WAN设备的定位组合
2. 3. 9 GPS/无线应用
第三章 IEEE 802. 11标准概述
3. 1 标准的重要性
3. 1. 1 标准的类型
3. 1. 2 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
3. 1. 3 802. 11标准的益处
3. 2 IEEE 802 LAN标准系列
3. 2. 1 IEEE 802. 2 LLC概述
3. 2. 2 IEEE 802. 2 LLC服务
3. 2. 3 LLC/MAC层服务原语
3. 3 IEEE 802. 11标准介绍
3. 4 IEEE 802. 11拓扑结构
3. 4. 1 IBSS网络
3. 4. 2 ESS网络
3. 5 IEEE 802. 11逻辑结构
3. 5. 1 IEEE 802. 11MAC层
3. 5. 2 IEEE 802. 11物理层
3. 6 IEEE 802. 11服务
3. 6. 1 站点服务
3. 6. 2 分布式系统服务
3. 6. 3 站状态和相应帧类型
3. 7 IEEE 802. 11标准的含意
3. 8 IEEE 802. 11标准适应性
3. 8. 1 厂家所遵守的规则
3. 8. 2 终端用户适应
3. 8. 3 国际电磁适应
3. 9 IEEE 802. 11工作组的运作
3. 10 IEEE 802. 11标准的未来
第二部分 IEEE 802. 11详述
第四章 介质访问控制( MAC)层
4. 1 MAC层功能
4. 1. 1 无线介质访问
4. 1. 2 加入网络
4. 1. 3 提供认证和保密服务
4. 2 MAC帧结构
4. 3 MAC帧格式的主体框架
4. 3. 1 MAC帧的主要字段
4. 3. 2 帧控制字段
4. 4 MAC帧类型
4. 4. 1 管理帧
4. 4. 2 控制帧
4. 4. 3 数据帧
第五章 物理( PHY)层
5. 1 物理层结构
5. 2 物理层操作
5. 2. 1 物理层服务原语
5. 2. 2 载波监听功能
5. 2. 3 传送功能
5. 2. 4 接收功能
5. 3 跳频扩频( FHSS)物理层
5. 3. 1 FHSS物理层收敛过程
5. 3. 2 FHSS物理介质依赖子层
5. 4 直接序列扩频( DSSS)物理层
5. 4. 1 DSSS物理层集中收敛过程( PLCP)子层
5. 4. 2 DSSS物理介质依赖(PMD)子层
5. 5 红外线(IR)物理层
5. 5. 1 IR物理层收敛过程(PLCP)子层
5. 5. 2 IR物理介质依赖(PMD)子层
第三部分 配置无线局域网
第六章 无线系统集成
6. 1 无线系统结构
6. 2 网络分布式系统
6. 2. 1 IEEE 802. 3载波监听多路访问(CSMA)
6. 2. 2 IEEE 802. 5令牌环( Token Ring)
6. 2. 3 ANSI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
6. 2. 4 广域联网概念
6. 2. 5 专用广域网和公用广域网的比较
6. 3 漫游协议
6. 3. 1 专用漫游协议
6. 3. 2 访问节点间协议
6. 4 通信协议
6. 4. 1 传输控制协议( TCP)
6. 4. 2 网际协议(IP)
6. 4. 3 TCP/IP在无线LAN中的问题
6. 4. 4 移动IP(Mobile IP)
6. 5 连接软件
6. 5. 1 终端仿真
6. 5. 2 直接数据库连接
6. 5. 3 基于Intranet的连接软件
6. 5. 4 中间件(Middleware)
第六章 规划无线局域网
7. 1 组织无线LAN的实施
7. 1. 1 制定项目管理准则
7. 1. 2 项目规划
7. 1. 3 项目执行
7. 2 确定对无线LAN的需求
7. 2. 1 需求的类型
7. 2. 2 引出信息
7. 2. 3 确定需求
7. 2. 4 修改项目规划
7. 3 分析无线LAN的可行性
7. 3. 1 执行一个初步设计
7. 3. 2 开发一个商业实例
7. 3. 3 决定继续进行项目
第八章 实施无线LAN
8. 1 设计无线LAN
8. 1. 1 确定网络组件
8. 1. 2 产品选择
8. 1. 3 确定AP位置
8. 1. 4 设计鉴定
8. 1. 5 最终设计文件编制
8. 1. 6 购买组件
8. 2 为无线LAN的运行作准备
8. 2. 1 培训
8. 2. 2 系统管理
8. 2. 3 帮助服务热线
8. 2. 4 网络监控
8. 2. 5 维护和系统开发
8. 2. 6 配置控制
8. 2. 7 操作支持规划的文件说明
8. 2. 8 为转向操作模式作准备
8. 3 安装无线LAN
8. 3. 1 制定安装计划
8. 3. 2 安装之前的各项协调工作
8. 3. 3 组件模拟实验
8. 3. 4 安装组件
8. 3. 5 测试安装
8. 3. 6 实施测试
8. 3. 7 项目的最后定案
附录A 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AIDC)
A. 1 使用条形码的好处
A. 1. 1 条形码系统的一般优点
A. 1. 2 无线系统的好处
A. 2 条形码应用
A. 2. 1 接收
A. 2. 2 交叉入坞
A. 2. 3 库存管理
A. 2. 4 挑选
A. 2. 5 运货
A. 2. 6 购买
A. 2. 7 资产管理
A. 2. 8 销售网点(POS)系统
A. 2. 9 标价和验证
A. 2. 10 遵守标签格式
A. 3 条形码技术的概念
A. 3. 1 一维线符
A. 3. 2 二维线符
A. 3. 3 条形码打印
A. 3. 4 条形码阅读机
A. 4 无线电频率标识(RF/ID)
A. 4. 1 RF/ID的优点
A. 4. 2 RF/ID组件
A. 4. 3 RF/ID传输参数
A. 4. 4 RF/ID应用
附录B 产品. 公司和组织
B. 1 无线网络产品供应商和系统集成商
B. 2 组织和工业集团
B. 2. 1 美国国家标准化组织(ANSI)
B. 2. 2 自动标识制造商(AIM)
B. 2. 3 红外线数据协会(IrDA)
B. 2. 4 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
B. 2. 5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B. 2. 6 国际电信联盟(ITU)
B. 2. 7 Internet工程任务组(IETF)
B. 2. 8 移动便携式无线电研究小组(MPRG)
B. 2. 9 移动管理任务组(MMTF)
B. 2. 10 便携式计算机和通信协会(PCCA)
B. 2. 11 无线 LAN小组
B. 2. 12 无线 LAN互用性论坛(WLIF)
B. 2. 13 无线机会联盟(WOC)
B. 2. 14 无线研究小组
词汇表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