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诺贝尔奖的摇篮:卡文迪什实验室

诺贝尔奖的摇篮:卡文迪什实验室

作者:郭奕玲,沈慧君著

出版社:武汉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0-08-01

ISBN:9787543021648

定价:¥13.4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在叙述卡文迪什实验室的发展史的过程中,着重介绍了2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经历,讲他们的成长过程,特别是他们与卡文迪什实验室的关系,他们是怎样在卡文迪什实验室这个特殊的环境中一步一步的发展,从而作出自己的发明创造的?...
作者简介
暂缺《诺贝尔奖的摇篮:卡文迪什实验室》作者简介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卡文迪针实验室的创建
第一节 缘由
第二节 卡文迪针的同心球实验
第三节 J.J.汤姆逊对麦克斯斯韦的记述
第三章 卡文迪针实验室的发展简史
第四章 瑞利时期(1880-1884)
第五章 汤姆逊时期(1885-1919)
第一节 J.J.汤姆逊和电子的发现
第二节 J.J.汤姆逊的生平
第三节 J.J.汤姆逊领导卡文迪什实验室的经历
第四节 卢瑟福和放射性的研究
第五节 布拉格父子和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
第六节 巴克拉和X射线标专门普的发现
第七节 威尔逊支室的发明
第八节 阿斯顿和质谱仪
第九节 理查森和热电子发射定律
第六章 卢瑟福时期(1919-1937)
第一节 卢瑟福的生平
第二节 a散射的观测和原子核的发现
第三节 查德威克和中子的发现
第四节 G.P.汤姆逊发现电子衍射
第五节 阿普尔顿研究电离层
第六节 布莱克特发展云室技术
第七节 科克罗夫特和沃尔顿研究制粒子加速器
第八节 卡皮查温学的研究
第九节 卢瑟福的作风
第七章 布拉格时期(1838-1953)
第一节 劳伦斯·布拉格的生平
第二节 鲍威尔和核乳胶的发现
第三节 佩鲁茨与肯德鲁和蛋白质的X射线分析
第四节 DNA模型的发现
第五节 赖尔与射电天文学的研究
第八章 莫特时期(1954-1970)和皮帕德时期(1971-1982)
第一节 休伊什和脉冲星的发现
第二节 低温和超导的研究
第三节 约瑟夫森效应的发现
第四节 皮帕德和超导电性的研究
第五节 P.W.安德森的贡献
第六节 莫特和固体物理学研究
第七节 卡文迪什实验室在继续前进
附录
表1 卡文迪什实验室历届主任
表2 卡文迪什实验室出身的2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及其成就
表3 与卡文害什实验室有密切关系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及其成就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