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古典书学浅探
作者:郑晓华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9-05-01
ISBN:9787801491657
定价:¥23.8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本书由中国人民大学郑晓华教授撰写。作者主要从中国古典书学理论的整体发展状况入手,描述了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书学理论的发展变化过程,其重点是围绕唐宋两代书学的主要命题进行对比研究,探寻书学理论发展的脉络,说明古典书学理论的结构,揭示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规律。
作者简介
郑晓华,1963年出生于浙江缙云。1998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书法研究所,美术学博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入选"北京市新世纪百人工程",为全国青联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书法家协会理事。著有:《翰逸神飞:中国书法的历史与审美》、《古典书学浅探》、《艺术概论》等。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并为人民大会堂等机构收藏。曾应邀赴日本、台湾访问交流。
目录
第一章 引论:古典书学理论的基本特色及其发展概况
第一节 “古典书学理论”的定义及其基本构成
第二节 古典书学理论的基本特色
第三节 古典书学理论发展的历史分期
第二章 唐以前古典书学发展的主要成就
第一节 先秦两汉时期书学理论发展的主要成就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代书学理论发展的主要成就
第三章 唐宋时代书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第一节 初唐三大家——法度初建
第二节 孙过庭——理论的全面铺开
第三节 张怀瓘——集盛唐书学之大成
第四节 从窦蒙到韩方明——法度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第五节 从窦皋到亚栖——变法之风的兴起
第六节 从李嗣真到黄休复——“逸”的提出和再发现
第七节 从欧阳修到米芾——北宋“尚意”书学的兴起
第八节 从黄伯思到姜夔——调整中再发展的南宋书学
第四章 唐宋书学核心理论的嬗变
第一节 从“不朽盛事”到“乐心余事”——唐宋书法价值观的改变
第二节 从自然之“象”到我心之“意”——书法艺术表现主体的转移
第三节 从“书必有法”到“放笔一戏”——唐宋书学创作理论的巨变
第四节 从风神气骨到意、韵、趣——唐宋书学审美倾向的丰富
第五节 从“性情”到“道德”——唐宋书学批评理论的演进
第五章 古典书学基本结构的形成
第一节 书法艺术情感表现中心的实现
第二节 创作理论中的“天”“人”之合
第三节 多种创作倾向的兼容并立
第四节 兼取天人审美观照模式的形成
第六章 古典书学理论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第一节 唐宋以后中国古典书学理论发展的文化背景
第二节 古典书学发展后期“伦理主义”的兴起
第三节 古典书学后期发展中的“表现派”
第四节 古典书学发展晚期的“隐逸派”
第五节 古典书学发展晚期创作理论研究的深入
第六节 古典书学发展晚期风格学研究的兴起
主要参考书目
后 记
第一节 “古典书学理论”的定义及其基本构成
第二节 古典书学理论的基本特色
第三节 古典书学理论发展的历史分期
第二章 唐以前古典书学发展的主要成就
第一节 先秦两汉时期书学理论发展的主要成就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代书学理论发展的主要成就
第三章 唐宋时代书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第一节 初唐三大家——法度初建
第二节 孙过庭——理论的全面铺开
第三节 张怀瓘——集盛唐书学之大成
第四节 从窦蒙到韩方明——法度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第五节 从窦皋到亚栖——变法之风的兴起
第六节 从李嗣真到黄休复——“逸”的提出和再发现
第七节 从欧阳修到米芾——北宋“尚意”书学的兴起
第八节 从黄伯思到姜夔——调整中再发展的南宋书学
第四章 唐宋书学核心理论的嬗变
第一节 从“不朽盛事”到“乐心余事”——唐宋书法价值观的改变
第二节 从自然之“象”到我心之“意”——书法艺术表现主体的转移
第三节 从“书必有法”到“放笔一戏”——唐宋书学创作理论的巨变
第四节 从风神气骨到意、韵、趣——唐宋书学审美倾向的丰富
第五节 从“性情”到“道德”——唐宋书学批评理论的演进
第五章 古典书学基本结构的形成
第一节 书法艺术情感表现中心的实现
第二节 创作理论中的“天”“人”之合
第三节 多种创作倾向的兼容并立
第四节 兼取天人审美观照模式的形成
第六章 古典书学理论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第一节 唐宋以后中国古典书学理论发展的文化背景
第二节 古典书学发展后期“伦理主义”的兴起
第三节 古典书学后期发展中的“表现派”
第四节 古典书学发展晚期的“隐逸派”
第五节 古典书学发展晚期创作理论研究的深入
第六节 古典书学发展晚期风格学研究的兴起
主要参考书目
后 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