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从萨拉热窝到东京:两次世界大战
作者:吴伟,徐蓝著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9-10-01
ISBN:9787500634898
定价:¥17.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从萨拉热窝到东京:两次世界大战》讲述了人类正在跨入信患时代,在新的时代里,科学技术知识在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过程中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前,人们对自然科学和技术的重要性认识得比较充分,但是我们也不可忽视社会科学(包括历史科学在内)的价值。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十分重视历史知识,把它看作是一种革命力量。世界历史是历史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正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我国人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迫切需要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这既包括中国历史知识,也包括世界历史知识。
作者简介
吴伟,1957年10月生。法学硕士,在读历史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世界现代史研究会常务理事,华北分会副会长。长期从事世界现代史、苏联现代史和对外政策史的教学科研工作。发表的主要著作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合著)、《横扫千军——苏军卫国战争重大战役纪实》、《勃列日涅夫传》。并发表论文20余篇。现为北京市青年骨干教师,北京市“百人工程”成员。徐蓝,1947年11月生。历史学博士。现为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史学会理事,北京市历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学术委员,长期从事世界近现代史、现代国际关系史、当代国际关系、20世纪战争与和平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发表著作论文译著多种,主要有:《英国与中日战争1931—1941年》、《埋葬法西斯》、《英国与九一八事变》、《评1941年英美参谋会谈》、《从“ADB”协定看太平洋战争爆发前英美在远东的军事合作》、《从“橙色”计划到“彩虹”计划》、《关于民族主义的若干历史思考》、《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合译)、《巨龙》(合译)等。1993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被国家教委和国家人事部评为“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萨拉热窝——贡比涅: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 、磨刀霍霍的列强集团
“阴暗的角落”与“阳光下的地盘”
一股股火药味在欧洲飘荡
二、萨拉热窝打响引燃战火的第一枪
巴尔干在“多事之秋”收获了一捆捆干柴
一阵枪响,打出一段疯狂与悲怆的历史
三、从速决战到持久战
打开“潘多拉盒子”
鏖战马恩河
俄军兵败坦能堡
四、1915和1916年:没有四季,只有战争东线的失利与胜利
后来的入伙者
凡尔登:一场几乎打了一年的血战
索姆河,仗越打越大
五、战火中的海洋不是蓝色的
海洋变成立体的战场
日德兰:网未破,鱼未死
六、震撼世界的俄国革命
最脆弱的链环
从二月到十月:走过的
不仅仅是时间
七、通往贡比涅森林的最后一段血路
法军蓝色的军服像一道道海浪
毒气和坦克各显神威
德军决心不让1918年的西线宁静
冤家聚首贡比涅
第二章 巴黎——纽约:短暂的和平梦
一、巴黎与华盛顿之间的一张偌大谈判桌
一幅新的世界政治地图
胜者的共识与各自的打算
聚集巴黎:三巨头?四巨头?五巨头?
《凡尔赛条约》与“凡尔赛体系”:胜者对败者的严惩
胜者之间的新角逐
华盛顿会议与“华盛顿体系”:胜者之间的交易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温床
二、鲁尔的不幸与道威斯的“药方”
赔款问题:悬而未决且愈演愈烈
危机在鲁尔爆发
“道威斯计划”:美国的“良方”
“杨格计划”与胡佛“延债宣言”:“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
三、充满希望的洛迦诺
莱茵兰:关系各国安全之地
“日内瓦、议定书”:法国的一厢情愿
《洛迦锁公约》:战争与和平的真正分界线?
四、裁军与“非战”,但是国联的裁军:冗长的闹剧
《非战公约》:一纸集体安全的原则声明
五、大危机打乱的不仅是国内秩序
大崩溃:人类经济史上的最强地震
世界政治大分野之一:民主制度的巩固
世界政治大分野之二:世界法西斯运动
第三章 日内瓦——华盛顿:战争的脚步声
一、“九一八事变”:战火在亚洲点燃
事变陡起:“协调外交”进坟墓
列强反应:姑息同情不制裁
“满洲国”:日本侵略新基地
二、纳粹德国:战争机器开始启动
“领袖国家”:阴谋、恐怖、独裁
重整军备:向战争迈出第一步
从斯特莱沙到莱茵兰:希特勒步步得手
三、墨索里尼:豪夺埃塞俄 比亚
战火在法英纵容下点燃
国联的制裁和美国的中立
“霍尔—赖伐尔协定”:绥靖的重要一幕
四、西班牙内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彩排
从共和国建立到内战烽火骤起
外国的干涉与“不干涉”:意识形态与大国利益的冲突
美国与苏联:中立与国际纵队
五、卢沟桥:大战序幕 已经拉开
卢沟桥——广州:“对支一击论”
破产日内瓦——布鲁塞尔:西方无所作为
海关—租界—滇缅路:绥靖的轨迹
六、从维也纳到慕尼黑:绥靖的梦想
1937年:希特勒的政治“遗嘱”和张伯伦的绥靖“总计划”
吞并奥地利:不流血的征服
《慕尼黑协定》:绥靖的顶峰
波兰危机:大战日益迫近
七、莫斯科:两场结局迥然不同的谈判
不成功的英法苏谈判
纳粹—苏联条约:战争的障碍终于排除
八、通向珍珠港之路
从“帕奈号”事件到废止《美日商约》
对日有限禁运与援助中国
华盛顿谈判:美日逐步摊牌
第四章 华沙——东京: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波兰再度亡国
“白色”的“闪电”
“静坐”的盟国打着
一场“奇怪的战争”
二、法兰西噩梦
挪威的海水是冰冷的
敦刻尔克,不幸与万幸
又一次“相聚”在贡比涅
三、不屈的不列颠战旗在空中、海上和沙漠里飘扬
“海狮”终于没能爬上英吉利海岸
大西洋里的“狼群”
大漠狐烟
四、“巴巴罗萨”,血腥之剑指向苏联
巴尔干跳板让德国打滑
“台风”吹不透克里姆林宫红墙
五、恶浪排天太平洋浊流南涌
“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
西南太平洋的悲歌
六、以集团对抗集团
狼狈为奸的法西斯集团
捏紧拳头:从“ABC会谈”到“租借法案”
捏紧拳头:从《大西洋宪章》到《联合国家宣言》
七、开始的结束和结束的开始
北非的“火炬”与同盟国胜利的曙光
东线苏军打断了德军的脊梁
血与火的海洋
八、1943年:同盟国为战争摆下张会议桌
锯断轴心国的“长靴”
“霸王’,千呼万唤始出来
莫斯科、开罗、德黑兰:分别上演的“三重奏”
九、东西夹击
诺曼底登陆
横扫千军如卷席的反攻
太平洋的落日
雅尔塔:三大国首脑的又一曲“三重奏”
十、最后的战斗
德国的垂死反扑
攻克柏林
日本投降
第五章 透过战争的硝烟: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与思想
一、人们为什么而战:两次大战的起源、目的与性质的比较
两次世界大战在起源上的共性分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起源的个性探讨
二、人们以什么方式而战:两次大战的方式、手段与规模的比较
用综合实力去抗衡
联盟战争与战略战术
三、战争留下了什么:两次大战的后果与影响的比较
两次大战的共同遗产:欧洲支配世界的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遗产:“雅尔塔体系”、冷战与世界多极化发展
战争与和平的思考
主要参考 书目
后 记
作者简介
第一章 萨拉热窝——贡比涅: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 、磨刀霍霍的列强集团
“阴暗的角落”与“阳光下的地盘”
一股股火药味在欧洲飘荡
二、萨拉热窝打响引燃战火的第一枪
巴尔干在“多事之秋”收获了一捆捆干柴
一阵枪响,打出一段疯狂与悲怆的历史
三、从速决战到持久战
打开“潘多拉盒子”
鏖战马恩河
俄军兵败坦能堡
四、1915和1916年:没有四季,只有战争东线的失利与胜利
后来的入伙者
凡尔登:一场几乎打了一年的血战
索姆河,仗越打越大
五、战火中的海洋不是蓝色的
海洋变成立体的战场
日德兰:网未破,鱼未死
六、震撼世界的俄国革命
最脆弱的链环
从二月到十月:走过的
不仅仅是时间
七、通往贡比涅森林的最后一段血路
法军蓝色的军服像一道道海浪
毒气和坦克各显神威
德军决心不让1918年的西线宁静
冤家聚首贡比涅
第二章 巴黎——纽约:短暂的和平梦
一、巴黎与华盛顿之间的一张偌大谈判桌
一幅新的世界政治地图
胜者的共识与各自的打算
聚集巴黎:三巨头?四巨头?五巨头?
《凡尔赛条约》与“凡尔赛体系”:胜者对败者的严惩
胜者之间的新角逐
华盛顿会议与“华盛顿体系”:胜者之间的交易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温床
二、鲁尔的不幸与道威斯的“药方”
赔款问题:悬而未决且愈演愈烈
危机在鲁尔爆发
“道威斯计划”:美国的“良方”
“杨格计划”与胡佛“延债宣言”:“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
三、充满希望的洛迦诺
莱茵兰:关系各国安全之地
“日内瓦、议定书”:法国的一厢情愿
《洛迦锁公约》:战争与和平的真正分界线?
四、裁军与“非战”,但是国联的裁军:冗长的闹剧
《非战公约》:一纸集体安全的原则声明
五、大危机打乱的不仅是国内秩序
大崩溃:人类经济史上的最强地震
世界政治大分野之一:民主制度的巩固
世界政治大分野之二:世界法西斯运动
第三章 日内瓦——华盛顿:战争的脚步声
一、“九一八事变”:战火在亚洲点燃
事变陡起:“协调外交”进坟墓
列强反应:姑息同情不制裁
“满洲国”:日本侵略新基地
二、纳粹德国:战争机器开始启动
“领袖国家”:阴谋、恐怖、独裁
重整军备:向战争迈出第一步
从斯特莱沙到莱茵兰:希特勒步步得手
三、墨索里尼:豪夺埃塞俄 比亚
战火在法英纵容下点燃
国联的制裁和美国的中立
“霍尔—赖伐尔协定”:绥靖的重要一幕
四、西班牙内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彩排
从共和国建立到内战烽火骤起
外国的干涉与“不干涉”:意识形态与大国利益的冲突
美国与苏联:中立与国际纵队
五、卢沟桥:大战序幕 已经拉开
卢沟桥——广州:“对支一击论”
破产日内瓦——布鲁塞尔:西方无所作为
海关—租界—滇缅路:绥靖的轨迹
六、从维也纳到慕尼黑:绥靖的梦想
1937年:希特勒的政治“遗嘱”和张伯伦的绥靖“总计划”
吞并奥地利:不流血的征服
《慕尼黑协定》:绥靖的顶峰
波兰危机:大战日益迫近
七、莫斯科:两场结局迥然不同的谈判
不成功的英法苏谈判
纳粹—苏联条约:战争的障碍终于排除
八、通向珍珠港之路
从“帕奈号”事件到废止《美日商约》
对日有限禁运与援助中国
华盛顿谈判:美日逐步摊牌
第四章 华沙——东京: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波兰再度亡国
“白色”的“闪电”
“静坐”的盟国打着
一场“奇怪的战争”
二、法兰西噩梦
挪威的海水是冰冷的
敦刻尔克,不幸与万幸
又一次“相聚”在贡比涅
三、不屈的不列颠战旗在空中、海上和沙漠里飘扬
“海狮”终于没能爬上英吉利海岸
大西洋里的“狼群”
大漠狐烟
四、“巴巴罗萨”,血腥之剑指向苏联
巴尔干跳板让德国打滑
“台风”吹不透克里姆林宫红墙
五、恶浪排天太平洋浊流南涌
“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
西南太平洋的悲歌
六、以集团对抗集团
狼狈为奸的法西斯集团
捏紧拳头:从“ABC会谈”到“租借法案”
捏紧拳头:从《大西洋宪章》到《联合国家宣言》
七、开始的结束和结束的开始
北非的“火炬”与同盟国胜利的曙光
东线苏军打断了德军的脊梁
血与火的海洋
八、1943年:同盟国为战争摆下张会议桌
锯断轴心国的“长靴”
“霸王’,千呼万唤始出来
莫斯科、开罗、德黑兰:分别上演的“三重奏”
九、东西夹击
诺曼底登陆
横扫千军如卷席的反攻
太平洋的落日
雅尔塔:三大国首脑的又一曲“三重奏”
十、最后的战斗
德国的垂死反扑
攻克柏林
日本投降
第五章 透过战争的硝烟: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与思想
一、人们为什么而战:两次大战的起源、目的与性质的比较
两次世界大战在起源上的共性分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起源的个性探讨
二、人们以什么方式而战:两次大战的方式、手段与规模的比较
用综合实力去抗衡
联盟战争与战略战术
三、战争留下了什么:两次大战的后果与影响的比较
两次大战的共同遗产:欧洲支配世界的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遗产:“雅尔塔体系”、冷战与世界多极化发展
战争与和平的思考
主要参考 书目
后 记
作者简介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