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方术与中国传统文化

方术与中国传统文化

作者:张荣明著

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0-01-01

ISBN:9787806168752

定价:¥23.0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1.纳音五行在古代命耶术小,除了正五行之外(指天干地支与五行的正规配合,如天于甲乙属木,地支亥子属水等),还有一种“纳音五行”。这种“纳音五行”通常把六十甲子和五音十二律结合起来,六十甲子中的四个字代表一种特殊殊的五行,有歌诀如下:甲于乙丑海中金,丙寅丁卯炉中火,戊辰己巳大林木,庚午辛未路旁土,壬申癸酉剑锋金,甲戌乙亥山头火,丙子丁丑涧下水,戊寅己卯城头土,庚辰辛巳白腊金,壬午癸未杨柳木,甲申乙酉泉中水,丙戌丁亥屋上土,戊子已丑霹雳火,庚寅辛卯松柏木,壬辰癸巳长流水,甲午乙未沙中金,丙中丁酉山下火,戊戌己亥平地木,庚子辛丑壁上土,壬寅癸卯金箔金,甲辰乙巳复灯火,丙午丁未天河水,戊申己酉大驿土,庚戊辛亥钗钏金,壬子癸丑桑拓木,甲寅乙卯大溪水,丙辰丁巳沙中土,戊午己未天上火,庚中辛酉石榴木,壬戌癸亥大海水。有必要在此指出,这种富于变化的“纳音五行”在汉魏时代已经形成,并非后来伴随八字命理术的产生而问世。清代著名学者钱大昕对此作了详尽的考证:六十甲子纳音所属五行,沈存中《笔谈》、陶九成《辍耕录》皆著其说,然所引者,仅唐以后之书,又多傅会难信。予蓄疑有年,适读《抱朴于》云:“按《玉策记》及《开名经》,皆以五音六属知人年命之所在。子午属庚,卯酉属己,寅申属戊,丑未属辛,辰戌属丙,巳亥属丁。一言得之者,宫与土也。三言得之者,徵与火也。五言得之者,羽与木也。七言得之者,商与金也。九言得之者,角与木也。”《玉策记》、《开名经》乃汉魏人所撰,始知纳音果是古法。“纳音五行”原来是古法。那么,它当初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钱大昕认为“纳音之原,实出于纳甲。”所谓“纳甲”,是以十干配八卦:乾纳甲壬,坤纳乙癸,震长男而纳庚,巽长女而纳辛,坎中男而纳戊,离中女而纳己,艮少男而纳丙,兑少女而纳丁。又以十二支配八卦:乾纳甲子壬午,坤纳乙未癸丑,震纳庚子午,巽纳辛丑未,坎纳戊寅申,离纳己卯酉,艮纳丙辰戌,兑纳丁巳亥。钱大昕认为这种“纳甲”法在春秋时期已经流行:“京君明、于令升之徒用以说《易》。《春秋传》:周史筮陈敬仲,得‘观’之‘否’,知其当代姜姓有国。先儒谓六四辛未,未为羊,巽为长女,故曰姜,则布干支于八卦,古法已有之矣。”接下去,钱大昕详尽地考证“纳音五行”脱胎于“纳甲”之法,他指出:“纳音者,又以六十甲子配五音,三元运转,还相为官,而实以《震》、《巽》、《坎》、《离》、《艮》、《兑》六子所纳之干支为本。五音始于宫,宫者,土者也,庚子、庚午、辛丑、辛未、戊寅、戊申、己卯、己酉、丙辰,丙戌、丁巳、丁亥,六子所纳之干支,故为五声之元,于行属土,于音属宫,所谓一言得之者也;戊子、戊午、己丑、己未、丙寅、丙申、丁未、丁酉、甲辰、甲戌、乙巳、乙亥,于行属火,于音属徵。戊至庚,己至辛,丙至戊,丁至己,甲至丙,乙至丁,相隔各三位,故曰三言得之也。丙子、丙午、丁丑、丁未、甲寅、甲申、乙卯、乙酉、壬辰、壬戌、癸巳、癸亥,于行属水,于音属羽。丙至庚,丁至辛,甲至戊,乙至己,壬至丙,癸至丁,相隔各五位,故曰五言得之也。甲子、甲午、乙丑,乙未、壬寅、壬申、癸卯、癸酉、庚辰、庚戌、辛巳、辛亥,于行属金,于音属商。甲至庚,乙至辛,壬至戊,癸至己,庚至丙,辛至丁,相隔各七位,故曰七言得之也。壬子、壬午、癸丑、癸未、庚寅、庚申、辛卯、辛酉、戊辰、戊戌、己巳、己亥,于行属木,于音属角。壬至庚,癸至辛,庚至戊,辛至己,戊至丙,己至丁,相隔各九位,故言九言得之也。土之音至徵,火水则稍有音矣,金木则音渐著矣。土一,火二,水三,金四,木五,此五音由微而著之序也。数始于一,言一言者,宫也,土音也,仍以为音母,隔八位而复得木母,三八二十有四,而嬗于金,以商为母。金嬗于水,以徵为母。火嬗于水,以羽为母。水嬗于木,以角为母。其相生递转之序皆与宫音同。凡六十甲子,再终百有二十而复于始,还相为宫,循环无端,要皆本于纳甲。”引文是繁琐一点,但对于了解“纳音五行”如何产生的来龙去脉,是大有稗益的。1.论眉《说文》曰:“眉,眉上毛也。”《释名》曰:“眉,媚也。”古代相术认为,眉为两目之华盖,实为一面之威仪。如果眉宽广清长,双分人鬓,首尾丰盈,高居于额,那么,这样的眉就是上乘之眉了。眉在一个人脸上占的地盘并不大,但它横卧在双眼之上,却能说明很多问题。清代《相理衡真》一书对于眉作了以下的总结:翠眉入鬓,位至公卿。眉如弯月,衣食不穷。眉高耸起,威权禄厚。眉毛长垂,高寿无疑。眉毛润泽,求官易得。眉如初月,聪明超越。眉长过目,忠直有禄。眉毛细起,不贤则贵。眉角入鬓,为人聪俊:眉如弯弓,性善不雄。眉如高直,身当清职,,眉清高长,四海扬名,眉清有彩,孤腾清高。眉吏不分,早岁归纹。眉旭扫帚,扫帚,恩情不久。眉短于目,心性孤独,眉如新月,好善贞洁。红黄之气,荣贵喜庆。眉不盖眼,财离人散。眉骨棱高,长受波涛。眉散浓低,一世孤贫。眉毛相连,寿命难全。眉毛生毫,寿命坚牢。眉头纹破,坎坷多难。眉毛过目,兄弟和睦。眉毛中断,兄弟分散。短促不足,分散孤独。眉毛逆生,兄弟不和。眉头婆娑,女少男多。眉秀神和,必享清福。眉毛纤细,重重伎艺。眉中黑子,必有伎俩。眉如新月样,名誉播四方。眉长于目,兄弟五六。眉如扫帚,兄弟八九。与目同等,兄弟一两。短不及目,兄弟不足,纵有一双,也非同腹。在古代相书中还对人的各种眉毛作了详尽的图解与分析,例如有以下几种:经清眉、尖刀眉、短促秀眉、八字眉、旋螺眉、龙眉、疏散眉、罗汉眉、扫帚眉、疏短眉、剑眉、前清后疏眉、柳叶眉、交加眉、鬼眉、狮子眉、一字眉、新月眉、小扫帚眉、卧蚕眉、虎眉、清眉、间断眉、大短促眉等等。相书认为:“进士看眉,举人看目。”又说:“名在眉。”唐初岑文本文才颇佳,唐太宗让他做中书侍郎,与人合修《周史》。史载:“帝在九成宫,令袁天纲视岑文本,曰:‘肤莹若荑,眉长过目,他日文章冠天下。”这说明一个人如要以文章取得功名富贵,必须眉毛生得好。最好眉毛有彩,“如尧眉有八彩,中峰大师眉有五彩,古老眉有伏彩,东方曼倩有紫彩;故论眉之有彩者,相中难得。僧道得之必为师祖;业儒得之,居官极品;庸人得之,必享子孙荣禄。眉若有彩,便是耳目口鼻露而诸部不称,亦可镇定一生之凶危矣。”那么,究竟何种状态才箅眉毛有彩呢?相书对此作了十分具体的描绘:眉者,媚也。为两目之英华,一面之丰彩。其彩有三四层者,亦有一;层者,其色绀翠而光明,长有起伏,短有神光;或浓中细秀,或淡内绀清,层层起伏,而一望有乘风翔舞之势者:贵而寿也。魏晋以降,堪舆术更加兴旺发达,不唯堪舆家代有新人,其著作亦层出不穷。迨及唐宋,堪舆术遂分为两大流派。据文献记载:后世言地理之术者分为二宗:一日宗庙之法,始于闽中,其源甚远,至宋王促乃大行。其为说主于星卦,阳山阳向,阴山阴向,不相乖错。纯取五星入卦,以定生克之理。其学浙间传之,而今川之者甚鲜。一曰江西之法,肇于赣人杨筠松、曾文迪,及赖大有、谢子逸辈,尤精其学。其为说主于形势,原其所起,即其所止以定位向,专注龙穴砂水之相配,其它拘忌,在所不论。其学盛行于今,大江南北,无不遵之。风水之术,大抵不出形势与方位两家。言形势者,今谓之峦头;言方位者,今谓之理气。唐宋时人,各有宗派接受,自立门户,不相通用。简单地归纳一下,就是江西与福建二大流派。前者专主山形地势,以龙穴砂水四者相配来定吉凶祸福,故称形势派,亦称峦头派。据说创始人是杨筠松、曾文遄(一作迪),后继者有赖大有、谢子逸等人。后者专主理气星卦,以八卦五星来定生克吉凶,故称方位派,亦称理气派。理气派的渊源十分悠久,至宋代王仅遂大行其道。迄至明清,峦头派骎骎乎已有取代理气派之势,所谓“大江南北.无不遵之”,亦非纯粹夸大之言。风水术既分流派,彼此门然各树一帜,攻击对方。信奉峦头形势的一派,往往指责理气星卦为虚妄:“九星五行之所属不足据,而吉凶无准”;“水若屈曲有情,不合星辰亦吉;山如欹斜破碎,纵符卦例何为”。而信奉理气星卦的一派亦不甘示弱,每每反唇相讥:“不明卦例去安坟,误尽世间人。”同日寸义从学理上进行反驳:“形势粗迹,陵迁谷变,增高益下,安知其为本来面目哉?察气之理乘生出煞,消纳控制,精义入神。未学无师,何可妄议?故曰:‘形以目观,气须理察。”倘如各执一辞攻彼之短,则唇枪舌剑你来我往,难以达到沟通的目的。因此也有堪舆家出来对峦头理气两派加以调和,说:“峦头无理气不准,理气无峦头不灵,原是两下合一之事。叫叫这仅仅是说峦头理气互不可缺,如偏于一端,则有“不准”、“不灵”的后果。清人张心言则进一步加以阐述:不知峦头者,不可与言理气;不知理气者,不可与言峦头。精于峦头者,其尽头工夫理气自合;精于理气者,则尽头工夫峦头自见。盖峦头之外,无理气;理气之外,无峦头也。这等于说只要精通峦头理论达到极点,自然也能融会贯通理气学说。反之亦然。……
作者简介
暂缺《方术与中国传统文化》作者简介
目录
自序
命理术篇
第一章 先秦诸子论命
第二章 命理术起源及形成的考证
第一节 基本理论的考证
第二节 文献记载的考证
第三章 中国思想史上探讨命运的六大流派
第一节 信奉命运派
第二节 反对信命派
第三节 怀疑命运派
第四节 天命胜人力派
第五节 人力胜天命派
第六节 改造命运派
相术篇
第一章 相术的渊源
第二章 相术的发展
第三章 相术的核心内容
第四章 相术在历史上的作用
第五章 相术对古代影响
第六章 相术与中国传统文化
第七章 相术的古代批判与现代评价
风水术篇
第一章 风水术的渊源
第二章 风水术的发展
第三章 风水术流派及历代名家
第四章 风水术的两大类型
第五章 风水术的儒道释人物
第六章 风水术与中国传统文化
第七章 风水术的古代批判
第八章 风水术的现代评价
望气术篇
第一章 望气术的渊源
第二章 望气术的发展
第三章 望气术的所谓预测功能
第四章 望气术与中国传统文化
第五章 望气术的发微与评价
注释
主要引用书目
附论 也谈“反骨”出典及其前后变迁
后记
……
猜您喜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