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书林漫步
作者:陈原著
出版社: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1998-08-01
ISBN:9787108011718
定价:¥15.80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内容简介
片断:关于诗人伊兹古尔伊兹古尔(Izgur)对于我们还是陌生的乌克兰作家。由于巴比塞的介绍,在第三期的《文学丛报》上面,有人译过他一篇作品。这个劳动阶层的诗人,“也是个理论家”。“他以和谐的动人的文学向我们叙述,以诗人的姿态在我们的面前迈进。他友谊地在引诱着我们,尤其是那无限的思想,像引了条线地联系织成无数不同的图画在我们的眼前展开之后,你会接受到一种清晰真实的学说和那似数字般准确地安排好了的大道摆在你面前,并且在这大道上你可以和这位作家一同行进,而听从他伟大的指示。在他的诗中显示着他的本质,使每个被压迫的被剥削的人们有个坚强的信念……”(巴比塞)他是1881年出生的——一个穷苦的面包师的儿子。因为穷,他连小学也没有上过,九岁便在面包店开始做工了。之后他做过搬运夫、侍者、卫兵和报贩,十八岁以后,他才靠了自己的能力来进行自我教育。1903年,他便开始跟许多俄文、小俄罗斯文、犹太人的报章杂志合作,同时开始了政治活动,因此被沙皇的“狗”到处追踪。内战时他有一次被白军捉到,判处死刑;说也危险,在行刑前两个钟头,才给革命军救了出来。革命胜利后,1921年乌克兰科学家委员会赠他以“科学实行者”的称号,1922年他得到“劳动英雄”奖。他的作品很多,其中以《五月起义之歌》和《以生命的名义》最著名。《五月起义之歌》是一气呵成的中篇散文诗。技巧的纯熟,热情的汹涌,是谁也比不上的。不是口号,不是叫喊,是对旧社会的控诉,是对黑暗的暴露,对光明的祈求和希望,终于达到胜利。是一篇宣言,是一首长诗,是被压迫被屈辱者的进行曲。当时乌克兰教育人民委员说“这可以和充满着热望的《马赛曲》所引起的热情相媲美。”《以生命的名义》是巴比塞很称赞的一部“哲理抒情诗”,评论说它是一本不朽的书,说这本书值得我们研究,像研究《转形期经济学》似的研究它。《以生命的名义》是由五部分组成的,前边有《序曲》,后边有《收场曲》,第一曲是《向远方》。作者所引的列宁的话,正可说明它的意义:比别人更明白现实的弱点的人,就一定比别人看得更远。他看见现实所指引前去的大路,而且能够预见未来。第二曲是《死的服务》,第三曲是《宗教》,第四曲是《意识的叛变》,最后一曲是《在胜利的道路上》,《收场曲》标题为《胜利之歌》。从这本书,我们可以看到新的人生观。我们的信念会因此而更坚定,我们的热情因此而更高涨。像高尔基《鹰之歌》一样,它会叫我们“永远忘不了”的!下面《孩子,向我走啊》是《向远方》中的一节。(1936.6.21)
作者简介
陈原是语言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其《书林漫步》及其续编绝版已久,此次由作者将其细加修订,精选合编为一册,重新出版。这些写作时间延续数十年的书话随笔,长短不一,风格各殊,记录了作者在不同时期读书、读史、读社会、读人生的感受,既有从书里看书外,也兼谈书人与书事。显示了作者丰富的学识与智慧。细览闹翻,不失为精神“漫步”。
目录
目录
关于诗人伊兹古尔
垂死时代的语言渣滓
柏园夜读偶记
“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
关于生命的沉思
从无字的语言开始
落水种种
文化的“禁城’
故意与无意
英雄的事业就是一连串苦斗
封面杂记
关于《中学生》杂志
书在旅行中的厄运
焚书,禁忌及其他
图书审查种种
下水与掷瓶
悼凯绥·珂勒惠支
居里夫人被捕
不要文化
破坏完整性与脱离现实
粉饰现实的倾向
粗糙的自然主义倾向
《从后门看美国》
认真读点书
关于书评
《俄罗斯之谜》
经典作家和民歌
又慈祥,又严厉
“工作只怕行家做”
含泪的微笑
三月十八日
巴黎公社英雄赞
书的生命
秋田雨雀和《新俄游记》
中国的书籍艺术
要让论敌说话
注解·普及·提高
替读者着想的一例
林则徐译书
可纪念的画工
百多年前两组连环画
简单化不得
单背诵正确的结论是不够的
三元里的人民运动
民间传说与历史真实
三本小说中的海龄
十万个为什么
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审讯是一种信号
马克·吐温看美国
假如狄更斯今日重游美国
关于裨治文和《中国丛报》
为了保卫社稷和家园
船货管理员——炮兵少校山茂召
泰罗制
第一批美国冒险家
从议员顾盛到专使顾盛
木乃伊的解体与一篇奇妙译文
“不合规格”的通讯
风信鸡,徐亚满和强盗逻辑
“外国语是人生斗争的武器”
驳所谓“三十年代黑店”论
肖伯纳与贝多芬
《五个警察一个○》
语言与动物
语言与色彩
关于语言和日常生活的随想
斯特朗和她的“时代”
新的和旧的
“熄灭了”和“烧完了”
想起了绿川英子
关于蔡元培撰序言
关于《绿色的五月》
《语言与社会生活》日译本前言
写在《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刊行之际
附录
《书林漫步》前记
《书林漫步——续编》序
关于诗人伊兹古尔
垂死时代的语言渣滓
柏园夜读偶记
“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
关于生命的沉思
从无字的语言开始
落水种种
文化的“禁城’
故意与无意
英雄的事业就是一连串苦斗
封面杂记
关于《中学生》杂志
书在旅行中的厄运
焚书,禁忌及其他
图书审查种种
下水与掷瓶
悼凯绥·珂勒惠支
居里夫人被捕
不要文化
破坏完整性与脱离现实
粉饰现实的倾向
粗糙的自然主义倾向
《从后门看美国》
认真读点书
关于书评
《俄罗斯之谜》
经典作家和民歌
又慈祥,又严厉
“工作只怕行家做”
含泪的微笑
三月十八日
巴黎公社英雄赞
书的生命
秋田雨雀和《新俄游记》
中国的书籍艺术
要让论敌说话
注解·普及·提高
替读者着想的一例
林则徐译书
可纪念的画工
百多年前两组连环画
简单化不得
单背诵正确的结论是不够的
三元里的人民运动
民间传说与历史真实
三本小说中的海龄
十万个为什么
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审讯是一种信号
马克·吐温看美国
假如狄更斯今日重游美国
关于裨治文和《中国丛报》
为了保卫社稷和家园
船货管理员——炮兵少校山茂召
泰罗制
第一批美国冒险家
从议员顾盛到专使顾盛
木乃伊的解体与一篇奇妙译文
“不合规格”的通讯
风信鸡,徐亚满和强盗逻辑
“外国语是人生斗争的武器”
驳所谓“三十年代黑店”论
肖伯纳与贝多芬
《五个警察一个○》
语言与动物
语言与色彩
关于语言和日常生活的随想
斯特朗和她的“时代”
新的和旧的
“熄灭了”和“烧完了”
想起了绿川英子
关于蔡元培撰序言
关于《绿色的五月》
《语言与社会生活》日译本前言
写在《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刊行之际
附录
《书林漫步》前记
《书林漫步——续编》序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