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内容简介
李肇《翰林志》载:“唐兴,太宗始于秦王府开文学馆,擢房玄龄、杜如晦一十八人,皆以本官兼学士,给五品珍膳,分为三番直宿于阁下,讨论坟典,时人谓之‘登瀛洲’,贞观初,置弘文馆学士,听朝之隙,引人大内殿,讲论文义,商较时政,或分夜而罢。”“王者精神鼓扇一世,故当时海内士,人人毕力称诗。”武则天也十分重视诗与文学,《全唐诗》载其诗四十六首,并说她有《垂拱集》百卷,《金轮集》六卷。据《隋唐嘉话》载,一次游洛阳龙门,武后命群臣赋诗,左史东方虬首先写出来一首诗,武后马上赐予锦袍。可等到宋之问《龙门应制》写好交给武则天看完之后,武后马上又把赐给东方虬的锦袍要了回来,转赐给宋之问。到了开元、天宝年间,唐玄宗对诗与文学的重视更是有增无减,他把很多有才华的诗人从文学士提升为宰相。而于盛唐之际,李白横空出世,更是成了盛唐诗歌的杰出代表,影响千秋万世。天才李白的诗歌及逸事在唐朝(甚至在其生前)便有所流传,有了影响。正如李白是一个性格、心理都很复杂的人,他的诗歌也历来毁誉皆有。“李白的诗歌声誉在其一生中及在八世纪后期的发展过程,是难以说明的。他在天宝时就有追随者,但没有人像后来那样认为他是伟大的诗人,连天宝时期的大诗人都算不上。编成于753年的《河岳英灵集》经当地选人了他的代表作,但殷瑶并没有给予他高评价。八世纪五十年代末或六十年代初,《国秀集》根本没收李白的诗。”毁誉参半中,韩愈道:“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向当时和后世言说李白的伟大与无人企及。“从璘”成为李白遭后世诟病的一块硬伤,明明唐代宗即位便为李磷所谓的谋逆案昭雪,李白却被后世文人(特别是在重视道德修养的宋朝)屡屡痛惜甚至斥责,其中就包括苏轼。
目录
- 正文
-
序
-
前言
-
第一章 李白的隐逸意趣
-
一、李白隐逸意趣探源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