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艺术
-
我行我诉徐宜发 著《我行我诉》是一部散文集,收录了作者2013年8月至2015年上半年间创作的80余篇散文作品,共分为铁路情怀、人在旅途、岁月拾零三辑。作品语言朴实,感情真挚,以亲历者不可替代的独特视角和感受,讴歌了中国铁路的发展变化,赞颂了美好的生活。
-
主体伸张的文论建构詹艾斌 著《主体伸张的文论建构》把20世纪80年代中期刘再复提出的文学主体性理论和近年杨春时提出的主体间性文学理论这两种知识形态纳入同一个问题论域作为研究对象,以此介入当代文艺学的建设问题的思考,并展开由之而产生的相关文学基础理论问题的直接探讨。
-
佛教文学十讲孙昌武 著本书以具体作品为切入点,关注佛教文学在中国古代的创作、演变和传播,目的是初步探讨佛教文学在中国古典文学领域内的独特价值,进而启发人们思考佛教文化对于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所产生的积极意义。 全书共分十讲,选取汉译佛经、中国僧团的文学创作、士大夫文学创作和民间俗文学创作四类作品,对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文学作品的具体类型包括:佛传、本生经、譬喻经、大乘经;诗僧创作、禅宗文献;俗曲辞和通俗诗、变文;古代文人诗、古典小说和戏曲。每讲正文后附有“作品释例”,选取最有代表性的佛教文学作品片段,以方便读者对相关理论问题的理解,同时为读者欣赏佛教文学作品提供了具有典范意义的材料。
-
笑场李诞 著《吐槽大会》总策划李诞第一部作品,畅销百万册后新增4万字的纪念版。 写作的快乐跟酒精一样,有时让人难受,但从不让人失望。 有连载多年脍炙人口的《扯经》也有天马行空的短篇奇趣,有犀利的随笔也有温柔的诗,这些不曾散失的文字里有你知道的、认识的、了解的以及从未见过的李诞。 “人生确实没有意义,但人生有美。” “我心里这个小乐队,一直以来缺了一把小号。” “改变世界的方式很多,喝醉也是其中一种。” “不是我幽默,是你们爱笑。”
-
比较文学、世界文学与翻译研究王宁 著本书是作者从事比较文学、世界文学和翻译研究的专题研究文集。共分为三编:第一编从比较文学和文化的角度探讨翻译现象;第二编探讨了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的关系;第三编从比较的角度探讨了当今国际学界的前沿理论话题——世界文学及其与翻译的关系。本书体现了作者一贯的著述风格:理论性、前沿性、国际性和跨学科性,反映了当今国际学界的最前沿的理论课题的探索。
-
要么庸俗,要么孤独蓑依蓑依观点: 1、你必须火力全开,让自己跟上这个时代,无论是眼界、见识,还是思维方式和知识技能。 2、看起来每个人都在努力,但有的人在慢跑,有的是在加速跑。你慢一点点,就慢过了一生。 3、人生所有的事都可以是马拉松,你要上路,要奔跑,要赶超,要挥汗如雨,要皮肤发亮,要战无不胜,所向披靡。 4、很多人的人生都是圆圈,在一个循环里颠沛流离;只有很少一部分人的人生是一条路,通向远方。5、“害怕”是非常珍贵的东西,说明你有做不到或者很难做到的事情,也说明你有非常大的潜力,一旦你做到,就不是此刻的你了。 6、去做梦,然后始终想着这个梦,给它发酵的时间,坐等奇迹碰撞的时刻,是人生追求之路上大的浪漫。 7、我们的一切都是靠时间所赐,我们如何去利用时间,时间就给我们怎样的回报;而且,时间在我们手中,可长可短、可稠可稀,完全被我们操纵。当我们意识到这一点,就会被“生而为人”所感动,所激励,所鞭策。 8、投机取巧都是暂时的,踏踏实实做事永远是王道。你只需要好好做,剩下的无须交给命运,只需要交给时间。 9、人为什么会累,会疲惫?就是因为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远远超出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好高骛远地追赶,伤神、费力。 10、世人浮躁,你不浮躁,你能够做到安静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是成功。 1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你要找到自我疗愈的方式,学习不跟自己较劲。 12、打开自己,没有什么既定的关系,一切关系都是流动的,你强我弱,我强你弱,互相取暖,这才是友情或者说一切情感关系的常态。 13、所有的曲折,都意味着一个新的方向的打开。如果上天不给你安排曲折的话,你也要学会自我制造。顺当的路好走,但容易越走越窄。宽阔的道路,才会带来丰富的人生。
-
人生弦外有余音李国文 著《人生弦外有余音》是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李国文的精选散文集,分别以“文人风流”“艺苑杂谈”为主题,收录了李国文谈文人系列25篇文章,如《孔夫子陈州绝粮》《屈原之死》《东坡原是西湖长》《名士张岱》等。作者将笔触深入那些著名文人的内心深处,关注他们的命运,深刻剖析文人与权力、与时代的关系,从中找到中国文人的独特生存智慧。
-
有关品味[英] 彼得•梅尔 著,程静 译《有关品味》是英国作家彼得·梅尔关于品味与奢侈的经典之作,极富文学性和趣味性。 富人的消费习惯一直令彼得·梅尔十分困惑。他们一掷千金,购买那些奢侈的小东西,就代表有品味了吗?它们真的值吗? 时尚杂志《GQ》的编辑听说彼得·梅尔想对据说是人生享受的事情进行一番研究,便豪爽地发给他一个开拔令,让他进行为期四年的富人生活调查体验。 私人飞机之旅、贴心的老式旅店、手工定制西装、优质鱼子酱、黑松露、正宗的哈瓦那雪茄……在本书中,彼得·梅尔以其一贯幽默俏皮的风格描述了一系列衣食住行方面美好甚至奢靡的享受,在赞颂生活的馈赠的同时,梅尔也反思了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放纵。 如何尽情地品味生活而又不为欲望所累?关键就在于彼得·梅尔轻松对待生活的那份笃定和从容。
-
述而批评丛书:竭尽全力的轻盈张定浩这部丛书,意在聚集目前上海*具影响力和潜能的10位年轻批评写作者,请每一位作者精选自己*有代表性的文学评论文章,力求成为一套能够全面反映当下上海青年文学评论整体风貌的精品文集。《竭尽全力的轻盈》收录了作者在近几年撰写的多篇文章。文集所讨论的作家、文本大多具有一定分量,对近年重要的文学类新书和引起文坛关注的作者多有触及。文章分为5辑:辑1,"文学的千分之一",谈论的是文学作品和文学史书写本身,所评论的对象包括林达、骆以军、张大春、毕飞宇等当下知名作者,和文学史上更为经典的萧红、台静农等作家;辑2,"作为复数的生活",谈文人、知识分子的回忆录和杂文、随笔,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时代、人生与自然;辑3,"纸上的爱",讨论文学中的爱和温情;辑4,"跟着自己的心写作",评论的是苏珊·桑塔格、埃科、伊坂幸太郎等外国作家及其作品;辑5"亦新亦旧"里都是诗论,话题涉及诗歌写作的技艺、诗歌翻译的得失、具体诗人和作品的评论。
-
在他乡.记得住乡愁经典文库编委会“在他乡”系列精选了几位当代著名作家的散文作品,集结成册,力求打造一套极具文学价值、审美价值的文化丛书。《在他乡 记得住乡愁/二十一世纪中国作家经典文库》中充满泥土气息的文字,弥漫着乡愁的韵味,乡村里的那些人和发生过的故事,都是远在海角天边的游子们无法割舍掉的情愫。《在他乡 记得住乡愁/二十一世纪中国作家经典文库》透过作者们溢满温情的文字,讲述乡村那些美好的风物与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