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艺术
-
长河流沙魏景芳 著《长河流沙》这本书作者为魏景芳。本书分为上、中、下三部分。部分是作者本人书写的散文、随笔等;第二部分是有感而写的诗歌;第三部分是书法作品。作者回忆往昔岁月,对自己从政、生活等多方面进行了一生的盘点,将岁月认真铭记。
-
风荷忆旅沈裕慎作者以丰富的素材,独特的视角,饱满的情感,对诸多风光胜迹和地方特色,作了较详的记叙,善妙语,重音韵,融知识、艺术、趣味、思想及地域特色于一体,无不张扬着较强的视觉震撼力与文学的冲击力,无不透露着作者所拥有文字的自信与自豪,散发着一股温馨的气韵,使全书之品质与品位相得益彰,别具气度,别见力度。作品风格冼练沉雄,行文潇洒,叙事与抒情结合,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旷达幽远的意境,是部很有文学感染力,也是很接地气的游记作品,充满了现实生活的气息。语言质朴,文笔流畅,什色斑斓,精致华美,给人以知识的力量,以悦读的享受,以情感的交流,以真切的感悟,独具一格,雅俗共赏,适合大众阅读。
-
长歌集凭风 著《长歌集》所载诗15首、词38首、曲1首、赋2篇、记传文3篇、对联4副,共63篇,全部为作者一人原创,全部用文言文写就,其中诗、词、曲、赋、联完全遵循格律。诗文讴歌了壮丽山川、锦簇芳华、四季美景、故友重逢、人间真爱、登高望远、安康祥和、美食茶点、乡愁怀旧、惜别寄语、祝婚悼亡等等,全部为作者亲身经历的真情实感。对于目前大部分诗词爱好者填词时不顾词牌喜怒哀乐的普遍现象,作者整理了大部分宫调对应的感情层次、词作格调附于《长歌集》之后,供诗友参考。作者在每首词作正文后列有“宫调”进行详细说明,并列有“格律”进行详细提示,供诗友写作时参考。作者在写作时对前人忽视的两个问题进行探索,**性地提出了“虚词位”概念和“避词林正韵同一个部”的概念,相关论述见《长歌集》“说明”一文。《长歌集》作者于该文中提出当前诗词创作中对格律评判的量化指标,供同仁探讨。
-
托克维尔与现代民主问题王涛本书基于对托克维尔的著作和**相关文献的全面、深入研究,围绕着“现代民主问题及其诊疗”这个主题,从民主概念、民情、个人主义等角度切入,梳理并建构出托克维尔关于现代民主的系统思考。
-
古诗课史杰鹏 著本书是古典语言专家史杰鹏的75堂诗词课,作者以深入浅出的语言,从文字到作者生平、时代背景,全面解读75首小学生必背古诗,让小朋友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古诗词、爱上古典文化。 作为写给自己女儿的古诗词启蒙读物,本书轻松易读却并不肤浅,从字义开始,详解课本上没有的难点;讲述诗人的人生故事和历史背景,让小朋友对古诗有更深刻的感受;以小见大,洞察世态人心,品味古人风骨,带领小朋友从现实走向诗意,进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世界。本书不仅适合小学生,也适合成年人重温童年经典,与子女共享温馨的阅读时间。
-
安得情怀似旧时:那一袭风雨的温存与凄凉李不非 著《安得情怀似旧时:那一袭风雨的温存与凄凉》选取了从诗经到汉魏、从隋唐到两宋的四十多首最美的诗词,联系作者生平及其他相似的诗词进行解读,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和意蕴。里面有人凄怆欲绝,有人闲庭信步,有人拍手狂笑。那些诗句总引得我们与之同欢同默,同哭同醉。他们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使那些隐藏在喧嚣尘世之后的风雅一览无余,使劳顿麻木的心灵得以在其中遨游栖息,令我们在迷茫困惑时有了一些美好的向往。那些诗词里面有爱情、亲情、友情以及温情,这正是我们踏破铁鞋却寻觅不得的东西,所以,我们对之爱不释手。
-
山居岁月滨斌《山居岁月》是滨斌的散文集,他在书中将自己晴耕雨读的自在生活方式分享给大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做饭、砍柴、种菜、插秧、养鸡、喂鸭……每日尽不相同,足以欢喜。与其再追问什么是自己想要的生活、这种生活会过到什么时候,不如在一次次这样的笃定之中,接近生活的本源。当不再需要总是和什么对抗着的时候,发现节省下来的精力,竟然可以做那么多曾经想做的事情。
-
流彩的石头赵金钟赵金钟先生的诗很好,文字有张力,意象丰富而有深度,感情充实;赵金钟先生的文也很好,思维开阔,行文理性,透着学者的深刻透辟,同时也不乏感情的深挚。赵金钟先生的诗和文便合成了这本《流彩的石头》。读赵先生的诗文,我们便走进了一个厚实的生命里,这生命在你面前,一如他的《南湾湖》“这一刻,我不能放歌,就让那清得喘不过气的清去放歌;我不能欢呼,就让那自由得不能再自由的白鲢去欢呼;甚至,我不能言说,就让那总也扯不断的涟漪去言说;我也不能抒情,就让那舞动得不能再妩媚的水珠去抒情;这一刻,就让我静默无声地站在你面前。”读这样的诗文,会使人得到提升。
-
小说创作谈:重思关于写作技艺的传统观念大卫·姚斯(David Jauss) 著那些令人满意的小说或故事似乎都是毫不费力且天衣无缝地组织在一起的,所以很容易让人感到迷惑不解:“作者到底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答案很简单:他孤身枯坐在书桌前,思考一系列选项,然后机智谨慎地进行取舍。在《小说创作谈》这本书中,屡获殊荣的作家、广受尊敬的创意写作教授大卫?姚斯提供了很多实用的信息和建议,它们能帮助你在面对如下问题时做出专业的、富有创意的决策:·按照句法和韵律去写文章,为所叙述的故事配制一段“背景音乐”。·选择正确的叙述视角,在你的角色和读者之间创造一个恰到好处的“距离”。·在创意写作过程中从容驾驭矛盾对立的力量。在一篇接一篇引人深思的文章中,姚斯梳理了小说写作中独有的那些难题,包括如何在真实和虚构之间设计那些精妙的交叉点,这正是所有伟大的小说之所以远比那些遵循“写你知道的东西”法则的作品更能引起共鸣的原因,而后者刚好是我们频频采用的一种写作方式。
-
奇来后书杨牧 著杨牧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十年之内持续地书写三本以少年时光为叙事反思之聚焦的《奇来前书》,在某种意义上也代表了那一远阶段的结束。之后,杨牧自觉地开始了一件新的写作,前后易六寒暑才完成,即《奇来后书》。 《奇来后书》在时序上衔接《奇来前书》之结构,同样隐含文学自传的况味,却是从杨牧十八岁之后写起,告别青少年岁月、故乡花莲的山林与海洋,以成年后的学院时光为追探主题──东海、爱荷华、柏克莱、华盛顿、东华等大学……置身多样的人情和知识环境之间,感受学术、伦理,与宗教等及身的信仰和怀疑。笔法翻复、文类跨界之际,依然紧扣“诗”主题,对诗的执著始终不变,于风雨声势中追求爱与美之恒久。 封面绘图(杨牧胞弟作)奇莱山,台湾中央山脉中段的山峦,在杨牧故乡花莲境内,台湾十峻之一。台湾版《奇莱后书》来到大陆,杨牧易名《奇来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