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
读书地图:西南爱文艺 西北崇拜帝王 东北沉浸幻想文化中国读书地图:西南文艺得要死,高深得莫测;西北三省帝王崇拜;东北三省独爱“皇妃”京津最爱鸡汤和养生;河南河北课外拼不过,拼课内。
-
《红楼梦》里的诗意,《金瓶梅》里的肉欲文化《红楼梦》充满优裕的诗意,《金瓶梅》里的生和旦,却往往充满惊心动魄的明与暗,这大致也可以概括出现在这两本书中的食物。
-
电子书时代,我们还需要图书馆吗?文化我的眼睛里只有书。它们不是商品,而是向我诉说的深情声音。 一些书窃窃私语,一些书大声疾呼。但我对它们说话的方式都格外留意,在你掀开封面、开始阅读之前,它们都沉静不语。
-
余华:文学中的现实文化但丁射箭的诗句,博尔赫斯的录音带,让我们感到伟大作家所具有的卓越的洞察力。人们总是喜欢强调想象对于文学的重要,其实洞察也是同样的重要,当想象飞翔的时候,是洞察在把握着它的方向。
-
诗歌正沿着第三代诗人的方向前进文化“1986年诗歌大展”被海内外诗歌研究者视为中国诗歌在八十年代中后期的断代缩影。此后,一大批第三代诗人的中坚创作,开启了汉语新诗发展的新方向。
-
品味古籍:文与书俱美的《兰亭集序》文化这种美感飘荡在字里行间,只可会意,不能言传,似有似无的玄妙,见首不见尾的情感,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又分明在眼前晃动,抚摸人心。
-
网络文学与当代现实生活文化读者在选择这些作品时,选择的是一种情调和趣味,粉丝读者群是通过趣味“扎堆的”,通过阅读中的互动,共同探讨一些大家关心的问题,获得不同层面的精神生活体验。
-
今天如何读经典?文化每个人的智力发展水平不同,让所有的孩子用相同的标准读古经,是拔苗助长。读的多而不能用,知识就是死的
-
故乡的伤害成就作家文化故乡并非今天我们坐在咖啡馆里想象得那么单纯。她温暖过作家,也伤害过作家。似乎,她伤害得越深,作家们的成绩就越突出。
-
在中小学推广国学经典重要,推广甲骨文更重要?文化每个甲骨文都是中华文化的语言符号,反映了一脉相承的风俗习惯、礼乐制度和思想智慧,对每个甲骨文的解读都可能获得一个生动故事的浸润,这无疑比死记硬背的方式强多了。
-
古典名著进中考能提高阅读兴趣吗?文化碎片化的“做题式”阅读对于孩子们的帮助有多大呢?有家长向记者展示了某辅导机构推出的以“名著阅读”为板块的培训内容,其中不少题目多模式化,多强调细节和记忆内容。
-
四十年间,我们是如何“变着法”看鲁迅的?文化或许可以说,中国是什么样的,就决定了鲁迅被塑造成什么样。对鲁迅印象的变化,见证的是中国在变、我们在变。
-
重开不到一年又关闭,民营小书店的生存环境依然恶劣文化重开了一年不到的犀牛书店,因为各种原因,本月底又要被迫关门了。虽然这两年实体书店经营有回暖的趋势,但独立小书店的生存环境依然很恶劣。
-
传统作家不屑于使用网络词汇文化中国网民数量惊人,新词句一楼一楼地出产。有的词句刚一上传随即溺毙。有的大红大紫,却因“纯属恶搞”,在抽搐痉挛伸缩一段后被无情淘汰。
-
儿童读物中的隐喻:简单不意味着缺乏深度文化成年人总误以为儿童读物都是假的。然而几十年后重温这些书,会惊奇地发现自己和小孩所想的一样,即便我们无法找到语言来形容所想:因为这些故事介绍的是人类永生的优缺点,是关于如何生存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