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
-
从这些画作看普希金对俄罗斯艺术的巨大影响艺术普希金(1799-1837)被誉为“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诗歌的太阳”。他的创作涵盖诗歌、小说、童话、戏剧、散文等多个领域,内容丰富、体裁多样。
-
小津的电影:从“榻榻米镜头”到“纪子三部曲”艺术提到日本电影,小津安二郎总是无法回避的。离世半个多世纪,小津和他的作品早已成为日本电影的一张经典名片。
-
从土山湾起步,海派彩绘玻璃的前世今生艺术在西方,很多大教堂都有精美的彩绘玻璃窗装饰。在上海,法籍传教士将欧洲的彩绘玻璃工艺技术引入土山湾孤儿工艺院,土山湾生产的彩绘玻璃工艺“独步远东”,不仅用于宗教场所,还涉足银行、宾馆等建筑装饰及日用工艺
-
印证一个激情的时代,龙美术馆展主题美术创作艺术“我们都是从这段历史中走过来的,它代表了我们的历史。”7月12日,“革命的时代:新中国主题美术创作特展”在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开幕
-
快闪展里的“小粉炉”,为何能成为文创销冠艺术一件清乾隆芙蓉石蟠螭耳盖炉因柔美色调被解读为“乾隆少女心”,在历时近一年的江苏省“数见苏韵家门口看大展”各地巡展中(每个地方展期只有10多天的“快闪展”),受到较大关注,并在相关文创销售中成为“冠军
-
这些在阿尔勒的画,见证着梵高的温暖与友谊艺术上海浦东美术馆“奥赛大展”中,梵高作品《阿尔勒的卧室》是最受关注的作品之一。
-
“故梦新编”:《今宵多珍重》的创作、传播与改编史艺术1957年,由冯凤三作词、王福龄作曲、崔萍演唱的《今宵多珍重》在香港发行,此曲奠定了崔萍在香港歌坛中的地位,更成为王福龄音乐生涯的代表作之一。
-
巴黎布德尔博物馆,一位艺术巨匠留下的宝藏地点艺术在博物馆如繁星密布的巴黎,布德尔博物馆没有卢浮宫的熙熙攘攘,没有奥赛博物馆的热闹迷人,也没有埃菲尔铁塔的拍照打卡点,但她却让人感到很亲近,因为可以悄然走进一位艺术巨匠的真实世界。
-
900年流传有序,《五马图》将汇展台北故宫博物院艺术台北故宫博物院今年的重磅特展——“千年神遇——北宋西园雅集传奇”将于10月启幕。近日,台北故宫博物院正式公布了特展完整展览清单。
-
在虚空中咆哮:弗朗西斯·培根与《艺术的告白》艺术21世纪的艺术史学家会这样描述英国画家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909—1992)的波西米亚式生活:一位无可救药的酒鬼与挥霍无度的赌徒,浮躁地飘在沉重粗粝的现实生活之上
-
蓬皮杜闭馆修缮前最后一展:挑战摄影边界的提尔曼斯艺术蓬皮杜艺术中心(Centre Pompidou)将在2025年夏季闭馆进行为期五年的大规模翻新,预计2030年重新开放
-
七零后油画家潘义奎任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卸任艺术中国美术馆网站“现任领导”一栏最新信息显示,生于1977年的油画家潘义奎已任中国美术馆馆长,原中国美术馆馆长、雕塑家吴为山于今年6月卸任。
-
“一条线”里的水墨实践,朱颖人画展举行艺术今年3月辞世的朱颖人(1930年~2025年)是中国美院教授、知名花鸟画家。近日,“一条线——朱颖人的水墨实践展”在中国印学博物馆对外展出,78件精选佳作通过三大版块展现了朱颖人多元艺貌。
-
艺术项目如何接地气?“八点半以后”让社区居民互相画像艺术艺术项目如何真正沉入社区并呈现“接地气”的一面?如果社区居民坐在一起互相画像,最后会成就一个什么样的展览?
-
“琴书相伴、器以载道”,百余文物呈现明清文人生活艺术7月1日,“风雅物境——明清文人艺术生活展”在北京嘉德艺术中心启幕。展览荟萃北京艺术博物馆150余件珍品,六成为首展